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


    明明說揚雄受薦後,"除為郎,給事黃門,與劉歆、王莽並",作為同僚的劉歆,對揚雄的出處進退,肯定清清楚楚,揚雄要在他麵前掩遮真象,諱言王音(或王根、王商),豈不欲蓋彌彰?顯然,揚雄受知王音的說法是不可靠的,但說他"年40餘"才遊京師,並以辭賦獲得官職卻是事實.


    《漢書》本傳說雄"為郎給事黃門";《陳遵傳》稱"黃門侍郎揚雄",知雄當時任為黃門侍郎.郎官本為皇帝近衛之官,無定員,備宿衛、侍從,與皇帝頗為親近;郎也是漢代官僚"預科班",為郎者經過考核合格,可以作執掌實權的京官和地方官,當時叫"郎選".因此漢代許多有名望、有成就的大僚多由郎選出身,絕少例外.可是揚雄就是這"例外"中的一個.他自40餘歲來京師,43歲為黃門侍郎;直到71歲逝世,在京師共度過了30年的宦遊生涯,共經曆成帝、哀帝、平帝和王莽的新朝四世兩朝,隻在王莽初轉過一次官,做過十年中散大夫,竟20年間未徙官!揚雄的京師30年,可分成兩段:成帝朝,他作文學侍從,擅揚文賦,斐聲京華;哀平新莽時,他大隱於朝,潛心學術.


    揚雄自元延元年被薦待詔,至綏和二年三月成帝崩,在成帝朝供職約五年餘.


    五年中,揚雄主要是出入侍從,以文賦服務於封建帝王.據雄《答劉歆書》,他接受成帝詔命,似乎不是為了仕宦騰達,隻是為了求得在生活有保障後,隨心所欲地從事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他說:"雄為郎之歲,自奏少不得學,而心好沈博絕麗之文,願不受三歲之奉(供職),且體脫直事(值班)之繇(差役),得肆心廣意於以自克就."三歲之奉,即三年一考績的地方官;直事之繇,即輪流值班的朝廷官員.沈博絕麗,既有思想(沈)又有內容(博),文彩煥然(絕麗)的文章.他自己奏請既不願作地方官,也不願作朝官,隻希望做個有奉祿的專業文人和學者.


    這倒也符合成帝招置文學侍從的需要,於是"有詔可不奪奉,令尚書賜筆墨錢六萬,得觀書於石室".皇帝下令永不奪俸,讓他終身享受政府津帖;尚書台給學術事業費(筆墨錢)六萬,還特許在國家檔案館(石室金櫃)看書.揚雄如願以償,成了一個由皇家供養的專業作家和專職研究員.這樣過了一年,揚雄寫了《繡補》《靈節》《龍骨》詩銘三章.成帝讀了非常滿意.從此,揚雄獲得更多的機會出入侍從,以文學服務於皇帝.故王充《論衡·佚文》說:"孝武善《子虛》之賦,征司馬長卿;孝成玩弄眾書之多,善揚子雲,出入遊獵,子雲乘從.……故曰玩揚子雲之篇,樂於居千石之官.挾桓君山之書,富於積猗頓之財."這一時期揚雄尚存的作品主要有《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揚賦》四大賦,亦即本傳贊所說"辭莫麗於相如,作四賦"的"四賦".


    揚雄作四賦免不了稟承皇帝意旨,有歌功頌德之嫌;在形式上又多模擬相如作品,有東施效顰之憾.但是揚雄每作賦都精思熟慮,十分用功,範文瀾先生說:


    "(揚雄)用思構辭,還保留有自己的特殊性.西漢辭賦家揚馬(司馬相如)並稱,就在於揚雄的模擬不同於一般庸者陳陳相因的模擬."[注]事實正是如此.桓譚《新論》說:"子雲亦言.成市至甘泉,詔使作賦,為之卒,暴倦臥,夢具五髒出地,以手收之,黨大少氣,病一歲徐."[注]說揚雄奉詔作《甘泉賦》,賦成,疲倦困臥,夢中五內劇痛,醒來大病了一年.漢代還有雄偉《甘泉賦》成,"明日進卒"的傳說.可見其用思之專,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前輩.此外,作為一位深受儒家愛民裕民思想和道家清靜無為思想薰陶的正直學者,揚雄也不滿足於辭賦的形式美,而是非常注意辭賦的思想內容,常常以賦施諷諫,寓諷於頌.其時,成帝受晚年無子煩惱的困擾,析鬼事神"以求繼嗣".在揚雄被薦待詔前兩年,成帝要母後王太後下詔恢複久已廢止的甘泉泰峙、汾陰後土、雍五峙、陳倉陳寶四柯,隔年輪流舉行一次盛大的行幸祭把活動,排場之大,修飾之盛,自古少有,巫風鬼氣,勞民傷財.成帝晚年,又沉溺聲色,與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縱情淫樂,將政事一委王氏外戚掌管,王氏五侯,氣焰薰灼,終於積重難返,釀成後來王莽篡逆之禍.


    成帝還醉心於飛鷹走狗,逐獸狩獵,他常常親率宮廷侍衛出入郊外.有時甚至下令長安附近的人民停業罷產,到南山捕獲野獸,放迴皇家獵場,再行獵狩,嚴重地妨礙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產.對於皇帝的這些胡作非為,揚雄在辭賦中進行了必要的勸戒.本傳說:


    正月,從上甘泉,還奏《甘泉賦》以風(諷).


    《甘泉賦》全文載於《漢書》本傳之中.揚雄自序創作意圖說:甘泉宮本秦朝舊宮,武帝時增建通天、高光、迎風三殿,遠近建築群鱗次櫛比,"遊觀奇屈瑰瑋",大大違反了"木摩而不雕,牆塗而不畫"的古意,更迥異於"周宣所考,盤庚所遷,夏卑宮室,唐虞采椽三等之製".雖然甘泉宮不是成帝所建,但成帝縱情奢侈,王氏五侯的連雲府第,早已有過之而無不及了.於是揚雄將甘泉宮稱作神話中的帝室"紫宮",想告訴皇帝這已超出人力的範圍,隻有天神才能雕琢,與後來詩人"此曲隻應天上有,哪得人間處處聞"的譏刺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時趙飛燕正大幸成帝,皇帝每次行幸甘泉,趙氏皆盛備車騎,招搖過市,大有令神仙卻步,叫山神開道的氣勢,於是揚雄在賦中又以"屏玉女,卻伏妃"來諷刺她.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