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9-----------------------
等到把桔子擠幹就要扔掉桔皮的時候,為了 “把桔子皮搶救出來”,他慌慌 張張地逃離了普魯士。 1755年,裏斯本發生了大地震,九分鍾之內,葡萄牙的首都從歐洲的地 圖上被抹去了。三萬人當場死去,傷者不計其數。 麵對夏德萊夫人的死,麵對這場空前的浩劫,伏爾泰不笑了。個人的痛 苦、人類的命運使他具有了打量世界的全新眼光。他夜不能寐,一口氣寫下 了一首長長的哲理詩—— 《裏斯本的災難》,詩中說: 在過去的歲月裏,我狂歡痛飲, 在美妙的詩中歌唱幸福昇平。 光陰流逝,命運教育了我的心靈。 使它分擔著人類共同的痛苦。 他在離法國邊境不遠的瑞士的菲爾奈買下了一座莊園,在痛苦中精力充 沛地投入到了討伐人類痛苦的戰鬥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著名的 “卡拉事件”。新教徒卡拉的兒子因債務 纏身自殺身亡,教會卻誣陷卡拉為了阻止其子信奉天主教而把他殺死。在一 不調查二不取證的情況下,法院判處了卡拉車裂的極刑。伏爾泰聞聽此事憤 怒萬分,他收容了無辜的卡拉一家,並親自調查、搜集證據,寫上訴書,出 小冊子。迫於輿論壓力,樞密院下令重查此案,卡拉及其一家終於得到昭雪。 卡拉事件使本來就聲名赫赫的伏爾泰更加名聲遠揚了。在菲爾奈期間, 他不但為其他遭到教會迫害的人奔走唿號,憤怒譴責教會的罪惡行徑,而且 以更加旺盛的鬥誌投入到了創作之中。他先後為 《百科全書》撰寫了六百一 十三條辭目,並於1776年彙編成冊,以 《哲學辭典》公開發表。除此之外, 他還一直與歐洲各國的各階層人士頻繁通信,利用這種方式討論各種社會問 題,宣揚他的反專製反教會的啟蒙思想。據統計,僅保存下來的伏爾泰信件 就有一萬多封,和他通信的達七百人之多。他的名字響徹歐洲上空,不少社 會名流紛紛慕名來菲爾奈求見,菲爾奈成了歐洲輿論的中心。正因為如此, 當時的進步人士尊稱伏爾泰為“菲爾奈教長”。 1778年2月,八十四歲高齡的伏爾泰迴到了他闊別二十八的巴黎。消息 一傳開,全城為之轟動。一些聞名未謀麵的年青人欣喜若狂,紛紛湧到了他 的下榻處。周圍的街道因此被擠得水泄不通。由於激動,加之尿毒症發作, 伏爾泰迴到巴黎不久就病倒了。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仍堅持口述了最 後一部詩體悲劇 《伊雷娜》,演出時,反應強烈,連王後也前去觀賞了。伏 爾泰也拖著病體臨場領略了這最後的榮譽和幸福。 當他躺到靈床上時,一位神甫悄悄溜進了他的病房。想給他做臨終懺悔。 於是,伏爾泰故意問道: “誰派您到這裏來的,先生?” “啊,是上帝,伏爾泰先生。”神甫迴答說。 “是嗎?那麽您能給我出示上帝的詔書嗎?” 這是伏爾泰式的諷刺、嘲笑,也是他最後的嘲笑。 1778年5月30日,活了四分之三個世紀的伏爾泰與世長辭了。他矛盾 一輩子也笑了一輩子。可不可以說,正是因為他笑,他才沒有在那個陰鬱、 壓抑的世界裏發瘋,正是因為他的矛盾,他才變得更加深刻了呢?
----------------------- page 10-----------------------
二、詩人哲學家 作為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伏爾泰一生活動的領域十分廣泛,思 考的問題相當繁多,留給後人的著述非常豐富。啟蒙時期的法國著名劇作家 博馬舍曾經編輯出版的第一套伏爾泰全集,就有七十卷之多。 伏爾泰是一名哲學家,但同時也是位詩人。由於啟蒙的目的就是為以後 的革命掃清意識形態領域裏的障礙的,所以無論在當時的理論寫作還是文學 創作中,普遍流行著一種簡潔、明快、適用的文風。因此理論的研究少的是 學究氣,多的是鼓動性和戰鬥性。從伏爾泰的理論著作中,我們也可以發現 這樣一種鮮明的特點;又由於伏爾泰本人的那種獨特的詩人氣質和激情—一 他不但是以一個詩人的眼光來打量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而且也主要是以一 種詩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來闡釋這個世界的,所以,在他的哲學思想和 社會政治思想中,充滿了一種詩人的敏銳和機智,而欠缺的恰恰是完整的、 係統的體係。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那本著名的 《西方哲學史》中,把從古到 今的大大小小的哲學家都羅列到了,卻唯獨沒有給伏爾泰一個席位,這或許 不是偶然的。 伏爾泰僅僅是一個詩人哲學家,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成為啟蒙時期思想界 的泰鬥。他的哲學、社會政治思想主要表現在這樣幾部著作中:《哲學通信》、 《論信仰自由》、 《論人》、《形上學導論》和《哲學辭典》。 如前所述,伏爾泰的哲學思想沒有自己的體係,同時也沒有自己的獨創。 由於他追隨牛頓和洛克,所以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盡管並不怎麽徹底。但 是他的哲學思想卻又始終沒有超越他的老師。 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伏爾泰承認外在世界的客觀性。他認為這是不言 自明的道理。由於當時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懷疑外在對象的客觀存在,所以 伏爾泰舉了一些簡單的例子予以駁斥。他指出,如果沒有外界對象,如果人 的想像力造成一切,為什麽人在碰到火的時候被燒痛,而夢中以為碰到火的 時候並不被燒痛?就人們的彼此關係而言,如果否認物體的客觀性,不承認 有一個社會和有一些對象在我們之外,那麽就談不到人們之間的任何交往, 我在與這些懷疑論者先生們討論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拒絕承認這些先生們存 在。所以,這顯然是荒謬的。伏爾泰進一步指出,不管我下多大功夫去懷疑, 我還是相信物體的存在,有過於相信若幹幾何學真理。因為盡管我無法對我 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作出幾何學上的證明,但我決不會懷疑雙親的客觀存 在。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伏爾泰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關於上帝的問 題。 伏爾泰有一句名言: “即使沒有上帝,也應該創造一個。”或許許多人 會對他的這句話感到迷惑,為什麽伏爾泰是天主教會不可調和的敵人而他自 己卻又說要創造一個上帝呢?其實,他所說的上帝與天主教會的那個上帝並 不是一迴事。伏爾泰反對任何具體形式的宗教,但是他認為 “信仰一個最高 實體”是必要的。 “在我看來,為了我們這群可憐的會思考的動物的共同利 益,最大的課題、最關緊要的事情,就是設置一個賞罰分明的上帝,既作為 約束我們的馬轡,也給我們一些安慰。”他認為促使我們相信上帝存在的真 正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形上學的理由,而是因為相信上帝存在是社會生活的 需要。出於維護社會公德的需要,承認神要比否認神好。因為普遍相信有一
----------------------- page 11-----------------------
個上帝並且相信上帝可以賞善懲惡,能夠防止人們從事罪惡的活動,或者避 免陷於邪惡而不能自撥、做了壞事不受良心的譴責。在 《哲學辭典》中,他 借一個人物的口說: “我希望我的供應人、我的裁縫匠、我的僕人、我的妻 子都來信仰上帝;我想,這時就很少有人再來搶劫我和給我綠帽子戴了。” 簡言之,伏爾泰所謂的上帝是無處不存在的,他一方麵把世界說成是神 所創造的,而神體現為自然界的不可動搖的規律,另一方麵又反對把神具體 化為一種人格的偶像以構成一種具體的宗教。也就是說,他否定了傳統神學 中的人格神,而承認了有一個作為世界始因的非人格神。這就是伏爾泰的“自 然神論”。 不應該把自然神論理解為唯心論。因為在啟蒙時代,自然神論實質上是 唯物論的一種表現形式。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自然論神不僅是“擺脫宗教的 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而且在當時也“成了法國一切有教養青年的信條”。 伏爾泰一生吃了專製政體不少苦頭,所以在他的社會政治思想中始終體 現著他反專製、反封建、反教會的主題。從以下幾個概念的釋義中,我們可 以大體領略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精髓。 伏爾泰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是 “自然法權論”。他認為 “法律是自然 的女兒”, “每一個精神健全的人心裏都有自然法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 “正義”,因此,隻有真正符合正義原則的法律才是與人的自然權利相適應 的。伏爾泰深信一種 “自然的法律能夠建立起來”,它的基本原則應該是: “這種法律既不在於使別人痛苦,也不在於以別人的痛苦使自己快樂。” 對於啟蒙運動中最激動人心的口號之一是 “平等”,伏爾泰也有自己的 理解。他認為平等意味著生而平等。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 是平等的;當他們發揮各種動物的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理智的時候, 他們是平等的。”他揭露了封建等級製度和貴族特權的違反自然法權,他問 道: “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脖子上就套著軛,而貴族的兒子生來腿上就帶著 踢馬刺嗎?” “自由”是伏爾泰反覆談到的另外一個觀念。在《哲學辭典》中,伏爾 泰是這樣解釋自由的:自由就是 “試著去做你的意誌絕對必然要求的事情的 那種權力”。在伏爾泰看來,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種天賦權利,不應受到任 何侵犯,這種天賦人權隻受法律的支配。當然,伏爾泰所謂的法律,指的是 合乎 “自然權利”的立法,而不是封建製度的任何法規。在《哲學通信》中, 他對英國的自由主義進行了熱烈讚美,以此形成了對法國封建專製的強烈的 衝擊波。 伏爾泰政治思想的核心觀念是 “政府”。他所謂的政府,並非指一個國 家內負責行政事務的當局,而是泛指整個國家的政治製度和權力結構。他仔 細研究了君主專製政體和共和政體之後認為,專製政體的根本缺點是專斷, 國王為所欲為,常常為了虛榮而犧牲繁榮、扼殺自由,把人民拖入苦海。因 此,“被專製地管理著人們的社會,同駕著軛替主人服役的公牛完全一樣”, 是不合理的。而共和政體由於崇尚平等和自由,可以避免君主專斷和橫暴的 統治。但是,伏爾泰同時擔心共和製度會引起無政府狀態和不斷產生騷亂, 因此共和政體也有弊病。 總之,伏爾泰的政治思想是以追求平等、自由和宣傳君主立憲為基本內 容的。在啟蒙運動中,它較早也較詳細地反覆論述的這些社會思想,在第三 等級中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對掃蕩封建意識、促進人民的思想進步起
</br>
等到把桔子擠幹就要扔掉桔皮的時候,為了 “把桔子皮搶救出來”,他慌慌 張張地逃離了普魯士。 1755年,裏斯本發生了大地震,九分鍾之內,葡萄牙的首都從歐洲的地 圖上被抹去了。三萬人當場死去,傷者不計其數。 麵對夏德萊夫人的死,麵對這場空前的浩劫,伏爾泰不笑了。個人的痛 苦、人類的命運使他具有了打量世界的全新眼光。他夜不能寐,一口氣寫下 了一首長長的哲理詩—— 《裏斯本的災難》,詩中說: 在過去的歲月裏,我狂歡痛飲, 在美妙的詩中歌唱幸福昇平。 光陰流逝,命運教育了我的心靈。 使它分擔著人類共同的痛苦。 他在離法國邊境不遠的瑞士的菲爾奈買下了一座莊園,在痛苦中精力充 沛地投入到了討伐人類痛苦的戰鬥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著名的 “卡拉事件”。新教徒卡拉的兒子因債務 纏身自殺身亡,教會卻誣陷卡拉為了阻止其子信奉天主教而把他殺死。在一 不調查二不取證的情況下,法院判處了卡拉車裂的極刑。伏爾泰聞聽此事憤 怒萬分,他收容了無辜的卡拉一家,並親自調查、搜集證據,寫上訴書,出 小冊子。迫於輿論壓力,樞密院下令重查此案,卡拉及其一家終於得到昭雪。 卡拉事件使本來就聲名赫赫的伏爾泰更加名聲遠揚了。在菲爾奈期間, 他不但為其他遭到教會迫害的人奔走唿號,憤怒譴責教會的罪惡行徑,而且 以更加旺盛的鬥誌投入到了創作之中。他先後為 《百科全書》撰寫了六百一 十三條辭目,並於1776年彙編成冊,以 《哲學辭典》公開發表。除此之外, 他還一直與歐洲各國的各階層人士頻繁通信,利用這種方式討論各種社會問 題,宣揚他的反專製反教會的啟蒙思想。據統計,僅保存下來的伏爾泰信件 就有一萬多封,和他通信的達七百人之多。他的名字響徹歐洲上空,不少社 會名流紛紛慕名來菲爾奈求見,菲爾奈成了歐洲輿論的中心。正因為如此, 當時的進步人士尊稱伏爾泰為“菲爾奈教長”。 1778年2月,八十四歲高齡的伏爾泰迴到了他闊別二十八的巴黎。消息 一傳開,全城為之轟動。一些聞名未謀麵的年青人欣喜若狂,紛紛湧到了他 的下榻處。周圍的街道因此被擠得水泄不通。由於激動,加之尿毒症發作, 伏爾泰迴到巴黎不久就病倒了。在他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仍堅持口述了最 後一部詩體悲劇 《伊雷娜》,演出時,反應強烈,連王後也前去觀賞了。伏 爾泰也拖著病體臨場領略了這最後的榮譽和幸福。 當他躺到靈床上時,一位神甫悄悄溜進了他的病房。想給他做臨終懺悔。 於是,伏爾泰故意問道: “誰派您到這裏來的,先生?” “啊,是上帝,伏爾泰先生。”神甫迴答說。 “是嗎?那麽您能給我出示上帝的詔書嗎?” 這是伏爾泰式的諷刺、嘲笑,也是他最後的嘲笑。 1778年5月30日,活了四分之三個世紀的伏爾泰與世長辭了。他矛盾 一輩子也笑了一輩子。可不可以說,正是因為他笑,他才沒有在那個陰鬱、 壓抑的世界裏發瘋,正是因為他的矛盾,他才變得更加深刻了呢?
----------------------- page 10-----------------------
二、詩人哲學家 作為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伏爾泰一生活動的領域十分廣泛,思 考的問題相當繁多,留給後人的著述非常豐富。啟蒙時期的法國著名劇作家 博馬舍曾經編輯出版的第一套伏爾泰全集,就有七十卷之多。 伏爾泰是一名哲學家,但同時也是位詩人。由於啟蒙的目的就是為以後 的革命掃清意識形態領域裏的障礙的,所以無論在當時的理論寫作還是文學 創作中,普遍流行著一種簡潔、明快、適用的文風。因此理論的研究少的是 學究氣,多的是鼓動性和戰鬥性。從伏爾泰的理論著作中,我們也可以發現 這樣一種鮮明的特點;又由於伏爾泰本人的那種獨特的詩人氣質和激情—一 他不但是以一個詩人的眼光來打量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而且也主要是以一 種詩人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來闡釋這個世界的,所以,在他的哲學思想和 社會政治思想中,充滿了一種詩人的敏銳和機智,而欠缺的恰恰是完整的、 係統的體係。英國哲學家羅素在他那本著名的 《西方哲學史》中,把從古到 今的大大小小的哲學家都羅列到了,卻唯獨沒有給伏爾泰一個席位,這或許 不是偶然的。 伏爾泰僅僅是一個詩人哲學家,但這並沒有影響他成為啟蒙時期思想界 的泰鬥。他的哲學、社會政治思想主要表現在這樣幾部著作中:《哲學通信》、 《論信仰自由》、 《論人》、《形上學導論》和《哲學辭典》。 如前所述,伏爾泰的哲學思想沒有自己的體係,同時也沒有自己的獨創。 由於他追隨牛頓和洛克,所以他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盡管並不怎麽徹底。但 是他的哲學思想卻又始終沒有超越他的老師。 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伏爾泰承認外在世界的客觀性。他認為這是不言 自明的道理。由於當時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懷疑外在對象的客觀存在,所以 伏爾泰舉了一些簡單的例子予以駁斥。他指出,如果沒有外界對象,如果人 的想像力造成一切,為什麽人在碰到火的時候被燒痛,而夢中以為碰到火的 時候並不被燒痛?就人們的彼此關係而言,如果否認物體的客觀性,不承認 有一個社會和有一些對象在我們之外,那麽就談不到人們之間的任何交往, 我在與這些懷疑論者先生們討論問題之前,首先必須拒絕承認這些先生們存 在。所以,這顯然是荒謬的。伏爾泰進一步指出,不管我下多大功夫去懷疑, 我還是相信物體的存在,有過於相信若幹幾何學真理。因為盡管我無法對我 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作出幾何學上的證明,但我決不會懷疑雙親的客觀存 在。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伏爾泰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的內容——關於上帝的問 題。 伏爾泰有一句名言: “即使沒有上帝,也應該創造一個。”或許許多人 會對他的這句話感到迷惑,為什麽伏爾泰是天主教會不可調和的敵人而他自 己卻又說要創造一個上帝呢?其實,他所說的上帝與天主教會的那個上帝並 不是一迴事。伏爾泰反對任何具體形式的宗教,但是他認為 “信仰一個最高 實體”是必要的。 “在我看來,為了我們這群可憐的會思考的動物的共同利 益,最大的課題、最關緊要的事情,就是設置一個賞罰分明的上帝,既作為 約束我們的馬轡,也給我們一些安慰。”他認為促使我們相信上帝存在的真 正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形上學的理由,而是因為相信上帝存在是社會生活的 需要。出於維護社會公德的需要,承認神要比否認神好。因為普遍相信有一
----------------------- page 11-----------------------
個上帝並且相信上帝可以賞善懲惡,能夠防止人們從事罪惡的活動,或者避 免陷於邪惡而不能自撥、做了壞事不受良心的譴責。在 《哲學辭典》中,他 借一個人物的口說: “我希望我的供應人、我的裁縫匠、我的僕人、我的妻 子都來信仰上帝;我想,這時就很少有人再來搶劫我和給我綠帽子戴了。” 簡言之,伏爾泰所謂的上帝是無處不存在的,他一方麵把世界說成是神 所創造的,而神體現為自然界的不可動搖的規律,另一方麵又反對把神具體 化為一種人格的偶像以構成一種具體的宗教。也就是說,他否定了傳統神學 中的人格神,而承認了有一個作為世界始因的非人格神。這就是伏爾泰的“自 然神論”。 不應該把自然神論理解為唯心論。因為在啟蒙時代,自然神論實質上是 唯物論的一種表現形式。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自然論神不僅是“擺脫宗教的 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而且在當時也“成了法國一切有教養青年的信條”。 伏爾泰一生吃了專製政體不少苦頭,所以在他的社會政治思想中始終體 現著他反專製、反封建、反教會的主題。從以下幾個概念的釋義中,我們可 以大體領略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精髓。 伏爾泰社會政治思想的出發點是 “自然法權論”。他認為 “法律是自然 的女兒”, “每一個精神健全的人心裏都有自然法的概念”,這個概念就是 “正義”,因此,隻有真正符合正義原則的法律才是與人的自然權利相適應 的。伏爾泰深信一種 “自然的法律能夠建立起來”,它的基本原則應該是: “這種法律既不在於使別人痛苦,也不在於以別人的痛苦使自己快樂。” 對於啟蒙運動中最激動人心的口號之一是 “平等”,伏爾泰也有自己的 理解。他認為平等意味著生而平等。 “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 是平等的;當他們發揮各種動物的機能的時候,以及運用他們理智的時候, 他們是平等的。”他揭露了封建等級製度和貴族特權的違反自然法權,他問 道: “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脖子上就套著軛,而貴族的兒子生來腿上就帶著 踢馬刺嗎?” “自由”是伏爾泰反覆談到的另外一個觀念。在《哲學辭典》中,伏爾 泰是這樣解釋自由的:自由就是 “試著去做你的意誌絕對必然要求的事情的 那種權力”。在伏爾泰看來,自由是人人享有的一種天賦權利,不應受到任 何侵犯,這種天賦人權隻受法律的支配。當然,伏爾泰所謂的法律,指的是 合乎 “自然權利”的立法,而不是封建製度的任何法規。在《哲學通信》中, 他對英國的自由主義進行了熱烈讚美,以此形成了對法國封建專製的強烈的 衝擊波。 伏爾泰政治思想的核心觀念是 “政府”。他所謂的政府,並非指一個國 家內負責行政事務的當局,而是泛指整個國家的政治製度和權力結構。他仔 細研究了君主專製政體和共和政體之後認為,專製政體的根本缺點是專斷, 國王為所欲為,常常為了虛榮而犧牲繁榮、扼殺自由,把人民拖入苦海。因 此,“被專製地管理著人們的社會,同駕著軛替主人服役的公牛完全一樣”, 是不合理的。而共和政體由於崇尚平等和自由,可以避免君主專斷和橫暴的 統治。但是,伏爾泰同時擔心共和製度會引起無政府狀態和不斷產生騷亂, 因此共和政體也有弊病。 總之,伏爾泰的政治思想是以追求平等、自由和宣傳君主立憲為基本內 容的。在啟蒙運動中,它較早也較詳細地反覆論述的這些社會思想,在第三 等級中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對掃蕩封建意識、促進人民的思想進步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