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製度。革命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新思潮與舊秩序之間的矛盾,日益發生碰撞而趨於激烈,但任何人想複辟君主專製的舊製度,均遭到可恥的失敗,袁世凱洪憲帝製和張勳複辟的迅速失敗,就證明了這一點。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不斷地受到各階層人民反抗浪潮的衝擊。孫中山先生對反動的軍閥統治政權深惡痛絕,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夫去一滿洲之專製,轉生出無數強盜之專製,為毒之烈,較前尤甚”。為打倒軍閥的統治,孫中山先生長期為此堅持不懈地進行奮鬥,他的這一理想,直至1928年北伐戰爭取得勝利,北洋軍閥最後覆滅,方始得以實現。


    以上隻是從整體上就北洋軍閥軍事政治集團的形成及其幾個特點,概括地做些介紹,不妥之處,尚祈方家指正。


    目前,大陸專寫北洋軍閥全史的著作不多,丁中江先生著《北洋軍閥史話》一書,是部二百多萬字的巨著,全書涵蓋了北洋軍閥的形成、發展、覆滅及其統治時期大小曆史事件,取材廣泛,敘事生動,既有嚴肅的史實論述,也有涉及民國政壇內幕的名人軼事,同時又引用了不少可供參考的有用史料,讀者從中可以了解民國初年曆史發展變化的全貌。《史話》一書在大陸問世,定會受到學界與讀者的歡迎,特別它是出自一位台灣學者之手。


    筆者在本書出版前,據個人所知,校訂了書中某些訛誤之處(有些顯然係手民之誤),這些詳見書後所附《後記》,故不贅述。


    章伯鋒


    一九九一年元月於北京


    近代史研究所


    北洋軍閥史話


    一、北洋時代


    北洋時代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它的特色是軍閥割據、軍閥爭權。


    北洋時代從袁世凱小站練兵開始,到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東北易幟結束。可是袁世凱小站練兵之前的各種背景,以及袁世凱的崛起經過,也和北洋時代息息相關,朝鮮問題和甲午戰爭,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背景。


    在中國曆史上,每個朝代結束,和另一個時代興起,中間總有一個過渡的時期,承先啟後。而這個時期並不令人興奮,可是卻孕育著很多重大意義,同時對於曆史則有很高的價值。


    袁世凱代表北洋軍閥,他和他的集團統治了中國30餘年;從小站練兵開始,到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為止,中國的內憂外患,莫不和這個集團息息相關。袁世凱雖然死於民國5年,可是北洋軍閥卻統治中國到民國17年。


    嚴格地說,袁世凱的醜惡還不及曆史上的董卓,可是他的煊赫卻比董卓大膽。董卓自己不敢做皇帝。而袁世凱則因緣時會,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竊取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他可以為中國的華盛頓而不為,卻要龍袍加身,做中華“帝”國的皇帝,以致眾叛親離,抑鬱而死。當董卓死了後,他的黨羽李榷、郭汜一班軍閥曾擾亂東漢十餘年,而袁世凱所手創的北洋軍閥也大同小異。


    提起北洋軍閥,雖然使人想到袁世凱,可是有更多的人想到張宗昌。張大帥濃眉大眼,揮金如土,嗜賭如命,甲第連雲,妻妾如流水。更有許多笑話把軍閥麵貌襯托得極為生動。譬如說張宗昌在山東督辦任內,有人介紹一位法律係高材生給他任用,他隨手批了“派在軍法處”。怎知“派”字寫錯了,寫成一個“抓”字,於是某君就糊裏糊塗地給“抓”到軍法處羈押,隔了很久,原介紹人以沒有某君的下落,乃遄訪張宗昌,問到這件事,張說好像已派到軍法處工作,叫副官查問,才知不是派在軍法處而是抓在軍法處。


    這個故事確實是真的,可是其他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是附會或轉借,有的是張敬堯的,有的是褚玉璞的,有的是韓複榘的,大家一鼓腦兒都用張大帥做代表。


    其實北洋軍閥形形色色,胡匪出身的張作霖是北洋軍閥中頂尖人物,他義重如山,清秀如書生;至於吳佩孚自比關嶽,慷慨激昂,可惜剛愎自用,則是另一型的北洋人物。


    真正像小說上的北洋軍閥,除了張宗昌就是馮玉祥了,可是馮玉祥卻在北洋軍閥尾聲中一變而為革命黨人。至於有水晶狐狸美號的徐世昌也是獨創一格;弄權跋扈,才氣縱橫則莫如徐樹錚;善權術、有學問則以楊度和張其鍠為最。事實上這一時期也可說人才輩出,不幸他們生在一個動亂的時代,雖然容易出頭,卻無濟於世,對曆史無所交代。


    閻錫山算半個北洋人物,他更是別具一格。在北洋軍閥們擾攘不休,連連爭鬥砍伐時,他則在山西關起門來埋首建設,雖然這種關門建設成就有限,可是北方的軍閥卻不敢侵入山西,因此山西始終在安定中沒有內戰的創傷。


    唐繼堯也是半個北洋人物,他是在西南割據,如果對他批評,可得八個字——“氣宇不凡,目光如豆”,本來他首創護國,打倒袁世凱,再造民國,厥功甚偉。後來他被部下顧品珍趕出雲南,到了廣東,孫中山先生拉攏他,勉勵他,如果他留在廣東獻身革命,他的曆史又當重寫,而他誌在割據,不久仍打迴雲南,做他西南王的美夢。


    北洋軍閥第一人當然是袁世凱。第二級有三個人,就是所謂的北洋三傑,龍——王士珍,虎——段祺瑞,狗——馮國璋。而徐世昌、梁士詒、黎元洪則介於袁和北洋三傑之間。曹錕、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張宗昌、馮玉祥隻算是第三級。……舊中國的政治常由一種無稽的神話來襯托,首創這個玩意的是劉邦。劉邦出身微賤,可是他有大誌,因此他便別出心裁,說他是赤帝之子,同時和他家中人相約,自己躲到山中,別人找不到他,家中人則一找就找到了他。別人不明白為什麽劉家的人可以找到劉邦,劉家人於是繪聲繪影地說劉邦到的地方,頭頂上有一塊彩雲,隻有劉家人可以看見。後來劉邦做了皇帝,這些便成為有真命天子的背景。從此每個皇帝或大人物就都採用這種方法襯托自己。


    袁世凱也離不開神話,因此傳說他出生時,他的父親袁保中就夢見了一隻大蛤蟆爬到他的身上,而清朝末年也有西山十戾的說法。


    西山十戾是:熊(多爾袞)、獾(洪承疇)、鶚(吳三桂)、狼(和珅)、驢(海蘭察)、豬(年羹堯)、蟒(曾國藩)、猴(張之洞)、狐(西太後)、蛤蟆(袁世凱)。


    這些形容多數是以每個人像貌相近於某一種動物,而冠以外號。如曾國藩害皮膚病,順手一抓就掉下很多有顏色的皮,好像蟒皮一樣。張之洞瘦小,形同猴子。袁世凱頸短、腿短、腰粗、走起路來是個外八字,每當天陰下雨時,他都愛張口噓氣,廿歲不到頭發和眉毛都變白,這些在形象上都很像蛤蟆。


    袁世凱是不是以蛤蟆自居呢?當然沒有人敢問他。


    民國6年馮國璋曾說過一段掌故:據說真正促成袁世凱要做洪憲皇帝的,是袁身邊端茶捶腿的小廝。原來袁世凱每日習慣午睡兩小時,睡醒後必先喝茶,使用一隻最心愛的玉製茶杯。有一天小廝端茶時突見袁所睡的床上躺著一隻大癩蛤蟆,這一驚,失手便把玉杯跌落地上,當然四分五裂。幸好沒有驚醒袁世凱,小廝嚇得哭了起來,慌忙把地上掃淨,便去找袁世凱的一位老家人請教。老家人見小廝嚇得哭哭啼啼,便動了惻隱之心,乃教他如此這般。待袁世凱午覺睡醒,小廝換了一個茶杯奉茶,袁接過來大為疑惑,便問道:“玉杯呢?”小廝戰戰兢兢地迴答:“求大人開恩,小的打碎了。”袁大怒: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洋軍閥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丁中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丁中江並收藏北洋軍閥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