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博士。一八四八年匈加利革命,與詩人裴象飛(pet .fi)共預其事,裴彖
飛戰死,育珂僅以身免。二十年後,獨立告成,乃被選為眾議員,在職者三
十年。育珂生涯雖多涉政治,而甚嗜藝文,著作至二百數十卷,大抵為曆史
小說,屬傳奇派,人皆稱之曰匈加利之司各得(scott),而作者自言,則誌
在法之於俄(hugo)也。
戊申五月餘曾譯“egyazisten”一卷,易名《匈奴奇士錄》,印行於世,
顧尤愛其“a sarga rozsa”,輒複繙為華言,並存原題,曰《黃薔薇》。是
書一八九三年作,育珂年已六十九矣。文學史家貝諦(beothyzsolt)評騭素
嚴,乃極評許之,謂足以永作國民文學之華飾雲。書之體式,取法於牧歌。
牧歌(eidyllia,idyll)者始於希臘,相傳佃牧女神(artemis)祭日,牧
人吟詩競勝,是其濫觴,至諦阿克列多斯(theokritos)(生基督三百餘年
前)始著為文。初本詩歌,後嬗衍成小說,敘農牧生活,二世紀中朗戈斯
(longos)著《列色波思故事》(lesbiaka)四卷最勝。文藝複興後,傳入
歐洲,一時牧歌小說(pastoral)盛行於世,至十八世紀而衰。育珂生傳奇
之世,多思鄉懷古之情,故推演史事者既多,複寫此以為故鄉紀念,源雖出
於牧歌,而描畫自然,用理想亦不離現實,則較古為勝,實近世鄉土文學之
傑作也。
書中所言阿爾拂德,為純粹摩陀爾(magyar)種人所居地,平原廣遠,
介帖薩、多瑙二川之間,帖薩者即退伊思,匈加利有此,猶俄國之有伏爾伽
大川,古今文人往往取材於此。訶多巴格即臨其流,其地風俗物色,皆極瑰
異,育珂少時久居其鄉,故能言之甚晰。奧匈人賴息(emilreich)著《匈加
利文學史論》,有雲:
〔編者按:賴息氏記原野一節見上篇《黃華序說》。〕
此說匈加利原野情狀,圍牧生涯,至為清楚,可作本書註解,因並譯錄之。
歲在庚戌十二月,譯者記。
□1911年作,1927年刊“商務”版《黃薔薇》
□收入《苦雨齋序跋文》
黃薔薇*
《黃薔蔽)原文(asarga rozsa,英譯.. the yellow roes),匈加利育
珂摩耳(jokai mor)著,我的文言譯小說的最後一種,於去年冬天在上海出
版了。這是一九一○年所譯,一九二○年托蔡孑民先生介紹賣給商務印書館,
在八月的日記上有這幾項記事:
九日,校閱舊譯《黃薔薇》。
十日,上午往大學,寄蔡先生函,又稿一本。
十六日,晚得蔡先生函附譯稿。
十七日,上午寄商務譯稿一冊。
十月一日,商務分館送來《黃薔薇》稿值六十元。
育珂摩耳──歐洲普通稱他作.. dr. maurus jokai,因為他*們看不慣匈
加利人的先姓後名,但在我們似乎還是照他本來的叫法為是,──十九世紀
的傳奇小說大家,著書有二百餘部,由我轉譯成中文的此外有一部《匈奴奇
士錄》,原名《神是一位》(egyazlsten),英譯改為.. mids the wildcarpathians,──《黃薔薇》的英譯者為丹福特女士(beatrice danford),
這書的英譯者是倍因先生(r. nisbet bain)。《匈奴奇士錄》上有我的戊
申五月的序,大約在一九○九年出版,是《說部叢書》裏的一冊。
這些舊譯實在已經不值重提,現在所令我不能忘記者卻是那位倍因先
生,我的對於弱小奇怪的民族文學的興味,差不多全是因了他的譯書而喚起
的。我不知道他是什麽人,但見坎勃列治大學出版的近代史中有一冊北歐是
倍因所著的,可見他是這方麵的一個學者,在不列顛博物館辦事,據他的《哥
薩克童話集》自序仿佛是個言語學者。這些事都沒有什麽關係,重要的乃是
他的譯書。他懂得的語言真多!北歐的三國不必說了,我有一本他所譯的《安
徒生童話》,他又著有《安徒生傳》一巨冊,據戈斯(edmundgosse)說是英
文裏唯一可憑的評傳,可惜十六年前我去購求時已經絕板,得不到了。俄國
的東西他有《托爾斯泰集》兩冊,《高爾基集》一冊,《俄國童話》一冊是
譯伯烈偉(polevoi)的,《哥薩克童話》一冊係選譯古理須(kulish)等三
種輯本而成,還有一冊《土耳其童話》,則轉譯古諾思博士(ignaczkunos)
的匈加利語譯本,又從伊思比勒斯古(ispirescu)輯本選譯羅馬尼亞童話六
篇,附在後麵。芬蘭哀禾(juhaniaho)的小說有四篇經他譯出,收在t.fish-erunwin書店的《假名叢書》中,名曰《海耳曼老爺及其他》,卷頭有一
篇論文敘述芬蘭小說發達概略,這很使我嚮往於乞丐詩人沛維林多
(p .iv.rinta),可是英譯本至今未見,雖然在德國的.. rem叢刊中早就
有他小說的全譯了。此外倍因翻譯最多的書便是育珂摩耳的小說,──倍因
在論哀禾的時候很不滿意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其愛好“匈加利的司各得”之
小說正是當然的,雖然這種反左拉熱多是出於紳士的偏見,於文學批評上未
</br>
飛戰死,育珂僅以身免。二十年後,獨立告成,乃被選為眾議員,在職者三
十年。育珂生涯雖多涉政治,而甚嗜藝文,著作至二百數十卷,大抵為曆史
小說,屬傳奇派,人皆稱之曰匈加利之司各得(scott),而作者自言,則誌
在法之於俄(hugo)也。
戊申五月餘曾譯“egyazisten”一卷,易名《匈奴奇士錄》,印行於世,
顧尤愛其“a sarga rozsa”,輒複繙為華言,並存原題,曰《黃薔薇》。是
書一八九三年作,育珂年已六十九矣。文學史家貝諦(beothyzsolt)評騭素
嚴,乃極評許之,謂足以永作國民文學之華飾雲。書之體式,取法於牧歌。
牧歌(eidyllia,idyll)者始於希臘,相傳佃牧女神(artemis)祭日,牧
人吟詩競勝,是其濫觴,至諦阿克列多斯(theokritos)(生基督三百餘年
前)始著為文。初本詩歌,後嬗衍成小說,敘農牧生活,二世紀中朗戈斯
(longos)著《列色波思故事》(lesbiaka)四卷最勝。文藝複興後,傳入
歐洲,一時牧歌小說(pastoral)盛行於世,至十八世紀而衰。育珂生傳奇
之世,多思鄉懷古之情,故推演史事者既多,複寫此以為故鄉紀念,源雖出
於牧歌,而描畫自然,用理想亦不離現實,則較古為勝,實近世鄉土文學之
傑作也。
書中所言阿爾拂德,為純粹摩陀爾(magyar)種人所居地,平原廣遠,
介帖薩、多瑙二川之間,帖薩者即退伊思,匈加利有此,猶俄國之有伏爾伽
大川,古今文人往往取材於此。訶多巴格即臨其流,其地風俗物色,皆極瑰
異,育珂少時久居其鄉,故能言之甚晰。奧匈人賴息(emilreich)著《匈加
利文學史論》,有雲:
〔編者按:賴息氏記原野一節見上篇《黃華序說》。〕
此說匈加利原野情狀,圍牧生涯,至為清楚,可作本書註解,因並譯錄之。
歲在庚戌十二月,譯者記。
□1911年作,1927年刊“商務”版《黃薔薇》
□收入《苦雨齋序跋文》
黃薔薇*
《黃薔蔽)原文(asarga rozsa,英譯.. the yellow roes),匈加利育
珂摩耳(jokai mor)著,我的文言譯小說的最後一種,於去年冬天在上海出
版了。這是一九一○年所譯,一九二○年托蔡孑民先生介紹賣給商務印書館,
在八月的日記上有這幾項記事:
九日,校閱舊譯《黃薔薇》。
十日,上午往大學,寄蔡先生函,又稿一本。
十六日,晚得蔡先生函附譯稿。
十七日,上午寄商務譯稿一冊。
十月一日,商務分館送來《黃薔薇》稿值六十元。
育珂摩耳──歐洲普通稱他作.. dr. maurus jokai,因為他*們看不慣匈
加利人的先姓後名,但在我們似乎還是照他本來的叫法為是,──十九世紀
的傳奇小說大家,著書有二百餘部,由我轉譯成中文的此外有一部《匈奴奇
士錄》,原名《神是一位》(egyazlsten),英譯改為.. mids the wildcarpathians,──《黃薔薇》的英譯者為丹福特女士(beatrice danford),
這書的英譯者是倍因先生(r. nisbet bain)。《匈奴奇士錄》上有我的戊
申五月的序,大約在一九○九年出版,是《說部叢書》裏的一冊。
這些舊譯實在已經不值重提,現在所令我不能忘記者卻是那位倍因先
生,我的對於弱小奇怪的民族文學的興味,差不多全是因了他的譯書而喚起
的。我不知道他是什麽人,但見坎勃列治大學出版的近代史中有一冊北歐是
倍因所著的,可見他是這方麵的一個學者,在不列顛博物館辦事,據他的《哥
薩克童話集》自序仿佛是個言語學者。這些事都沒有什麽關係,重要的乃是
他的譯書。他懂得的語言真多!北歐的三國不必說了,我有一本他所譯的《安
徒生童話》,他又著有《安徒生傳》一巨冊,據戈斯(edmundgosse)說是英
文裏唯一可憑的評傳,可惜十六年前我去購求時已經絕板,得不到了。俄國
的東西他有《托爾斯泰集》兩冊,《高爾基集》一冊,《俄國童話》一冊是
譯伯烈偉(polevoi)的,《哥薩克童話》一冊係選譯古理須(kulish)等三
種輯本而成,還有一冊《土耳其童話》,則轉譯古諾思博士(ignaczkunos)
的匈加利語譯本,又從伊思比勒斯古(ispirescu)輯本選譯羅馬尼亞童話六
篇,附在後麵。芬蘭哀禾(juhaniaho)的小說有四篇經他譯出,收在t.fish-erunwin書店的《假名叢書》中,名曰《海耳曼老爺及其他》,卷頭有一
篇論文敘述芬蘭小說發達概略,這很使我嚮往於乞丐詩人沛維林多
(p .iv.rinta),可是英譯本至今未見,雖然在德國的.. rem叢刊中早就
有他小說的全譯了。此外倍因翻譯最多的書便是育珂摩耳的小說,──倍因
在論哀禾的時候很不滿意於自然主義的文學,其愛好“匈加利的司各得”之
小說正是當然的,雖然這種反左拉熱多是出於紳士的偏見,於文學批評上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