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定之後,曆代曆法都隻在此基礎上作某些校正,無根本改變.蒙文通先生又考論:
"辭賦、黃老和卜筮、曆數是古巴蜀文化的特點."[注]揚雄的前輩學人,司馬相如擅文賦,洛不閎長天數,嚴君平兼黃老、卜筮,揚雄既從嚴君平肄業,傳習黃老、易卜之術,是一位思想家;又依仿相如為辭賦,是漢末傑出的文學家;今又傳洛下閎之業,研算天文曆法.於是,古代巴蜀傳統四學,兼而有之,最為全麵,最為博洽.
揚雄接受"渾天術"還有一番曲折.自洛下閎被詔入都後,蜀中似已不傳渾天之術,故揚雄初時傳習的是蓋天說.桓譚《新論》:"通人揚子雲,因眾儒之說天以為蓋,常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餘難之,……子雲無以解也."[注]蓋天說以《周髀算經》為代表,認為天如車蓋,地如車輿,天蓋自東而西旋轉,日月星辰也就隨之出現東西交替.這顯然隻是古代先民們觀察天文現象的直觀感受.揚雄到長安待詔黃門後,才改習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地如雞蛋,地和天宇的關係就象蛋黃與蛋殼的關係一樣.天地皆乘雲氣和水而立,天旋地轉,彼此互有上下,因而呈現出日升月落.節候變化現象.這顯然比蓋天說要進步得多.揚雄改從渾天,主要得力於兩個人,一是同輩講友桓譚,二是當時在黃門作渾天的老工人.《新論》
說:"揚子雲好天文,問之於黃門作渾天老工,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隨尺寸法度,殊不達其意.’""黃門作渾天老工",即黃門官署中能製渾天儀的老工人,他告訴揚雄,年青時隻能按照設計圖紙和尺寸,依樣製作,但不知道其中原理.但是,桓譚卻是能知道其中奧秘的渾天派學者.桓譚字君山,成帝時亦為郎,博學多通,遍習五經,能文章,尤好古學,"數與劉歆、揚雄辯析疑異功[注].辨析的內容,當然包括天文學.《新論》還記載了一場戲劇性的故事:桓譚曾與揚雄一道奏事,坐在白虎殿廊虎下等待迴報,因天氣很冷,就背對作太陽取暖.一會,日光離開人背,不再照曬著他們了.桓譚藉此對揚雄說:如果像蓋天論所說天蓋西轉,日月西行,陽光應該一直照著我們並向廊廡的東頭深入,不該離開我們.現在日光離去,正好證明渾天法則,太陽乘雲氣浮沉,改變了方位.揚雄受此啟發,立即改信渾天說.從此成了渾天說的忠實擁護者,並公開與蓋天說論難,著《難蓋天人事》
與之論戰[注].其《法言·重黎篇》說:"或問渾天,曰:洛下閎營(闡明)之,鮮於妄人度(計算)之,耿中丞(壽昌)象(模擬)之,幾乎幾乎,莫之能違也.
請問蓋天,曰:蓋哉蓋哉,應難(論難)未幾(近於道理)也."認為渾天說與天體運行規律十分接近(幾),而蓋天說則於事無驗(未幾).
尤其可貴的是,揚雄運用渾天說原理入《太玄》,創造了一種新的模擬天道人事運動變化規律的哲學著作.自序說:"而大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正是討論用渾天入《太玄》的原理.
揚雄作《太玄》,具體在哀帝朝.當時,外戚丁氏、傅氏及佞幸董賢先後當權用事,一些趨炎附勢之徒依附他們,多平步青雲,起家為二千石大官.揚雄不屑同流合汙,無所依傍,淡泊自守,草擬《太玄》以寄託天人之思.有無知之徒嘲笑他"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以便"曆金門,上玉堂",謀取榮華富貴.卻來作《太玄》,為經五千,為說十萬,雖然"深者人黃泉,高者出蒼天,大者含元氣,纖者入無倫".巧思極慮,可以說是無思不用其極了.可是還是"位不過侍郎,擢才給事黃門",官卑職微.豈非為玄不玄,功夫未到,"其玄尚白"乎?對此,揚雄作《解嘲》一篇,忠告熱衷進取的勢利之人:
炎炎者滅,隆隆者絕;現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地藏其熱.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囗(妄取)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守默,守道之極.愛清愛靜,遊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異事變,人道不殊,彼我異時,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鴟梟而笑鳳凰,執囗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子徒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
嘲笑他作《太玄》的人今已不可詳知,但在眾人盡皆棄競於勢路利津的當時,作這樣一件自苦無益的事,實在令許多人不能理解.本傳載,《太玄》書成,劉歆看後,對揚雄說:"空自苦!今學者有利祿,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
吾恐後人用覆醬瓿"《答劉歆書》亦載;"(張伯鬆)又言;恐雄為《太玄》經,由鼠坻之與牛場也.如其用則實五稼,飽邦民,否則為抵糞,棄之於道矣."張伯鬆即張疏,鼠低即鼠穴,牛場即牛欄.張氏也是揚雄的朋友,對揚雄所作《方言》
十分推崇——"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但對《太玄》獨不推許,比喻為鼠窩、牛欄中的糞肥,如果被採用則可生長五穀,滋養人民,如若不用則形同糞土,被棄道邊.王充《論衡·齊世》甚至說:"揚子雲作《太玄》,造《法言》,張伯鬆不肯一觀.與之並肩,故賤其言."可見,對揚雄作《太玄》不理解的人當時大有人在.
他清楚地看到當時嚴重的社會危機,預測到得誌的當權者們乍榮必乍衰的前景.
他不便明說,隻借用老子"物極必反"的道理來迴答問難之人.物極易衰,位高難全.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今之得意者,安知不有危險潛伏著呢?今之橫行者,安知不有坎陷在等待著你呢?得意而驕人,弄權而傲人的人,都是不知福禍盈虛道理的愚人.我玄雖白,尚能長守此清貧;君位雖高,卻已潛伏著難以禳除的危機.
</br>
"辭賦、黃老和卜筮、曆數是古巴蜀文化的特點."[注]揚雄的前輩學人,司馬相如擅文賦,洛不閎長天數,嚴君平兼黃老、卜筮,揚雄既從嚴君平肄業,傳習黃老、易卜之術,是一位思想家;又依仿相如為辭賦,是漢末傑出的文學家;今又傳洛下閎之業,研算天文曆法.於是,古代巴蜀傳統四學,兼而有之,最為全麵,最為博洽.
揚雄接受"渾天術"還有一番曲折.自洛下閎被詔入都後,蜀中似已不傳渾天之術,故揚雄初時傳習的是蓋天說.桓譚《新論》:"通人揚子雲,因眾儒之說天以為蓋,常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餘難之,……子雲無以解也."[注]蓋天說以《周髀算經》為代表,認為天如車蓋,地如車輿,天蓋自東而西旋轉,日月星辰也就隨之出現東西交替.這顯然隻是古代先民們觀察天文現象的直觀感受.揚雄到長安待詔黃門後,才改習渾天說.渾天說,認為天地如雞蛋,地和天宇的關係就象蛋黃與蛋殼的關係一樣.天地皆乘雲氣和水而立,天旋地轉,彼此互有上下,因而呈現出日升月落.節候變化現象.這顯然比蓋天說要進步得多.揚雄改從渾天,主要得力於兩個人,一是同輩講友桓譚,二是當時在黃門作渾天的老工人.《新論》
說:"揚子雲好天文,問之於黃門作渾天老工,曰:‘我少能作其事,但隨尺寸法度,殊不達其意.’""黃門作渾天老工",即黃門官署中能製渾天儀的老工人,他告訴揚雄,年青時隻能按照設計圖紙和尺寸,依樣製作,但不知道其中原理.但是,桓譚卻是能知道其中奧秘的渾天派學者.桓譚字君山,成帝時亦為郎,博學多通,遍習五經,能文章,尤好古學,"數與劉歆、揚雄辯析疑異功[注].辨析的內容,當然包括天文學.《新論》還記載了一場戲劇性的故事:桓譚曾與揚雄一道奏事,坐在白虎殿廊虎下等待迴報,因天氣很冷,就背對作太陽取暖.一會,日光離開人背,不再照曬著他們了.桓譚藉此對揚雄說:如果像蓋天論所說天蓋西轉,日月西行,陽光應該一直照著我們並向廊廡的東頭深入,不該離開我們.現在日光離去,正好證明渾天法則,太陽乘雲氣浮沉,改變了方位.揚雄受此啟發,立即改信渾天說.從此成了渾天說的忠實擁護者,並公開與蓋天說論難,著《難蓋天人事》
與之論戰[注].其《法言·重黎篇》說:"或問渾天,曰:洛下閎營(闡明)之,鮮於妄人度(計算)之,耿中丞(壽昌)象(模擬)之,幾乎幾乎,莫之能違也.
請問蓋天,曰:蓋哉蓋哉,應難(論難)未幾(近於道理)也."認為渾天說與天體運行規律十分接近(幾),而蓋天說則於事無驗(未幾).
尤其可貴的是,揚雄運用渾天說原理入《太玄》,創造了一種新的模擬天道人事運動變化規律的哲學著作.自序說:"而大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正是討論用渾天入《太玄》的原理.
揚雄作《太玄》,具體在哀帝朝.當時,外戚丁氏、傅氏及佞幸董賢先後當權用事,一些趨炎附勢之徒依附他們,多平步青雲,起家為二千石大官.揚雄不屑同流合汙,無所依傍,淡泊自守,草擬《太玄》以寄託天人之思.有無知之徒嘲笑他"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上說人主,下談公卿",以便"曆金門,上玉堂",謀取榮華富貴.卻來作《太玄》,為經五千,為說十萬,雖然"深者人黃泉,高者出蒼天,大者含元氣,纖者入無倫".巧思極慮,可以說是無思不用其極了.可是還是"位不過侍郎,擢才給事黃門",官卑職微.豈非為玄不玄,功夫未到,"其玄尚白"乎?對此,揚雄作《解嘲》一篇,忠告熱衷進取的勢利之人:
炎炎者滅,隆隆者絕;現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地藏其熱.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攫囗(妄取)者亡,默默者存;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是故知玄守默,守道之極.愛清愛靜,遊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世異事變,人道不殊,彼我異時,未知何如.今子乃以鴟梟而笑鳳凰,執囗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子徒笑我玄之尚白,吾亦笑子之病甚.
嘲笑他作《太玄》的人今已不可詳知,但在眾人盡皆棄競於勢路利津的當時,作這樣一件自苦無益的事,實在令許多人不能理解.本傳載,《太玄》書成,劉歆看後,對揚雄說:"空自苦!今學者有利祿,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
吾恐後人用覆醬瓿"《答劉歆書》亦載;"(張伯鬆)又言;恐雄為《太玄》經,由鼠坻之與牛場也.如其用則實五稼,飽邦民,否則為抵糞,棄之於道矣."張伯鬆即張疏,鼠低即鼠穴,牛場即牛欄.張氏也是揚雄的朋友,對揚雄所作《方言》
十分推崇——"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但對《太玄》獨不推許,比喻為鼠窩、牛欄中的糞肥,如果被採用則可生長五穀,滋養人民,如若不用則形同糞土,被棄道邊.王充《論衡·齊世》甚至說:"揚子雲作《太玄》,造《法言》,張伯鬆不肯一觀.與之並肩,故賤其言."可見,對揚雄作《太玄》不理解的人當時大有人在.
他清楚地看到當時嚴重的社會危機,預測到得誌的當權者們乍榮必乍衰的前景.
他不便明說,隻借用老子"物極必反"的道理來迴答問難之人.物極易衰,位高難全.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今之得意者,安知不有危險潛伏著呢?今之橫行者,安知不有坎陷在等待著你呢?得意而驕人,弄權而傲人的人,都是不知福禍盈虛道理的愚人.我玄雖白,尚能長守此清貧;君位雖高,卻已潛伏著難以禳除的危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