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雙方在學術觀點上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分歧,但他們之間的討論,仍然是一次自由討論,彼此都能各抒己見,並未出現水火不相容的現象.由於雙方都能求同存異,互相尊重,自鵝湖之會以後,朱陸二人常有書函來往,交流意見.特別應該提到,在鵝湖之會五年之後,陸九淵帶領了幾個學生去拜訪朱烹,當時朱在南康做知州,主辦了馳名全國的"白鹿洞書院".當陸九淵到南康時,朱親率同僚、諸生迎接.在此期間,還對陸表示了愛慕之情,為其兄九齡撰寫了墓誌銘,還特請陸九淵為書院師生講學.陸九淵以《論語》中"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為題,作了精彩發揮,聽者無不為之所動,給白鹿洞書院的師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朱熹也非賞讚賞陸的講演,他寫道:"至其所以發明敷暢,則又肯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學者隱微深痼之病,蓋聽者莫不棘然動心焉."(《朱文公集》卷81)當時,又請陸九淵將此次講學之講詞書寫成文,作為白鹿洞書院的一分講義.


    關於朱陸之間在學術上的辯論,在前麵的《朱熹》評傳中已有所述評,這裏應該補述的,是他們對於王安石的評價,在評價中表現了陸九淵比朱烹更有真知灼見.


    當時的宋高宗趙構把北宋的衰微歸之於王安石的新法,他繼續了守舊派的成見,支持這些人對王安石的貶責.朱贏也極力攻擊王安石,陸九淵則不以為然,他在《荊國王文公祠堂記》中,讚揚王安石說:


    英特邁往,不屑於流俗聲色利達之習,介然無毫毛得以入其心,潔白之操寒於冰霜,公之質也;掃俗學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道術必為孔孟,勳績必為伊周,公之誌也."(《全集》卷19)


    在這裏,陸九淵對王安石的品德、政績和學術成就都作了很高的評價.他用"不屑於流俗聲色利達之習"和"潔白之操寒於冰霜"來讚頌王安石的高尚人品,用"掃俗學之凡陋,振弊法之因循"讚揚了王安石的學說和政治改革;用"勳績必為伊周"高度稱頌了王安石的曆史功績;用"道術必為孔孟"肯定了王安石在學術造詣上的重大成就.這個評論在當時的政治氣候和濃厚的理學氣氛中,無疑是大膽而可貴的見解,表現了陸九淵的正直和與眾不同的見識.


    陸九淵講學活動的最盛時期,是他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主管台州崇道觀期間,這是一個閑差,他有機會迴到故裏,專事講學活動.《年譜》記載了當時的盛況說:"學者輻揍,時鄉曲長老,亦俯首聽誨.每詣城邑,環坐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徙寺觀,縣官為設講席於學宮,聽者貴賤老小,溢途巷.從遊之盛,未見有此."(《全集》卷36)說明陸九淵當時的學術活動在社會上影響之大.第二年(1187年)他受門人彭興、宋世昌等人邀請,去到風景秀麗的貴溪縣應天山講學,他們在山上修建了精含,聚集了一批學生,定居下來,進行講學活動.又次年,陸九淵見此山狀如大象,因改應天山為"象山"."學徒結廬,先生既居精舍,又得勝處為講堂及部勒群山閣,又作圓巷,學徒各來結廬,相與講習."(《全集》卷36《年譜》)當時,他給侄孫陸氵睿去信中說:"山間近來結廬者甚眾,諸生始聚糧相迎,今講堂前又成一閣,部勒群山,氣象亦偉."(同上)規模之盛,令陸九淵十分愜意.他在應天山住了五年,其間來見教者逾數幹人.這個時期,他充分地闡發了自己的"心學"理論,其影響也逐漸擴大,這是陸九淵的學術高潮時期.他在《與路彥彬》的信中說:"竊不自揆,區區之學,自謂孟子之後,自是而始亦明也."(《全集》卷10)自認為是孟子之後的正統儒學繼承者.他不承認朱熹是"道統"的繼承者.陸九淵的講學活動,直到1193年卒於荊門為止.當時能同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相併立者,恐怕主要就是從儒學中異軍突起的陸氏心學了,爾後七百年間,"心學"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


    四、"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論


    陸九淵的思想體係一般被稱為"心學",因為這個思想體係是從"心即理"這個命題出發來展開的.


    據《象山先生行狀》記載:陸九淵"年十三……讀古書至宇宙二字,解者曰:


    ‘四方上下曰宇’,忽然大省曰:‘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已分內事,乃宇宙內事"."這就是說,宇宙中的事,就是自己分內之事;自己分內之事,就是宇宙中的事.從這個觀點出發,他進一步發揮說:


    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而聖人出焉,同此心也,同此理也."(《全集》卷35)


    東、西、南、北海泛指宇宙空間,概謂之"宇";千百世之上、下,泛指時間,概謂之"宙".他認為宇宙之中,此心此理是同一的.因此,陸九淵又說:"蓋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當歸一,精義無二,此心此理,實不容有二."(《全集》


    卷1《與曾澤之》)他批評朱熹析心與理為二,強調心與理合一,並且更明確地提出: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全集》卷11《與李辛2》)"心即理"是陸九淵心學體係的基本命題.在陸九淵看來,"理"不在人的心外,它存在於人的心中,隻有通過人心的活動,才能感知天地萬物的存在,才能體認天地萬物之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