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所謂"分",不但指政治上的等級區分,還包括對分配物質財富的"度量分界".這種"度量分界"完全是一種適應等級製度的分配原則,這就是荀子所說的"製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富國》).荀子認為要解決"欲惡同物,欲多而物寡"的矛盾,就必須在"養人之欲,給人之求"方麵,"製禮義以分之",確立按照貴賤等差,進行物質生活資料分配的"度量分界",按照貴賤之等、長幼之差、智愚能不能之分,分配物質生活資料,有區別地滿足人類欲望,"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荀子·禮論》).


    所以,荀子的所謂"分",不僅是社會等級的差別,同是也是對於不同等級的財富占有的保障.前者是為建立封建政治秩序而言的,後者是這種等級製度在生活資料分配上的體現,使生活資料的分配有個界限和標準.


    這種貫穿著森嚴的等級區別的"分",荀子認為是不齊之齊,不平之平,是合乎"人倫",順乎"天理".荀子看到了"明分"對"使群"的必要性,肯定了社會等級製的存在.但是,他又認為這種等級的"分"並不是不可改變的.他說:


    "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頒而廢……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也,不能屬之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於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荀子·王製》)可見,在荀子的眼中,"分"固然重要,但職位的高低、貧富貴賤的等級差別卻是可以改變的.變與不變,就取決於是否能服從禮義和是否賢良.


    他說:


    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聖人也.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荀子·儒效》)


    隻要掌握禮義、實踐禮義,賤可變貴,貧可變富,上可成為聖人,下可成為士君子.這種"分"的改變,誰也禁止不了.由此可見,荀子的"明分"既具有肯定社會等級製的內容,也含有社會等級製可變的思想.這樣,就將"明分使群"說建立在一個較為進步的基礎上.講荀子的"明分使群"說隻強調其肯定等級製的一麵,忽視其等級製可變的思想,是有片麵性的.


    四、天人之分


    荀子是第一個從理論上較為係統地、明確地對天給予自然的解釋的思想家.天是什麽?荀子認為,天就是客觀現實的自然界,就是唯一實在的物質世界.他說:


    列星隨旋,日月遞(火召),四時代禦,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夭.(《荀子·天論》)天就是恆星運轉、日月照耀、四時變化、陰陽風雨、萬物生成.這種天,也就是運動著的物質自然界.


    天地萬物的本源是什麽呢?街子說:


    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荀子·王製》)荀子這裏把自然界分為五個層次:"最為天下貴"的最高層次是有氣、有生、有知、有道德觀念的人;第二層次是有氣、有生、有知而無道德觀念的禽獸;第三層次是有氣、有生而無知、無道德觀念的草木,即植物;第四層次是有氣而無生、無知、無道德觀念的水火,即無機物;第五層次也即最基本的層次是構成所有這一切的物質元素——無生、無知、無道德觀念的氣.這樣,荀子就把無機界同有機界、人類同自然界的物類在"氣"這個基礎上統一起來了.


    荀子不僅以"氣"為萬物的本源,而且還對形神關係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他說:


    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夫是之謂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荀子·天論》)"天官"、"天君"這些自然形成的形體、器官,是人類精神泛動的物質基礎."形具而神生",先有了這些物質的形體,然後才產生了精神活動.這樣,就揭示了精神對形體的依賴關係.這是先秦時代關於形神關係最卓越、最深刻的理論成果,是荀子對古代形神觀的重大貢獻.


    荀子還進一步揭示了宇宙運動變化的原因:"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禮論》).這是說天氣和地氣相結合,產生萬物;陰陽二氣的接合和交互,引起了自然界的運動變化.這是從氣本源說出發,從事物自身的矛盾來揭示自然界運動變化的原因,進一步論證了"天"的物質性,排除了主宰之"天"的存在.


    天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那麽,自然界有沒有它固有的必然規律呢?荀子的迴答是肯定的.其《天論》第一句就說:一天行有常."又說:"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這些命題盡管表述有異,但其旨皆同,都是肯定自然界有它本身所固有的規律.這種規律是什麽?荀子說: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荀子·天論》)


    天道"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規律性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願、好惡為轉移的,它具有永恆性、客觀必然性.一方麵,人們不能把自己的任何主觀的成分、主觀的性質附加給自然界;另一方麵,天也沒有任何主觀的私怨私德,它不能幹預人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