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55-----------------------


    一是迴歸自然,一是發展天性。這也是盧梭始終貫一的主張。 從理論基礎上來看, 《愛彌兒》是以性善論對封建統治者、特別是天主 教義一向標榜的原罪論進行了一次徹底的否定。原罪論肯定人的天性惡劣, 肯定壓製天性和君主專製是合理的。而在 《愛彌兒》中卻完全相反,這本書 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前麵提到的那句名言: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 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全變壞了。”因而盧梭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尊重人首先就要尊重人的天性,其次是順乎人的天性對他施以合適的教育。 那麽,教育的目的又是什麽呢?盧梭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有用的 人材,是要防止人在惡濁的社會環境中變壞。而下層社會的平民是接近自然 狀態的,所以他們沒有進行教育的必要;由於上流社會的貴族子弟一生下來 就被扭曲的文明左右著,所以他們必須接受教育。因此,小說中的主人公愛 彌兒被虛構成了一個生活優裕、安定的貴族的兒子,他成了盧梭加以教育和 改造的對象。 要對一個人施以一種發展他們天性的教育,最關鍵的是要找到教育的出 發點。那麽教訓的出發點又在那裏呢?這個問題似乎許多人都知道,但是許 多人又往往忽略了。毫無疑問,兒童的身心發展是教育的出發點,社會的客 觀需要是教育的歸宿點。但是,長期以來,人們總是以社會的或成人的需要 確立教育的目的,以致把兒童塑造成了一個僵硬、呆板的模型。盧梭認為這 是完全扼殺天性的一種做法,所以他在 《愛彌兒》的序中明確指出:“我們 對兒童是一點不理解的:對他們的觀念錯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 的人致力於研究成年人應該知道些什麽,可是卻不考慮孩子們按其能力可以 學到些什麽,他們總是把小孩子當大人看待,而不想一想他還沒成人哩。” 本來,在萬物中人類有人類的地位,在人生中兒童有兒童的地位。必須 把人當人看待,把兒童當兒童看待,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但是人們卻 總是在具體的教育中誤入了迷途。所以,盧梭在這本書中以開採和發展兒童 的天性為教育的出發點,對愛彌兒進行了全麵的教育。在教育環境上,他使 愛彌兒遠離城市,住在鄉下,讓他光著頭,赤著腳在大自然中盡情地奔跑跳 躍。在這裏,愛彌兒整日 “和質樸淳渾的農民”接觸,和教師一道參加體力 勞動,疲倦了就在耕耘了的鬆軟的泥土上休息。在智育的內容上盧梭主張擺 脫 “奴隸的偏見”,不讓愛彌兒讀那些帝王將相的曆史以免受其毒害,也不 用統治階級的道德禮教去束縛他的思想,甚至不讓他玩金、銀、水晶製作的 玩具,以免形成愛慕虛榮和錢財的心理。在教育方法上,盧梭從唯物主義的 認識論出發,認為人的觀念隻能來源於對客觀對象的感知,人的認識產生於 具體的經驗,因此他總是通過實物教育、直觀教育的方法,使愛彌兒在實踐 中獲得知識。比如,愛彌兒把窗戶打破了,就讓他這晚睡在這屋子裏,他被 寒風吹醒,自然就會感覺到自己的錯誤。當愛彌兒不願意學習地理知識的時 候,他就讓他通過在森林裏迷路的經驗,明白地理知識的重要。總之,在對 愛彌兒進行了一係列開掘他的天性,照顧他的各個年齡段的種種教育之後, 愛彌兒就成了一個身心調和發達的新人:他有運動員和農民的身手,又有哲 學家的頭腦,身體健康、感覺靈敏、理性發達、良心暢旺,還具備了勞動的 本領和謀生的能力。這也就是盧梭所謂的自然人的典範。 《愛彌兒》是盧梭的教育學名著,也是他關於“自然”的學說的一次集 中闡述。所以,與“發展天性”相對應,“崇尚自然”就成了本書的第二大 主題。


    ----------------------- page 56-----------------------


    他首先以自己的身心體驗為依據充實了他的大自然方麵的理論: “我時 時刻刻要盡量地接近自然,以便使大自然賦予我的感官到舒適,因為我深深 相信,它的快樂與我的快樂愈相結合,我的快樂便愈真實。我選擇摹仿的對 象時,我始終要以它為模特兒;在我的愛好中,我首先偏愛它;在審美的時 候,我一要徵求它的意見。”在這裏,大自然的美是他感官愉悅的源泉,甚 至大自然的生命律動與他自己的生命律動也是和諧一致的,所以他會一點不 漏地去盡情享受每一個季節的美,如果打亂了自然的秩序,實際上也就打亂 了他自己的快樂秩序。因此,盧梭反對一切人工的美,因為 “在人做的東西 中所表現的美完全是摹仿的。一切真正美的典型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另 一方麵,人工美也是對自然和自然秩序的一種褻瀆和破壞。他十分生動地說 道:正月間,在壁爐架上擺滿了人工培養的綠色植物和暗淡而沒有香味的花, 這不僅沒有把冬天裝扮起來,反而剝奪了春天的美;這等於不讓自己到森林 中去尋找那初開的紫羅蘭,不讓自己去窺看那胚芽的生長,不讓自己歡天喜 地地喊出大自然還活著的聲音。 美就是真,就是善,隻有真與善的東西才是符合自然的東西。這其實就 是盧梭 “自然”理論的邏輯走向。在《愛彌兒》中,盧梭關於其他它方麵的 論述都隱含了這一觀點。所以,他認為一個女子的美並不在於病態的苗條, 而在於健康的活活潑潑。一個女人可以用化裝品使她出一出風頭,但若是想 獲得別人的喜歡,還得靠她的人品。 “凡是真實的愛,都是充滿熱情的,其 所以那樣地充滿熱情,是因為在想像中始終存在著一個真正的或虛幻的完美 的對象。如果在情人的眼中看來那個完美的對象是沒有什麽價值的,是一個 隻供官能享樂的工具,在他的心目中哪裏還能燃起一股激烈的熱情呢?如果 是抱有這種看法的話,他的心是熱不起來的,是不會去追求那個情人心醉神 迷、情意纏綿的高尚的樂趣的。我承認愛情是空幻的,隻有情感才是真實的, 是情感在促使人們去追求使我們產生愛情的真正的美。”——在這裏,盧梭 又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解開聖·普樂和朱麗的情感之謎的有力注釋。 在 《愛彌兒》中,充滿全書的就是這樣一些富有真知灼見的論述。 《愛彌兒》在當時首先具有不可低估的啟蒙價值;其次,它又是一部小 說。然而,二百多年後,當它脫離那個時代從而也褪盡了啟蒙的色彩後,當 更加豐富的小說作品滿足了人們的小說閱讀欲從而人們已不把它當成小說 後,《愛彌兒》的主要價值也就真正落實到了它的副標題——《論教育》上。 盧梭在教育方麵的許多開創、建設性的理論是迷人的,正是由於這些理論, 才把後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康德領上了正路,才使得鼎鼎大名的哲學家杜威 深表佩服。而現在的許多教育學者則說,隻要柏拉圖的 《理想國》和盧梭的 《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的教育著述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鬱芬芳的。 而盧梭的高明之處還在於,當同時代的人都在唿籲尊重人權的時候,他 已經敏銳地意識到尊重童權的重要性了。把兒童當成兒童吧,人類越成熟, 人們也就越需要這樣一種樸素的聲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壇背後的講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勇並收藏文壇背後的講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