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居以求其誌,行義以達其道",這就是孔子50歲以前生活的真實寫照.那種清心寡欲、安閑平易的神情,至今想來,還是令人欣慕不已!


    三、小試牛刀 卓有政績


    伴隨著對生生不息、健行不已的天道的認識,孔子於安閑平易之中,敏銳地感受到一種神秘的"天命",一種上蒼賦予他的使命.在"誌於道"的追求中,他幽然地覺得:上天之所以在一片曆史廢墟中,保留了完美的周禮,並讓他孔子認識了她.這不是上天要複興周禮的意思嗎?他甚至認為上天生就他這樣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並賦予他崇高的德行,那一定是上天要把這個文化複興的任務交給他,要他去替天行道,去行仁行義行周禮,救苦救難救蒼生!於是他好像有某種頓悟一樣,再也無法隱居了,他要積極尋求出仕的機會,將這個社會、這個人民從苦難中拯救出來.


    為了獲得從政的機會,孔子甚至準備採取靈活的措施.就在他"知命之年",季孫氏的另一個家臣公山不扭(又作弗擾)在費邑宣布獨立了,他托人招請孔子.


    對這個與陽虎一樣同是叛主過巨的邀請,孔子最初還真動了心.司馬遷分析他當時心理說:"孔子循道良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蓋周文王起於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庶幾乎!’欲往."這是合乎實際的.隻因性情率直的子路的反對,沒有去成.


    陽虎謀反事敗,盜魯大寶而奔晉.季桓子真正掌握了大權,痛定思痛,倍感孔子等級名份說的親切,決心起用孔子振頓魯國秩序.魯定公九年(前501),孔子被任命作中都宰(縣邑長官).孔子在中都為政一年,政績斐然,"四方皆則之".


    十年,調迴中央作小司空,協助大司空管理土木工程.不久由小司空一躍而為大司冠.大司冠,是魯國最高司法長官,"掌建邦之三典,以往王刑邦國、詰四方".


    是時孔子52歲,一幹4年,直到55歲離魯.這幾年是孔子小試牛刀,一展抱負的風雲時期.4年時間雖短,但對於孔子來說已經足以幹一番事業了.他曾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矣,3年有成."(《子路》)孔子並沒憑空大言,事實正是這樣.


    孔子上任那年夏天,齊國邀請魯定公會於夾穀.孔子因善長禮儀作這次國際性會議的儐相.當對的魯國,北鄰晉國,南逼荊楚,東接強齊.三強逼臨,而魯國國小兵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則齊師侵魯".在外交關係中,魯國就像踩蹺蹺板一樣,左右為難.如何在這次會盟中避免齊國的威逼,為魯國挽迴列國聲譽,便成了孔子此行的首要使命.


    會盟這天,齊魯兩君來到夾穀.除地為壇,土階三等,禮樂聲中,魯定公與齊景公揖讓而登,一派友好和平景象.但是,兩君剛剛坐定,齊國的使臣請獻樂舞.


    但演奏的即是夷狄"四方之樂".於是羽旄旌旗中,夾雜著劍戟盾矛,一湧而上,魯定公有被挾持的危險,形勢十分緊迫.事出突然,摔不及防.大智大勇的孔子一眼識破敵人陰謀,急趨而進,曆階而登,不盡一等.他兩眼怒視景公,揮袂而言曰:


    "吾兩君為好會,夷狄之樂,何為於此!"義正詞嚴,景公為之理屈,隻得揮退持械舞人.訂立盟約時,孔子發現齊人擅自在盟書上加了一句:"齊師出境,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麵對齊人的陰謀詭計,孔子針鋒相對,也加上一句:"而不返我汶陽之田以共命者,亦如之!"挫敗了齊人霸權野心,並收複了魯國失地,為魯國爭得了列國間的平等地位.


    外交勝利,使孔子名重一時,季桓子對孔子信任有加,言聽計從,史稱:"孔子行乎季氏,三月不違."季桓子還將執政大權委託孔子代掌,孔子選以大司寇"攝行相事".他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進行了一係列內政改革.於是他在魯國具體實施了從前陳之於齊景公的"正名"方略.在孔子看來,當時魯國最大的弊病在於君不君、臣不臣,魯公虛位,大夫專權,名實顛倒,秩序混亂,亦即"名"不正.


    這首先表現在作為臣子的三桓勢力過大,勢逼公室.要重振魯國秩序,必須首先削弱三桓勢力.一天,孔子從容對定公說:"按照周禮,臣子不藏甲兵,大夫的城牆不過一百雉(三百平方丈).現在三家的采邑都超過這一限度."三家采邑,指季氏費邑、孟氏成邑、叔氏後阝邑,號稱三都.那裏高牆深池,私兵把守,是三家威逼公室的實力所在.不過,由於三桓平時都住在曲阜城內,三都委託家臣代管,年長月久,家巨擁兵自固,造起反來.定公八年,公山不狃據費反;十年,叔孫氏家臣侯犯又據後阝反.後阝邑、費邑,成了兩個獨立王國,兩家都奈何不得.孔子看準這點,適時提出"墮三都"的大膽方案,立即得到魯定公和三桓支持.孔子派弟子子路作季氏宰,控製魯國最大的實力集團,以便"墮三都"計劃的實施.開始順利墮毀了叔孫氏的後阝邑;將墮費,公山不狃夥同叔孫氏庶族叔孫輒,糾合費人先發製人,進攻曲阜.魯定公與三桓驚荒失措,逃入季孫氏家,躲到"季武子之台"上.叛軍來勢兇猛,一度攻人季家,流矢射達定公身旁,情況危急.孔子卻鎮定自若,待叛軍攻勢銷竭,他命令兩員大將,組織反擊.費人一觸即潰,追殺數十餘裏,公山不狃、叔孫輒逃亡國外,孔子指揮乘勝墮毀了費邑.下一步該墮成,由於守成的公放處父沒有反叛跡象,孟孫氏遂默許他固守成邑,政府軍攻之不克.圍成未果,但墮三都、削弱三桓實力的計劃已實現大半,在公室與大夫之間成功地製造了一種均勢.為維護君臣等級提供了實力保證.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曆代大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舒大剛/楊世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舒大剛/楊世文並收藏中國曆代大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