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二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為相,準備實行變法.禦史中丞呂公著向神宗推存張載,說他"學有本源".神宗於是召他進京,與他討論治國之道.他闡述了自己以三代之治為目標的政治理想.他認為"貧富不均,教養無法,雖欲言治,皆苟而已".托古改製是古代改革的傳統模式,王安石變法也是拿《周禮》作依據的.


    神宗聽了他的話很讚賞,準備立即重用他,但他推辭了,說他剛從外任上來,不熟悉朝政,等觀察幾個月以後看能不能有所貢獻.以後王安石又找到他,請他出來參與新政.他說:"朝廷將大有為,天下之士願與下風,若與人為善,則就敢不盡,如教玉人追琢,則人亦故有不能",委婉地表示自己的主張有所不同.張載的改革主張和王安石的變法在改變貧富不均這一點是相同的,但方法和手段卻不相同.王安石首先是以法律手段,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這樣就侵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是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但這些新法也沒有馬上給農民帶來解決貧困的實惠,同時,變法與守舊,新黨與舊黨,南派與北派的鬥爭又交織在一起,使得鬥爭更加複雜.


    在這場鬥爭中,張載雖然採取中立的立場,但他原來的關係卻與舊黨比較接近.於是,王安石命他到浙東審理一個案件.第二年,案件審理完了,迴朝複命,正碰上他的弟弟張天棋上書反對變法受到貶職的處分,他感到很不安.他的做官本來是為了貫徹自己的政治理想,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激流勇退,辭官迴鄉,繼續他的學術探索.


    張載的改造社會的方案,也是從《周禮》那裏找到根據的,他與王安石不同的是,他要恢複古代的井田製來解決社會的貧富不均問題.他說:"治天下不由井地,終無由得平,周道止是均平."他想從土地製度入手,根本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


    麵對當時的社會狀況,他認為變法是應該的,但王氏變法的具體過程失之急躁和煩苛了,"變法須是通,通其變使民不倦".


    他的恢複井田製方案的具體內容是:把土地收歸國有,然後按照古代的井田法把天下之地"棋布畫定",分給農民.分得的土地不準出租和招佃,由國家統一徵收十分之一的稅收.地主不準多占土地,為了照顧原來土地多的地主的利益,就按照他們原有土地的多少、分給他們做一個田官,這些田官可收一定區域土地的什一稅,所以也會贊成改革.任命地主為田官的辦法,隻是在土地國有化過程中施行.


    過一二十年後,田官就要擇賢,不能世襲了.這個既要平均又要維護等級製的改革方案,充滿理想色彩.因為張載沒有接近過政治權力的中心,這個方案,也基本上是紙上的計劃.他迴到關中隱居後,還試圖和朋友們一起買一些困地來進行這個井田試驗;他說:"縱不能行之天下,猶可驗之一鄉".他的計劃是在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以後,廣儲畜、興學校、成禮俗、救災恤患、敦本抑末,實現所謂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這與他學術上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目標是一致的.試驗雖然最終未能施行,但張載對他的理想一直是深信不疑的.


    與井田製聯繫在一起的是古代的分封製,由於宋以後皇權專製的越來越加強,所以從宋到明不斷有學者提出恢複井田製,寓封建之意於郡縣之中這樣的問題.黃宗羲甚至從屯田論證井田製的可行性.其目的是想增加地方自治的權力,以克服越來越強的集權造成的種種弊病.與之同時,則把維護等級製度的忠孝倫理建立在血緣宗法的社會關係上.張載提出:"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注]他的改革方案,既有民本主義和大同理想的內容,又要維護封建等級製度與宗法倫理,這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的基本格局.作為理學的創始人,在這個總的社會政治理想方麵,他既是真誠的信仰者,又是注重實際的推行者.


    三、求新創關學 破矩超前人


    熙寧三年,張載辭官迴到橫渠鎮,從此,他潛心講學,發奮著述.他的家境並不寬裕,但有薄田數百畝以供生計,他在勤奮的學習和鑽研中自得其樂.《行狀》


    說他"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其誌道精思,未始須臾息,亦未嚐須臾忘也".他在文化的海洋中刻苦地求索,在理論的山峰上孜孜不倦地攀登.在這個期間,他還開始招收門徒,傳授學問,逐漸形成了以他為核心的關中學派.


    北宋時代的新儒學運動,因為五代之後傳統的儒學已經發生了危機,政治家失去理論興趣,隻知道講功利之學;儒生又困於章句而不究義理;佛道之學則尚虛無而不涉實際.


    因此,重建儒家的理論體係成為時代的使命.張載自從走上學術道路,就一直懷著這種使命感.


    在這段期間,他撰寫了著名的《西銘》一文.《西銘》又名《訂頑》,是他在橫渠鎮講學時寫在西邊窗戶上的一篇銘文.全文隻有五百多字,是供學生修養的綱領,但它是張載思想體係的一個重要環節.文章從天人一本講起,以仁孝為核心,闡述了張載的基本哲學觀念和政治倫理思想.二程最推崇《西銘》.程顥說:"孟子之後未有人及此","要之仁孝之理皆備於此."天人一本,這是新儒學的共同信念.但這個本是什麽?關學和二程的洛學卻有不同的迴答.關學是以氣為本,洛學是以理為本,這個本的不相同,表現出兩個學派的學風也不同.關學注重自然科學和實際問題,對於天文、地理、兵法、醫學、禮製都進行廣泛的探求.洛學則注重人的內心修養,講學問就是講修養,讀書主要是"涵泳義理".所以二程批評張載的學術,說他"有苦心極力之象,而無寬裕溫和之氣".這正好說明張載的關學注重實用知識,注重社會實際問題的特徵,與後來隻知道"低頭拱手,空談性命"的理學家是完全異趣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