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興 撰)
主要參考書
1.《宋史·道學傳》
2.《宋元學案·明道學案》
3.《宋元學案·伊川學案》
4.《中國曆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程顥 程頤》第三卷上齊魯書社出版5.《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 邱漢生 張豈之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6.《朱於文集大全類編·明道先生年譜·伊川先生年譜》清鹹豐中徐樹銘刻本7.《中國哲學史》第三冊 任繼愈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五峰先生 胡宏
(1104——1161)
胡宏是南宋初期一位愛國主義和影響較大的進步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宋代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這一時期理學陣營中居於重要地位的理學家.
一、誌在立身行道 不求富貴利達
胡宏,字仁仲,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卒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人稱"五峰先生".他一生潛心於對儒學經義的研究和發揮,沒有做官.
胡宏的父親胡安國是北宋末期的著名經學家,在理學中也有很大的名氣.胡宏是胡安國的少子,很小就跟隨其父接受理學思想,後來又師事二程弟子楊時和侯仲良,"而卒傳其父之學"."初以蔭補右承務郎,不調"(《宋史·儒林五》).
後來,由於其父早年同秦檜有較好的私交,秦當國之初,曾致書胡宏之兄胡寅,"問二弟何不通書?意欲用之."(同上)胡宏不願與秦檜為伍,迴信嚴辭謝絕了秦檜.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麽這樣做?胡宏說:"政恐其召,故示以不可召之端"(同上).在迴書中,他表明了自己已立誌專做學問,不求功名利祿.胡宏說:
"稽請數千年間,士大夫顛名於富貴,醉生而夢死者無世無之,何啻百億,雖當時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滅.某誌學以來,所不願也.至於傑然自立誌氣,充塞乎天地,臨大事而不可奪,有道德足以替時,有事業足以撥亂,進退自得,風不能靡,波不能流,身雖死矣,而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者,是真可謂大丈夫."(《五峰集》卷2,《與秦檜書》)表現了他不阿奉權勢,不隨波逐流,決心不去作官,隻願做一個有道德,有大節的,有助於治世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秦檜死後,胡宏又一次被召,他仍託病不出,以後竟終身不仕.黃百家在《五峰學案》的按語中說:"文定(胡安國)以遊廣之薦,誤交秦檜,失知人之明.想先生兄弟竊所痛心,故顯與秦檜絕.……先生初以蔭補承務郎,避檜不出,至檜死,被召以疾卒,……其誌昭然千古著見焉."其大節大義真如他自己所說:"身雖死而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
胡宏一生矢誌於道,以振興道學為己任,他說:"道學衰微,風教大頹,吾徒當以死自擔"(《宋元學案》卷42,《五峰學案》).他自幼從其父研習儒學,又在揚時和侯師聖那裏學習了二程理學,後來曾悠遊南山(衡山)之下20餘年,玩心神明,不舍晝夜;力行所知,親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終於成為南宋初期對振興理學起了重大作用的關鍵人物.
二、心繫社稷安危 關注人民疾苦
生活於內憂外患時代的理學家胡宏,並不是一個隻知閉門讀書,不問天下之事的人,恰好相反,他之所以做學問、求大道,不僅是為了做一個有學問、有道德、有大節的人,同時還本著有道德足以替時,有事業足以撥亂的理想和抱負,力圖將其所學用於匡時救世.身雖在野,心繫社稷安危,不忘抗金複仇,收迴故土,他反對苛斂無已,關心人民疾苦.對於如何抗金複仇,如何安邦治國,胡宏自有一套係統的思考.他在《上光堯皇帝書》中,詳盡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在這封萬言書中,一開頭就說:"臣聞二帝三王,心周無窮,誌利慮天下而己不與焉,故能求賢如不及,當是時,公卿大夫體君心,孜孜盡下,以進賢為先務.是時,上無乏才,而山林無遺逸之士,士得展其才,君得成其功名,君臣交歡而無纖芥,形跡存乎其間."其意是要求宋高宗效法二帝王王之為政,第一要出於公心,誌利天下,第二要廣求賢才,使不被埋沒於村野,使他們充分施展才能,輔助人君成其功業.
接著,他不無針對性地說:"這後世衰微,心不及遠,誌不周揚,據天下勢利而有輕疑士大夫之心,於是始有道世不返,寧貧賤而輕世肆誌者;於是始有奔走名利之途,納交於權勢之門以僥幸高貴者."這裏所指的"後世",顯然主要是指當世,在當時的南宋王朝,上至皇帝,下至各級文武官吏,多是文情武嬉的勢利之徒.
他指出:當時那些"奔走於名利之途,納交於權勢之門"以僥幸謀取富貴者比比皆是.與胡宏同時代的嶽飛,在當時也很有感慨地說:若要天下太平,除非"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錢",二人都是愛國誌士,自然具有共同思想.
胡宏的萬言書,主要是向皇帝"陳王道之本,明仁義之方",要求來高宗施行仁政,並具體提出了如何抗擊金人和治國安邦的五條建議.
首先,要求興兵北伐.鑑於靖康之難,徽鐵二帝為金人所虜,已曆時九年,使國家蒙受奇恥大辱,他說:"陛下大仇未報,叛臣未誅,封疆日蹙,危機交至,義之不可已也."因此,他要求"加兵北伐,震之以武,"使金人知懼,迎接徽、欽二帝迴國,使父子兄弟得以團聚,決不應該"以天子之尊,北麵事仇".他指出:
</br>
主要參考書
1.《宋史·道學傳》
2.《宋元學案·明道學案》
3.《宋元學案·伊川學案》
4.《中國曆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程顥 程頤》第三卷上齊魯書社出版5.《宋明理學史》 侯外廬 邱漢生 張豈之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6.《朱於文集大全類編·明道先生年譜·伊川先生年譜》清鹹豐中徐樹銘刻本7.《中國哲學史》第三冊 任繼愈主編 人民出版社出版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五峰先生 胡宏
(1104——1161)
胡宏是南宋初期一位愛國主義和影響較大的進步思想家,他的理學思想對宋代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這一時期理學陣營中居於重要地位的理學家.
一、誌在立身行道 不求富貴利達
胡宏,字仁仲,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卒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建寧崇安(今屬福建)人.人稱"五峰先生".他一生潛心於對儒學經義的研究和發揮,沒有做官.
胡宏的父親胡安國是北宋末期的著名經學家,在理學中也有很大的名氣.胡宏是胡安國的少子,很小就跟隨其父接受理學思想,後來又師事二程弟子楊時和侯仲良,"而卒傳其父之學"."初以蔭補右承務郎,不調"(《宋史·儒林五》).
後來,由於其父早年同秦檜有較好的私交,秦當國之初,曾致書胡宏之兄胡寅,"問二弟何不通書?意欲用之."(同上)胡宏不願與秦檜為伍,迴信嚴辭謝絕了秦檜.當時有人問他為什麽這樣做?胡宏說:"政恐其召,故示以不可召之端"(同上).在迴書中,他表明了自己已立誌專做學問,不求功名利祿.胡宏說:
"稽請數千年間,士大夫顛名於富貴,醉生而夢死者無世無之,何啻百億,雖當時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滅.某誌學以來,所不願也.至於傑然自立誌氣,充塞乎天地,臨大事而不可奪,有道德足以替時,有事業足以撥亂,進退自得,風不能靡,波不能流,身雖死矣,而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者,是真可謂大丈夫."(《五峰集》卷2,《與秦檜書》)表現了他不阿奉權勢,不隨波逐流,決心不去作官,隻願做一個有道德,有大節的,有助於治世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秦檜死後,胡宏又一次被召,他仍託病不出,以後竟終身不仕.黃百家在《五峰學案》的按語中說:"文定(胡安國)以遊廣之薦,誤交秦檜,失知人之明.想先生兄弟竊所痛心,故顯與秦檜絕.……先生初以蔭補承務郎,避檜不出,至檜死,被召以疾卒,……其誌昭然千古著見焉."其大節大義真如他自己所說:"身雖死而凜凜然長有生氣如在人間."
胡宏一生矢誌於道,以振興道學為己任,他說:"道學衰微,風教大頹,吾徒當以死自擔"(《宋元學案》卷42,《五峰學案》).他自幼從其父研習儒學,又在揚時和侯師聖那裏學習了二程理學,後來曾悠遊南山(衡山)之下20餘年,玩心神明,不舍晝夜;力行所知,親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終於成為南宋初期對振興理學起了重大作用的關鍵人物.
二、心繫社稷安危 關注人民疾苦
生活於內憂外患時代的理學家胡宏,並不是一個隻知閉門讀書,不問天下之事的人,恰好相反,他之所以做學問、求大道,不僅是為了做一個有學問、有道德、有大節的人,同時還本著有道德足以替時,有事業足以撥亂的理想和抱負,力圖將其所學用於匡時救世.身雖在野,心繫社稷安危,不忘抗金複仇,收迴故土,他反對苛斂無已,關心人民疾苦.對於如何抗金複仇,如何安邦治國,胡宏自有一套係統的思考.他在《上光堯皇帝書》中,詳盡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在這封萬言書中,一開頭就說:"臣聞二帝三王,心周無窮,誌利慮天下而己不與焉,故能求賢如不及,當是時,公卿大夫體君心,孜孜盡下,以進賢為先務.是時,上無乏才,而山林無遺逸之士,士得展其才,君得成其功名,君臣交歡而無纖芥,形跡存乎其間."其意是要求宋高宗效法二帝王王之為政,第一要出於公心,誌利天下,第二要廣求賢才,使不被埋沒於村野,使他們充分施展才能,輔助人君成其功業.
接著,他不無針對性地說:"這後世衰微,心不及遠,誌不周揚,據天下勢利而有輕疑士大夫之心,於是始有道世不返,寧貧賤而輕世肆誌者;於是始有奔走名利之途,納交於權勢之門以僥幸高貴者."這裏所指的"後世",顯然主要是指當世,在當時的南宋王朝,上至皇帝,下至各級文武官吏,多是文情武嬉的勢利之徒.
他指出:當時那些"奔走於名利之途,納交於權勢之門"以僥幸謀取富貴者比比皆是.與胡宏同時代的嶽飛,在當時也很有感慨地說:若要天下太平,除非"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錢",二人都是愛國誌士,自然具有共同思想.
胡宏的萬言書,主要是向皇帝"陳王道之本,明仁義之方",要求來高宗施行仁政,並具體提出了如何抗擊金人和治國安邦的五條建議.
首先,要求興兵北伐.鑑於靖康之難,徽鐵二帝為金人所虜,已曆時九年,使國家蒙受奇恥大辱,他說:"陛下大仇未報,叛臣未誅,封疆日蹙,危機交至,義之不可已也."因此,他要求"加兵北伐,震之以武,"使金人知懼,迎接徽、欽二帝迴國,使父子兄弟得以團聚,決不應該"以天子之尊,北麵事仇".他指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