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講心理合一,但必須通過人心的活動,才能體認"理"的存在,認識它的內容和實質,這就是後來王守仁所說的"心外無理".


    那麽,陸九淵所講的"心",究竟指客觀性的人心,還是指他自己主觀的心呢?


    他說:"心,隻是一個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載聖人之心,下而千百載複有一聖賢,其心亦隻是如此.心之體甚大,若能盡我之心,便與天同."(《全集》卷35,《語錄》)從字麵上看,這個"心"包括了他自己的心,朋友的心,千百載之上聖賢之心,千百載之後聖賢之心,自然是客觀的"心"了,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指最後那個"我之心",因為隻要"盡我之心,便與天同".因此,他的這個與"理"等同的"心",基本上是指作為主觀精神的"我之心".這個"我之心"是根據孟子"萬物皆備於我"而來.他說:"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謂‘萬物皆備於我’.昔之聖賢,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同上卷1《與侄孫氵睿》)這就是說,從前的聖賢之心,同我的心是一致的,隻是先於我心所得而已.他自認為是孟子以後心學的繼承人.十分明顯,陸九淵是一個徹底的主觀唯心論者.


    對於"萬物皆備於我"這個主觀唯心主義的命題,陸九淵作了如下發揮:


    孟子曰:"所以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與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鑠我也".故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此語之本心也."(同上)


    既然自己生來就具有"天之所與我"的"良知"和"良能",隻要將這種先天的良知良能發揮出來,使之充分發生作用,做到"盡我之心,便與天同".因此,他又說:"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全集》


    卷34)他甚至還提出了"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同上)的論斷.在這裏,陸九淵不但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體用關係,並且還無限製地誇大了主觀精神——"心"的作用.


    雖然講心理合一,但心與理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哲學範疇.為了進一步弄清"心即理"這個命題的主觀唯心主義實質,還需要全麵、正確地理解這兩個範疇在陸九淵哲學體係中的真實涵義及其相互關係.在陸九淵的學說中,"理"這個範疇具有以下三層意義:


    第一,"理"是宇宙的本原.陸九淵說:"塞宇宙,一理耳.……此理之大,豈有限量?程明道所謂‘有憾於天地’,則大於天地者也,謂此理也.(《全集》


    卷12,《與趙泳道》)"此理在宇宙之間,未嚐有所隱遁,天地之所以為天地者,順此理而無私焉耳."(《全集》卷11,《與朱濟道》)意思是說,充塞宇宙的,是無限量的理,天地萬物都是"理"的表現,理即天地萬物之本原.


    第二,"理"是自然、社會的總規律.自然、社會、天地鬼神都必須遵守這個總規律.他說:"天覆地載,春生夏長,秋斂冬肅,俱此理."(《全集》卷35,《語錄下》)"此理充塞宇宙,天地鬼神且不能違異,況於人乎?"(《全集》卷11,《與吳子嗣》)"此理充塞宇宙,誰能逃之?順之則吉,違之則兇."(《全集》卷34,《語錄上》)由此可見,陸九淵的"理",就是宇宙的總規律,這一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人們不能違背它,"順之則吉,違之則兇".


    第三,禮是封建社會的政治、禮法製度、綱常倫理的最高準則.他說:"禮者,理也"(《全集》卷12,《與趙然道4》).又說:"典禮爵刑,莫非天理,……古所謂憲章、法度、典則者,皆此理也."(《全集》卷19,《荊國王文公祠堂記》)"愛其親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見孺子將入井而有驚惕惻隱之心者,此理也;是知其為是,非知其為非,此理也;宜辭而辭,宜遜而遜者,此理也;可羞之事則羞之,可惡之事則惡之者,此理也;敬此理也,義亦此理也."(《全集》


    卷1,《與曾宅之》)總而言之,"理"是封建社會的政治製度和綱常倫理、禮儀法度的最高準則.


    "心"的範疇也具有三層涵義;


    第一,"心"是人身之本.他說:"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全集》卷19,《荊國王文公祠堂記》)第二,"心"是天賦予人的道德觀念.他說:"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與我者,即此心也."(《全集》卷11,《與李宰》)"四端"即孟子所講的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觀念的端給或萌芽.陸九淵把它看做是人心的根本.


    第三,"心"是宇宙之本源,它與"理"在作為宇宙的本原上是一致的.這就是他說的"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綜上所述,陸氏哲學體係中的"心",既是人身之本,又是天賦的倫理道德,也是宇宙的本源.它在不同的時空以及在人身中,作用都是相同的.這個"心",是淩駕於一切之上,而又不脫離"吾心"的主體精神."心"與"理"是同一的、相通的.因為他認為,萬物之理不外是"吾心"的感悟,即所謂"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這樣,他就把客觀的"理"融和於主觀的"心",從而將二者統一起來,然後再把"心"擴大為宇宙的本原.這樣,他就完成了從客觀唯心論到主觀唯心論的過渡.這就是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的邏輯結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