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抓住問題的關鍵、根本,才能治理好國家.他說:"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老子指略》)"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舉其末."(《老子》第三十八章注)以母子的關係來比喻本與末.所以,他在《老子》第五十二章注道:"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不能抓住問題的根本,治末不治本,捨本逐末,"皆舍本以治末"(《老子》
第五十七章注).就隻能導致國家的混亂和衰敗.
抓住"本"這個治國根本,最終實現"無為而治".在實施過程中,它並不是僵死的教條.針對複雜多變的具體情況,王弼認為還應有靈活性,要有應變的能力.
"是故用無常道,事無軌度,動靜屈伸,唯變所適."(《周易略例·明卦造變通爻》)對各種具體情況採取恰當的方法靈活處理,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權者,道之變.變無常體,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設,尤至難者也."(《論語·子罕》皇侃疏引王弼《論語釋疑》)權力的運用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合乎"道",所以應把握和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為隨而令大通利貞,得於時也;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周易·隨卦》注)不能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必然自取滅亡."為隨而不大通,逆於時也.相隨而不為利正,災之道也."(同上)可見正確估計形勢,正視現實,而採取正確的措施治國,是至關重要的.
處於亂世(或各種製度尚未完善)而急需變革的創始時期,一國的君臣、有為之士還應奮發有為、剛健積極,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應天順民."夫能輝光日新其德者,唯剛健篤實也"(《周易·大畜》注)."成大事者,必在剛也"(《周易·小過》注).修德而成大事,也要剛健有為,創立新製."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當其人,易故而法製齊明.……鼎者,成變之卦也.革既變矣,則製器立法以成之焉.變而無製,亂可待也.法製應時,然後乃吉.賢愚有別,尊卑有序,然後乃亨."(《周易·鼎卦》注)新的製度也應順應時勢合理製定,這才能走向無為而治的理想境界.
創始階段,需要確立製度,包括名分等級."始製,謂樸散始為官長之時也.
始製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製有名也."(《老子》第三十二章注)這樣,"上守其尊,下安其卑,自然之質,各定其分."(《周易·揭卦》注)上古樸散之時如此,變革時期也是這樣,一執古之道,可以徹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老子‘第四十七章注).借鑑古製,根據時代需要創建新製,"創製不可責之以舊"(《周易·蠱卦》注).不能死搬硬套,而要有創新,這是君王有為之時.
製度確立之後,就應該無為而治.順應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而不可為也,可通而不可執也.物有常性,而造為之,故必敗也"(《老子》第二十九章注)."聖人達自然之性,楊萬物之情,故因而不為,順而不施"(同上)."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雖不為,而使之成矣一(《老子》第四十七章注).隻要真正認識和了解人類社會,就不會把個人意誌強加給社會,社會就會得到治理和發展.相反,隻會失敗.所以,"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老子》第五十八章注)."以無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恬淡為味,治之極也"(《老子》第六十三章注).無為與順應自然是一致的,它可以使天下大治.
治理得法可以使國家局勢穩定.安定可以使社會得到更快的發展.所以,"國之所以安,謂之母"(《老子》第五十九章注).作為國君,首先要能胸懷全局,高瞻遠矚,而不能鼠目寸光,固步自封."夫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舉重,不能為用"(《老子》第四章注).要有遠見卓識,而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尤需"以清廉導民,令去其汙"(《老子》第五十八章注).不刻意追求好名聲,如果"尚名好高,其身必疏"(《老子》第四十四章注).
不要為名利而亡其身.要做到"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周易·頤卦》注).
"既公且信,何難何備?不言而教行,何為而不威如?"(《周易·大有卦》注)國君的形象和威信是靠自己的行為樹立起來的.如果用人得當,國家自然大治.
國君用人,先無要大公無私,"夫無私於物,唯賢是與(舉),則去之與(舉)來皆無失也"(《周易·比卦》注).罷免和提拔都以賢能為標準,"不以物累心,高尚其誌"(《周易·大有卦》注).就不會出差錯."故人用其力,事竭其功,智者慮能,明者慮策,弗能違也,剛眾才之用盡矣"(《周易·損卦》注)!上下齊心協力,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國君無為而國大治.
無為而治可以使社會各方麵處於自然的和諧和係統的穩定.權力和刑罰的使用要有限度,不能破壞社會的自然和諧.人們的利與欲的思想是實際存在的,必須正視這個事實.隻是人們不能過分追求.因為物極必反,走到極端就有害了."求之多者,攻之者眾,為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老子》第四十四章注).想得多反而會失去更多."貪貨無厭,其身必少"(同上).要順其自然引導人民.如果統治者利用權力,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窮奢極侈,"離其清靜,行其躁欲,棄其謙後,任其威權,則物擾而民僻(邪),威不能複製民.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老子》第七十二章注).國君自己喪失威信.濫用權力隻會使整個社會不自然和諧."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塞其徑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魚亂於下"(《老子》第四十九章注).隻會弄得社會動蕩不安.應該"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物"(《老子》第三十六章注).
</br>
第五十七章注).就隻能導致國家的混亂和衰敗.
抓住"本"這個治國根本,最終實現"無為而治".在實施過程中,它並不是僵死的教條.針對複雜多變的具體情況,王弼認為還應有靈活性,要有應變的能力.
"是故用無常道,事無軌度,動靜屈伸,唯變所適."(《周易略例·明卦造變通爻》)對各種具體情況採取恰當的方法靈活處理,這並不是容易的事."權者,道之變.變無常體,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設,尤至難者也."(《論語·子罕》皇侃疏引王弼《論語釋疑》)權力的運用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合乎"道",所以應把握和順應社會發展的規律."為隨而令大通利貞,得於時也;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周易·隨卦》注)不能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必然自取滅亡."為隨而不大通,逆於時也.相隨而不為利正,災之道也."(同上)可見正確估計形勢,正視現實,而採取正確的措施治國,是至關重要的.
處於亂世(或各種製度尚未完善)而急需變革的創始時期,一國的君臣、有為之士還應奮發有為、剛健積極,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應天順民."夫能輝光日新其德者,唯剛健篤實也"(《周易·大畜》注)."成大事者,必在剛也"(《周易·小過》注).修德而成大事,也要剛健有為,創立新製."革去故而鼎取新,取新而當其人,易故而法製齊明.……鼎者,成變之卦也.革既變矣,則製器立法以成之焉.變而無製,亂可待也.法製應時,然後乃吉.賢愚有別,尊卑有序,然後乃亨."(《周易·鼎卦》注)新的製度也應順應時勢合理製定,這才能走向無為而治的理想境界.
創始階段,需要確立製度,包括名分等級."始製,謂樸散始為官長之時也.
始製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製有名也."(《老子》第三十二章注)這樣,"上守其尊,下安其卑,自然之質,各定其分."(《周易·揭卦》注)上古樸散之時如此,變革時期也是這樣,一執古之道,可以徹今,雖處於今,可以知古始"(《老子‘第四十七章注).借鑑古製,根據時代需要創建新製,"創製不可責之以舊"(《周易·蠱卦》注).不能死搬硬套,而要有創新,這是君王有為之時.
製度確立之後,就應該無為而治.順應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而不可為也,可通而不可執也.物有常性,而造為之,故必敗也"(《老子》第二十九章注)."聖人達自然之性,楊萬物之情,故因而不為,順而不施"(同上)."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雖不為,而使之成矣一(《老子》第四十七章注).隻要真正認識和了解人類社會,就不會把個人意誌強加給社會,社會就會得到治理和發展.相反,隻會失敗.所以,"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政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老子》第五十八章注)."以無為為居,以不言為教,以恬淡為味,治之極也"(《老子》第六十三章注).無為與順應自然是一致的,它可以使天下大治.
治理得法可以使國家局勢穩定.安定可以使社會得到更快的發展.所以,"國之所以安,謂之母"(《老子》第五十九章注).作為國君,首先要能胸懷全局,高瞻遠矚,而不能鼠目寸光,固步自封."夫執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執一國之量者,不能成國,窮力舉重,不能為用"(《老子》第四章注).要有遠見卓識,而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尤需"以清廉導民,令去其汙"(《老子》第五十八章注).不刻意追求好名聲,如果"尚名好高,其身必疏"(《老子》第四十四章注).
不要為名利而亡其身.要做到"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周易·頤卦》注).
"既公且信,何難何備?不言而教行,何為而不威如?"(《周易·大有卦》注)國君的形象和威信是靠自己的行為樹立起來的.如果用人得當,國家自然大治.
國君用人,先無要大公無私,"夫無私於物,唯賢是與(舉),則去之與(舉)來皆無失也"(《周易·比卦》注).罷免和提拔都以賢能為標準,"不以物累心,高尚其誌"(《周易·大有卦》注).就不會出差錯."故人用其力,事竭其功,智者慮能,明者慮策,弗能違也,剛眾才之用盡矣"(《周易·損卦》注)!上下齊心協力,各盡其能,各司其職,國君無為而國大治.
無為而治可以使社會各方麵處於自然的和諧和係統的穩定.權力和刑罰的使用要有限度,不能破壞社會的自然和諧.人們的利與欲的思想是實際存在的,必須正視這個事實.隻是人們不能過分追求.因為物極必反,走到極端就有害了."求之多者,攻之者眾,為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老子》第四十四章注).想得多反而會失去更多."貪貨無厭,其身必少"(同上).要順其自然引導人民.如果統治者利用權力,使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窮奢極侈,"離其清靜,行其躁欲,棄其謙後,任其威權,則物擾而民僻(邪),威不能複製民.民不能堪其威,則上下大潰矣"(《老子》第七十二章注).國君自己喪失威信.濫用權力隻會使整個社會不自然和諧."若乃多其法網,煩其刑罰,塞其徑路,攻其幽宅,則萬物失其自然,百姓喪其手足.鳥亂於上,魚亂於下"(《老子》第四十九章注).隻會弄得社會動蕩不安.應該"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物"(《老子》第三十六章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