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土地的農民、手工業者和領地工人移居北美和南美國家的高潮。文化原因,俄國


    文化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相對西歐是落後的,因此從18世紀起有許多貴族子弟和


    平民子弟長期在歐洲國家學習,又如俄國藝術學院資助畫家長期居住在義大利從事


    藝術創作。戰爭原因,自彼得一世(執政1682—1725年)時代始,俄國一直在為


    「出海口」、「天然疆界」與西歐列強爭霸,許多俄國人為躲避戰亂或因邊界的變


    動而移居國外。政治原因,因反對專製製度的統治和沙皇政權的迫害,因統治階級


    內部的權力鬥爭或政見分歧而移居國外。


    俄羅斯學者認為,俄國曆史上的第一個因政治原因移居國外的人是伊凡四世的


    近臣安德烈·米哈伊洛維奇·庫爾賓斯基(1528—1583年),他因反對伊凡四世的


    特轄製改革而被迫1564年12月逃亡立陶宛,並且在國外與伊凡四世通過信函進行政


    治論戰近20年之久。但僅就政治原因而言,它在19世紀30-40年代前的俄國僑民中


    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具有批判主義精神的俄國知識分子群體


    還沒有形成,專製製度的國家機器相當強大,專製主義的文化根基相當深厚,沙皇


    政府的政治反對派相對弱小。而且從18世紀開始,擁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完全人身自


    由的貴族到歐洲旅行和移居都受政府的限製,貴族自由出人國境隻是從19世紀50年


    代的下半期才成為可能。20世紀前移居國外的俄國人大部分來自俄國境內的非俄羅


    斯民族,人數最多的是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猶太人,此外包括波蘭人、芬蘭人、


    拉脫維亞人、立陶宛人,但是他們到了別的國家後,就常常被當地人當作俄羅斯人


    (族),原因可能是俄僑中講俄語和信仰東正教的人較多。


    整個20世紀,俄國(蘇聯)發生了四次較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發生於兩次世


    界大戰間。因1900年以來連續的政治風潮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特別是1917年


    十月革命後俄國社會出現的嚴重的政治對立,陸續有200 多萬俄國居民移居國外。


    第二次浪潮發生於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主要在蘇聯強迫波羅的海三國加入蘇聯


    後,當地的居民大量移居國外。愛沙尼亞有占總人口6 %(約16萬人)的愛沙尼亞


    族人移居海外。拉脫維亞從40年代開始強製集體化運動,有近20萬人移居瑞典、澳


    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立陶宛居民也大量移居美國,蘇聯的人口統計數字表明,1959


    年立陶宛的居民總數低於1939年的居民總數。其他非俄羅斯民族也有較大的移居規


    模。據西方學者統計:到70年代初,大約有200 萬立陶宛人居住在境外,有170 萬


    亞美尼亞人生活在境外(其中美國40萬人,伊朗20萬人,法國17萬人,黎巴嫩18萬


    人,敘利亞12萬人),有叨餘萬白俄羅斯人生活在波蘭,約有220 萬烏克蘭人生活


    在境外(其中美國100 餘萬人,加拿大70餘萬人,波蘭30萬人,捷克7 萬人,羅馬


    尼亞6 萬餘人,南斯拉夫4 萬人)。在此時期,也有一些蘇聯軍人在戰爭中被德國


    或協約國俘虜,而留在其他國家不歸。第三次浪潮發生於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一


    個現象是由於蘇聯政府放鬆對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控製後而引發的,到1982年移居


    以色列的蘇聯猶太人總數達25萬人之多。另一個現象是80年代中期後,因權力、土


    地、工作、水源、信仰和文化習俗等發生了不同規模的民族衝突加劇,加之國內經


    濟和政治形勢惡化,大量蘇聯公民移居國外。據統計,1986年有8000人移居國外,


    1987年有4 萬人移居國外,1988年有10萬人移居國外,1990年有45.2 萬人移居國


    外。第四次浪潮發生於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興起的新移民浪潮。它主要是在原蘇


    聯各加盟共和國之間的流動,即獨立後國家中的非主體民族大量返迴以自己民族命


    名的國家,在這個階段蘇聯猶太人移居以色列又出現了一個新高潮。


    據蘇聯學者拉裏奧諾娃的統計,到80年代末蘇聯解體前,大約有2000多萬蘇聯


    僑民遍及世界各地。即美國有700 萬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以及其他民族的僑民,


    加拿大有350 萬蘇聯僑民,拉丁美洲有40萬蘇聯僑民,約旦和敘利亞有45萬達格斯


    坦、車臣、卡巴爾達、巴爾卡爾族僑民,伊朗有約40萬亞美尼亞、喬治亞和烏茲


    別克族僑民。


    二、月有陰晴圓缺


    數百萬俄國僑民暫時棲息於世界各地,如風中浮萍一樣,際遇非常悲慘。最主


    要的問題是他們已失去俄國(蘇聯)國籍,同時也沒有所在國的國籍,在就業、受


    教育、婚姻、居住、司法等許多方麵即得不到俄國(蘇聯)政府的保護,也得不到


    所在國法律的保護。以德國的俄國僑民為例,父母沒有德國國籍,在德出生的子女


    也就沒有德國國籍。與沒有國籍的俄國僑民結婚的德國婦女也將失去德國國籍。1921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色風暴之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建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建華並收藏紅色風暴之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