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文化、教育和學術中心。
1921年3 月17日在布拉格成立了「俄國地方自治和城市活動家聯盟」,它是一
個文化和僑民自助組織。出版機關報《俄羅斯意誌》。該組織的基本職責主要分為
二個方麵,即一方麵向俄國僑民提供物質救助,提供職業介紹、醫學、法律援助。
另一方麵是努力提高僑民的文化水平,以使僑民找到好的工作,並且使僑民保持與
祖國文化、語言和傳統的聯繫。為此,組織了係列講座、報告會、旅遊、展覽會,
建立圖書館、劇院、大學,建立俄國國外曆史檔案學會等學術組織。俄語圖書館在
捷政府外交部的資助下於1921年正式開放,內分藝術文獻、學習文獻和專業文獻3
個基礎部,俄僑和捷克人利用圖書館完全是免費的,30年代初每日讀者達100 —300
人。講座內容包括社會學、商業、俄國社會思想史、現代俄國文學。俄國對外政策
和國際關係、俄國音樂史、兒童衛生學以及捷克語。俄語、法語、英語和德語講座
等,均由流亡歐洲最著名的俄國學者擔綱,每次聽眾30—150 人,其中社會學講座
和現代俄國文學講座最受歡迎。
1923年10月16日,俄羅斯人民(自由)大學在布拉格正式開學,負責人是著名
法學家和哲學家彼·伊·諾夫哥羅采夫。
俄國僑民設想他們將迅速返迴俄國重建國家,因此在布拉格建立了俄國法律學
院,為未來的新國家提供法律人才。
1921年秋在布拉格召開了第一屆俄國學術組織代表大會,成立了國際俄國學術
組織聯盟,名譽主席是阿·謝·羅什馬科夫,第一任主席是波·伊·諾夫哥羅德采
夫教授,稍後由彼·別·斯徒盧威。葉·維·弗拉采夫擔任。會員包括500 多名在
南斯拉夫、德國、保加利亞、英國、義大利、土耳其、法國、波蘭、立陶宛、瑞典、
瑞士、芬蘭。愛沙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俄僑學者,後又有中國和北美的俄僑學者
加入。大會所確定的聯盟的任務是:1 .協調各學術組織的活動和關係。2 .建立
與外國學術團體的聯繫。3 .出版學術著作,組織研究工作,為科學家尋找更好的
物質條件。4 .保存和進一步發展國外的俄國學術和高等學校。5 .保護國外的俄
國大學生。6 .關心俄國難民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問題。7 .幫助留在俄國的學者和
大學生。
在南斯拉夫的俄國僑民同樣麵臨子女受教育問題和如何保持新一代僑民與俄國
語言、文化和傳統的關係問題。由阿列克塞·別裏奇院士領導的俄僑機構「俄羅斯
的雅典」提出成立俄國文化委員會,得到了南斯拉夫國王阿列克賽的支持,別裏奇
院士任委員會主席,南教育部、外交部都有代表參加,南王室、大臣和普通塞爾維
亞人紛紛捐錢。1923年在貝爾格勒建成俄國科學學院,它即是學術研究機構,也
是高等和中等教育機構。
1933年4 月9 日,由南政府資助和俄國僑民捐助興建的俄僑的綜合機構——俄
羅斯宮建成,又稱尼古拉二世宮,在奠基文件上寫著:「告訴未來的一代,永遠記
住有著共同命運和在最困難時期相互支持的俄國人民和南斯拉夫人民之間的兄弟情
誼」。當日,南王國王後瑪麗娘、大公巴維爾和女大公奧爾佳、總理大臣米蘭·斯
爾斯金奇等人到場祝賀,演奏南斯拉夫國歌和沙皇俄國國歌。
柏林也是俄國僑民主要聚集的城市,這裏也是俄國僑民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
的中心。柏林建立俄國科學學院。創建人是維·阿·馬克金,斯·拉·弗蘭科,恩
·阿·別爾嘉耶夫等。下設四個分部,精神文化部、法學部、經濟學部、和農業經
濟部。
法國是俄國僑民人數最大的國家,特別是德國法西斯占領東歐後,大部分俄僑
都移居法國,巴黎則被俄國僑民稱為僑民的文化首都。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
俄僑中最著名的學者如有宗教哲學家尼·阿·別爾嘉耶夫、宗教哲學家謝·留·弗
蘭科、曆史學家和經濟學家彼·別·斯徒盧威、曆史學家巴·尼·米留科夫、著名
女詩人馬·伊·茨維塔耶娃、著名文學家伊·阿·布寧、德·謝·梅列日柯夫斯基,
基·尼·基皮烏斯等。值得一提的是僑民曆史學家的研究工作是在非常艱難的條件
下開始的,缺乏必要的圖書資料和原始檔案,曆史學家的研究工作經常被搬家和逃
難而打斷。但是他們努力創造條件,堅持開始自己的專業研究。他們非常注意有限
的資料的收集和翻譯,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的決議、文件很快地就被翻譯成法語。
著名曆史學家米留科夫在巴黎研究了俄國通史。
俄國國家和文化史、知識分子思想史,也研究了俄羅斯和民主、俄國和斯拉夫
主義、俄國和移民、白衛運動、民族問題。在異常艱難的條件的下完成了他的兩卷
本《俄國文化史綱》,並以俄文出版。
</br>
1921年3 月17日在布拉格成立了「俄國地方自治和城市活動家聯盟」,它是一
個文化和僑民自助組織。出版機關報《俄羅斯意誌》。該組織的基本職責主要分為
二個方麵,即一方麵向俄國僑民提供物質救助,提供職業介紹、醫學、法律援助。
另一方麵是努力提高僑民的文化水平,以使僑民找到好的工作,並且使僑民保持與
祖國文化、語言和傳統的聯繫。為此,組織了係列講座、報告會、旅遊、展覽會,
建立圖書館、劇院、大學,建立俄國國外曆史檔案學會等學術組織。俄語圖書館在
捷政府外交部的資助下於1921年正式開放,內分藝術文獻、學習文獻和專業文獻3
個基礎部,俄僑和捷克人利用圖書館完全是免費的,30年代初每日讀者達100 —300
人。講座內容包括社會學、商業、俄國社會思想史、現代俄國文學。俄國對外政策
和國際關係、俄國音樂史、兒童衛生學以及捷克語。俄語、法語、英語和德語講座
等,均由流亡歐洲最著名的俄國學者擔綱,每次聽眾30—150 人,其中社會學講座
和現代俄國文學講座最受歡迎。
1923年10月16日,俄羅斯人民(自由)大學在布拉格正式開學,負責人是著名
法學家和哲學家彼·伊·諾夫哥羅采夫。
俄國僑民設想他們將迅速返迴俄國重建國家,因此在布拉格建立了俄國法律學
院,為未來的新國家提供法律人才。
1921年秋在布拉格召開了第一屆俄國學術組織代表大會,成立了國際俄國學術
組織聯盟,名譽主席是阿·謝·羅什馬科夫,第一任主席是波·伊·諾夫哥羅德采
夫教授,稍後由彼·別·斯徒盧威。葉·維·弗拉采夫擔任。會員包括500 多名在
南斯拉夫、德國、保加利亞、英國、義大利、土耳其、法國、波蘭、立陶宛、瑞典、
瑞士、芬蘭。愛沙尼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俄僑學者,後又有中國和北美的俄僑學者
加入。大會所確定的聯盟的任務是:1 .協調各學術組織的活動和關係。2 .建立
與外國學術團體的聯繫。3 .出版學術著作,組織研究工作,為科學家尋找更好的
物質條件。4 .保存和進一步發展國外的俄國學術和高等學校。5 .保護國外的俄
國大學生。6 .關心俄國難民子女的培養和教育問題。7 .幫助留在俄國的學者和
大學生。
在南斯拉夫的俄國僑民同樣麵臨子女受教育問題和如何保持新一代僑民與俄國
語言、文化和傳統的關係問題。由阿列克塞·別裏奇院士領導的俄僑機構「俄羅斯
的雅典」提出成立俄國文化委員會,得到了南斯拉夫國王阿列克賽的支持,別裏奇
院士任委員會主席,南教育部、外交部都有代表參加,南王室、大臣和普通塞爾維
亞人紛紛捐錢。1923年在貝爾格勒建成俄國科學學院,它即是學術研究機構,也
是高等和中等教育機構。
1933年4 月9 日,由南政府資助和俄國僑民捐助興建的俄僑的綜合機構——俄
羅斯宮建成,又稱尼古拉二世宮,在奠基文件上寫著:「告訴未來的一代,永遠記
住有著共同命運和在最困難時期相互支持的俄國人民和南斯拉夫人民之間的兄弟情
誼」。當日,南王國王後瑪麗娘、大公巴維爾和女大公奧爾佳、總理大臣米蘭·斯
爾斯金奇等人到場祝賀,演奏南斯拉夫國歌和沙皇俄國國歌。
柏林也是俄國僑民主要聚集的城市,這裏也是俄國僑民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
的中心。柏林建立俄國科學學院。創建人是維·阿·馬克金,斯·拉·弗蘭科,恩
·阿·別爾嘉耶夫等。下設四個分部,精神文化部、法學部、經濟學部、和農業經
濟部。
法國是俄國僑民人數最大的國家,特別是德國法西斯占領東歐後,大部分俄僑
都移居法國,巴黎則被俄國僑民稱為僑民的文化首都。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末,
俄僑中最著名的學者如有宗教哲學家尼·阿·別爾嘉耶夫、宗教哲學家謝·留·弗
蘭科、曆史學家和經濟學家彼·別·斯徒盧威、曆史學家巴·尼·米留科夫、著名
女詩人馬·伊·茨維塔耶娃、著名文學家伊·阿·布寧、德·謝·梅列日柯夫斯基,
基·尼·基皮烏斯等。值得一提的是僑民曆史學家的研究工作是在非常艱難的條件
下開始的,缺乏必要的圖書資料和原始檔案,曆史學家的研究工作經常被搬家和逃
難而打斷。但是他們努力創造條件,堅持開始自己的專業研究。他們非常注意有限
的資料的收集和翻譯,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政府的決議、文件很快地就被翻譯成法語。
著名曆史學家米留科夫在巴黎研究了俄國通史。
俄國國家和文化史、知識分子思想史,也研究了俄羅斯和民主、俄國和斯拉夫
主義、俄國和移民、白衛運動、民族問題。在異常艱難的條件的下完成了他的兩卷
本《俄國文化史綱》,並以俄文出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