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
美國學者彼得·德魯克在1989年出版的著作《新現實——走向21世紀》裏也曾
預言:「在未來的25年間,蘇俄帝國也將重蹈覆滅的命運……發生這種轉變的條件
都已成熟。惟一的問題是這個過程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它是否會導致蘇俄帝國的解體,
還是重新改組。無論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先生於1985年開始的改革運動成功與否,
這一過程都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無論蘇聯的經濟崩潰有多麽嚴重,這隻是戈爾
巴喬夫先生麵臨的重要問題。核心問題是在民族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壓力下,帝國
所麵臨的分崩離析的威脅。」彼得·德魯克的預言很難再引起埃蓮娜·唐科斯當年
所享有的「轟動效應」,因為,在當時蘇聯解體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他的預言不過
是對即將成為事實的現象做了理論上的論證罷了。
第五章徘徊與躍進:俄羅斯文化傳統之謎
俄國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社會上和曆史上都介於歐洲和亞洲之間。它既同歐羅
巴西方有區別,也同亞細亞東方有區別,在不同時期,在不同的方麵,有時接近這
一邊,有時接近另一邊。——蘇俄政治家托洛茨基。
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文化傳統都是一份無法拒絕的曆史遺產,而且這份遺
產註定要在該民族的曆史發展和現代化道路中發揮其影響力。俄國是一個擁有300
多年封建統治曆史的國家,在其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封建主義和專製主
義為核心的文化傳統,長期以來,俄國文化傳統持續性發揮著它的滯後作用,間接
或直接地影響著俄國的曆史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並且使承襲著沉重的曆史重負和文
化傳統的俄國現代化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在曆史上,俄國經曆了數次大規模的西方文化的浸潤。
來自於西方的曆史傳統和先進思想,同樣作為一種重要的曆史傳統和文化因素,對
俄國現代化道路也產生了顯而易見的巨大影響。
一、在俄國政治文化傳統的廢墟上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經濟和政治的因素是推動任何一個社會和民族發展最活
躍的動因。同時曆史也將對這些經濟和政治因素的運動做出如實的記載,因此舊的、
長期運行的經濟形態和政治形態的遺存便構成民族文化傳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
談到文化傳統內部結構的劃分時,我們把其劃分為政治文化傳統、經濟文化傳統等
部分。那麽政治文化傳統的構成又包括那些內容呢?它至少應該包括政治製度、社
會意識形態和民族政治心理三部分內容。政治製度即一個國家或民族經常採用的政
權統治形式;社會意識形態即受該政治製度製約的,與其統治相適應的社會政治、
法律。哲學、宗教等思想;民族政治心理即在該政治製度和社會意識長期侵蝕影響
下,在人們思想中積澱而成、因襲相傳的政治傾向。
俄羅斯政治文化傳統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曆史背景和久遠的文化淵源。俄羅斯民
族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起源於歐洲腹地的內陸森林地帶,盡管俄羅斯先民們終於
走出了與世隔絕的大森林,但是長期形成的封閉意識卻留在思想裏。因此在古代俄
羅斯人那裏,村社即世界。9 世紀瓦拉吉亞人的入侵把宗法製又強加於俄羅斯,再
加上蒙古的八思哈製在俄國的強製推行,使村社製、宗法製、八思哈製三位一體匯
流成俄羅斯文化的原始基質,即村社一宗法文化。該文化基質反映在民族的價值觀
念上表現為輕視自由個性,強調整體和諧,反映在政治傾向上表現為盲目崇拜強權,
極端鄙視民主。
如果說具有東方特色的村社一宗法文化基質是俄羅斯文化的母體的話,那麽拜
占庭文化就這個母體在其孕育時期被強行注人的重要的外來基因。988 年,基輔羅
斯大公弗拉基米爾通過與拜占庭皇室的聯姻,接受了基督教的希臘正教,強迫全體
國民眾皈依耶穌,於是為自己的統治找到了一個現成的統治工具,同時也接受了拜
占庭的政治製度。因此,俄羅斯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集合體,而封閉的村社——宗
法文化基質和拜占庭的集權專製製度為以專製主義為核心的俄羅斯政治文化傳統的
形成奠定基礎。
俄國在政治製度的演變過程中也曾經曆過封建等級代表君主製時期,即由「領
主杜馬」和大公共掌大權。但是在該時期俄國君主(大公)的權力就顯示出較大的
獨立性,莫斯科大公在法律典籍上是「統治全羅斯領土的君主之君主」,他的權力
「超出世界所有的君主,也支配一切人的生命和財產,而絲毫不受阻礙。」伴隨著
俄羅斯國家疆域的不斷擴大和統一國家的最後形成,莫斯科大公也從「同等人中的
第一位」變成了俄羅斯惟一的君主,領主杜馬和世襲貴族的勢力卻在日趨下降。在
伊凡四世統治時期(1547—1584年),莫斯科大公由東正教會正式加冕為「沙皇」,
</br>
美國學者彼得·德魯克在1989年出版的著作《新現實——走向21世紀》裏也曾
預言:「在未來的25年間,蘇俄帝國也將重蹈覆滅的命運……發生這種轉變的條件
都已成熟。惟一的問題是這個過程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它是否會導致蘇俄帝國的解體,
還是重新改組。無論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先生於1985年開始的改革運動成功與否,
這一過程都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無論蘇聯的經濟崩潰有多麽嚴重,這隻是戈爾
巴喬夫先生麵臨的重要問題。核心問題是在民族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壓力下,帝國
所麵臨的分崩離析的威脅。」彼得·德魯克的預言很難再引起埃蓮娜·唐科斯當年
所享有的「轟動效應」,因為,在當時蘇聯解體的趨勢已不可逆轉,他的預言不過
是對即將成為事實的現象做了理論上的論證罷了。
第五章徘徊與躍進:俄羅斯文化傳統之謎
俄國不僅在地理上而且在社會上和曆史上都介於歐洲和亞洲之間。它既同歐羅
巴西方有區別,也同亞細亞東方有區別,在不同時期,在不同的方麵,有時接近這
一邊,有時接近另一邊。——蘇俄政治家托洛茨基。
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說,文化傳統都是一份無法拒絕的曆史遺產,而且這份遺
產註定要在該民族的曆史發展和現代化道路中發揮其影響力。俄國是一個擁有300
多年封建統治曆史的國家,在其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封建主義和專製主
義為核心的文化傳統,長期以來,俄國文化傳統持續性發揮著它的滯後作用,間接
或直接地影響著俄國的曆史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並且使承襲著沉重的曆史重負和文
化傳統的俄國現代化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在曆史上,俄國經曆了數次大規模的西方文化的浸潤。
來自於西方的曆史傳統和先進思想,同樣作為一種重要的曆史傳統和文化因素,對
俄國現代化道路也產生了顯而易見的巨大影響。
一、在俄國政治文化傳統的廢墟上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經濟和政治的因素是推動任何一個社會和民族發展最活
躍的動因。同時曆史也將對這些經濟和政治因素的運動做出如實的記載,因此舊的、
長期運行的經濟形態和政治形態的遺存便構成民族文化傳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
談到文化傳統內部結構的劃分時,我們把其劃分為政治文化傳統、經濟文化傳統等
部分。那麽政治文化傳統的構成又包括那些內容呢?它至少應該包括政治製度、社
會意識形態和民族政治心理三部分內容。政治製度即一個國家或民族經常採用的政
權統治形式;社會意識形態即受該政治製度製約的,與其統治相適應的社會政治、
法律。哲學、宗教等思想;民族政治心理即在該政治製度和社會意識長期侵蝕影響
下,在人們思想中積澱而成、因襲相傳的政治傾向。
俄羅斯政治文化傳統的形成有其深厚的曆史背景和久遠的文化淵源。俄羅斯民
族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起源於歐洲腹地的內陸森林地帶,盡管俄羅斯先民們終於
走出了與世隔絕的大森林,但是長期形成的封閉意識卻留在思想裏。因此在古代俄
羅斯人那裏,村社即世界。9 世紀瓦拉吉亞人的入侵把宗法製又強加於俄羅斯,再
加上蒙古的八思哈製在俄國的強製推行,使村社製、宗法製、八思哈製三位一體匯
流成俄羅斯文化的原始基質,即村社一宗法文化。該文化基質反映在民族的價值觀
念上表現為輕視自由個性,強調整體和諧,反映在政治傾向上表現為盲目崇拜強權,
極端鄙視民主。
如果說具有東方特色的村社一宗法文化基質是俄羅斯文化的母體的話,那麽拜
占庭文化就這個母體在其孕育時期被強行注人的重要的外來基因。988 年,基輔羅
斯大公弗拉基米爾通過與拜占庭皇室的聯姻,接受了基督教的希臘正教,強迫全體
國民眾皈依耶穌,於是為自己的統治找到了一個現成的統治工具,同時也接受了拜
占庭的政治製度。因此,俄羅斯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集合體,而封閉的村社——宗
法文化基質和拜占庭的集權專製製度為以專製主義為核心的俄羅斯政治文化傳統的
形成奠定基礎。
俄國在政治製度的演變過程中也曾經曆過封建等級代表君主製時期,即由「領
主杜馬」和大公共掌大權。但是在該時期俄國君主(大公)的權力就顯示出較大的
獨立性,莫斯科大公在法律典籍上是「統治全羅斯領土的君主之君主」,他的權力
「超出世界所有的君主,也支配一切人的生命和財產,而絲毫不受阻礙。」伴隨著
俄羅斯國家疆域的不斷擴大和統一國家的最後形成,莫斯科大公也從「同等人中的
第一位」變成了俄羅斯惟一的君主,領主杜馬和世襲貴族的勢力卻在日趨下降。在
伊凡四世統治時期(1547—1584年),莫斯科大公由東正教會正式加冕為「沙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