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5日
早晨我退掉房間,把箱子寄存在總台(旭光會來拿走),隻帶了個背包就出發了。
按照阿堅指點的路線,我先乘汽車到達定海的西碼頭,然後在那裏搭上了一艘開往高亭(岱山縣城)的白色快艇。被密封得嚴嚴實實的快艇像一匹烈馬在黃色的大海裏跳躍著,倒騰著我腹中的器官。舷窗很高,往外看很吃力,我隻好閉上眼睛,把鐵錨一般沉重的腦袋擱在椅子的靠背上。我睡著了。
醒來時我發現人們正湧向艙門。原來船已經靠岸了。搖搖晃晃的我被人流裹挾著走出船艙,在碼頭上立定。碼頭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港灣裏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密密麻麻的桅杆像冬天光禿禿的樹林。船隻在海浪的拍打下微微搖晃著,船上的旗幟在海風的吹拂下發出獵獵的聲音。海麵上散布著無數小島,海麵看起來不如我想像中那樣遼闊無邊,而是被隔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區域。我問身邊一位穿藍色製服的高個子船員:
“哪艘是開往長塗島的?”
他朝停泊在左邊的那艘白色輪船指了指。我走過去,一位穿著同樣製服的先生彬彬有禮地歡迎我,領我走進船艙。
“到上麵去坐吧,可以看錄像。”先生很和氣。
“在哪裏買票?”我問。
“你在那裏坐著,我們會把票送到你手裏的。”先生說。
我順著先生的指點走上樓梯,找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下,然後悠閑地觀看窗外的海景。光禿禿的島嶼散布在海麵上,使大海顯得越發荒涼。海水把船艙映得亮堂堂的,座位的靠背套著潔白的罩子,整個艙房既潔淨又明亮,暖氣開得很足。
船在輕輕搖晃,我的胃又開始翻騰起來。我走下樓梯,迴到碼頭上,唿吸著新鮮的涼颼颼的空氣。那位先生朝我走過來,說:
“碼頭上很冷,到船上去吧,船很快就會開的。”
“船艙裏空氣不太好。”
“你可以把窗戶打開。”
“船艙裏開著暖氣呢。”
“不要緊,你把窗戶打開吧。”
我迴到船艙,把窗戶打開。窗外吹進來的風是苦的。我一邊看錄像,一邊想像著輪船到達長塗島時的情形。不知不覺中船離開了碼頭,駛進了黃色泥漿般的大海。中午時分,輪船抵達了目的地。走上碼頭,我坐上了一輛黃包車。
黃書記在附近的一個農場裏,他讓鎮文化站的兩位女幹事在鎮政府等我。黃包車載著我在鎮政府辦公樓前停下時,她們正從樓梯上走下來。
黃包車夫載著我們離開鎮政府,上了小鎮狹窄的街道,街道的盡頭是一片荒蕪的田野,大約有兩平方公裏。它的前方是一條光禿禿的山巒,村莊像裸露的岩石一樣靜靜地蜇伏在山腳下。田野後麵就是這個低矮的小鎮,它把田野與大海阻隔開了。站在田野上,你感覺這是內陸,而不是一座麵積僅十平方公裏的偏遠海島,你看不到作物,看不到飛鳥,隻能看得到叢生的沒膝的野草,那條筆直的、泥濘的鄉間小路,小路邊上兀立著幾棵碗口粗的樹木,樹葉早就掉落光了。田野中心有一座孤零零的磚頭平房,黃書記就在那平房裏麵。
平房前麵停著一輛桑塔納轎車,一輛綠色的軍用吉普,一輛小麵包。他們正在此地大擺宴席,慶祝偉大的“長塗鎮星火合作農場”成立。老遠我就聽見從房子裏傳出的觥籌交錯的聲音,離得近了才看見有許多黑乎乎的腦袋在飛舞。平房一共三間,左邊是廚房,五六位係圍裙的婦女在清洗、掌勺、跑堂;中間是辦公室,門口擺著幾條凳子,幾名黑臉漢子悠閑地坐在那裏;右邊是臨時餐廳,擺著三張圓桌,團團圍坐著油頭油嘴的人,一邊說笑,一邊揮舞著筷子和酒杯。黃書記從裏麵走出來迎接我。
“先吃中飯吧。”他拉著我的手往裏走。
“給你添麻煩了。”我在他身後說。但是他好像沒聽見。他端了把椅子,放在自己的身邊,讓我坐下。酒宴剛進行到一半。桌麵上堆滿了吃剩的蟹殼和魚骨頭。他給我倒了滿滿一杯冬瓜茶,說:
“多吃點。”
“不客氣。”我說。但是我懷疑他還是沒聽見,因為他一點反應都沒有,而是拿起一個酒瓶,一聲不吭地給坐在他另一側的幾位來客加酒。——後來我知道他們都是上頭來的老爺,其中那位謝頂、臉孔白淨、皮膚細嫩、腦滿腸肥的中年人是岱山縣的一位頭麵人物。
黃書記是阿堅的好友,年齡三十五歲左右,身材中等偏瘦,臉龐長而黑,沒什麽表情,整個人顯得敦厚、木訥,仿佛海中的一塊礁石,身上有一種不平常的與生俱來的承受力。他向旁邊的老爺們頻頻敬酒,把切開的螃蟹一塊塊地夾進他們麵前的碗裏,然後順便招唿我“多吃點”。他吃得很少,說得也很少。
我離席的時候,宴會還非常漫長。領我到這裏來的兩位女幹事已經走了。我在門外的空地上踱來踱去。黃書記走出來,關心地問我:“吃飽了沒有?”
“飽了。”
他迴到酒席中,轉眼間又出來,身邊多了一位小個子青年。
小夥子名叫徐國文,鎮宣傳委員,黃書記派他來陪我。
“有什麽要求盡管跟他說。”黃書記跟我握了握手,進去了。宴會還在慢條斯理地進行著呢。
徐國文推出一輛自行車,小心地問我:“來長塗有什麽打算?”
“我想跟漁民出海。”
“出海?看他們捕魚?”
“是啊。”
“海上風浪很大,你吃不消。”
“我是有準備的。”
“現在的漁船大都是鋼質漁輪,出次海一般要半個多月,遇上大風浪就難說了。”
半個月?這倒是個問題。我問:“沒有其他漁船嗎?”
“有小木船,就在附近海域作業。不過這樣的小船不多,船主大都是老漁民。”
“能找到他們嗎?”
“要到碼頭上去等,等一天,也許兩天,然後再跟他們商量。”
沒想到會這麽棘手。徐國文說:
“我們迴鎮裏,先找個地方住下,然後再想辦法。”
他搖搖晃晃地上了自行車。我在後麵小跑一陣,正準備躍上書包架,他卻停了下來。
“你還是等一等,坐吉普車迴去吧,他們吃好飯就開車走。”他說。他大概是不好意思讓我坐在自行車的書包架上。
等了很久,車裏的人才到齊。可以開車了。從農場到鎮裏,煙屁股那麽長的一段路,眨眼間就到了。
鎮政府駐地在倭井潭村。倭井潭,又叫平倭井,是一口二十米見方的水潭。從鎮政府出發,沿著“老街”東行一百米,然後向北拐進一條泥濘的小路,前行不久就可以看見那口水潭,像位老嫗坐在一片低緩的山坡下。水潭被一道兩米高的牆圍成正方形,在水潭的南邊,修築著兩口方井,井沿被繩索磨得光光的。井底的水與水潭相通,所以這裏既是井,又是潭。
</br>
早晨我退掉房間,把箱子寄存在總台(旭光會來拿走),隻帶了個背包就出發了。
按照阿堅指點的路線,我先乘汽車到達定海的西碼頭,然後在那裏搭上了一艘開往高亭(岱山縣城)的白色快艇。被密封得嚴嚴實實的快艇像一匹烈馬在黃色的大海裏跳躍著,倒騰著我腹中的器官。舷窗很高,往外看很吃力,我隻好閉上眼睛,把鐵錨一般沉重的腦袋擱在椅子的靠背上。我睡著了。
醒來時我發現人們正湧向艙門。原來船已經靠岸了。搖搖晃晃的我被人流裹挾著走出船艙,在碼頭上立定。碼頭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港灣裏停泊著大大小小的船隻,密密麻麻的桅杆像冬天光禿禿的樹林。船隻在海浪的拍打下微微搖晃著,船上的旗幟在海風的吹拂下發出獵獵的聲音。海麵上散布著無數小島,海麵看起來不如我想像中那樣遼闊無邊,而是被隔成無數個大小不一的區域。我問身邊一位穿藍色製服的高個子船員:
“哪艘是開往長塗島的?”
他朝停泊在左邊的那艘白色輪船指了指。我走過去,一位穿著同樣製服的先生彬彬有禮地歡迎我,領我走進船艙。
“到上麵去坐吧,可以看錄像。”先生很和氣。
“在哪裏買票?”我問。
“你在那裏坐著,我們會把票送到你手裏的。”先生說。
我順著先生的指點走上樓梯,找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坐下,然後悠閑地觀看窗外的海景。光禿禿的島嶼散布在海麵上,使大海顯得越發荒涼。海水把船艙映得亮堂堂的,座位的靠背套著潔白的罩子,整個艙房既潔淨又明亮,暖氣開得很足。
船在輕輕搖晃,我的胃又開始翻騰起來。我走下樓梯,迴到碼頭上,唿吸著新鮮的涼颼颼的空氣。那位先生朝我走過來,說:
“碼頭上很冷,到船上去吧,船很快就會開的。”
“船艙裏空氣不太好。”
“你可以把窗戶打開。”
“船艙裏開著暖氣呢。”
“不要緊,你把窗戶打開吧。”
我迴到船艙,把窗戶打開。窗外吹進來的風是苦的。我一邊看錄像,一邊想像著輪船到達長塗島時的情形。不知不覺中船離開了碼頭,駛進了黃色泥漿般的大海。中午時分,輪船抵達了目的地。走上碼頭,我坐上了一輛黃包車。
黃書記在附近的一個農場裏,他讓鎮文化站的兩位女幹事在鎮政府等我。黃包車載著我在鎮政府辦公樓前停下時,她們正從樓梯上走下來。
黃包車夫載著我們離開鎮政府,上了小鎮狹窄的街道,街道的盡頭是一片荒蕪的田野,大約有兩平方公裏。它的前方是一條光禿禿的山巒,村莊像裸露的岩石一樣靜靜地蜇伏在山腳下。田野後麵就是這個低矮的小鎮,它把田野與大海阻隔開了。站在田野上,你感覺這是內陸,而不是一座麵積僅十平方公裏的偏遠海島,你看不到作物,看不到飛鳥,隻能看得到叢生的沒膝的野草,那條筆直的、泥濘的鄉間小路,小路邊上兀立著幾棵碗口粗的樹木,樹葉早就掉落光了。田野中心有一座孤零零的磚頭平房,黃書記就在那平房裏麵。
平房前麵停著一輛桑塔納轎車,一輛綠色的軍用吉普,一輛小麵包。他們正在此地大擺宴席,慶祝偉大的“長塗鎮星火合作農場”成立。老遠我就聽見從房子裏傳出的觥籌交錯的聲音,離得近了才看見有許多黑乎乎的腦袋在飛舞。平房一共三間,左邊是廚房,五六位係圍裙的婦女在清洗、掌勺、跑堂;中間是辦公室,門口擺著幾條凳子,幾名黑臉漢子悠閑地坐在那裏;右邊是臨時餐廳,擺著三張圓桌,團團圍坐著油頭油嘴的人,一邊說笑,一邊揮舞著筷子和酒杯。黃書記從裏麵走出來迎接我。
“先吃中飯吧。”他拉著我的手往裏走。
“給你添麻煩了。”我在他身後說。但是他好像沒聽見。他端了把椅子,放在自己的身邊,讓我坐下。酒宴剛進行到一半。桌麵上堆滿了吃剩的蟹殼和魚骨頭。他給我倒了滿滿一杯冬瓜茶,說:
“多吃點。”
“不客氣。”我說。但是我懷疑他還是沒聽見,因為他一點反應都沒有,而是拿起一個酒瓶,一聲不吭地給坐在他另一側的幾位來客加酒。——後來我知道他們都是上頭來的老爺,其中那位謝頂、臉孔白淨、皮膚細嫩、腦滿腸肥的中年人是岱山縣的一位頭麵人物。
黃書記是阿堅的好友,年齡三十五歲左右,身材中等偏瘦,臉龐長而黑,沒什麽表情,整個人顯得敦厚、木訥,仿佛海中的一塊礁石,身上有一種不平常的與生俱來的承受力。他向旁邊的老爺們頻頻敬酒,把切開的螃蟹一塊塊地夾進他們麵前的碗裏,然後順便招唿我“多吃點”。他吃得很少,說得也很少。
我離席的時候,宴會還非常漫長。領我到這裏來的兩位女幹事已經走了。我在門外的空地上踱來踱去。黃書記走出來,關心地問我:“吃飽了沒有?”
“飽了。”
他迴到酒席中,轉眼間又出來,身邊多了一位小個子青年。
小夥子名叫徐國文,鎮宣傳委員,黃書記派他來陪我。
“有什麽要求盡管跟他說。”黃書記跟我握了握手,進去了。宴會還在慢條斯理地進行著呢。
徐國文推出一輛自行車,小心地問我:“來長塗有什麽打算?”
“我想跟漁民出海。”
“出海?看他們捕魚?”
“是啊。”
“海上風浪很大,你吃不消。”
“我是有準備的。”
“現在的漁船大都是鋼質漁輪,出次海一般要半個多月,遇上大風浪就難說了。”
半個月?這倒是個問題。我問:“沒有其他漁船嗎?”
“有小木船,就在附近海域作業。不過這樣的小船不多,船主大都是老漁民。”
“能找到他們嗎?”
“要到碼頭上去等,等一天,也許兩天,然後再跟他們商量。”
沒想到會這麽棘手。徐國文說:
“我們迴鎮裏,先找個地方住下,然後再想辦法。”
他搖搖晃晃地上了自行車。我在後麵小跑一陣,正準備躍上書包架,他卻停了下來。
“你還是等一等,坐吉普車迴去吧,他們吃好飯就開車走。”他說。他大概是不好意思讓我坐在自行車的書包架上。
等了很久,車裏的人才到齊。可以開車了。從農場到鎮裏,煙屁股那麽長的一段路,眨眼間就到了。
鎮政府駐地在倭井潭村。倭井潭,又叫平倭井,是一口二十米見方的水潭。從鎮政府出發,沿著“老街”東行一百米,然後向北拐進一條泥濘的小路,前行不久就可以看見那口水潭,像位老嫗坐在一片低緩的山坡下。水潭被一道兩米高的牆圍成正方形,在水潭的南邊,修築著兩口方井,井沿被繩索磨得光光的。井底的水與水潭相通,所以這裏既是井,又是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