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上海的遊戲場中,扒手和拐騙別開生麵,與眾不同。有一個冬天晚上,我偶然陪朋 友到大世界遊覽,曾親眼看到一幕。有一個場子裏變戲法,許多人打著圈子觀看。戲法變 完,大家走散的時候,有一個人驚喊起來,原來他的花緞麵子灰鼠皮袍子,後麵已被剪去一 大塊。此人身軀高大,袍子又長又寬,被剪去的一塊足有二三尺見方,花緞和毛皮都很值 錢。這個人屁股頭空蕩檔地走出遊戲場去,後麵一片笑聲送他。這景象至今還能出現在我眼 前。
我的母親從鄉下來。有一天我陪她到遊戲場去玩。看見有一個摸彩的攤子,前麵有一長 凳,我們就在凳上坐著休息一下。看見有一個人走來摸彩,出一角錢,向筒子裏摸出一張牌 子來:“熱水瓶一個。”此人就捧著一個嶄新的熱水瓶,笑嘻嘻地走了。隨後又有一個人 來,也出一角錢,摸得一隻搪瓷麵盆,也笑嘻嘻地走了。我母親看得眼熱,也去摸彩。第一 摸,一粒糖;第二摸,一塊餅幹;第三摸,又是一粒糖。三角錢換得了兩粒糖和一塊餅幹, 我們就走了。後來,我們兜了一個圈子,又從這攤子麵前走過。我看見剛才摸得熱水瓶和麵 盆的那兩個人,坐在裏麵談笑呢。
當年的上海,外國人稱之為“冒險家的樂園”,其內容可想而知。以上我所記述,真不 過是皮毛的皮毛而已。我又想起了一個巧妙的騙局,用以結束我這篇記事吧:三馬路廣西路 附近,有兩家專賣梨膏的店,貼鄰而居,店名都叫做“天曉得”。裏麵各掛著一軸大畫,畫 著一隻大烏龜。這兩爿店是兄弟兩人所開。他們的父親發明梨膏,說是化痰止咳的良藥,銷 售甚廣,獲利頗豐。父親死後,兄弟兩人爭奪這爿老店,都說父親的秘方是傳授給我的。爭 執不休,向上海縣告狀。官不能斷。兄弟二人就到城隍廟發誓:“誰說謊誰是烏龜!是真是 假天曉得!”於是各人各開一爿店,店名“天曉得”,裏麵各掛一幅烏龜。上海各報都登載 此事,鬧得遠近聞名。全國各埠都來批發這梨膏。外路人到上海,一定要買兩瓶梨膏迴去。 兄弟二人的生意興旺,財源茂盛,都變成富翁了。這兄弟二人打官司,跪城隍廟,表麵看來 是仇敵,但實際上非常和睦。他們巧妙地想出這騙局來,推銷他們的商品,果然大家發財。
1972年
返迴
美與同情
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裏,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表的麵合複在桌子 上,給我翻轉來。看見我的茶杯放在茶壺的環子後麵,給我移到口子前麵來。看見我床底下 的鞋子一順一倒,給我掉轉來。看見我壁上的立幅的繩子拖出在前麵,搬了凳子,給我藏到 後麵去。我謝他:“哥兒,你這樣勤勉地給我收拾!”
他迴答我說:
“不是,因為我看了那種樣子,心情很不安適。”是的,他曾說:“掛表的麵合複在桌 子上,看它何等氣悶!”“茶杯躲在它母親的背後,教它怎樣吃奶奶?”“鞋子一順一倒, 教它們怎樣談話?”“立幅的辮子拖在前麵,象一個鴉片鬼。”我實在欽佩這哥兒的同情心 的豐富。從此我也著實留意於東西的位置,體諒東西的安適了。它們的位置安適,我們看了 心情也安適。於是我恍然悟到,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學的描寫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繪 畫的構圖上所經營的問題。這都是同情心的發展。普通人的同情隻能及於同類的人,或至多 及於動物;但藝術家的同情非常深廣,與天地造化之心同樣深廣,能普及於有情、非有情的 一切物類。
我次日到高中藝術科上課,就對她們作這樣的一番講話: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麵,各人所 見的方麵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 見其性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
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係,畫家隻 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麵,是形式的方麵,不是實 用的方麵。換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 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色彩、姿態而欣賞,更不顧問其實用方麵的價值了。所 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中國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野花,在 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 的心,對於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故普通世間的價值與階級,入了畫中便全部撤銷了。畫家把自己的心移入於兒童的天真 的姿態中而描寫兒童,又同樣地把自己的心移入於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寫乞丐。畫家的 心,必常與所描寫的對象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 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為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
畫家須有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故同時又非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不可。倘其偉大不足與 英雄相共鳴,便不能描寫英雄;倘其柔婉不足與少女相共鳴,便不能描寫少女。故大藝術家 必是大人格者。
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於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於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 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詩人常常聽見子規的啼血,秋蟲的促 織,看見桃花的笑東風,蝴蝶的送春歸;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其實我 們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廣其同情心,及於萬物,就能切實地感到這些情景了。畫家與 詩人是同樣的,不過畫家注重其形式姿態的方麵而已。沒有體得龍馬的活力,不能畫龍馬; 沒有體得鬆柏的勁秀,不能畫鬆柏。中國古來的畫家都有這樣的明訓。西洋畫何獨不然?我 們畫家描一個花瓶,必其心移入於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體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現花瓶的 精神。我們的心要能與朝陽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寫朝陽;能與海波的曲線一同跳舞,方 能描寫海波。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萬物皆備於藝術家的心中。
為了要有這點深廣的同情心,故中國畫家作畫時先要焚香默坐,涵養精神,然後和墨伸 紙,從事表現。其實西洋畫家也需要這種修養,不過不曾明言這種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 通的人,對於事物的形色姿態,多少必有一點共鳴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裝飾,器具的形 狀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觀者,就是為了要適應天性的緣故。眼前所見的都是美的形色,我們 的心就與之共感而覺得快適;反之,眼前所見的都是醜惡的形色,我們的心也就與之共感而 覺得不快。不過共感的程度有深淺高下不同而已。對於形色的世界全無共感的人,世間恐怕 沒有;有之,必是天資極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隸,那些真是所謂“無情”的人了。
在這裏我們不得不讚美兒童了。因為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 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 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 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 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於同情的。隻因長大起來受了世智的壓迫,把 這點心靈阻礙或銷磨了。惟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壓迫,而內部仍舊保藏 著這點可貴的心。這種人就是藝術家。
</br>
我的母親從鄉下來。有一天我陪她到遊戲場去玩。看見有一個摸彩的攤子,前麵有一長 凳,我們就在凳上坐著休息一下。看見有一個人走來摸彩,出一角錢,向筒子裏摸出一張牌 子來:“熱水瓶一個。”此人就捧著一個嶄新的熱水瓶,笑嘻嘻地走了。隨後又有一個人 來,也出一角錢,摸得一隻搪瓷麵盆,也笑嘻嘻地走了。我母親看得眼熱,也去摸彩。第一 摸,一粒糖;第二摸,一塊餅幹;第三摸,又是一粒糖。三角錢換得了兩粒糖和一塊餅幹, 我們就走了。後來,我們兜了一個圈子,又從這攤子麵前走過。我看見剛才摸得熱水瓶和麵 盆的那兩個人,坐在裏麵談笑呢。
當年的上海,外國人稱之為“冒險家的樂園”,其內容可想而知。以上我所記述,真不 過是皮毛的皮毛而已。我又想起了一個巧妙的騙局,用以結束我這篇記事吧:三馬路廣西路 附近,有兩家專賣梨膏的店,貼鄰而居,店名都叫做“天曉得”。裏麵各掛著一軸大畫,畫 著一隻大烏龜。這兩爿店是兄弟兩人所開。他們的父親發明梨膏,說是化痰止咳的良藥,銷 售甚廣,獲利頗豐。父親死後,兄弟兩人爭奪這爿老店,都說父親的秘方是傳授給我的。爭 執不休,向上海縣告狀。官不能斷。兄弟二人就到城隍廟發誓:“誰說謊誰是烏龜!是真是 假天曉得!”於是各人各開一爿店,店名“天曉得”,裏麵各掛一幅烏龜。上海各報都登載 此事,鬧得遠近聞名。全國各埠都來批發這梨膏。外路人到上海,一定要買兩瓶梨膏迴去。 兄弟二人的生意興旺,財源茂盛,都變成富翁了。這兄弟二人打官司,跪城隍廟,表麵看來 是仇敵,但實際上非常和睦。他們巧妙地想出這騙局來,推銷他們的商品,果然大家發財。
1972年
返迴
美與同情
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裏,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表的麵合複在桌子 上,給我翻轉來。看見我的茶杯放在茶壺的環子後麵,給我移到口子前麵來。看見我床底下 的鞋子一順一倒,給我掉轉來。看見我壁上的立幅的繩子拖出在前麵,搬了凳子,給我藏到 後麵去。我謝他:“哥兒,你這樣勤勉地給我收拾!”
他迴答我說:
“不是,因為我看了那種樣子,心情很不安適。”是的,他曾說:“掛表的麵合複在桌 子上,看它何等氣悶!”“茶杯躲在它母親的背後,教它怎樣吃奶奶?”“鞋子一順一倒, 教它們怎樣談話?”“立幅的辮子拖在前麵,象一個鴉片鬼。”我實在欽佩這哥兒的同情心 的豐富。從此我也著實留意於東西的位置,體諒東西的安適了。它們的位置安適,我們看了 心情也安適。於是我恍然悟到,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學的描寫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繪 畫的構圖上所經營的問題。這都是同情心的發展。普通人的同情隻能及於同類的人,或至多 及於動物;但藝術家的同情非常深廣,與天地造化之心同樣深廣,能普及於有情、非有情的 一切物類。
我次日到高中藝術科上課,就對她們作這樣的一番講話: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麵,各人所 見的方麵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 見其性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
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係,畫家隻 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麵,是形式的方麵,不是實 用的方麵。換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 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色彩、姿態而欣賞,更不顧問其實用方麵的價值了。所 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中國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野花,在 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 的心,對於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故普通世間的價值與階級,入了畫中便全部撤銷了。畫家把自己的心移入於兒童的天真 的姿態中而描寫兒童,又同樣地把自己的心移入於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寫乞丐。畫家的 心,必常與所描寫的對象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 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為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
畫家須有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故同時又非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不可。倘其偉大不足與 英雄相共鳴,便不能描寫英雄;倘其柔婉不足與少女相共鳴,便不能描寫少女。故大藝術家 必是大人格者。
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於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於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 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詩人常常聽見子規的啼血,秋蟲的促 織,看見桃花的笑東風,蝴蝶的送春歸;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其實我 們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廣其同情心,及於萬物,就能切實地感到這些情景了。畫家與 詩人是同樣的,不過畫家注重其形式姿態的方麵而已。沒有體得龍馬的活力,不能畫龍馬; 沒有體得鬆柏的勁秀,不能畫鬆柏。中國古來的畫家都有這樣的明訓。西洋畫何獨不然?我 們畫家描一個花瓶,必其心移入於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體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現花瓶的 精神。我們的心要能與朝陽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寫朝陽;能與海波的曲線一同跳舞,方 能描寫海波。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萬物皆備於藝術家的心中。
為了要有這點深廣的同情心,故中國畫家作畫時先要焚香默坐,涵養精神,然後和墨伸 紙,從事表現。其實西洋畫家也需要這種修養,不過不曾明言這種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 通的人,對於事物的形色姿態,多少必有一點共鳴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裝飾,器具的形 狀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觀者,就是為了要適應天性的緣故。眼前所見的都是美的形色,我們 的心就與之共感而覺得快適;反之,眼前所見的都是醜惡的形色,我們的心也就與之共感而 覺得不快。不過共感的程度有深淺高下不同而已。對於形色的世界全無共感的人,世間恐怕 沒有;有之,必是天資極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隸,那些真是所謂“無情”的人了。
在這裏我們不得不讚美兒童了。因為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 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 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 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 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於同情的。隻因長大起來受了世智的壓迫,把 這點心靈阻礙或銷磨了。惟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壓迫,而內部仍舊保藏 著這點可貴的心。這種人就是藝術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