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發展迅速,但主要集中在重工業領域,輕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如果說,俄國的工
業現代化發展走的是相對迅速的「美國式道路」的話,那麽農業現代化走的卻是緩
慢的「普魯土道路」。由於農奴製殘餘勢力和沙皇專製製度的腐朽統治,阻礙了俄
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又打斷了俄國工業化的進程,到1917年2
月革命前,俄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國,是一個尚未完成經濟現代化的國家。
俄國經濟現代化發展迅速,但俄國政治現代化卻進展遲滯,並嚴重阻礙了俄國
現代化(包括經濟現代化)的整個進程。我們看到,俄國政治現代化的發展步履維
艱,幾經反覆,專製製度和地主貴族不願徹底退出曆史舞台。由於缺乏政權的有力
保證和上層建築的積極適應,因而盡管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但經濟發展的後勁畢竟有限,直至1917年沙皇統治被推翻前,在歐洲,俄國還是一
個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因此,列寧在分析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時指出:「它
不能不是緩慢的,因為在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都沒有殘存這麽多的舊製度,這些
舊製度是與資本主義不相容的,是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
三、困境:經濟現代化先行,政治現代化滯後
無論是從俄國現代化啟動的時間及時機方麵,還是從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及質量
方麵來看,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經濟現代化先行,政治現代化滯後。
俄國現代化進程始於經濟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的起步是以1861年的農奴製改革
為標誌的。在封建落後的俄國,經濟現代化的任務包括:在經濟形態上由封建農奴
製向資本主義經濟過渡;在生產方式上由野蠻的超經濟強製向資本主義自由僱傭方
式過渡;在經濟內容上由傳統的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過渡。
農奴製是俄國經濟生活中長期存在的贅瘤。俄國農奴製產生於15世紀末*世紀
中期在全國確立,在俄國維持了長達四百多年的統治。農奴製的實質是農奴完全喪
失人身自由權利,作為地主的私有財產,被迫從事超經濟強製式的生產活動。野蠻
落後的農奴製是導致俄國經濟發展長期落後於歐洲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到19世紀
上半期,由於俄國工農業中資本主義關係的迅速發展,農奴製越來越顯現出落後性,
也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整個農奴製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在大勢所
趨的形勢下,沙皇政府被迫於1861年2 月19日頒布改革法令,宣布自廢除農奴製,
農民自法令公布之日起,獲得人身自由權和財產權,可自由遷居、擇業。改革是以
維護地主貴族利益為本質特徵的,但是對於推動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標誌著俄國經濟現代化的啟動。
俄國經濟現代化包括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是俄
國工業化時期。在此期間,沙皇政府幹預經濟的國家機製發揮了重要作用,沙皇政
府推行了一係列鼓勵和保護資本主義發展的經濟政策,在其推動下,俄國工業發展
在90年代出現了高漲的形勢。1900年- 1913年間,壟斷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壟斷
資產階級的勢力日益滲透到國家各個重要的經濟部門,並初步顯示其重要作用。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工業發展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二次高漲的局麵。從1914年,
壟斷經濟向縱深發展,資產階級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取得了支配地位。俄國工業化結
構基本確立,而且在重工業方麵取得較高速度的發展。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相融合,
形成金融資本,產生了操縱億萬資本,左右國家經濟的金融寡頭。國家政權和壟斷
資本的結合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也在該階段產生並獲得初步發展。
俄國農業現代化走的是一條普魯士式的發展道路,即採取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
在保留大量的封建殘餘的條件下,使封建的農業經濟緩慢地轉變為資本主義經濟。
在20世紀以前,俄國資本主義農業經濟發展極其緩慢,主要原因是農奴製廢除後大
量的農奴製殘餘依然存在。因此,到20世紀初,沙皇政府被迫進行第二次重大的農
業改革——斯托雷平改革,目的在於消除阻礙,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斯托雷
平的土地改革使農奴製殘餘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13年,俄國農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高漲局
麵,糧食產量和經濟作物產量均構成曆史最高水平。縱觀俄國經濟現代化的發展曆
程,筆者認為它具有下列特點。
第一,國家機製和政府扶植在該過程中的影響力強。19世紀以來農奴製經濟的
嚴重危機和資本主義因素的迅速發展,使沙皇政府懂得在資本主義時期,隻有在國
家經濟得以充分發展和國家沿著資本主義軌道前進的條件下,地主的政治統治和專
</br>
業現代化發展走的是相對迅速的「美國式道路」的話,那麽農業現代化走的卻是緩
慢的「普魯土道路」。由於農奴製殘餘勢力和沙皇專製製度的腐朽統治,阻礙了俄
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又打斷了俄國工業化的進程,到1917年2
月革命前,俄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國,是一個尚未完成經濟現代化的國家。
俄國經濟現代化發展迅速,但俄國政治現代化卻進展遲滯,並嚴重阻礙了俄國
現代化(包括經濟現代化)的整個進程。我們看到,俄國政治現代化的發展步履維
艱,幾經反覆,專製製度和地主貴族不願徹底退出曆史舞台。由於缺乏政權的有力
保證和上層建築的積極適應,因而盡管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但經濟發展的後勁畢竟有限,直至1917年沙皇統治被推翻前,在歐洲,俄國還是一
個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因此,列寧在分析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時指出:「它
不能不是緩慢的,因為在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都沒有殘存這麽多的舊製度,這些
舊製度是與資本主義不相容的,是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
三、困境:經濟現代化先行,政治現代化滯後
無論是從俄國現代化啟動的時間及時機方麵,還是從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及質量
方麵來看,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經濟現代化先行,政治現代化滯後。
俄國現代化進程始於經濟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的起步是以1861年的農奴製改革
為標誌的。在封建落後的俄國,經濟現代化的任務包括:在經濟形態上由封建農奴
製向資本主義經濟過渡;在生產方式上由野蠻的超經濟強製向資本主義自由僱傭方
式過渡;在經濟內容上由傳統的農業國向現代工業國過渡。
農奴製是俄國經濟生活中長期存在的贅瘤。俄國農奴製產生於15世紀末*世紀
中期在全國確立,在俄國維持了長達四百多年的統治。農奴製的實質是農奴完全喪
失人身自由權利,作為地主的私有財產,被迫從事超經濟強製式的生產活動。野蠻
落後的農奴製是導致俄國經濟發展長期落後於歐洲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到19世紀
上半期,由於俄國工農業中資本主義關係的迅速發展,農奴製越來越顯現出落後性,
也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整個農奴製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在大勢所
趨的形勢下,沙皇政府被迫於1861年2 月19日頒布改革法令,宣布自廢除農奴製,
農民自法令公布之日起,獲得人身自由權和財產權,可自由遷居、擇業。改革是以
維護地主貴族利益為本質特徵的,但是對於推動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
用,標誌著俄國經濟現代化的啟動。
俄國經濟現代化包括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是俄
國工業化時期。在此期間,沙皇政府幹預經濟的國家機製發揮了重要作用,沙皇政
府推行了一係列鼓勵和保護資本主義發展的經濟政策,在其推動下,俄國工業發展
在90年代出現了高漲的形勢。1900年- 1913年間,壟斷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壟斷
資產階級的勢力日益滲透到國家各個重要的經濟部門,並初步顯示其重要作用。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俄國工業發展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第二次高漲的局麵。從1914年,
壟斷經濟向縱深發展,資產階級在國家經濟生活中取得了支配地位。俄國工業化結
構基本確立,而且在重工業方麵取得較高速度的發展。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相融合,
形成金融資本,產生了操縱億萬資本,左右國家經濟的金融寡頭。國家政權和壟斷
資本的結合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也在該階段產生並獲得初步發展。
俄國農業現代化走的是一條普魯士式的發展道路,即採取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
在保留大量的封建殘餘的條件下,使封建的農業經濟緩慢地轉變為資本主義經濟。
在20世紀以前,俄國資本主義農業經濟發展極其緩慢,主要原因是農奴製廢除後大
量的農奴製殘餘依然存在。因此,到20世紀初,沙皇政府被迫進行第二次重大的農
業改革——斯托雷平改革,目的在於消除阻礙,促進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斯托雷
平的土地改革使農奴製殘餘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1913年,俄國農業的發展也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高漲局
麵,糧食產量和經濟作物產量均構成曆史最高水平。縱觀俄國經濟現代化的發展曆
程,筆者認為它具有下列特點。
第一,國家機製和政府扶植在該過程中的影響力強。19世紀以來農奴製經濟的
嚴重危機和資本主義因素的迅速發展,使沙皇政府懂得在資本主義時期,隻有在國
家經濟得以充分發展和國家沿著資本主義軌道前進的條件下,地主的政治統治和專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