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韓愈在仕途上似乎一路順風.但是好景不長.不久他就經受了政治上最大的一次起落,這是因"佛骨事件"引起的.在唐代,佛教極為流行.元和年間,憲宗大力支持,佛教繼續泛濫.當時鳳翔法門寺有一座護國真身塔,塔內藏有一節所謂釋迦指骨,信男信女把它作為"聖物"頂禮膜拜,每30年拿出來展示一次.傳說展示後將"歲稔人泰".元和十四年正月,憲宗派人把它從寺中遷入宮內供奉三天,史稱"王公土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後,百姓有廢業破產燒頂灼臂而求供養者"[注],朝廷內外奉佛達到了瘋狂的程度.韓愈對這件事極力反對.早在青年時代,韓愈就:"囗排異端,攘斥佛老"(《進學解》).為了重樹儒學的權威,韓愈在《原道》一文中倡言排佛,甚至提出過"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的極端主張.


    這時的韓愈麵對舉國上下的宗教狂熱,不怕觸動逆鱗,冒犯君顏,毅然上表對迎佛骨一事進行諫淨.在這篇著名的《論佛骨表》中,韓愈言辭尖銳,慷慨激昂,以理性的精神,曆數佛法傳入中土以後對世道人心、社會經濟的不良影響,並說曆代奉佛之君,往往得禍,享年不永.他從維護中華本位文化的立場出發,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並表示"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他的上表在朝野上下激起了軒然大波,憲宗皇帝盛怒之下,要將韓愈處死.後因裴度、崔群等人極力說情,於是改為遠貶潮州刺吏.韓愈到潮州後,上書皇帝謝罪,並表明自己的赤膽忠心,言辭沉痛哀戚,憲宗皇帝動心,將他內移為袁州刺史.


    這是韓愈第三次來到嶺南.雖然他的運氣不佳,仕途坎坷,多次因言得罪,但並沒有因此消沉.他平生為維護儒家本位文化而搖旗吶喊,並為儒家政治理想的實現而身體力行.在潮州,他同情百姓疾苦,力圖做一個百姓喜愛的好官,這種愛民精神鮮明體現在《逐鱷魚文》中.在任袁州刺史時,韓愈幫助淪為奴隸的百姓贖身,使其骨肉得以團聚.這些所作所為,是儒家"人本"精神在他身上的反映.


    此時,韓愈已過"知命"之年.不僅他的哲學思想已經成熟,他在文學創新上也樹立起自己不可動搖的地位.早在青年時代,韓愈就在文學上獨樹一幟,創作出許多高水平的散文.如《原道》、《原毀》、《送孟東野序》、《進學解》、《師說》等,都堪稱散文的典範.他反對六朝以來文學上的形式主義,提倡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主張文藝形式要服從思想內容,文章要反映事理,反對單純追求形式的唯美主義傾向,不講排比,不工對偶,推動著新古文運動的前進.在這一時期,他更為新古文運動思潮的掀起推波助瀾.在他周圍,散文家有張籍、李翱、皇甫提、孫樵等,詩人有張籍、孟郊、賈島、樊宗師、盧仝、李賀等,形成了韓門學派,對當時文壇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大膽拋棄驕文艷語,不因襲陳詞濫調,而貴獨創,實踐著韓愈的文學主張,形成百花爭艷的局麵,韓愈則是他們的領袖.他繼承了孟(軻)文的雄辯,荀(況)文的謹嚴,韓(非)文的犀利,遷(司馬遷)文的生動,揚(雄)文的簡練,在繼承前代優秀文學遺產的基礎上,韓愈主張"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即不蹈襲前人的陳舊語言格式.韓愈與文壇上另一位巨匠柳宗元始終保持著很深的友誼,他們在文學上的基本主張是一致的,彼此都非常推崇,互相關懷、鼓勵和支持.柳宗元因事遭貶,韓愈給予了深切的同情.柳宗元也曾讚揚過韓愈不隨波逐流的精神,並在去世前將子女託付給韓愈關照.柳宗元死後,韓愈以深情的筆觸,對他的文章和道德予以很高的評價.韓、柳二人的文學聯盟,增強了新古文運動的陣容,使古文運動逐漸成為文壇的主流.韓柳並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穆宗即位,召韓愈為國子祭酒.這是韓愈一生中第三次任學官.祭酒是國子監的負責人之一,韓愈作為一代名師來作祭酒,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人們奔走相告,說:"韓公來為祭酒,國子監不寂寞矣!"國子監的學官大多是豪族子弟,這是門閥製度殘餘在唐代教育中的反映.韓愈任職期間,有一位國子監直講精通禮學,但不修邊幅,那些出身高貴的學官們就看不起他,連吃飯都不與他在一處.韓愈認為這不利於團結,就讓人把那位直講找來與自己一起就餐,從此那些學宮再也不敢輕視直講了.韓愈還注意獎拔人材.在《雜說》一文中,他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批評那些不識才的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卻反而"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他認為人才總是有的,關鍵在於有無慧眼去識別和選拔.他推薦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儒生當學官,讓他們與諸生一道研討儒家學說,教育諸生,從此國子監學風大變,諸生向學蔚然成風.如張籍原為校書郎,經韓愈推薦、提拔為國子博士.經韓愈舉薦而為學官的就有十六、七人.這些人對唐代教育和文化都作出過不同程度的貢獻.


    長慶元年,韓愈轉為兵部侍郎.這一年,鎮州發生兵亂,亂兵殺節度使田弘正而立王廷湊,圍深州刺史牛元翼.穆宗派韓愈前去宣撫.朝臣們認為此行險惡,恐怕性命難保,都替他擔憂,元稹嘆道:"韓愈可惜",以為他一定有去無迴.穆宗也詔示韓愈見機行事,不一定要入城.但韓愈認為既受君命,就應該勇往直前,臨危不懼.他騎馬奔入亂軍陣中;勸王廷湊解除對牛元翼的圍困.韓愈此行有智有勇,取得了成功,兵亂被撫平.穆宗非常高興,將他升為吏部侍郎.韓愈後來又一度捲入政治鬥爭之中,擔任過京兆尹,兼禦史大夫,複為吏部侍郎,官位時有沉浮,但沒有什麽大的起落[注]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