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寫成後,由於思維獨特,文字艱深,"觀之者難知,學之者難成",有人批評說:美味要合眾人的口味,音樂要讓眾人感到悅耳,著書也要使眾人喜好.


    而今不然——《吾子乃抗辭幽說,閎意眇指,獨馳騁於有亡之際,而陶冶大爐,旁薄群生,曆覽者茲年,而殊不悟."說他振振有辭地講幽遠玄妙的內容,必欲探討有無相生,萬物衍化的道理,讓人長年研讀也不知其所以然.揚雄《太玄》艱深,受人非難,後來王充《論衡》通俗,又有人說他淺露,道理永遠在無所事事的批評者手裏.針對難客,揚雄又作《解難》一篇答之,曰:"大味必淡,大音必稀;大語叫叫,大道低迴.是以聲之眇者不可同於眾人之耳,形之美者不可混於世俗之目,辭之行者不可齊於庸人之聽."以《玄》文為艱深,不過是無知的世俗之見而已.


    四、載酒作奇字 衛道著《法言》


    哀帝短柞,平帝同位,曾與雄同列的王莽為大司馬,位至三公,"權傾人主,所薦無不拔擢",可是揚雄自成帝至哀平,"三世不徙官",真是一個老郎中.班固稱其"恬於勢利乃如是"!大有屈平"舉世皆濁我獨清"之慨.但他並未消極度世,無所事事,而是"好古樂道","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一如既往地從事學術研究.繼《太玄》之後,揚雄又寫了《法言》一書.《太玄》探討宇宙萬物及天人關係,《法言》則探討政治倫理等人生問題.《法言》共13篇,採用語錄體,設為問對,一仿《論語》.其自序《法言》創作意圖曰:


    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弛,大氏低皆聖人,即以怪迂折詭辭以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惑眾,使溺於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記六國,曆楚漢訖麟止,不與聖人同,是非謬於經.故時人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撰以為十三卷,象《論語》,號曰《法言》.


    諸子爭鳴,各家學說互相排斥.大多非議孔聖.他們用詼怪的巧說來撓亂人心,雖然都各自持之有據,言之成理,但到底有礙於對真理的認識,這些人自以為是,自己還不知道錯在哪裏.司馬遷著《史記》,載六國、秦、漢初之事,是非標準與聖人和六經不同.揚雄為闡明正道,宏揚孔教,根據平時人們的疑問著成一書,結構仿《論語》,語言可為法則,故叫"《法言》.


    揚雄著《法言》態度十分嚴肅,措辭十分審慎,當時即享有極高的聲譽.或褒或貶,很有權威,大有當年孔子作《春秋》"一詞之褒勝於華袞,一語之貶嚴於五刑"之勢.蜀中隱德君子嚴君平、穀口鄭子真就是因《法言》所載而知名當代、流傳後世的.有位富豪希望留名,就賄賂揚雄希望筆之於書,被揚雄嚴辭拒絕.《論衡·佚文》雲:"揚子雲作《法言》,蜀富人齎錢十萬,願載於書,子雲不聽,曰:


    ‘夫富人無仁義之行,猶圈中之鹿,欄中之牛也.安得妄載!’"晁公武亦說:


    "《法言》稱穀口鄭樸子真、蜀人李仲元與嚴君平,蜀人聞之,有願載名於《法官》


    者,雄謝之,雖林翁儒猶不得與也."[注]林翁儒即林閭翁孺,揚雄文字學之師,揚雄隻在《答劉歆書》中稱說他,《法言》未及一語.可見其書取材之嚴,褒貶之慎.


    由於《法言》如此嚴肅認真,又採用當時的語體文,故習之者眾,聲譽極高.


    班固說:"自雄之沒至今40餘年,其《法言》大行,而《玄》終不顯."《法言》


    以其義正辭易,比《太玄》獲得更多的讀者,在東漢初年已十分流行了.


    《法言》末尾說:"周公以來,未有漢公之懿也,勤勞則過於阿衡.漢興二百一十載而中天,其庶矣乎?辟雍以本之,校學以教之,禮樂以容之,輿服以表之."漢公即安漢公王莽,明在未篡之時.製輿服、興學校在元始三年加莽阿衡,奏立辟雍在四年;"漢興二百一十載",自劉邦前206年漢中稱王,至元始四年(公元4年),正好210年.可見《法言》作於平帝朝,成於元始四年.


    揚雄還仿《倉頡》作《訓纂》,亦在元始年間.《漢書·藝文誌》:"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各令記文字於庭中,揚雄取其中有用者作《訓纂篇》,順續《倉頜》,又易《蒼頡》中重複之字,凡八十九章."《訓纂》是一部漢字單詞字書,已佚,今有清人輯本,見於《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是年朝廷曾更改十二州名,揚雄有《十二州箴》,當作於同時.


    大約在這時,揚雄家遭不幸,痛失二子,為了歸葬愛子於蜀,揚雄因此一貧如洗.桓譚《新論》說:"揚子雲為郎長安,素貧,比歲亡其兩男,哀痛之,皆持歸葬於蜀,以此睏乏."如前所引,《法言》說"苗而不秀吾家之童烏乎,九齡而與我《玄》文."童烏當即所失二子之一,其亡當在元始四年《法言》成書之前.老而喪子,家道中衰,其晚景之淒涼可想而知.


    五、無事自投閣 寂寞度餘生


    元始五年平帝駕崩,次年王莽居攝,三年後,王莽篡漢,建立新朝.王莽以符命篡位,一時間,無聊文人,投機士夫,"用符命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揚雄仍然不為所動,故未升遷.後因年老久未轉官,才被升了一格——"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大夫仍是一個閑散的位置.據《北堂書鈔》卷100引《揚雄集》所稱揚雄官銜,知揚雄當時轉官中散大夫.中散大夫,無固定職掌.揚雄的工作乃是"校書天祿閣上",是一個古籍整理工作者.可是由於他接受了王莽的提升,落得"莽大夫"這個不雅的稱號.新朝時期,揚雄有時也作一些應景的文字,如新朝初立,他曾作過《劇秦美新》頌,這也是一篇頗遭物議的文章;又作過《琴清音》等音樂著作四篇,王莽當作《樂經》立於學官[注].元帝後、成帝母、王莽姑母王政君死,王莽詔揚雄作誄[注]以悼之.等等.但他的主要精力仍是學術研究.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