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強有力的領導人所代替。但是,出乎這些人的預料,勃列日涅夫是一個權力鬥


    爭的能手,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長處在於組織能力和心理素質上」。經過短短


    幾年的經營,到70年代初他便建立了個人集權統治。而勃列日涅夫的個人作風也隨


    著他權力的集中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地體現出來。


    七、戈巴契夫難題:改革還是重建?


    俄語曾經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因為俄語簡直就是「紅色」和「革命」


    的符號。40年前,中國人舉國上下大學俄語的情景依然曆曆在目。俄國的大文


    豪羅蒙諾索夫、普希金和托爾斯泰等人都滿懷深情地稱頌過俄語是人類語言中最偉


    大的、最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在俄語中,「改革」一詞有許多種寫法,而戈巴契夫最愛的用的則是其中一


    個。這裏需要對上述改革做一個語意分析,戈巴契夫最愛用的那個詞彙的原意則


    是改建、改造,即推倒重建。戈巴契夫在他那本轟動於世的《改革與新思維》中


    用的就是這個詞,有人就說,戈巴契夫改革之初,就是居心要把蘇聯大廈推翻了,


    開拓出自己的一個新朝代。


    曾經長期擔任戈巴契夫的秘書博爾金寫道:「1985年3 月11日,時年 54 歲


    零 9天的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當選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在那陰


    冷的一天,在世界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國度裏,他的權力在黨內、國內達到了頂


    峰。他像一個畫家站在一張白紙麵前,有大展宏圖的機會。他可以將自己設想的任


    何方案付諸實施——隻要老百姓能從中受益。他有獨特的魅力,談吐爽快,說服力


    強。蘇聯人民幾十年好容易盼來了可以寄予厚望的領袖!」


    的確,戈巴契夫一上台就因表現了改革的氣魄和充沛的精力,並大刀闊斧地


    調整領導班子而引起蘇聯和世界的關注。戈巴契夫先拿有思於他的政治局「長青


    樹」——葛羅米柯開刀。7 月,擔任外交部長10餘年的葛羅米何被免去外交部長職


    務,升任最高蘇維埃主席,這是一個以微笑的麵孔,專門為退役的將軍授勳或為兒


    童娛樂中心剪彩的職務。9 月,任命雷日科夫接替音洪諾夫擔任部長會議主席。在


    11個月中,共調換了 14 名黨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成員,更換15名國家和政府的領


    導人以及41名正副部長,從而結束丁老人政權。從而為他的改革掃清了道路。


    戈巴契夫改革經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5年3 月到1988年上半年。這是戈巴契夫從經濟體製開始進行


    改革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蘇聯改革還是在「完善社會主義」的範圍內進行的。


    1986年蘇共27大召開,確定黨現階段的總路線是加速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加強


    世界和平。決議中強調:加速發展戰略。即「黨活動的主要領域過去是,現在仍然


    是經濟」。製訂《蘇聯1986年至1990和200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方針》。為了加


    速經濟發展,必須把當前的粗放性國民經濟轉向集約化軌道。具體講,投資從主要


    用於建立新企業轉為改造舊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大會特別強調要在科技進步基礎


    上實現經濟改革。


    與此同時,戈巴契夫大力提倡「民主化」和「公開性」,企圖以此作為發動


    和吸引群眾支持和參與改革的手段。1987年6 月蘇聯製定《關於根本改革經濟管理


    的基本原則》和《企業法》,基本思路就是給企業放權讓利,使企業實現「三自一


    全」(自籌資金、自負盈虧、企業自治、完全的經濟核算),國家對經濟管理逐步


    從行政管理為主的方法向以經濟管理為主的方法過渡。


    為配合國內改革需要,戈巴契夫還提出外交「新思維」,對蘇聯外交政策作


    了重大調整,在蘇美關係中實現了從對抗走向合作,從緊張走向緩和的轉變。這個


    調整受到國際上的歡迎。但經濟改革未能取得實際的效果,總的經濟形勢沒有好轉,


    而經濟結構卻更加失調,1986—1988年的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僅為 2.8 %,低於


    1981——1985年的3 .2 %。


    第二階段:1988年中期至1990年初。在這一階段中,蘇聯的改革重點由經濟領


    域轉向政治領域,導致改革進程的逐步失控和社會的全麵混亂與動蕩。


    第一階段經濟改革受挫後,蘇聯領導人片麵地把加速戰略和經濟改革未能取得


    成效的原因歸結於現行政治體製。1988年6 月底7 月初的蘇共19次代表會議標誌著


    將改革重點從經濟改革轉向政治改革。戈巴契夫把蘇聯原有的政治體製稱為「官


    僚專製製度」和「極權主義製度」。19次代表會議通過政治體製改革總體方案提出


    改組國家權力機構,通過自由競選產生人民代表並建立蘇聯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


    機構最高蘇維埃,把國家權力重心從黨中央轉到最高蘇維埃。這次黨代會放棄了蘇


    聯政府體製的核心的提法,隻說蘇共是社會的「政治先鋒隊」。公開化和民主性造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風暴之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華並收藏紅色風暴之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