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分析一下《太極圖說》的內容.
(一)關於《太極圖說》的思想來源
首先應當指出,周敦頤著《太極圖說》,是以《易傳》為根據,是對《易傳》
的一種別出心裁的闡發.眾所周知,《易傳》是儒家主要經典之一(後來又是道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太極圖說》的基本依據是《易傳》.如《圖說》中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這些話就是對《周易·繫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解釋.
《周易》強調"變易",就是《圖說》所講的"動",《周易》講"陰陽",就是《圖說》的"陰陽".《周易》講陰陽互動,即是《圖說》的"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圖》中從上到下的第二圈(水火匡廓,取坎填離)所示的黑白相雜符號,就是把《周易》八卦中的坎、離二卦變成圓形並相互聯結,其在中線的左邊表示離(火),右邊表示坎(水).《圖說》又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是對《繫辭》"生生之謂易"作了更詳細的說明.另外,《圖說》的最後又引用了《易傳·說卦》中的"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總之,《圖說》從宇宙起源到人道的建立的整套宇宙模式的立論,可以說都是基於對《易傳》思想的繼承和發揮.
其次,《圖說》也吸取了陰陽五行家關於宇宙起源論的一些思想資料.《圖說》
雲:"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本金土.正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幹道成男,坤道成女"等語都是從五行說中接過來的.
最後,《圖說》還吸取了道家和道教思想中的"無極"這一概念.如《圖說》
中的"無極而太極"和"無極之真"等.其中的"無極"成了他的宇宙起源論的主要範疇."無極"一詞,出於《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這個"無極"早在道教的《無極先天圖》中就被使用並使之成為方士修煉的歸宿點.
此外,《圖說》有"主靜"、"無欲"等語,"無欲"一詞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的"我無欲而民自樸","主靜"一詞出自《老子》第二十六章的"靜為躁君"和第五十七章"不欲以靜".因此,《圖說》中的"無極"這個概念和"無欲故靜"這一命題,都是從道家與道教那裏接過來的.
(二)關於《太極圖說》的宇宙生成發展理論
《太極圖說》是一個言簡意賅的宇宙發生發展論綱.其全文僅二百餘字,後來卻被奉為"有宋理學之宗祖",因為它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係統、完整地論述宇宙發生、發展的著作,它對爾後儒家學說的更新與發展產生了極其重大的推動作用.
現在我們來看看《太極圖說》的宇宙模式論是如何說明宇宙生成演化的.
據前人考證,現存的《太極圖說》並不是周敦頤原著的全貌.這是因為,現存的圖說是經過朱熹"校定"整理過的.在朱熹"校定"的《太極圖說》出現以前,就有一個《太極圖說》的舊本流行於世.據清初學者毛奇齡考證,這個舊本就是周敦頤的原本.朱熹"校定"此《圖說》時,根據自己的觀點對它作了一些修改.
他把舊本《圖說》的第一句:"無極而生太極"改為"無極而太極"."無極而生太極"是說明"無極"為世界的總根源,"無極而太極"說明"太極"是世界的總根源.因為朱熹不承認"太極"之上還有"無極",他按自己的觀點把太極作為世界的總根源,同時又把太極解釋為"理",認為隻有"理"才是世界的真正本源.
經過他的修改,"無極"二字雖被保留下來,卻變成了"太極"的修飾語,不再是生"太極"的宇宙最初根源了.朱熹解釋說,"無極而太極"就是"無形而有理".
這種解釋顯然是牽強附會,與周敦頤的原意不符.在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根本就找不到一個"理"字,他的《圖說》對"無極而太極"本來就有明確的解釋.
如其中說:"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太極本無極"已經清楚地說明了太極生於無極的觀點.總之,在周敦頤看來,"無極"才是宇宙的最初根源,而朱熹卻認為"太極"(理)就是宇宙的最初根源.朱熹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周敦頤,其目的是為自己的宇宙發生論張目.
以上說明了周敦頤主張宇宙最初根源為"無極",下麵探討一下,這個"無極"究竟是物質性的還是精神性的,然後分析一下《圖說》的宇宙演化過程說.
先說第一個問題.周敦頤認為,作為天地萬物總根源的"無極"是宇宙的胚胎,是尚未分化成形的一種混沌狀態的物質材料.前麵講過"無極"一詞出自《老子》
"知其雄"章,在那裏,老子把"無極"比作尚未散而為器的"樸".後來的學者,如朱彝尊也認為,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的"無極"是具有物質性的、混沌狀態的天地萬物之胚胎(其說見《周子全書》卷15、16).
</br>
(一)關於《太極圖說》的思想來源
首先應當指出,周敦頤著《太極圖說》,是以《易傳》為根據,是對《易傳》
的一種別出心裁的闡發.眾所周知,《易傳》是儒家主要經典之一(後來又是道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太極圖說》的基本依據是《易傳》.如《圖說》中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這些話就是對《周易·繫辭》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的解釋.
《周易》強調"變易",就是《圖說》所講的"動",《周易》講"陰陽",就是《圖說》的"陰陽".《周易》講陰陽互動,即是《圖說》的"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圖》中從上到下的第二圈(水火匡廓,取坎填離)所示的黑白相雜符號,就是把《周易》八卦中的坎、離二卦變成圓形並相互聯結,其在中線的左邊表示離(火),右邊表示坎(水).《圖說》又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是對《繫辭》"生生之謂易"作了更詳細的說明.另外,《圖說》的最後又引用了《易傳·說卦》中的"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總之,《圖說》從宇宙起源到人道的建立的整套宇宙模式的立論,可以說都是基於對《易傳》思想的繼承和發揮.
其次,《圖說》也吸取了陰陽五行家關於宇宙起源論的一些思想資料.《圖說》
雲:"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本金土.正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幹道成男,坤道成女"等語都是從五行說中接過來的.
最後,《圖說》還吸取了道家和道教思想中的"無極"這一概念.如《圖說》
中的"無極而太極"和"無極之真"等.其中的"無極"成了他的宇宙起源論的主要範疇."無極"一詞,出於《老子》第二十八章:"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
這個"無極"早在道教的《無極先天圖》中就被使用並使之成為方士修煉的歸宿點.
此外,《圖說》有"主靜"、"無欲"等語,"無欲"一詞出自《老子》第五十七章的"我無欲而民自樸","主靜"一詞出自《老子》第二十六章的"靜為躁君"和第五十七章"不欲以靜".因此,《圖說》中的"無極"這個概念和"無欲故靜"這一命題,都是從道家與道教那裏接過來的.
(二)關於《太極圖說》的宇宙生成發展理論
《太極圖說》是一個言簡意賅的宇宙發生發展論綱.其全文僅二百餘字,後來卻被奉為"有宋理學之宗祖",因為它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係統、完整地論述宇宙發生、發展的著作,它對爾後儒家學說的更新與發展產生了極其重大的推動作用.
現在我們來看看《太極圖說》的宇宙模式論是如何說明宇宙生成演化的.
據前人考證,現存的《太極圖說》並不是周敦頤原著的全貌.這是因為,現存的圖說是經過朱熹"校定"整理過的.在朱熹"校定"的《太極圖說》出現以前,就有一個《太極圖說》的舊本流行於世.據清初學者毛奇齡考證,這個舊本就是周敦頤的原本.朱熹"校定"此《圖說》時,根據自己的觀點對它作了一些修改.
他把舊本《圖說》的第一句:"無極而生太極"改為"無極而太極"."無極而生太極"是說明"無極"為世界的總根源,"無極而太極"說明"太極"是世界的總根源.因為朱熹不承認"太極"之上還有"無極",他按自己的觀點把太極作為世界的總根源,同時又把太極解釋為"理",認為隻有"理"才是世界的真正本源.
經過他的修改,"無極"二字雖被保留下來,卻變成了"太極"的修飾語,不再是生"太極"的宇宙最初根源了.朱熹解釋說,"無極而太極"就是"無形而有理".
這種解釋顯然是牽強附會,與周敦頤的原意不符.在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根本就找不到一個"理"字,他的《圖說》對"無極而太極"本來就有明確的解釋.
如其中說:"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太極本無極"已經清楚地說明了太極生於無極的觀點.總之,在周敦頤看來,"無極"才是宇宙的最初根源,而朱熹卻認為"太極"(理)就是宇宙的最初根源.朱熹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周敦頤,其目的是為自己的宇宙發生論張目.
以上說明了周敦頤主張宇宙最初根源為"無極",下麵探討一下,這個"無極"究竟是物質性的還是精神性的,然後分析一下《圖說》的宇宙演化過程說.
先說第一個問題.周敦頤認為,作為天地萬物總根源的"無極"是宇宙的胚胎,是尚未分化成形的一種混沌狀態的物質材料.前麵講過"無極"一詞出自《老子》
"知其雄"章,在那裏,老子把"無極"比作尚未散而為器的"樸".後來的學者,如朱彝尊也認為,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的"無極"是具有物質性的、混沌狀態的天地萬物之胚胎(其說見《周子全書》卷15、16).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