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作者:[美]傑克·威澤弗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忽必烈的統治幾乎已延伸到陸地上的所有地區,於是他不得不麵向大海去尋找新的土地進行征服。通商使團駕著帆船,從遠方帶來了詳細信息,是關於那些盛產香料的島嶼的,如爪哇、錫蘭(斯裏蘭卡)和更北麵的日本諸島。忽必烈想把它們併入不斷擴大的蒙古帝國。1268年,他遣使去日本,要求其投降,但日本人拒絕了。那時忽必烈正忙於對南宋的最後一戰,無法發動對日本的攻擊,因此他隻能繼續派更多的代表去說服日本歸降。
忽必烈把戰敗的南宋水師編入自己的隊伍,他獲得了所需的人員和技術,以便攻打這個目中無人的島國。他複興和擴充了原南宋水師,設法使它從僅用於守衛沿海沿江地區的水軍轉變為一支真正的海洋艦隊,能在公海從事商業和軍事活動。他把朝鮮半島變成了一個大型的造船工場和海軍基地,企圖從那裏出發去征服日本。雖然這些艦船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大的,但造船的速度卻影響船隻的質量。考古學證據揭示了當時造船的捷徑,不是切割成單塊石頭,而是將兩塊巨石綁在一起做成一個錨,這樣的錨比原來的更加穩固。蒙古人在船上裝載了食物、盔甲和彈藥,包括大量西瓜大小、填滿火藥的陶製手榴彈和用來轟擊日本守軍的榴霰彈。
忽必烈派出更多的使節去勸說這個島國接受蒙古的統治,但是日本幕府當局每次都拒絕了。到了1274年,忽必烈聚集了一支由九百隻戰船組成的艦隊,用來運送由二萬三千人的高麗、中國步兵和數量不明的蒙古騎兵組成的軍隊。11月,他們啟航出發進入一片充滿危險的水域,它有一百一十英裏寬,將朝鮮半島和日本分隔開。蒙古人輕而易舉地占領了橫臥於海峽中間的對馬島,然後進占靠近九州的壹岐島,艦隊駛入博多灣,部隊陸續登陸。
日本武士想單打獨鬥,他們不斷衝擊蒙古軍,但蒙古人保持了隊形;與以往一樣,蒙古人以一個整體,而不是各自單獨作戰。蒙古人沒有出去決鬥,而是用炸彈轟擊日本武士,他們用箭將炸彈傾瀉在敵人軍中。蒙古人屠殺有名的日本武士,剩餘的日本人從內陸沿海退入要塞。蒙古軍沒有深入腹地追擊敗逃的日本人,因為他們缺乏關於那些地區的可靠情報。於是他們離開了得勝後一片狼藉的戰場,重新把士兵、戰馬和糧餉裝上船。蒙古人的計劃仍然是個謎:他們打算過幾天再來追擊日本人嗎?在贏了這場戰鬥後,他們是想沿海岸遠行去攻打另一個地方嗎?他們隻是被派來試探日本人的反應和策略的嗎?他們是因為在戰鬥中元氣大傷而撤退嗎?
到了夜晚,當入侵者全部在船上時,一場恐怖的秋季風暴突然刮來。這場後來被日本人稱為“神風”的風暴,在海麵上捲起洶湧的波濤,把許多倉促建成的船隻砸向岩石和海岸。在努力逃生的過程中,有一萬三千入侵者死亡——大部分是溺死的,致命的海峽使他們無法到達朝鮮半島的安全海港。曆史上最大的艦隊遭遇最慘烈——但很大程度上沒有流血——的海上集體大毀滅。
統治者有時會編造一些最終連他們自己都會相信的藉口,在這些虛構的辯解中,忽必烈和他的朝臣們仍然堅持贏得了這場戰爭,因為蒙古人在短暫的登陸戰中就擊敗了日本軍隊;至於後來的大量傷亡和近乎整個艦隊的全軍覆沒,似乎並不重要。因此,到了第二年,忽必烈再次遣使去日本,要求天皇立刻親自來蒙古首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投降之意,然後忽必烈將重新授權他成為日本的統治者。盡管在陸戰中失利,但日本人同樣也認為自己已最終獲勝,所以他們拒絕了蒙古的要求。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也認為眾神保佑著他們,所以日本人還是決定與蒙古人對抗到底。他們處決了蒙古使者,將其頭顱砍下,使其鮮血流盡,然後再把麵目全非的頭顱示眾,供人們嘲諷。
忽必烈準備再次遠征。日本人開始建立一支小型艦隊,用來與入侵者進行水戰,他們還沿著海岸修築了一堵石牆,以阻止蒙古士兵和戰馬登陸。1279年,忽必烈派出更多的代表來到日本,日本人將他們全部處死,於是雙方都著手準備即將來臨的戰爭。這迴蒙古人將帶著一支高麗艦隊——其規模與上次相差無幾,從兩個方向出發進攻日本。主力艦隊將緊隨其後從中國趕來,它由三千五百艘船組成,配備了六萬名水手,要運送十萬名士兵;這次他們將在夏天出發,而不是在秋天航行。
1281年5月底,高麗艦隊啟航,盡管遭遇日本人的強烈抵抗,但在幾天以後,他們再次占領了海峽中的島嶼。然而,蒙古人在海上的計劃不如在陸上那樣精確和容易執行,中國艦船遇到了許多困難,被迫耽擱。高麗艦隊駛入博多灣,期待南方的中國夥伴前來支援,但是他們未曾到來。日本人修築的石牆成功地阻止了敵人登陸,入侵者隻能簇擁在船上,而六月的酷暑又不斷襲來,於是不知名的疫病爆發,很多人變得虛弱不堪。晚上,日本人在夜色的掩護下,駕著小艇去偷襲敵人的大船,對方現在已經陷入恐慌和混亂之中,沒有意識到即將遭受致命的軍事失敗。高麗艦隊既不能登陸,又不斷受到夜襲的騷擾,他們於6月30日退至鷹島,等待南方艦隊,而後者在兩周後終於到達。這時候整個艦隊一片混亂,疾病流行,而且在海上呆的時間也大大超出了預期時日,食物供應不足,元軍在8月中再次駛向日本。但一股風暴又一次席捲海麵,將元軍船隻傾覆、砸碎,可能有十萬多人喪命。根據有關此次災難的故事,幾乎沒有船隻幸免。
</br>
忽必烈把戰敗的南宋水師編入自己的隊伍,他獲得了所需的人員和技術,以便攻打這個目中無人的島國。他複興和擴充了原南宋水師,設法使它從僅用於守衛沿海沿江地區的水軍轉變為一支真正的海洋艦隊,能在公海從事商業和軍事活動。他把朝鮮半島變成了一個大型的造船工場和海軍基地,企圖從那裏出發去征服日本。雖然這些艦船在當時世界上是最大的,但造船的速度卻影響船隻的質量。考古學證據揭示了當時造船的捷徑,不是切割成單塊石頭,而是將兩塊巨石綁在一起做成一個錨,這樣的錨比原來的更加穩固。蒙古人在船上裝載了食物、盔甲和彈藥,包括大量西瓜大小、填滿火藥的陶製手榴彈和用來轟擊日本守軍的榴霰彈。
忽必烈派出更多的使節去勸說這個島國接受蒙古的統治,但是日本幕府當局每次都拒絕了。到了1274年,忽必烈聚集了一支由九百隻戰船組成的艦隊,用來運送由二萬三千人的高麗、中國步兵和數量不明的蒙古騎兵組成的軍隊。11月,他們啟航出發進入一片充滿危險的水域,它有一百一十英裏寬,將朝鮮半島和日本分隔開。蒙古人輕而易舉地占領了橫臥於海峽中間的對馬島,然後進占靠近九州的壹岐島,艦隊駛入博多灣,部隊陸續登陸。
日本武士想單打獨鬥,他們不斷衝擊蒙古軍,但蒙古人保持了隊形;與以往一樣,蒙古人以一個整體,而不是各自單獨作戰。蒙古人沒有出去決鬥,而是用炸彈轟擊日本武士,他們用箭將炸彈傾瀉在敵人軍中。蒙古人屠殺有名的日本武士,剩餘的日本人從內陸沿海退入要塞。蒙古軍沒有深入腹地追擊敗逃的日本人,因為他們缺乏關於那些地區的可靠情報。於是他們離開了得勝後一片狼藉的戰場,重新把士兵、戰馬和糧餉裝上船。蒙古人的計劃仍然是個謎:他們打算過幾天再來追擊日本人嗎?在贏了這場戰鬥後,他們是想沿海岸遠行去攻打另一個地方嗎?他們隻是被派來試探日本人的反應和策略的嗎?他們是因為在戰鬥中元氣大傷而撤退嗎?
到了夜晚,當入侵者全部在船上時,一場恐怖的秋季風暴突然刮來。這場後來被日本人稱為“神風”的風暴,在海麵上捲起洶湧的波濤,把許多倉促建成的船隻砸向岩石和海岸。在努力逃生的過程中,有一萬三千入侵者死亡——大部分是溺死的,致命的海峽使他們無法到達朝鮮半島的安全海港。曆史上最大的艦隊遭遇最慘烈——但很大程度上沒有流血——的海上集體大毀滅。
統治者有時會編造一些最終連他們自己都會相信的藉口,在這些虛構的辯解中,忽必烈和他的朝臣們仍然堅持贏得了這場戰爭,因為蒙古人在短暫的登陸戰中就擊敗了日本軍隊;至於後來的大量傷亡和近乎整個艦隊的全軍覆沒,似乎並不重要。因此,到了第二年,忽必烈再次遣使去日本,要求天皇立刻親自來蒙古首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投降之意,然後忽必烈將重新授權他成為日本的統治者。盡管在陸戰中失利,但日本人同樣也認為自己已最終獲勝,所以他們拒絕了蒙古的要求。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也認為眾神保佑著他們,所以日本人還是決定與蒙古人對抗到底。他們處決了蒙古使者,將其頭顱砍下,使其鮮血流盡,然後再把麵目全非的頭顱示眾,供人們嘲諷。
忽必烈準備再次遠征。日本人開始建立一支小型艦隊,用來與入侵者進行水戰,他們還沿著海岸修築了一堵石牆,以阻止蒙古士兵和戰馬登陸。1279年,忽必烈派出更多的代表來到日本,日本人將他們全部處死,於是雙方都著手準備即將來臨的戰爭。這迴蒙古人將帶著一支高麗艦隊——其規模與上次相差無幾,從兩個方向出發進攻日本。主力艦隊將緊隨其後從中國趕來,它由三千五百艘船組成,配備了六萬名水手,要運送十萬名士兵;這次他們將在夏天出發,而不是在秋天航行。
1281年5月底,高麗艦隊啟航,盡管遭遇日本人的強烈抵抗,但在幾天以後,他們再次占領了海峽中的島嶼。然而,蒙古人在海上的計劃不如在陸上那樣精確和容易執行,中國艦船遇到了許多困難,被迫耽擱。高麗艦隊駛入博多灣,期待南方的中國夥伴前來支援,但是他們未曾到來。日本人修築的石牆成功地阻止了敵人登陸,入侵者隻能簇擁在船上,而六月的酷暑又不斷襲來,於是不知名的疫病爆發,很多人變得虛弱不堪。晚上,日本人在夜色的掩護下,駕著小艇去偷襲敵人的大船,對方現在已經陷入恐慌和混亂之中,沒有意識到即將遭受致命的軍事失敗。高麗艦隊既不能登陸,又不斷受到夜襲的騷擾,他們於6月30日退至鷹島,等待南方艦隊,而後者在兩周後終於到達。這時候整個艦隊一片混亂,疾病流行,而且在海上呆的時間也大大超出了預期時日,食物供應不足,元軍在8月中再次駛向日本。但一股風暴又一次席捲海麵,將元軍船隻傾覆、砸碎,可能有十萬多人喪命。根據有關此次災難的故事,幾乎沒有船隻幸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