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時,我意識到普魯斯特已經死了,頓時,一股劇烈的震顫從我的胸部啟動,並且迅速上升到喉嚨,一浪接著一浪,終於,我禁不住哭出聲來。
哭了一會兒以後,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在這個半現實半虛假的房間裏,空氣阻滯,燈光柔和,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我忽然對自己的表現感到萬分詫異:多麽奇怪啊,我這個老大不小的麻木不仁的人居然還有眼淚。我居然還會哭泣。為死去的普魯斯特哭泣。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我開始閱讀安德烈·莫洛亞著的《普魯斯特傳》,我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極度脆弱。我撕去了多年來蒙在臉上的羞恥感,讓自己的內心自由地真實地裸露在普魯斯特偉大的靈魂麵前。
在普魯斯特的人生曆程中,最震撼我的是他1905年以後的行動。這一年,深愛著他的、對他抱著殷切期望的母親去世了,而他已經三十四歲,漫長的童年時代才剛剛結束。
三十四歲之前,普魯斯特一直過著紈絝子弟的生活。三十四歲之後,他突然積聚起了無限的勇氣和耐心,為寫作而過起了苦行主義的生活。
三十四歲之前,普魯斯特生活在優雅、懶惰和怪癖裏,生活在社交界和女人堆裏,生活在母親的溺愛裏。三十歲之後,他拋棄一切,離群索居,在疾病、飢餓和孤獨的三重纏繞下開始了與死神賽跑的工作。
三十四歲,他鐵下了心,隻幹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寫作,並且隻寫一部作品,這就是《追憶似水年華》(《追尋逝去的時光》)——這是一頭龐然大物,在接下來將近二十年的餘生中,普魯斯特用自己的血液和生命餵養它,最終使它成為人類最偉大的精神財富之一。
為了完成這部作品,普魯斯特決意過起了孤獨而貧窮的生活。他不斷變賣父母留給他的遺產,並在1906年離開了他們曾長期生活的華貴宅第,遷到簡陋的巴黎奧斯曼大街102號。為了把所有的噪音都隔絕在外麵,他在整個房間的四壁鋪上了厚厚的軟木。他白天睡覺,晚上全神貫注地寫作。他臉色蒼白,有點浮腫,兩眼在煙霧和嗆人的氣味中閃閃發光,仿佛“通靈者接見事物不可見的使者”。1913年,他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
他過著越來越與世隔絕的生活。偶爾的出門也是出於寫作的需要:尋找過去的圖像。而這時,人們發現他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合時宜的幽靈:
“當我和他握手時,我的注意力被那襯衫上的活硬領所吸引,那條喇叭形的硬領已經穿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已有一個星期沒有替換。穿的衣服像窮人一般,一雙精美的小鞋穿在女人般的腳上。領帶已經磨出了絲,褲子寬大,是十年前的式樣。”
他疾病纏身,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為此,他更加沒命地工作,以便在死亡的腳步追上他之前建造好一個美麗的墳墓,這墳墓,對他來說就是那部作品,凝集著他思想的精華,最終將成為他死後的永恆的家園。他和形象、詞語進行鬥爭,以便表達出某些思想,這些思想能使他解脫,同時也能解放一些兄弟般的靈魂。
“我不能停下來,我在做一件偉大的工作……”他感到焦慮,因為他必須在臨死前把一切都說出來。“我決心為此獻出自己的力量,我的力量在消失,仿佛並非自願,猶如為了給我留下足夠的時間,以便在走完祭壇周圍的過道之後,能關上墳墓的門……”
1919年,普魯斯特發表《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在接下來的三年裏,他開始了與死亡賽跑的最後衝刺。
有人異想天開地對普魯斯特說,飢餓時思想特別活躍,於是他就不吃不喝。為不朽的作品而犧牲必朽的肉體,輸血者斷然決定縮短自己的生命,以便使從他身上吸取全部血液的那些人物存活下來。“這是何等崇高的行為!”傳記作家莫洛亞這樣感嘆。
1922年10月,普魯斯特在一個有霧的夜晚著了涼,得了支氣管炎。開始時病情似乎並不嚴重,但他拒絕讓人治療,禁止女僕塞勒斯特去請醫生。實際上病情比平時嚴重得多,但他仍然泰然自若,堅持每夜修改《女囚》。10月15日左右,他因為發燒而不能工作,但他仍拒絕進食,他說:“塞勒斯特,死神追逐我,這樣我就來不及寄還我的校樣……”
後來,塞勒斯特這樣敘述道:
“他十分虛弱,並繼續拒絕進食……他喘不過氣來,就一直叫喚我。他對我說:‘塞勒斯特,這次我要死了。但願我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塞勒斯特,請答應我,如果醫生們給我打針,延長我的痛苦,而我又沒有力氣表示反對,您就阻止這樣做……’他讓我起誓。他用一種可怕的眼神瞧著我。他甚至補充道,要是我不聽他的話,他就要迴來折磨我。他瘦骨嶙峋,目光極為強烈,仿佛穿過了看不見的事物。”
這次,普魯斯特確切地知道自己要死了,就在自己的“靈床”上放滿書籍、紙張和校樣,對他死後將存留於世的作品進行最後的修改。為了描寫貝戈特之死,他使用了自己臨死前的感覺。終於,他不可避免地進入彌留狀態。人們在他身旁忙碌著。所有的方法都嚐試過,可是為時已晚。
普魯斯特的弟弟羅貝爾小心地把普魯斯特的頭放到枕頭上,說:“親愛的哥哥,我把你翻來翻去,讓你難受了嗎?”普魯斯特說出最後一句話:“噢!是的,親愛的羅貝爾!”1922年11月18日,普魯斯特結束了在塵世的痛苦生活。
讀到這裏,我終於淚如泉湧,並且不停地抽噎,胸中仿佛堵著一塊堅硬的東西,它使我極度難受。我抬頭張望了一下房間,確認隻有我一個人,便不顧一切地放聲大哭起來。多麽偉大的一個人啊!可是他死了……在死後,他的光芒仍把我照徹,讓我成為一個光潔而透明的嬰兒。
2001年2月21日
閱讀書目
《普魯斯特傳》(法)安德烈·莫洛亞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追憶似水年華》(法)馬塞爾·普魯斯特 著 譯林出版社
《普魯斯特與小說》(法)讓-伊夫·塔迪埃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水中的女祭司】
1941年3月28日,現代小說高貴的女祭司,維吉尼亞·伍爾夫自溺於英國羅德梅爾附近的烏斯河,終年五十九歲。沉沒在水中,女作家反覆描摩過的意象,現在,她用耀眼的生命為它塗上了最後一筆。
投水自殺,這齣曾經在作品中預演過的悲劇,作家以女主角的身份參加了它的正式演出。對維吉尼亞小說中的主人公來說,溺水自殺並非一件恐怖的事情,而是一次新發現的航程,一次向不死之海的自然迴歸。
在長篇小說《海浪》中,女主人公羅達心中一直存在著一種誘惑,她想以完全順從的姿態將自身滲透到自然中,“我將撒手歸去……我要解放那受抑製的、被阻遏的欲望,任生命被耗竭,被吞沒。”她期望自己“騎在狂暴的海浪上,然後沉沒而沒有任何人來救我”。終於,她跳海自殺了。
</br>
哭了一會兒以後,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在這個半現實半虛假的房間裏,空氣阻滯,燈光柔和,我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我忽然對自己的表現感到萬分詫異:多麽奇怪啊,我這個老大不小的麻木不仁的人居然還有眼淚。我居然還會哭泣。為死去的普魯斯特哭泣。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我開始閱讀安德烈·莫洛亞著的《普魯斯特傳》,我像一個未成年的孩子,極度脆弱。我撕去了多年來蒙在臉上的羞恥感,讓自己的內心自由地真實地裸露在普魯斯特偉大的靈魂麵前。
在普魯斯特的人生曆程中,最震撼我的是他1905年以後的行動。這一年,深愛著他的、對他抱著殷切期望的母親去世了,而他已經三十四歲,漫長的童年時代才剛剛結束。
三十四歲之前,普魯斯特一直過著紈絝子弟的生活。三十四歲之後,他突然積聚起了無限的勇氣和耐心,為寫作而過起了苦行主義的生活。
三十四歲之前,普魯斯特生活在優雅、懶惰和怪癖裏,生活在社交界和女人堆裏,生活在母親的溺愛裏。三十歲之後,他拋棄一切,離群索居,在疾病、飢餓和孤獨的三重纏繞下開始了與死神賽跑的工作。
三十四歲,他鐵下了心,隻幹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寫作,並且隻寫一部作品,這就是《追憶似水年華》(《追尋逝去的時光》)——這是一頭龐然大物,在接下來將近二十年的餘生中,普魯斯特用自己的血液和生命餵養它,最終使它成為人類最偉大的精神財富之一。
為了完成這部作品,普魯斯特決意過起了孤獨而貧窮的生活。他不斷變賣父母留給他的遺產,並在1906年離開了他們曾長期生活的華貴宅第,遷到簡陋的巴黎奧斯曼大街102號。為了把所有的噪音都隔絕在外麵,他在整個房間的四壁鋪上了厚厚的軟木。他白天睡覺,晚上全神貫注地寫作。他臉色蒼白,有點浮腫,兩眼在煙霧和嗆人的氣味中閃閃發光,仿佛“通靈者接見事物不可見的使者”。1913年,他出版《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卷《在斯萬家那邊》。
他過著越來越與世隔絕的生活。偶爾的出門也是出於寫作的需要:尋找過去的圖像。而這時,人們發現他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合時宜的幽靈:
“當我和他握手時,我的注意力被那襯衫上的活硬領所吸引,那條喇叭形的硬領已經穿破,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已有一個星期沒有替換。穿的衣服像窮人一般,一雙精美的小鞋穿在女人般的腳上。領帶已經磨出了絲,褲子寬大,是十年前的式樣。”
他疾病纏身,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為此,他更加沒命地工作,以便在死亡的腳步追上他之前建造好一個美麗的墳墓,這墳墓,對他來說就是那部作品,凝集著他思想的精華,最終將成為他死後的永恆的家園。他和形象、詞語進行鬥爭,以便表達出某些思想,這些思想能使他解脫,同時也能解放一些兄弟般的靈魂。
“我不能停下來,我在做一件偉大的工作……”他感到焦慮,因為他必須在臨死前把一切都說出來。“我決心為此獻出自己的力量,我的力量在消失,仿佛並非自願,猶如為了給我留下足夠的時間,以便在走完祭壇周圍的過道之後,能關上墳墓的門……”
1919年,普魯斯特發表《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在接下來的三年裏,他開始了與死亡賽跑的最後衝刺。
有人異想天開地對普魯斯特說,飢餓時思想特別活躍,於是他就不吃不喝。為不朽的作品而犧牲必朽的肉體,輸血者斷然決定縮短自己的生命,以便使從他身上吸取全部血液的那些人物存活下來。“這是何等崇高的行為!”傳記作家莫洛亞這樣感嘆。
1922年10月,普魯斯特在一個有霧的夜晚著了涼,得了支氣管炎。開始時病情似乎並不嚴重,但他拒絕讓人治療,禁止女僕塞勒斯特去請醫生。實際上病情比平時嚴重得多,但他仍然泰然自若,堅持每夜修改《女囚》。10月15日左右,他因為發燒而不能工作,但他仍拒絕進食,他說:“塞勒斯特,死神追逐我,這樣我就來不及寄還我的校樣……”
後來,塞勒斯特這樣敘述道:
“他十分虛弱,並繼續拒絕進食……他喘不過氣來,就一直叫喚我。他對我說:‘塞勒斯特,這次我要死了。但願我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塞勒斯特,請答應我,如果醫生們給我打針,延長我的痛苦,而我又沒有力氣表示反對,您就阻止這樣做……’他讓我起誓。他用一種可怕的眼神瞧著我。他甚至補充道,要是我不聽他的話,他就要迴來折磨我。他瘦骨嶙峋,目光極為強烈,仿佛穿過了看不見的事物。”
這次,普魯斯特確切地知道自己要死了,就在自己的“靈床”上放滿書籍、紙張和校樣,對他死後將存留於世的作品進行最後的修改。為了描寫貝戈特之死,他使用了自己臨死前的感覺。終於,他不可避免地進入彌留狀態。人們在他身旁忙碌著。所有的方法都嚐試過,可是為時已晚。
普魯斯特的弟弟羅貝爾小心地把普魯斯特的頭放到枕頭上,說:“親愛的哥哥,我把你翻來翻去,讓你難受了嗎?”普魯斯特說出最後一句話:“噢!是的,親愛的羅貝爾!”1922年11月18日,普魯斯特結束了在塵世的痛苦生活。
讀到這裏,我終於淚如泉湧,並且不停地抽噎,胸中仿佛堵著一塊堅硬的東西,它使我極度難受。我抬頭張望了一下房間,確認隻有我一個人,便不顧一切地放聲大哭起來。多麽偉大的一個人啊!可是他死了……在死後,他的光芒仍把我照徹,讓我成為一個光潔而透明的嬰兒。
2001年2月21日
閱讀書目
《普魯斯特傳》(法)安德烈·莫洛亞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追憶似水年華》(法)馬塞爾·普魯斯特 著 譯林出版社
《普魯斯特與小說》(法)讓-伊夫·塔迪埃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水中的女祭司】
1941年3月28日,現代小說高貴的女祭司,維吉尼亞·伍爾夫自溺於英國羅德梅爾附近的烏斯河,終年五十九歲。沉沒在水中,女作家反覆描摩過的意象,現在,她用耀眼的生命為它塗上了最後一筆。
投水自殺,這齣曾經在作品中預演過的悲劇,作家以女主角的身份參加了它的正式演出。對維吉尼亞小說中的主人公來說,溺水自殺並非一件恐怖的事情,而是一次新發現的航程,一次向不死之海的自然迴歸。
在長篇小說《海浪》中,女主人公羅達心中一直存在著一種誘惑,她想以完全順從的姿態將自身滲透到自然中,“我將撒手歸去……我要解放那受抑製的、被阻遏的欲望,任生命被耗竭,被吞沒。”她期望自己“騎在狂暴的海浪上,然後沉沒而沒有任何人來救我”。終於,她跳海自殺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