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關學的經典.二程的弟子楊時說:"《正蒙》一書,關中作者尊信之與《論語》


    等."後代治張子學術的也都把《正蒙》作為其思想的代表作.


    熙寧九年,因為呂大防的推薦,張載最後一次被征入朝.當時他正有病在身,但他還是懷著對實現政治理想的希望出發了,他說:"不敢以疾辭,庶幾有遇焉."到京以後,授與知太常院的差事,是管禮儀的.其時有人向朝廷建議實行婚冠喪葬的古禮,詔下禮官討論,禮官們認為古今異俗,不能實行,但張載堅持認為可行,斥責反對者的作法"非儒生博士所宜."張載又發現郊廟之禮不嚴,他亟想糾正,然而沒有人附和他.他感到沒有必要在官場待下去了,加上身體有病,於是毅然辭官西歸,路過洛陽時,會見二程兄弟討論了理學問題,走到臨渲,病逝在旅舍,死時隻有一個外甥在身邊,行囊中索然無物.第二天,他的在長安的學生們聽到了消息,趕來奔喪,大家捐獻一些錢財,才能入斂成禮,然後歸葬於家.這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的學者,把畢生的精力貢獻給了自己的學術和理想,享年58歲.


    四、關學之開山 理學之宗師


    從北宋開始以至清代,新儒學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主流,後人稱為理學或道學.


    張載與周敦頤、二程,是這個新儒學的開創者.朱熹寫《理學六先生象贊》,就是他們四人再加上邵雍和司馬光.邵雍專治象數之學,可以說是新儒學潮流的易學象數派;至於司馬光,他編撰《資治通鑑》,是曆史學家,與儒學哲學化的理學,關係並不很密切.周敦頤的功績在於開風氣之先,真正使新儒學成為一代文化潮流的,張載與二程兄弟可以說是理學宗師.由於政治的原因,二程的洛學後來變為理學的主流派.因為程氏兄弟本身就是反對王安石新黨的洛學首領,元祐之後,舊黨得勢,理學上的洛學便依附政治上的洛學而行.通過其門弟子楊時等人的傳播,到南宋發展為以朱熹集大成的伊洛正傳的程朱理學.


    張載的關學沒有依靠政治力量,以其特立獨行的學術風貌和規模宏大的思想係統贏得了一代學術宗師的地位.周程張朱、濂洛關閩,這是後代理學家的普遍說法.


    張載的著作被認為是理學的經典著作,無論是程朱派理學或者陸正派心學,都對張載的學術以相當的尊崇.南宋以陳亮、葉適為代表的事功學派也高度讚揚了張載的學術.後代的統治者諡他為明公,他得到從祀孔廟的殊榮.


    宋代理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對中國思想和社會各方麵都產生過重大的影響.無論是周、張或者是程、朱,雖然他們都帶著時代的烙印,但是都對中國文化貢獻了自己有價值的思想成果.尤其是張載創立的氣一無論的唯物主義哲學體係,是中國哲學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王夫之推崇他的學說是"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聖人複起,未有能易之者".可見他的哲學對後人的重大影響.當然,新儒學的目的是要解決人生理想與社會現實的矛盾,張載也和他的同代人一樣,跳不出崇儒、明道的倫理學範疇.他的民胞物與的民本主義與大同理想,最終也隻能是以封建禮教為依歸,在政治社會作用上,與程朱的天理論並沒有很大差別.


    張載在總結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建立了以氣一無論為基礎的哲學體係,他提出:


    "太虛無形、氣之本體"的宇宙論.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氣的消散狀態就叫"太虛".太虛是氣的本體,所謂本體,指的是本來的形態,也可以說是氣的原始狀態,萬物都是從這個本體中發生出來的.在萬物的變化運動中,這個氣雖然有聚有散,但不會增加或減少.氣凝聚時,人們看得見,稱之為有;氣消散時,人們看不見,稱之為虛.他以此批判道家有生於無的觀點,也批判佛教"以山河大地為見病"的唯心主義.李約瑟認為張載的"太虛即氣"的理論,可以與近代西方笛卡爾的"以太"理論相匹敵.是中國古代以氣為本原的宇宙理論的係統化和哲學化.


    張載對當時的自然科學非常重視,他研究了天文、地理、曆法、生物等科學,以氣一元論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天體運動理論.他的氣有聚散而無損益的觀點蘊涵了物質不滅的內容.他曾經說:"凡有形之物易壞,惟太虛處無動搖,故為至實".


    而這個至實的太虛,又處在不停的運動中,"升降飛揚,未嚐止息",他借用《周易》裏麵的"糹因縵"一詞,來說明氣之本體內部的交感、運動和變化.因為這種變化的微妙,張載又把它稱為神,"氣之性本虛而神".這個神,指的是太虛之氣產生萬物的功能和動力.隻要有氣的存在和變化,神的功能就會顯示出來,神是太盛這個本體的屬性,張載也把它稱之為道,"神,天德;化,天道".道是神的外化,是氣運動變化的規律.氣的運動是千變萬化,而萬物生長發展都有一定的秩序,張載把這個秩序稱為理,"萬物皆有理",理是氣的條理,不過張載並沒有深入討論理的問題.到二程創立以天理為本的理論才深入討論理與氣的關係.


    張載主張"一物兩體論".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世界運動的本源是事物內部陰陽的對立統一,"氣有陰陽,屈伸相感之無窮".他把陰陽的動靜相感之性,稱為太和,稱為道.太和的升隱浮沉,糹因縵屈伸,是一切運動的動力,歸根結底是陰陽的對立與交感,一切具體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由於內部的對立與交感,他把這個規律概括地稱為"一物兩體"."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故化."[注]因為一氣內部有陰陽兩方麵的交感,所以有各種各樣難以預測的變化,所以稱為神.而陰陽的交感最終表現為一氣的變化.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