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邵雍的《皇極經世書》中,同其他幾位理學開創人一樣,也講到太極、道、陰陽、理、氣、天地、人、物、神、性、情、命等一係列範疇,用以說明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說明社會人生之義諦.理學家們就是用這些基本範疇來建構自己的學說和思想體係的.自北宋開始,至明、清七百餘年之間,理學的內容不斷豐富和完備,然其基本框架結構則是"北宋五子"所創建.


    自宋初開始,由於陳摶的倡導和傳授,象數學便逐漸興起,並且發展為獨具風格的思想流派.自邵雍開始,象數學又變成了理學家藉以表達理學思想的一種重要形式,他是第一個用象數學理論和方法建立理學思想體係的理學家,是先天象數學的開創者.《皇極經世書》的基本內容是用一種特殊方式解《易》的重要著作,其中也體現了《大學》、《中庸》、《春秋》等儒家經典的主要思想.從表麵上看,《皇極經世書》與《周易》不甚相幹,其實這部書同《周易》卻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其中的太極、兩儀、四象、陰陽、剛柔、八卦、六十四卦……等都是《周易》


    中的基本內容,也是《皇極經世書》中的基本範疇,隻是由作者用了新的構思,並賦予新義.這一層早被朱熹看透.他說:"某看康節《易》了,都看別人的不得."(《朱子語類》卷100)這裏說的康節《易》,指的就是《皇極經世書》,"都看別人的不得"是朱熹對康節《易》的推崇.自朱熹以後,理學家差不多都從邵雍那裏借取了許多思想資料來豐富他們的理學思想.


    就象數學派這個係統來看,自邵雍創立體係之後,他的兒子、門人都熱心於象數學的研究,並且形成一個獨具風格的學派,流傳於中國學術思想史的發展過程中.


    (李剛興 撰)


    主要參考書


    1.《宋史·道學傳》(一)


    2.《宋元學案》卷9《百源學案》


    3.邵伯溫:《聞見前錄》卷19《聞後錄》卷5


    4《邵康節先生年譜》《康節外集》附錄本


    5.《邵子全書》明萬曆三十四年丙午(公元1060年)嘉興徐必達刻本6.《皇極經世觀物篇釋義》明餘本撰 明嘉靖間四明杜恩補刻本7.《宋明理學史》侯外廬等主編 人民出社1984年出版8.《朱子語類》卷100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下一篇 迴目錄


    理學鼻祖 周敦頤


    (1017——1073)


    一、銳於求誌 得聖賢不傳之學


    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


    停杯厭飲香醪水,舉著半餐淡菜盤.


    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


    故人慾問吾何況,為道春陵隻一般.


    這首詩是周敦頤50歲(公元1066年)在永州做通判官時寄給家鄉族人的自況詩.


    從詩中可以看出,他雖然做官多年,並未由此而改變自己的儒士本性和對聖人之道的執著追求,一直過著亦官亦儒的生活.另外也可看出,周敦頤在物質生活上並不寬裕.


    從26歲開始,周敦頤就進入仕途,做了30年的地方官,主要是做司法官,建立了一些政績,受到當時一些士大夫的讚揚.在30年的政治生涯中,除了按當時的政治要求做好本職工作之外,周敦頤幾乎把全部精力投入了對儒學的研究與傳授之中.


    因此,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學術上,都獲得了很高的聲譽.下麵概略介紹一下這位理學開山祖師的行事與為人.


    周敦頤,字茂叔.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舊諱改名敦頤.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生於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卒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諡號元,稱元公.他曾建書堂於廬山之麓,因堂前有一溪,乃以其家鄉濂溪為之命名,又將其書堂取名為濂溪書堂,晚年定居於此,故後人又稱他為濂溪先生,把他創立的學派稱為"濂學".其父周輔成,賜進士出身,官至賀州縣令,於周敦頤15歲時去世.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年少的周敦頤隨其母從營道到京師開封,投靠舅父龍圖閣直學士鄭向,在鄭的撫育下成長.24歲時,因其舅父的蔭子關係,被朝廷任命為洪州分寧縣主簿.到任後,該縣有一疑案久不能決,周敦頤在解決此案中便初次顯示了他的才能.慶曆四年(1044年)調南安軍司理參軍,第二年,南安有一獄四,法不當死,而轉運使王逵卻決定嚴加處理,眾官雖覺不當,但他們懾於王的權勢,不敢出麵講話,惟敦頤獨能據理力爭,王逵不聽,他便棄官而去,氣忿地說:"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宋史·道學一》本傳)王逵終於省悟,放棄了原來的意圖,囚犯免於死刑.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年),二程的父親大理寺臣程響在南安認識了周敦頤,見他"氣貌非常人",與之交談,更知其"為學知道",同他結為朋友,隨即將兩個兒子程顥、程頤送至南安拜敦頤為師受業.是年冬,移郴州郴縣(今湖南郴縣)縣令,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改任桂州桂陽(今湖南桂陽)令.因其在郴州和桂陽皆有治績,得到了達官們的賞識和推薦,於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改授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縣(今江西南昌).


    到任時,當本地人得知他就是當年在分寧做官時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頤,就高興地說:


    "是能辨分寧獄者,吾屬得所訴矣."(同上)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改太子中舍,簽書署合州判官,共計五年.嘉祐六年(1061年),遷國子監博士,通判虔州.


    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轉虞部郎中,擢提點廣南西路刑獄,次年移知南康軍.熙寧五年(1072年)定居於廬山濂溪書堂,次年六月病死於此,終年57歲.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