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撤離湖南入蜀,次年三月從北方傳來消息,李自成攻陷北都,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滅亡了.緊接著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把李自成逐出北京,清人福臨登級做了皇帝.多虧中國幅員廣大,清人一時不能全部占領,於是南京的守臣馬士英夥同東林黨死敵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建號弘光.這時候社會的混亂已經難以言喻,偏安的南明政府並沒有因為北都陷落、皇帝殉國整肅紀綱,守土抗敵,卻繼續相互傾軋,陷害忠良;有些夢想富貴的人假冒皇妃、皇儲紛紛來到南京,弄得輿論大嘩,流言四播,城內常常有士大夫甚至乞丐,娼妓投河自殺、懸樑自盡,或縱火自焚;強暴之徒趁勢殺人越貨,穿窬入室.曆史上南渡的政權如晉、宋等好歹還對峙割據了一二百年,而弘光在數月之間就土崩瓦解了,朝中大吏平時荷恩最深,食祿最多的,清人大兵一到,賣國邀寵,唯恐不及.看了這部百醜圖,讓人感到人類的廉恥道德陷入了絕境之中.恰恰相反,那些屢遭貶黜,備受冷落的士大夫卻往往能夠不惜身家性命,召募義兵,為民族堅守每一寸土地.


    南京的宏光政權崩潰以後,湖廣的明軍歸福建繼立的隆武政府節製,當時何騰蛟守長沙,培胤錫守武昌,章曠為湖南監軍屯兵湘陰.堵胤錫由湖南學政拔為督撫,各部軍帥不肯聽命,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遇難後,餘部高一功、李過降明,改稱"忠貞營",堵胤錫打算以忠貞營作為主力,但忠貞營新附,若即若離,不肯放棄自己的獨立地位.何、堵二帥由於幕府搬弄是非,彼此猜忌,不能合作,關心國事的人無不為之憂心.隆武間也是王夫之憂患生涯的開始,他的仲兄參之於甲申之變的次年因病早夭,死年在30歲左右.長兄介之奉父母避居在友人李繼體的宅上,衣食完全仰給於李氏的接濟.隆武二年(丙戌,1646年),夫之原配陶孺人棄世,長子王囗尚在懷抱之中,然而這些並未影響他對國事的關切,這一年他曾幾次到湘陰去見壬午中舉時結識的章曠,為他籌劃兵食,併力請章曠出麵調和南北二帥,以防演變.但是當時局勢已不是任何個人可以挽迴的了,福建隆武政權很快瓦解了,於是瞿式耜擁立桂王又在端州(廣東肇慶)建立南明最後一個朝廷,建號永曆.永曆元年(1647)孔有德兵至長沙,何騰蛟退駐衡陽,旋退永州.章曠悲憤絕食死於永安,楚省成為永曆政府與清兵交戰的前沿陣地.


    這年十一月,王夫之的父親於兵荒馬亂中憂憤成疾病逝.這時堵胤錫正在籌劃收複湖南的事情,王夫之與童年摯友管嗣裘等決定募集義師與官兵協同作戰,收複家鄉失地.對於這些亡國亡家的封建士大夫來說,死亡的恐懼已經變得非常淡漠,他們似乎覺得與那個發發可危的舊王朝一起從曆史上消逝反而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幸福,它可以使自己生命的意義增加光彩.許多人抱定了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的信念悲歌而死,史可法在揚州失陷後自赴敵營,就聲稱今特來就死,唯恐死不明白耳.王夫之沒有留下這等豪邁的遺言,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境是相同的.經過幾個月的奔波,他們終於招集起一支義軍,永曆二年(1648)秋在衡陽起義了.這支義軍的領導是一夥缺乏行伍生活經驗的書生,戰士是一些未經訓練的農民,缺乏給養,孤立無援,失敗是從它開始組織的那天起就決定了的,他們苦撐不數月,初冬時節就被清軍打敗了.如果說在起義以前王夫之還可以在南嶽叢山中苟且偷生,那麽現在的他已是清人通緝的罪犯了.他從敗軍中逃得性命,不得不偕同管嗣裘南奔直粵到自身難保的永曆皇帝那裏暫且避難.不過這次起義也使他小有名聲,堵胤錫在湖南上書永曆帝薦他做南明的官員,因為父親棄世尚未行大樣之祭(死後十二個月),上疏辭掉了.


    漢族的士大夫在這種關鍵時刻之所以表現得如此英勇無畏,大約因為以下幾個原因:這部分人大多持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這就是古聖賢那句名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明朝政府哪怕腐敗透頂,它畢竟是漢人的政權,清朝政府再好,也是異邦的朝廷.崇禎皇帝宵衣旰食,以身死國,當此之際在他們心裏反而激起了為君父報仇雪恨的情緒;清兵攻克揚州,縱兵屠殺,使揚州城遭受一場駭人聽聞的劫難,變成人間地獄,十日之內,死難的人數僅焚屍簿上就達80萬之眾,落井投河,閉門焚縊者尚不在其數.這場野蠻屠殺使漢人將生死置之度外,與其坐而待斃,不如奮起反抗;清人的囗發令也使中國士人無法忍受,他們曆來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行父母之遺體,不敢不慎,倘若囗去頭發,將置父母於何地?據說清人本沒有按照自己的模樣去改造漢人麵貌的意圖,有個山東的窮士鬼迷心竅為清人獻上此策邀功請賞,於是才引起漢族士人的堅決抵抗,王夫之和他的好多朋友舉兵抗清,失敗後隱遁山林都與囗發令有很大關係.


    評價曆史人物是件很困難的事情,腐敗的朱明王朝已經剩下嶺南一隅殘山剩水,在這個時候糾合千百名鄉勇與數十萬大軍抗衡也許是不夠明智的,但是我們如果把明朝的士大夫分為三類,以洪承疇、吳三桂為第一類,以馬士英、阮大鋮為第二類,以王夫之為第三類舉行一次公民道德投票,那麽可以相信,直到今天絕大部分人還會把選票投向王夫之這種人,屈節投降與知時識務,捐軀匡國與擁君自重之間的界線還是劃然分明的.


    三、沉淪南明 遁跡江湖


    舉義第二年,王夫之在永曆流亡政府與家鄉衡陽之間奔波大半年,永曆四年初春他被瞿式耜推薦做了行人司行人.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