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明的學術與唐初的這種政治氣氛相一致,他並不像漢儒那樣的專守五經,而是在深研儒學經典的同時兼通老、釋.《舊唐書·儒林傳》記載陸德明的著作有《老子疏》15卷,在《經典釋文》中,也有《老子音義》和《莊子音義》.把老、莊的著作與儒家的五經、孔子的《論語》並列在一起,而不收被後儒稱為亞聖的孟子,這在後來的經學家看來不可理解.其實,這正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特徵,《孟子》
的出名,隻是在宋代新儒學推崇以後形成的.
貞觀四年,陸德明這位經曆了陳、隋、唐三朝,學術道德文章成績斐然,受到三個朝代尊崇的大儒逝世了.他撰寫的《經典釋文》、《老子疏》、《易疏》都在唐初學術界流行.李世民看了《經典釋文》後,認為是一部難得的好著作,賞賜陸德明家屬束帛二百段.陸德明的兒子陸敦信,在麟德年間官至左侍極、檢校右相,封嘉興縣子.唐初的統治者,對陸德明這位三朝大儒,無論在生前或是在死後都是很優崇的.
三、釋群經音義 開經疏先導
陸德明經曆了三個朝代.從學術上看,東晉南朝玄學盛,佛教也大流行,文化高於北朝,但就傳統的儒家經學而言,反不及北朝的盛行.清代的焦循評論說:
"正始以後,人尚清談,迄晉南渡,經學盛於北方,大江以南,自宋及齊,遂不能為儒林立傳.梁天監中,漸尚德風,於是《梁書》有《儒林傳》.《陳書》嗣之,乃梁所造也.魏儒學最隆,經北齊、周、隋,以至唐武德、貞觀,流風不絕.故《魏書·儒林傳》為盛."(焦循《雕菰樓集》卷12國史儒林文苑傳議》).南朝的重視儒學是從梁武帝蕭衍開始.蕭衍自己是個學者,既重儒學又崇佛教,因而改變了以往玄學家不講德經的風氣,梁陳兩代才有《儒林傳》可寫.北朝以北魏孝文帝和北周武帝重視儒學著稱,所以焦循說"魏儒學為隆".其實,北魏和北周的重視儒學,實際效果不會超過南朝梁武帝的興儒學.隻是北朝的經學格守漢儒的傳統,尊崇鄭玄、服虔的註疏而不加改變,故此受到清代重視考據的漢學家的推重.
陸德明生逢南北儒學統一的時期,他的學術傳統既是南朝的風格,同時也兼有了北方儒學的長處.他深研儒經又兼通釋老,重視傳統的經學箋注又長於析名辯理,這是南學的特徵.他遍釋群經,注重文字訓詁與名物考證,又是北方經學的特色,即東漢古文經學的風格.他的經學著作《經典釋文》就是這兩種風格交融的體現.
一方麵,他按照南方經學的傳統,《周易》以王弼注為本,《尚書》用孔安國注,《左傳》用杜預注.皮錫瑞說他"本南人,不通北學",然而其書卻"為唐人義疏之先聲"(《經學曆史》207頁,中華書局1981版).另一方麵,他遍釋群經,詳考經字音義,"經注畢詳,訓義兼辯"(《經典釋文·自序》).又是遵循的東漢古文經學的家法.
《經典釋文》集錄群經音義,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後來人們稱為"十三經"的,除了《孟子》以外都收錄進來了,再加上《老子音義》和《莊子音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這本巨著說:
"所采漢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餘家,又兼載諸儒之訓詁,證各本之異同,後來得以考見古義者,註疏以外,惟賴此書.真所謂殘膏剩馥,沾溉無窮者也."這本書的可貴,一是保存了前代的大量有關經書的古音古義.此前除了某一經書的專門註疏以外,遍釋全部經書的著作,本來就很少.現在還流傳下來為後人所用的,比這本書更早的可以說沒有了.據《四庫總目》所載,隻有一本殘缺的鄭玄撰的《駁五經異義》.鄭著本是批駁許慎的《五經異義》的,但這兩本書唐以後都失傳了,現在留存下來的一卷,是後人從《初學記》、《通典》、《太平禦覽》以及鄭注《三禮》裏麵采綴而來的,隻能說是殘章斷簡了.另外還有一本《鄭誌》)3卷,題為鄭玄弟子撰,也是唐以後人集錄而成的.真正完整地記載經書古音義的最早著作,隻有這本《經典釋文》.所以清人盧文(弓召)在重刻《經典釋文》的序言中說:"此書辟經訓之囗佘,導後人以途徑,洗專己守殘之陋,匯博學詳說之資,先儒之精蘊賴以留,俗本訛文賴以正,實天地間不可無之書也."(同治三年武昌崇文書局版)
"博學詳說",不存家派偏見,確是《經典釋文》的重要特色.該書既是解釋經學的著作,同時也是文學著作,因為它釋的是某經某字的音與義,同時也結合經文闡述一下義理,但主要的功夫花在文字上.與許慎的《說文解字》不同,它不是係統的字書,也不講字形與結構,而是結合經文,釋音釋義,同一個字有不同的音和不同的義訓,可以在不同的經文或章節裏反覆多次出現.在經字的音訓方麵,陸德明非常注意古今字音的變遷.他認為:"漢魏迄今,遺文可見,或專出己意,或祖述舊音,各師成心,製作如麵,加以楚夏聲異、甫北語殊,是非信其所聞,輕重因其所習,後學鑽仰,罕逢指要."(《經典釋文·序》)經字的音訓,由於古今的變遷,師傳的不同,加上南北語音的差異,造成當時音讀的混亂,使後學者無所遵循,這是他發奮著述該書的原因.
陸德明係統地對古代經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精六籍,採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同上).鑽研經學而旁及九流百家諸子之學,比較其中字音字義的同異,並與《蒼頡篇》、《說文》、《爾雅》等古代字書進行校對,然後逐個地給經書的文字正音.在正音中,他係統地採用了反切注音的方法,這是前此的經注所沒有的.
</br>
的出名,隻是在宋代新儒學推崇以後形成的.
貞觀四年,陸德明這位經曆了陳、隋、唐三朝,學術道德文章成績斐然,受到三個朝代尊崇的大儒逝世了.他撰寫的《經典釋文》、《老子疏》、《易疏》都在唐初學術界流行.李世民看了《經典釋文》後,認為是一部難得的好著作,賞賜陸德明家屬束帛二百段.陸德明的兒子陸敦信,在麟德年間官至左侍極、檢校右相,封嘉興縣子.唐初的統治者,對陸德明這位三朝大儒,無論在生前或是在死後都是很優崇的.
三、釋群經音義 開經疏先導
陸德明經曆了三個朝代.從學術上看,東晉南朝玄學盛,佛教也大流行,文化高於北朝,但就傳統的儒家經學而言,反不及北朝的盛行.清代的焦循評論說:
"正始以後,人尚清談,迄晉南渡,經學盛於北方,大江以南,自宋及齊,遂不能為儒林立傳.梁天監中,漸尚德風,於是《梁書》有《儒林傳》.《陳書》嗣之,乃梁所造也.魏儒學最隆,經北齊、周、隋,以至唐武德、貞觀,流風不絕.故《魏書·儒林傳》為盛."(焦循《雕菰樓集》卷12國史儒林文苑傳議》).南朝的重視儒學是從梁武帝蕭衍開始.蕭衍自己是個學者,既重儒學又崇佛教,因而改變了以往玄學家不講德經的風氣,梁陳兩代才有《儒林傳》可寫.北朝以北魏孝文帝和北周武帝重視儒學著稱,所以焦循說"魏儒學為隆".其實,北魏和北周的重視儒學,實際效果不會超過南朝梁武帝的興儒學.隻是北朝的經學格守漢儒的傳統,尊崇鄭玄、服虔的註疏而不加改變,故此受到清代重視考據的漢學家的推重.
陸德明生逢南北儒學統一的時期,他的學術傳統既是南朝的風格,同時也兼有了北方儒學的長處.他深研儒經又兼通釋老,重視傳統的經學箋注又長於析名辯理,這是南學的特徵.他遍釋群經,注重文字訓詁與名物考證,又是北方經學的特色,即東漢古文經學的風格.他的經學著作《經典釋文》就是這兩種風格交融的體現.
一方麵,他按照南方經學的傳統,《周易》以王弼注為本,《尚書》用孔安國注,《左傳》用杜預注.皮錫瑞說他"本南人,不通北學",然而其書卻"為唐人義疏之先聲"(《經學曆史》207頁,中華書局1981版).另一方麵,他遍釋群經,詳考經字音義,"經注畢詳,訓義兼辯"(《經典釋文·自序》).又是遵循的東漢古文經學的家法.
《經典釋文》集錄群經音義,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後來人們稱為"十三經"的,除了《孟子》以外都收錄進來了,再加上《老子音義》和《莊子音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這本巨著說:
"所采漢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餘家,又兼載諸儒之訓詁,證各本之異同,後來得以考見古義者,註疏以外,惟賴此書.真所謂殘膏剩馥,沾溉無窮者也."這本書的可貴,一是保存了前代的大量有關經書的古音古義.此前除了某一經書的專門註疏以外,遍釋全部經書的著作,本來就很少.現在還流傳下來為後人所用的,比這本書更早的可以說沒有了.據《四庫總目》所載,隻有一本殘缺的鄭玄撰的《駁五經異義》.鄭著本是批駁許慎的《五經異義》的,但這兩本書唐以後都失傳了,現在留存下來的一卷,是後人從《初學記》、《通典》、《太平禦覽》以及鄭注《三禮》裏麵采綴而來的,隻能說是殘章斷簡了.另外還有一本《鄭誌》)3卷,題為鄭玄弟子撰,也是唐以後人集錄而成的.真正完整地記載經書古音義的最早著作,隻有這本《經典釋文》.所以清人盧文(弓召)在重刻《經典釋文》的序言中說:"此書辟經訓之囗佘,導後人以途徑,洗專己守殘之陋,匯博學詳說之資,先儒之精蘊賴以留,俗本訛文賴以正,實天地間不可無之書也."(同治三年武昌崇文書局版)
"博學詳說",不存家派偏見,確是《經典釋文》的重要特色.該書既是解釋經學的著作,同時也是文學著作,因為它釋的是某經某字的音與義,同時也結合經文闡述一下義理,但主要的功夫花在文字上.與許慎的《說文解字》不同,它不是係統的字書,也不講字形與結構,而是結合經文,釋音釋義,同一個字有不同的音和不同的義訓,可以在不同的經文或章節裏反覆多次出現.在經字的音訓方麵,陸德明非常注意古今字音的變遷.他認為:"漢魏迄今,遺文可見,或專出己意,或祖述舊音,各師成心,製作如麵,加以楚夏聲異、甫北語殊,是非信其所聞,輕重因其所習,後學鑽仰,罕逢指要."(《經典釋文·序》)經字的音訓,由於古今的變遷,師傳的不同,加上南北語音的差異,造成當時音讀的混亂,使後學者無所遵循,這是他發奮著述該書的原因.
陸德明係統地對古代經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精六籍,採摭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同上).鑽研經學而旁及九流百家諸子之學,比較其中字音字義的同異,並與《蒼頡篇》、《說文》、《爾雅》等古代字書進行校對,然後逐個地給經書的文字正音.在正音中,他係統地採用了反切注音的方法,這是前此的經注所沒有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