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藝術論者論藝術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說。所謂感情移入,就是說我們對於美 的自然或藝術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於其中,沒入於其中,與之共鳴共感,這時候就經驗 到美的滋味。我們又可知這種自我沒入的行為,在兒童的生活中為最多。他們往往把興趣深 深地沒入在遊戲中,而忘卻自身的饑寒與疲勞。《聖經》中說:“你們不象小孩子,便不得 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 藝術的修養而重新麵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1929年9月8日


    返迴


    藝術三昧


    有一次我看到吳昌碩寫的一方字。覺得單看各筆劃,並不好;單看各個字,各行字,也 並不好。然而看這方字的全體,就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好處。單看時覺得不好的地方,全體 看時都變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來藝術品的這幅字,不是筆筆、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個融合不可分解的全體。 各筆各字各行,對於全體都是有機的,即為全體的一員。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 瘦,或濃或淡,或剛或柔,都是全體構成上的必要,決不是偶然的。即都是為全體而然,不 是為個體自己而然的。於是我想像:假如有絕對完善的藝術品的字,必在任何一字或一筆裏 已經表出全體的傾向。如果把任何一字或一筆改變一個樣子,全體也非統統改變不可;又如 把任何一字或一筆除去,全體就不成立。換言之,在一筆中已經表出全體,在一筆中可以看 出全體,而全體隻是一個個體。


    所以單看一筆、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這是偉大的藝術的特點。在繪畫也是如此。中 國畫論中所謂“氣韻生動”,就是這個意思。西洋印象畫派的持論:“以前的西洋畫都隻是 集許多幅小畫而成一幅大畫,毫無生氣。藝術的繪畫,非畫麵渾然融合不可。”在這點上想 來,印象派的創生確是西洋繪畫的進步。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藝術的三昧境。在一點裏可以窺見全體,而在全體中隻見一個個 體。所謂“一有多種,二無兩般”(《碧岩錄》),就是這個意思吧!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 妙,其實是藝術的一般的特色,美學上的所謂“多樣的統一”,很可明瞭地解釋。其意義: 譬如有三隻蘋果,水果攤上的人把它們規則地並列起來,就是“統一”。隻有統一是板滯 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們觸亂,東西滾開,就是“多樣”。隻有多樣是散漫的,是亂的。 最後來了一個畫家,要照著它們寫生,給它們安排成一個可以入畫的美的位置——兩個靠攏 在後方一邊,餘一個稍離開在前方,——望去恰好的時候,就是所謂“多樣的統一”,是美 的。要統一,又要多樣;要規則,又要不規則;要不規則的規則,規則的不規則;要一中有 多;多中有一。這是藝術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隻知鑑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鑑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 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如果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必可發現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 一個渾然融合的全體,萬象都是這全體的多樣而統一的諸相。在萬象的一點中,必可窺見宇 宙的全體;而森羅的萬象,隻是一個個體。勃雷克的“一粒沙裏見世界”,孟子的“萬物皆 備於我”,就是當作一大藝術而看宇宙的吧!藝術的字畫中,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一筆。即 宇宙間沒有可以獨立存在的事物。倘不為全體,各個體盡是虛幻而無意義了。那末這個 “我”怎樣呢?自然不是獨立存在的小我,應該融入於宇宙全體的大我中,以造成這一大藝 術。


    返迴


    美術與人生


    形狀和色彩有一種奇妙的力,能在默默之中支配大眾的心。例如春花的美能使人心興 奮,秋月的美能使人心沉靜;人在晴天格外高興,在陰天就大家懶洋洋地。山鄉的居民大都 忠厚,水鄉的居民大都活潑,也是因為常見山或水,其心暗中受其力的支配,便養成了特殊 的性情。


    用人工巧妙地配合形狀、色彩的,叫做美術。配合在平麵上的是繪畫,配合在立體上的 是雕塑,配合在實用上的是建築。因為是用人工巧妙地配合的,故其支配人心的力更大。這 叫做美術的親和力。


    例如許多人共看畫圖,所看的倘是墨繪的山水圖,諸人心中共起壯美之感;倘是金碧的 花蝶圖,諸人心中共起優美之感。故廳堂上掛山水圖,滿堂的人愈感莊敬;房室中掛花鳥 圖,一室的人倍覺和樂。優良的電影開映時,滿院的客座闃然無聲,但聞機器轉動的微音。 因為數千百觀眾的心,都被這些映畫(電影)的親和力所統禦了。


    雕塑是立體的,故其親和力更大,偉人的銅像矗立在都市的廣場中,其英姿每天印象於 往來的萬眾的心頭,默默中施行著普遍的教育。又如入大寺院,仰望金身的大佛像,其人雖 非宗教信徒,一時也會肅然起敬,緩步低聲。埃及的專製帝王建造七十呎高的人麵獅身大石 雕,名之曰“斯芬克司”。埃及人民的絕對服從的精神,半是這大石雕的暗示力所養成的。


    建築在美術中形體最大,其親和力也最大;又因我們的生活大部分在建築物中度過,故 建築及於人心的影響也最深。例如端莊雅潔的校舍建築,能使學生聽講時精神集中,研究時 心情安定,暗中對於教育有不少的助力。古來帝王的宮殿,必極富麗堂皇,使臣民瞻望九重 城闕,自然心生惶恐。宗教的寺院,必極高大雄壯,使僧眾參詣大雄寶殿,自然稽首歸心。 這便是利用建築的親和力以鎮服人心的。飲食店的座位與旅館的房間,布置精美,可以推廣 營業。商人也會利用建築的親和力以支配顧客的心。


    建築與人生的關係最切,故凡建築隆盛的時代,其國民文化必然繁榮。希臘黃金時代有 極精美的神殿建築,義大利文藝複興時代有極偉大的寺院建築,便是其例。現代歐美的熱中 於都市建築,也可說是現代人的文化的表象。


    返迴


    我今天所要講的,是“圖畫與人生”。就是圖畫對人有什麽用處?就是做人為什麽要描 圖畫,就是圖畫同人生有什麽關係?


    這問題其實很容易解說:圖畫是給人看看的。人為了要看看,所以描圖畫。圖畫同人生 的關係,就隻是“看看”。“看看”,好像是很不重要的一件事,其實同衣食住行四大事一 樣重要。這不是我在這裏說大話,你隻要問你自己的眼睛,便知道。眼睛這件東西,實在很 奇怪:看來好像不要吃飯,不要穿衣,不要住房子,不要乘火車,其實對於衣食住行四大 事,他都有份,都要幹涉。人皆以為嘴巴要吃,身體要穿,人生為衣食而奔走,其實眼睛也 要吃,也要穿,還有種種要求,比嘴巴和身體更難服侍呢。


    所以要講圖畫同人生的關係,先要知道眼睛的脾氣。我們可拿眼睛來同嘴巴比較:眼睛 和嘴巴,有相同的地方,有相異的地方,又有相關聯的地方。


    相同的地方在那裏呢?我們用嘴巴吃食物,可以營養肉體;我們用眼睛看美景,可以營 養精神。——營養這一點是相同的。譬如看見一片美麗的風景,心裏覺得愉快;看見一張美 麗的圖畫,心裏覺得歡喜。這都是營養精神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嘴巴是肉體的嘴巴,眼睛 是精神的嘴巴——二者同是吸收養料的器官。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豐子愷文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子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子愷並收藏豐子愷文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