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街上瓷器店特別多,除了瓷器店之外還有許多瓷器攤頭。瓷器之中除了日用瓷器之 外還有許多瓷器玩具:貓、狗、雞、鴨、兔、牛、馬、兒童人像、婦女人像、騎馬人像、羅 漢像、壽星像,各種各樣都有,而且大都是上彩釉的。這使我聯想起無錫來。無錫惠山等處 有許多泥玩具店,也有各種各樣的形象,也都是施彩色的。所異者,瓷和泥質地不同而已。 在這種玩具中,可以窺見中國手藝工人的智巧。他們都沒有進過美術學校雕塑科,都沒有學 過素描基本練習,都沒有學過藝用解剖學,全憑天生的智慧和熟練的技巧,刻劃出種種形象 來。這些形象大都肖似實物,大多姿態優美,神氣活現。而瓷工比較起泥工來,據我猜想, 更加複雜困難。因為泥質鬆脆,隻能塑造像坐貓、蹲兔那樣團塊的形象。而瓷質堅緻,馬的 四隻腳也可以塑出。九江瓷器中的八駿,最能顯示手藝工人的天才。那些馬身高不過一寸 半,或俯或仰,或立或行,骨胳都很正確,姿態都很活躍。我們買了許多,拿迴寓中,陳列 在桌子上仔細欣賞。唐朝的畫家韓爸以畫馬著名於後世。我沒有看見過韓爸的真跡,不知道 他的平麵造型藝術比較起江西手藝工人的立體造型藝術來高明多少。韓爸是在唐明皇的朝廷 裏做大宮的。那時候唐明皇有一個擅長畫馬的宮廷畫家叫做陳閎。有一天唐明皇命令韓爸向 陳閎學習畫馬。韓爸不奉詔,迴答唐明皇說:“臣自有師。陛下內廄之馬,皆臣師也。”我 們江西的手藝工人,正同韓爸一樣,沒有進美術學校從師,就以民間野外的馬為師,他們的 技術是全靠平常對活馬觀察研究而進步起來的。我想唐朝時代民間一定也不乏象江西瓷器手 藝工人那樣聰明的人,教他們拿起畫筆來未必不如韓爸。隻因他們沒有象韓爸那樣做大官, 不能獲得皇帝的賞識,因此終身沉淪,湮沒無聞;而韓爸獨僥幸著名於後世。這樣想來,社 會製度不良的時代的美術史,完全是偶然形成的。
我們每人出一分錢,搭船到甘棠湖裏的煙水亭去乘涼。這煙水亭建築在象杭州西湖湖心 亭那樣的一個小島上,四麵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陸。這小島麵積不及湖心亭之半,而 樹木甚多。樹下設竹榻賣茶。我們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麵水光艷艷,風聲獵獵,九十度以上 的天氣也不覺得熱。有幾個九江女郎也擺渡到這裏的樹蔭底下來洗衣服。每一個女郎所在的 岸邊的水麵上,都以這女郎為圓心而畫出層層疊檔的半圓形的水浪紋,好象半張極大的留聲 機片。這光景真可入畫。我躺在竹榻上,無意中舉目正好望見廬山。陶淵明“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大概就是這種心境吧。預料明天這時光,一定已經身在山中,也許已經看到 廬山真麵目了。三、廬山麵目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隻疑雲霧裏,猶有六朝僧。”(錢起)這位唐朝詩人教我 們“不可登”,我們沒有聽他的話,竟在兩小時內乘汽車登上了匡廬。這兩小時內氣候由盛 夏迅速進入了深秋。上汽車的時候九十五度,在汽車中先藏扇子,後添衣服,下汽車的時候 不過七十幾度了。赴第三招待所的汽車駛過正街鬧市的時候,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 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不過他們 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的人很多,招待所滿坑滿穀,好容易留兩個 房間給我們住。廬山避暑勝地,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天天氣晴朗。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 參天,綠陰蔽日;遠處崗巒起伏,白雲出沒。有時一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一片雲海;有 時一片白雲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台。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雲冉冉而來,攢進了我們的 房間裏。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共住;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窗謝 客。我想,廬山真麵目的不容易窺見,就為了這些白雲在那裏作怪。
廬山的名勝古蹟很多,據說共有兩百多處。但我們十天內遊蹤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 小天池、花徑、天橋、仙人洞、含鄱口、黃龍潭、烏龍潭等處而已。夏禹治水的時候曾經登 大漢陽峰,周朝的匡俗曾經在這裏隱居,晉朝的慧遠法師曾經在東林寺門口種鬆樹,王羲之 曾經在歸宗寺洗墨,陶淵明曾經在溫泉附近的栗裏村住家,李白曾經在五老峰下讀書,白居 易曾經在花徑詠桃花,朱熹曾經在白鹿洞講學,王陽明曾經在捨身岩散步,朱元璋和陳友諒 曾經在天橋作戰……古蹟不可勝計。然而憑弔也頗傷腦筋,況且我又不是詩人,這些古蹟不 能激發我的靈感,跑去訪尋也是枉然,所以除了乘便之外,大都沒有專誠拜訪。有時我的太 太跟著孩子們去尋幽探險了,我獨自高臥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樓上,看看廬山風景照片 和導遊之類的書,山光照檻,雲樹滿窗,塵囂絕跡,涼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我看到天 橋的照片,遊興發動起來,有一天就跟著孩子們去尋訪。爬上斷崖去的時候,一位掛著南京 大學徽章的教授告訴我:“上麵路很難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橋的那條石頭大概已經跌 落,就隻是這麽一個斷崖。”我抬頭一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見不同:照片上是兩個斷崖相 對,右麵的斷崖上伸出一根大石條來,伸向左麵的斷崖,但是沒有達到,相距數尺,仿佛一 腳可以跨過似的。然而實景中並沒有石條,隻是相距若幹丈的兩個斷崖,我們所登的便是左 麵的斷崖。我想:這地方叫做天橋,大概那根石條就是橋,如今橋已經跌落了,我們在斷崖 上坐看雲起,臥聽鳥鳴,又拍了幾張照片,逍遙地步行迴寓。晚餐的時候,我向管理局的同 誌探問這條橋何時跌落,他迴答我說,本來沒有橋,那照相是從某角度望去所見的光景。 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學教授和我談話的地方,即離開左麵的斷崖數十丈的地方, 我的確看到有一根不很大的石條伸出在空中,照相鏡頭放在石條附近適當的地方,透視法就 把石條和斷崖之間的距離取消,拍下來的就是我所欣賞的照片。我略感不快,仿佛上了資本 主義社會的商業廣告的當。然而就照相術而論,我不能說它虛偽,隻是“太”巧妙了些。天 橋這個名字也古怪,沒有橋為什麽叫天橋?
含鄱口左望揚子江,右瞰鄱陽湖,天下壯觀,不可不看。有一天我們果然爬上了最高峰 的亭子裏。然而白雲作怪,密密層層地遮蓋了江和湖,不肯給我們看。我們在亭子裏吃茶, 等候了好久,白雲始終不散,望下去白茫茫的,一無所見。這時候有一個人手裏拿一把芭蕉 扇,走進亭子來。他聽見我們五個人講土白,就和我招唿,說是同鄉。原來他是湖州人。我 們石門灣靠近湖州邊界,語音相似,我們就用土白同他談起天來。土白實在痛快,個個字入 木三分,極細緻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達得出。這位湖州客也實在不俗,句句話都動聽。他說 他住在上海,到漢口去望兒子,歸途在九江上岸,乘便一遊廬山。我問他為什麽帶芭蕉扇, 他迴答說,這東西妙用無窮:熱的時候扇風,太陽大的時候遮陰,下雨的時候代傘,休息的 時候當坐墊,這好比濟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後來我們談起他的時候就稱他為濟公活佛。互 相敘述遊覽經過的時候,他說他昨天上午才上山,知道正街上的館子規定時間賣飯票,他就 在十一點鍾先買了飯票,然後買一瓶酒,跑到小天池,在革命烈士墓前奠了酒,遊覽了一 番,然後拿了酒瓶迴到館子裏來吃午飯,這頓午飯吃得真開心。這番話我也聽得真開心。白 雲隻管把揚子江和鄱陽湖封鎖,死不肯給我們看。時候不早,汽車在山下等候,我們隻得別 了濟公活佛迴招待所去。此後濟公活佛就變成了我們的談話資料。姓名地址都沒有問,再見 的希望絕少,我們已經把他當作小說裏的人物看待了。誰知天地之間事有湊巧:幾天之後我 們下山,在九江的潯廬餐廳吃飯的時候,濟公活佛忽然又拿著芭蕉扇出現了。原來他也在九 江候船返滬。我們又互相敘述別後遊覽經過。此公單槍匹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們 多。我隻記得他說有一次獨自走到一個古塔的頂上,那裏麵跳出一隻黃鼠狼來,他打湖州白 說:“渠被俉嚇了一嚇,俉也被渠嚇了一嚇!”我覺得這簡直是詩,不過沒有葉韻。宋楊萬 裏詩雲:“意行偶到無人處,驚起山禽我亦驚。”豈不就是這種體驗嗎?現在有些白話詩不 講葉韻,就把白話寫成每句一行,一個“但”字占一行,一個“不”也占一行,內容不知道 說些什麽,我真不懂。這時候我想:倘能說得象我們的濟公活佛那樣富有詩趣,不葉韻倒也 沒有什麽。
</br>
我們每人出一分錢,搭船到甘棠湖裏的煙水亭去乘涼。這煙水亭建築在象杭州西湖湖心 亭那樣的一個小島上,四麵是水,全靠渡船交通九江大陸。這小島麵積不及湖心亭之半,而 樹木甚多。樹下設竹榻賣茶。我們躺在竹榻上喝茶,四麵水光艷艷,風聲獵獵,九十度以上 的天氣也不覺得熱。有幾個九江女郎也擺渡到這裏的樹蔭底下來洗衣服。每一個女郎所在的 岸邊的水麵上,都以這女郎為圓心而畫出層層疊檔的半圓形的水浪紋,好象半張極大的留聲 機片。這光景真可入畫。我躺在竹榻上,無意中舉目正好望見廬山。陶淵明“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大概就是這種心境吧。預料明天這時光,一定已經身在山中,也許已經看到 廬山真麵目了。三、廬山麵目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隻疑雲霧裏,猶有六朝僧。”(錢起)這位唐朝詩人教我 們“不可登”,我們沒有聽他的話,竟在兩小時內乘汽車登上了匡廬。這兩小時內氣候由盛 夏迅速進入了深秋。上汽車的時候九十五度,在汽車中先藏扇子,後添衣服,下汽車的時候 不過七十幾度了。赴第三招待所的汽車駛過正街鬧市的時候,廬山給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 仙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茶館、酒樓、百貨之屬;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不過他們 看見了我們沒有“乃大驚”,因為上山避暑休養的人很多,招待所滿坑滿穀,好容易留兩個 房間給我們住。廬山避暑勝地,果然名不虛傳。這一天天氣晴朗。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 參天,綠陰蔽日;遠處崗巒起伏,白雲出沒。有時一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一片雲海;有 時一片白雲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台。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雲冉冉而來,攢進了我們的 房間裏。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共住;但我猶未免為俗人,連忙關窗謝 客。我想,廬山真麵目的不容易窺見,就為了這些白雲在那裏作怪。
廬山的名勝古蹟很多,據說共有兩百多處。但我們十天內遊蹤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 小天池、花徑、天橋、仙人洞、含鄱口、黃龍潭、烏龍潭等處而已。夏禹治水的時候曾經登 大漢陽峰,周朝的匡俗曾經在這裏隱居,晉朝的慧遠法師曾經在東林寺門口種鬆樹,王羲之 曾經在歸宗寺洗墨,陶淵明曾經在溫泉附近的栗裏村住家,李白曾經在五老峰下讀書,白居 易曾經在花徑詠桃花,朱熹曾經在白鹿洞講學,王陽明曾經在捨身岩散步,朱元璋和陳友諒 曾經在天橋作戰……古蹟不可勝計。然而憑弔也頗傷腦筋,況且我又不是詩人,這些古蹟不 能激發我的靈感,跑去訪尋也是枉然,所以除了乘便之外,大都沒有專誠拜訪。有時我的太 太跟著孩子們去尋幽探險了,我獨自高臥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樓上,看看廬山風景照片 和導遊之類的書,山光照檻,雲樹滿窗,塵囂絕跡,涼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我看到天 橋的照片,遊興發動起來,有一天就跟著孩子們去尋訪。爬上斷崖去的時候,一位掛著南京 大學徽章的教授告訴我:“上麵路很難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橋的那條石頭大概已經跌 落,就隻是這麽一個斷崖。”我抬頭一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見不同:照片上是兩個斷崖相 對,右麵的斷崖上伸出一根大石條來,伸向左麵的斷崖,但是沒有達到,相距數尺,仿佛一 腳可以跨過似的。然而實景中並沒有石條,隻是相距若幹丈的兩個斷崖,我們所登的便是左 麵的斷崖。我想:這地方叫做天橋,大概那根石條就是橋,如今橋已經跌落了,我們在斷崖 上坐看雲起,臥聽鳥鳴,又拍了幾張照片,逍遙地步行迴寓。晚餐的時候,我向管理局的同 誌探問這條橋何時跌落,他迴答我說,本來沒有橋,那照相是從某角度望去所見的光景。 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學教授和我談話的地方,即離開左麵的斷崖數十丈的地方, 我的確看到有一根不很大的石條伸出在空中,照相鏡頭放在石條附近適當的地方,透視法就 把石條和斷崖之間的距離取消,拍下來的就是我所欣賞的照片。我略感不快,仿佛上了資本 主義社會的商業廣告的當。然而就照相術而論,我不能說它虛偽,隻是“太”巧妙了些。天 橋這個名字也古怪,沒有橋為什麽叫天橋?
含鄱口左望揚子江,右瞰鄱陽湖,天下壯觀,不可不看。有一天我們果然爬上了最高峰 的亭子裏。然而白雲作怪,密密層層地遮蓋了江和湖,不肯給我們看。我們在亭子裏吃茶, 等候了好久,白雲始終不散,望下去白茫茫的,一無所見。這時候有一個人手裏拿一把芭蕉 扇,走進亭子來。他聽見我們五個人講土白,就和我招唿,說是同鄉。原來他是湖州人。我 們石門灣靠近湖州邊界,語音相似,我們就用土白同他談起天來。土白實在痛快,個個字入 木三分,極細緻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達得出。這位湖州客也實在不俗,句句話都動聽。他說 他住在上海,到漢口去望兒子,歸途在九江上岸,乘便一遊廬山。我問他為什麽帶芭蕉扇, 他迴答說,這東西妙用無窮:熱的時候扇風,太陽大的時候遮陰,下雨的時候代傘,休息的 時候當坐墊,這好比濟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後來我們談起他的時候就稱他為濟公活佛。互 相敘述遊覽經過的時候,他說他昨天上午才上山,知道正街上的館子規定時間賣飯票,他就 在十一點鍾先買了飯票,然後買一瓶酒,跑到小天池,在革命烈士墓前奠了酒,遊覽了一 番,然後拿了酒瓶迴到館子裏來吃午飯,這頓午飯吃得真開心。這番話我也聽得真開心。白 雲隻管把揚子江和鄱陽湖封鎖,死不肯給我們看。時候不早,汽車在山下等候,我們隻得別 了濟公活佛迴招待所去。此後濟公活佛就變成了我們的談話資料。姓名地址都沒有問,再見 的希望絕少,我們已經把他當作小說裏的人物看待了。誰知天地之間事有湊巧:幾天之後我 們下山,在九江的潯廬餐廳吃飯的時候,濟公活佛忽然又拿著芭蕉扇出現了。原來他也在九 江候船返滬。我們又互相敘述別後遊覽經過。此公單槍匹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們 多。我隻記得他說有一次獨自走到一個古塔的頂上,那裏麵跳出一隻黃鼠狼來,他打湖州白 說:“渠被俉嚇了一嚇,俉也被渠嚇了一嚇!”我覺得這簡直是詩,不過沒有葉韻。宋楊萬 裏詩雲:“意行偶到無人處,驚起山禽我亦驚。”豈不就是這種體驗嗎?現在有些白話詩不 講葉韻,就把白話寫成每句一行,一個“但”字占一行,一個“不”也占一行,內容不知道 說些什麽,我真不懂。這時候我想:倘能說得象我們的濟公活佛那樣富有詩趣,不葉韻倒也 沒有什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