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31-----------------------
一個形象之中時,他用了一個最名貴的金屬和最粗劣的泥土石子捏合而成的 人像。這種精采的寓意方式,可以說在他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法國啟蒙者年輕一代的代表孔多塞在談到長篇哲理小說時說到:“不幸, 這種體裁看來是容易的,但它卻需要罕見的天才,一種善於運用詼諧、想像 特點或長篇小說的本身事件來表達出高深的哲學思想的天才。”這種讚譽同 樣也適用於伏爾泰。
----------------------- page 32-----------------------
二、種我們的園地要緊 之所以要把 《老實人》拿出來專門加以介紹,一方麵是因為它的伏爾泰 的哲理小說中成就最高,是諷刺精華的集粹,另一方麵是它也反映出了伏爾 泰的一種全新思想,這在其它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在進入這篇作品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它的寫作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1755年,葡萄牙首都裏斯本發生了大地震,麵對這場災難,伏爾泰不僅 開始思考人類的前途,而且也特別敏銳地意識到了一個與社會邪惡進行鬥爭 的問題。由於地震,教士們加緊了自己的活動,他們以 “上帝的懲罰”來恐 嚇人民。這種日益猖獗的教會活動激起了許多啟蒙者的公憤,伏爾泰就表示 了堅決的抗議。在自然的破壞力量和統治著人類社會的邪惡之間能有什麽聯 係呢,自然之於人是無意識的,他教的規律與人們的善惡概念無關;自然的 災禍給人們造成了不幸,但卻完全是不能認為這是對人類罪孽的一種懲罰。 這種禍害不能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不能認為是天命,必須以理智和正義 的全部力量來反對它。 這時候,伏爾泰的哲學思想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早年,伏爾泰並沒有 反對以萊布尼茨為首的樂觀主義思想,從他的 《如此世界》中,我們可以看 出他的哲學觀點是世界服從於必然的規律,壞的和好的以同樣的比例結合在 一起。這樣的世界有著它充分的存在理由。而到了後來,伏爾泰意識到了萊 布尼茨的樂觀主義的荒謬,因此,在 《老實人》中,他把火力集中在了 “一 切皆善”的說教上。 “一切皆善”的說教就是從十七世紀唯心主義哲學家萊布尼茨那兒來 的。萊布尼茨曾提出“上帝所創造的這一個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 的”, “在這個可能最好的世界,一切都趨於至善”。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 哲學是對政治的消極冷淡和對社會問題視之莫然的基礎,它既維護了現存的 統治秩序,同時到了統治階級手裏又變成了削弱批判思想和麻痹人民革命熱 情的工具。因此,這種哲學是啟蒙的障礙,必須予以粉碎。 《老實人》就是伏爾泰這種思想背景下的產品,它綜合了作者三方麵的 思想:第一是批判教會,第二是表達他對人類前途的關注,第三是讓 “一切 皆善”的學說現出原形。 於是,在作品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邦葛羅斯這一人物形象。邦葛羅斯 “是省內最偉大的,因此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作者這樣寫道,他 教的是一種 “包羅玄學、神學、宇宙學的學問。他很巧妙地證明天下事的果 必有因,又證明在此最完美的世界上,男爵的宮堡是最美的宮堡,男爵夫人 是天底下好到不能再好的男爵夫人”。邦葛羅斯說: 顯而易見,事無大小,皆係定數;萬物既皆有歸宿,歸此宿自必為最美 滿的歸宿。豈不見鼻子是長來戴眼鏡的嗎?所以我們有眼鏡。身上安放兩腿 是為穿長襪的,所以我們有長襪。石頭是要人開鑿,蓋造宮堡的,所以男爵 大人有一座美輪美奐的宮堡;本省最有地位的男爵不是應當住得最好嗎?豬 是生來給人吃的,所以我們終年吃豬肉;誰要說一切皆善簡直是胡扯,應該 說盡善盡美才對。 然而就是這個口口聲聲是 “天下盡善盡美”的邦葛羅斯卻狠狠地受到了 現實的嘲笑:他先是染上了花柳病爛掉了半截鼻子,後又被宗教裁判所施加 火刑,差點燒死。而小說中的主人公老實人原來也相信了邦葛羅斯的學說,
----------------------- page 33-----------------------
但是在那個不完善的世界上他卻到處碰壁:他先是和居內貢小姐戀愛,卻被 貴族偏見極重的小姐之父狠踹一腳趕出了大門,後又被抓兵到軍隊裏因自由 行動慘遭毒打。在戰場上,他看到兩軍互相屠殺、姦淫掠奪、慘無人道;在 流浪中,他幾乎沒有碰見過好人,不是宗教狂熱的信徒,就是幹扒手勾當的 神甫和敲詐勒索的法官。他的經曆也是駭人聽聞的,先被誤認為異教徒險些 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後又在巴黎被騙子神甫一夥幾乎盤剝一空。他的戀 人居內貢的遭遇也很悲慘,在戰禍中全家被殺,自己被當作奴隸輾轉販賣, 最後俊美的容顏消失殆盡,成了一個相貌奇醜的洗衣婦。在經曆了許許多多 不幸之後,老實人覺悟了,他對著邦葛羅斯叫道: “得啦,得啦,我再不相 信你的樂天主義了,地球上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災難啊。” 後來,老實人還遇到了悲觀主義者瑪丁。這位學者認為 “人生隻有兩條 路,不是在憂急騷動中討生活,便是在煩悶無聊中挨日子”,在他看來,人 類是沒有前途的,人的生活是沒有希望的。但老實人並不能接受他的悲觀主 義,他覺得這個世界上總該有些合乎理性的東西。 在小說中,作者還使自己的主人公到了神話式的黃金國。在那個國度裏, 人們自由自在、豐衣足食;既無迫害也無牢獄;誰也不打官司,也無人受到 懲罰。在那坐美麗的京城裏,有莊嚴雄偉的公共建築,其中最富麗堂皇的便 是科學館。但是,到達這個美麗國家的道路又是崎嶇艱難的,幾乎無法通行。 現存的世界並不完善,通向黃金國的道路又遙遠坎坷,那麽,人究竟該 如何來對待生活呢?作者在小說的末尾作了答覆:他讓老實人與居內貢結了 婚,和他們的同伴結成了一個小團體在一起生活,他們買下了一塊土地分工 負責進行耕作,不時也探討一下生活的意義。從一位土耳其人的話裏,老實 人受到了啟發。因為“工作可以使我們免除三大害處:煩悶、縱慾、饑寒”, 所以還是 “種我們的園地要緊”。 在這篇小說裏,伏爾泰譴責的傾向是十分明顯的。他不但讓嚴峻的現實 粉碎了萊布尼茨“一切皆善”的神話,而且還以他那貫有的嘻笑怒罵的筆鋒, 從德國到英國、從法國到西班牙、橫掃了整個歐洲,觸及社會的各個方麵。 他通過老實人在巴黎的見聞,指責 “在這個荒唐的國家裏,無論是政府、法 院、教堂、舞台,凡是想像得到的矛盾都應有盡有”。 當然,這篇小說的最主要之點還是它體現了伏爾泰的政治理想和醫治不 合理社會的方案。 我們知道,在伏爾泰的一生中,其理論傾向是破壞多於建設。他往往指 出現存現實的不合理,卻並不提供改造社會的具體方案。雖然他在嚮往中國、 倡導共和的態度和學說中傾注了自己的社會理想,但這種社會理想往往又不 切實際,甚至有時連他自己也感到懷疑。 《老實人》中的黃金國是他幻想出 來的烏托邦,但同時他又覺得這個世界的美好程度與通向這個世界的艱難程 度是成正比的。在矛盾猶豫中,他選中了腳踏實地的勞動,勤勤懇懇地工作。 “種我們的園地要緊”表麵看來是借人物之口不經意地說出的,實際上卻是 伏爾泰反覆權衡之後的選擇。這種選擇顯然比對開明君主的幻想更現實,同 時,在當時統治階級靡爛腐朽,社會風氣汙濁腐敗的情況下,這種積極進取 的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但是,這種改造方案畢竟又有它幼稚的一麵,因為 很顯然,統治者是不會被那些埋頭工作,獨善其身的人的行為和精神所震動 的,而能夠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又極小,他們無法形 成一股與邪惡抗衡並最終戰勝邪惡的力量。更可悲的是,統治者或許還會利
</br>
一個形象之中時,他用了一個最名貴的金屬和最粗劣的泥土石子捏合而成的 人像。這種精采的寓意方式,可以說在他的作品中俯拾皆是。 法國啟蒙者年輕一代的代表孔多塞在談到長篇哲理小說時說到:“不幸, 這種體裁看來是容易的,但它卻需要罕見的天才,一種善於運用詼諧、想像 特點或長篇小說的本身事件來表達出高深的哲學思想的天才。”這種讚譽同 樣也適用於伏爾泰。
----------------------- page 32-----------------------
二、種我們的園地要緊 之所以要把 《老實人》拿出來專門加以介紹,一方麵是因為它的伏爾泰 的哲理小說中成就最高,是諷刺精華的集粹,另一方麵是它也反映出了伏爾 泰的一種全新思想,這在其它作品中是看不到的。 在進入這篇作品之前,首先了解一下它的寫作背景是非常必要的。 1755年,葡萄牙首都裏斯本發生了大地震,麵對這場災難,伏爾泰不僅 開始思考人類的前途,而且也特別敏銳地意識到了一個與社會邪惡進行鬥爭 的問題。由於地震,教士們加緊了自己的活動,他們以 “上帝的懲罰”來恐 嚇人民。這種日益猖獗的教會活動激起了許多啟蒙者的公憤,伏爾泰就表示 了堅決的抗議。在自然的破壞力量和統治著人類社會的邪惡之間能有什麽聯 係呢,自然之於人是無意識的,他教的規律與人們的善惡概念無關;自然的 災禍給人們造成了不幸,但卻完全是不能認為這是對人類罪孽的一種懲罰。 這種禍害不能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不能認為是天命,必須以理智和正義 的全部力量來反對它。 這時候,伏爾泰的哲學思想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早年,伏爾泰並沒有 反對以萊布尼茨為首的樂觀主義思想,從他的 《如此世界》中,我們可以看 出他的哲學觀點是世界服從於必然的規律,壞的和好的以同樣的比例結合在 一起。這樣的世界有著它充分的存在理由。而到了後來,伏爾泰意識到了萊 布尼茨的樂觀主義的荒謬,因此,在 《老實人》中,他把火力集中在了 “一 切皆善”的說教上。 “一切皆善”的說教就是從十七世紀唯心主義哲學家萊布尼茨那兒來 的。萊布尼茨曾提出“上帝所創造的這一個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 的”, “在這個可能最好的世界,一切都趨於至善”。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 哲學是對政治的消極冷淡和對社會問題視之莫然的基礎,它既維護了現存的 統治秩序,同時到了統治階級手裏又變成了削弱批判思想和麻痹人民革命熱 情的工具。因此,這種哲學是啟蒙的障礙,必須予以粉碎。 《老實人》就是伏爾泰這種思想背景下的產品,它綜合了作者三方麵的 思想:第一是批判教會,第二是表達他對人類前途的關注,第三是讓 “一切 皆善”的學說現出原形。 於是,在作品中,作者為我們塑造了邦葛羅斯這一人物形象。邦葛羅斯 “是省內最偉大的,因此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作者這樣寫道,他 教的是一種 “包羅玄學、神學、宇宙學的學問。他很巧妙地證明天下事的果 必有因,又證明在此最完美的世界上,男爵的宮堡是最美的宮堡,男爵夫人 是天底下好到不能再好的男爵夫人”。邦葛羅斯說: 顯而易見,事無大小,皆係定數;萬物既皆有歸宿,歸此宿自必為最美 滿的歸宿。豈不見鼻子是長來戴眼鏡的嗎?所以我們有眼鏡。身上安放兩腿 是為穿長襪的,所以我們有長襪。石頭是要人開鑿,蓋造宮堡的,所以男爵 大人有一座美輪美奐的宮堡;本省最有地位的男爵不是應當住得最好嗎?豬 是生來給人吃的,所以我們終年吃豬肉;誰要說一切皆善簡直是胡扯,應該 說盡善盡美才對。 然而就是這個口口聲聲是 “天下盡善盡美”的邦葛羅斯卻狠狠地受到了 現實的嘲笑:他先是染上了花柳病爛掉了半截鼻子,後又被宗教裁判所施加 火刑,差點燒死。而小說中的主人公老實人原來也相信了邦葛羅斯的學說,
----------------------- page 33-----------------------
但是在那個不完善的世界上他卻到處碰壁:他先是和居內貢小姐戀愛,卻被 貴族偏見極重的小姐之父狠踹一腳趕出了大門,後又被抓兵到軍隊裏因自由 行動慘遭毒打。在戰場上,他看到兩軍互相屠殺、姦淫掠奪、慘無人道;在 流浪中,他幾乎沒有碰見過好人,不是宗教狂熱的信徒,就是幹扒手勾當的 神甫和敲詐勒索的法官。他的經曆也是駭人聽聞的,先被誤認為異教徒險些 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後又在巴黎被騙子神甫一夥幾乎盤剝一空。他的戀 人居內貢的遭遇也很悲慘,在戰禍中全家被殺,自己被當作奴隸輾轉販賣, 最後俊美的容顏消失殆盡,成了一個相貌奇醜的洗衣婦。在經曆了許許多多 不幸之後,老實人覺悟了,他對著邦葛羅斯叫道: “得啦,得啦,我再不相 信你的樂天主義了,地球上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災難啊。” 後來,老實人還遇到了悲觀主義者瑪丁。這位學者認為 “人生隻有兩條 路,不是在憂急騷動中討生活,便是在煩悶無聊中挨日子”,在他看來,人 類是沒有前途的,人的生活是沒有希望的。但老實人並不能接受他的悲觀主 義,他覺得這個世界上總該有些合乎理性的東西。 在小說中,作者還使自己的主人公到了神話式的黃金國。在那個國度裏, 人們自由自在、豐衣足食;既無迫害也無牢獄;誰也不打官司,也無人受到 懲罰。在那坐美麗的京城裏,有莊嚴雄偉的公共建築,其中最富麗堂皇的便 是科學館。但是,到達這個美麗國家的道路又是崎嶇艱難的,幾乎無法通行。 現存的世界並不完善,通向黃金國的道路又遙遠坎坷,那麽,人究竟該 如何來對待生活呢?作者在小說的末尾作了答覆:他讓老實人與居內貢結了 婚,和他們的同伴結成了一個小團體在一起生活,他們買下了一塊土地分工 負責進行耕作,不時也探討一下生活的意義。從一位土耳其人的話裏,老實 人受到了啟發。因為“工作可以使我們免除三大害處:煩悶、縱慾、饑寒”, 所以還是 “種我們的園地要緊”。 在這篇小說裏,伏爾泰譴責的傾向是十分明顯的。他不但讓嚴峻的現實 粉碎了萊布尼茨“一切皆善”的神話,而且還以他那貫有的嘻笑怒罵的筆鋒, 從德國到英國、從法國到西班牙、橫掃了整個歐洲,觸及社會的各個方麵。 他通過老實人在巴黎的見聞,指責 “在這個荒唐的國家裏,無論是政府、法 院、教堂、舞台,凡是想像得到的矛盾都應有盡有”。 當然,這篇小說的最主要之點還是它體現了伏爾泰的政治理想和醫治不 合理社會的方案。 我們知道,在伏爾泰的一生中,其理論傾向是破壞多於建設。他往往指 出現存現實的不合理,卻並不提供改造社會的具體方案。雖然他在嚮往中國、 倡導共和的態度和學說中傾注了自己的社會理想,但這種社會理想往往又不 切實際,甚至有時連他自己也感到懷疑。 《老實人》中的黃金國是他幻想出 來的烏托邦,但同時他又覺得這個世界的美好程度與通向這個世界的艱難程 度是成正比的。在矛盾猶豫中,他選中了腳踏實地的勞動,勤勤懇懇地工作。 “種我們的園地要緊”表麵看來是借人物之口不經意地說出的,實際上卻是 伏爾泰反覆權衡之後的選擇。這種選擇顯然比對開明君主的幻想更現實,同 時,在當時統治階級靡爛腐朽,社會風氣汙濁腐敗的情況下,這種積極進取 的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但是,這種改造方案畢竟又有它幼稚的一麵,因為 很顯然,統治者是不會被那些埋頭工作,獨善其身的人的行為和精神所震動 的,而能夠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又極小,他們無法形 成一股與邪惡抗衡並最終戰勝邪惡的力量。更可悲的是,統治者或許還會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