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程灝在地方上有一些政績,神宗即位之初,由禦史中丞呂公著推薦,調迴朝廷做了太子中允、權監察禦史裏行.大概呂公著的本意是想讓他當個正式的監察禦史,沒有如願,僅僅做了個實習禦史,並加上一個"權"(代理)字.當時,宋神宗鑑於內外交困,很想有一番作為,有時也召見程灝,想聽聽他的高見,可是,程灝畢竟是個道學先生,"每進見,必為神宗陳君道以至誠仁愛為本,未嚐及功利.


    神宗始疑其迂,而禮貌不衰.嚐極陳治道,神過曰:"此堯舜之事,朕何敢當?’


    先生揪然曰:‘陛下此言,非天下之福也.’"(同上)神宗本來對他寄於厚望,聽了他的進言之後,以為不切實用,不感興趣.這樣,程灝又請求退出朝廷,外補做官,遂為京西路提典刑獄,做了一個和知縣職位相等的司法官.


    程灝在政治上同司馬光、富粥等大官僚結合在一起,共同反對王安石的新法,所以在實行變法的神宗時期,沒有得到信任與重用.公元1072年,二程之父程(王向),從四川漢州迴京師,旋即致仕(退休),此時的程灝也"厭於職事",便以其父年老多病、需要照顧為由,要求退居閑職.他迴洛陽後,便與其弟程頤一起日以讀書勸學為事,神宗去世後,哲宗年幼,由高太皇太後聽政.這時,反對新法的舊黨人物,又被起用,掌握了政權,程灝也同時被召入京,授為中正寺丞,但還未及上路,便病死在家,終年54歲.


    程頤,字正叔,生於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死於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後人稱他為伊川先生.朱熹在《伊川先生年譜》中,談他"幼有高識,非禮不動,年十四五,與明道受學於春陵周茂叔先生."他也是一位早熟的道學先生,在18歲時,就以布衣身分上書仁宗皇宗,勸其"以王道為心,生靈為念,黜世俗之論,期非常之功",懷有雄心大誌.在此次上書中,他還請求皇帝石對,陳其所學.


    上書未達於仁宗.也是在18歲時,他在太學讀書,撰成一篇名為《顏子所好何學論》,得到當時掌管太學的大儒胡瑗之賞識,立即傳他相見,又"處以學職",年輕的程頤從此一舉出名,與他同在太學讀書的呂希哲等人竟來拜他為師,"而四方之士,從遊者日眾".此後,他的名聲和影響就更大了.程頤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按舊例,程家世代為官,其父程(王向)享有蔭庇子弟當官的特權,而程頤卻把每次"任恩子"的機會讓給了本家族的其他人,自己沒出去做官,長期以"處士"的身分潛心於孔孟之道,並且又大量接受學生,從事講學活動.


    公元1059年,程頤受詔,賜進士出身.據今尚保存在河南嵩縣程村的碑刻記載:


    神宗元豐五年(1.82年),太尉文彥博鑑於程頤"著書立言,名重天下,從遊之徒,歸門甚眾",就在洛陽嗚皋鎮的一個小村莊撥了一塊土地,專門為他建修了一座"伊皋書院"(即伊)11書院),讓他在此講學近20年.


    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王安石變法失敗.由司馬光、呂公著等人推薦,程頤被授為汝州(今河南臨汝縣)團練推官,西京(洛陽)國子監教授等職.在司馬光等人的推薦書中說:"臣等竊見河南處士程頤,力學好古,安貧守節,言必忠信,動遵禮義,年逾五十,不求仕進,其儒者之高蹈,聖世之逸民.伏望特加召命,擢以不次,足以矜式士類,裨益風化."(《二程集·伊川先生年譜》)說他是一位高標準的儒者,應讓他出來做官,如此可以鼓勵知識分子,使之以程頤為典範,便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士風.程頤沒有接受任命.次年應詔入京,受命為崇政殿說書,其職務是教皇帝讀書.當時的哲宗年幼,司馬光等人推薦程頤教他讀書,共目的是讓哲宗不再奉行神宗的改革政策.程頤就職之前,就給皇帝上奏,提出了君子應重視"涵養氣質,薰陶德性",注重道德修養,還要經常接近品行高尚,敢於當麵規勸君主之過失的臣僚.此外,他還提出,要讓給皇帝講書的侍講官坐著講,以示"等儒重道之心"(《二程集·論經筵事劄子》).上述建議,表現了自孔、孟以來,儒家學者不遺餘力宣揚"聖王之道"和以"帝王之師"自任的本色.就職以後,他經常以向皇帝講書的機會,借題發揮,議論時政.由於他在君主麵前,敢於"議論褒貶,無所顧避",這就一方麵使其名聲越來越大,吸引了許多讀書人紛紛向他拜師問學,另一方麵也引起了一些朝臣對他的不滿,有人指責程頤"經筵陳說,僭橫誌分.遍謁貴臣,曆造台諫.騰口閑亂,以償恩仇".要求把他"放還田裏,以示典刑"(《道命錄》).在這種形勢逼迫之下,他隻好上書,自動要求辭職迴鄉.程頤自1088年起,便基本上脫離了政治生活,在洛陽從事講學活動.盡管如此,到了1096年,在新、舊兩黨的鬥爭中,因新黨再度執政,他仍被定為反對新黨的"奸黨"成員,貶到四川涪州(今四川綿陽市).交地方官管製起來.後來,這種打擊又累及於他的兒子和學生.1102年,恢複新法的宋哲宗還下令追毀了他的全部著作(實際上,由於其著作對鞏固封建統治有用,在其門人保護之下,仍被保留下來).程頤在此境遇下,不久病死於家.死後,洛陽地區凡與他有關係的朋友和門生都不敢去送葬."故祭文惟張繹、範域、孟厚、尹(火享)四人."(《二程集》中華書局版第347頁)


    二、創立洛學宏聖道 傳經授業為人師


    二程不僅是北宋時期開創新儒學的"五子"之一,他們所創立的"洛學",還使理學具有了完整的形態,因而又是宋明理學的實際創立者.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