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時自然更多有懷念。文泉子此書寫兒童生活與明治風俗,至為可喜,
又與我有不少情分,因此總想譯述出來,雖然自己深知這是很不易的事。語
學與文才俱優的可以委託的人,找起來未必沒有,隻是他們所知的大抵是近
今更西洋化了的日本,對於明治時代恐怕有點隔膜,有如請西裝的青年陪了
穿繭綢夾袍的老人談話,這其間有三四十年的空氣間隔著,難得談的投機的。
我之所以不顧能力不足,或閑暇不多,終於決定自己來動手者,其原因即在
於此。文章譯得很粗糙,未能把本來的趣味恰好的傳達出來,但是憑了平時
對於東京與明治時代,寫生文與《如夢記》的好感,總之想以理解之心,運
笨拙的筆,一句句的寫下來,至於力不從心,那是沒法子的事。全書共計九
章,希望每月能譯出一章來,那麽到了明年夏天,全部譯完了,可以出一小
冊單行本子。假如我在文學上有野心的話,這就是其一,此外是想把希臘神
話的注釋做成,這已寫了一部分三萬字,下餘的大約也還有十萬字之譜吧。
這工作中途擱下來,一轉眼就已是五個年頭,想起來更有歲月不居之感,亦
正是所謂如夢也。
(民國癸未九月十日)
□1943年
12月刊《藝文雜誌》1卷
6期,署名知堂
□未收入自編文集
如夢記譯本序
《如夢記》一卷九篇,文泉子著,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日本東京
出版。文泉子本名阪本四方太,生於明治六年(一八七三),大學國文科出
身,追隨正岡子規,為新派有名“俳人”之一,寫了許多“寫生文”,大正
六年(一九一七)卒,年四十五歲。
在明治末年日本文壇上盛行著法國自然主義的潮流,子規等新派俳人是
俳句的革新家,可是也感受著時代思潮,成為他們的提倡寫生的一種機緣。
所謂寫生即是主張寫實,不像舊式詩人那麽公式地說假話,卻要實地去看去
聽,把所感到的事物寫下去,這像有真實的生命。寫生,是新派俳句的新的
手法,可是也可用於散文,這就叫寫生文,它可以獨立,於練習俳句上也很
有益。所以他們的雜誌雖是講俳句的,也登載好些寫生文,這《如夢記》便
是在裏邊登過,再印行單行本的。
古來日本俳人多兼擅文章,鬆尾芭蕉即是最好的例,那時這一派裏正岡
子規以下,夏目漱石,高濱盧子,阪本文泉,長塚節都寫許多散文,夏目的
《我是貓》,高濱的《俳諧師》,長塚的《土》乃是有名的小說,扳本的這
一卷《如夢記》雖然不是正式的小說,但是用寫生文來記述他童年的迴憶,
也正是文學上所有的一種式樣,同樣的值得加以賞玩。書中所記大概是十歲
以前的事,在明治維新初期,新舊事物混雜在一起,或者與中國的民國前後
有點相似,有許多奇妙的事情值得記載,這裏就隻覺得太簡少一些,有點可
惜,但是這也是難怪的。寫生文雖說是重在寫實,但它到底還被俳句影響所
牽掣,他們最忌“詞費”,不肯長篇大幅地去描寫,所以簡短是當然的事。
後來夏目的學生中勘助著有《銀茶匙》,上下兩卷,敘寫從幼小時直到中學
時代,更為精細,雖不是寫生文派,卻可以說是大部的《如夢記》,此外就
不見其比了。阪本的這本小冊子很少見,在出版的次年偶然在東京冷僻的小
書店裏得到了一冊。
本書題名在著者自序中譯作《夢一般》,比較近於白話,但是原名
ywmenogotoshi,是文言口氣的,直譯應是《如夢》,現在便保存它這個原意,
隻是加上一個記字,說起來較為順口,自序中亦均改正,以免岐出,雖然在
那邊如說《夢一般》似乎要好一點。
知堂記。
□1959年
4月
1日刊香港《星島晚報》,署名知堂
□未收入自編文集
日本國誌
廿六年二月我寫小文略談《人境廬詩草》。附記有雲,“去年秋天聽說
有我國駐日使館人員在席上聲言,《日本國誌》非黃公度所作,乃是姚棟的
原著。友人聞之駭怪,來問姚棟其人的事跡,不佞愧無以對。假如所說的是
姚文棟,那麽我略為知道一點,因為我有他的一部《日本地理兵要》,但可
以斷定他是寫不成《日本國誌》那樣書的。”當時所根據的是作者態度之不
同,雖然自己相信不會看錯,總嫌未免稍傾於主觀。
近日得到姚文棟的雜文集,可以證明姚黃二家的書名同實異,截不相幹。
姚集名曰《讀海外奇書室雜著》,中縫則題曰《東槎雜著》,共文二十四篇,
蓋在使館為隨員時所作,有《陳元贇先生事略》尚可讀,餘亦多是照例的慷
慨論時務而已。卷末有《日本國誌凡例》,作於光緒甲申九月,雲全書十卷,
</br>
又與我有不少情分,因此總想譯述出來,雖然自己深知這是很不易的事。語
學與文才俱優的可以委託的人,找起來未必沒有,隻是他們所知的大抵是近
今更西洋化了的日本,對於明治時代恐怕有點隔膜,有如請西裝的青年陪了
穿繭綢夾袍的老人談話,這其間有三四十年的空氣間隔著,難得談的投機的。
我之所以不顧能力不足,或閑暇不多,終於決定自己來動手者,其原因即在
於此。文章譯得很粗糙,未能把本來的趣味恰好的傳達出來,但是憑了平時
對於東京與明治時代,寫生文與《如夢記》的好感,總之想以理解之心,運
笨拙的筆,一句句的寫下來,至於力不從心,那是沒法子的事。全書共計九
章,希望每月能譯出一章來,那麽到了明年夏天,全部譯完了,可以出一小
冊單行本子。假如我在文學上有野心的話,這就是其一,此外是想把希臘神
話的注釋做成,這已寫了一部分三萬字,下餘的大約也還有十萬字之譜吧。
這工作中途擱下來,一轉眼就已是五個年頭,想起來更有歲月不居之感,亦
正是所謂如夢也。
(民國癸未九月十日)
□1943年
12月刊《藝文雜誌》1卷
6期,署名知堂
□未收入自編文集
如夢記譯本序
《如夢記》一卷九篇,文泉子著,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日本東京
出版。文泉子本名阪本四方太,生於明治六年(一八七三),大學國文科出
身,追隨正岡子規,為新派有名“俳人”之一,寫了許多“寫生文”,大正
六年(一九一七)卒,年四十五歲。
在明治末年日本文壇上盛行著法國自然主義的潮流,子規等新派俳人是
俳句的革新家,可是也感受著時代思潮,成為他們的提倡寫生的一種機緣。
所謂寫生即是主張寫實,不像舊式詩人那麽公式地說假話,卻要實地去看去
聽,把所感到的事物寫下去,這像有真實的生命。寫生,是新派俳句的新的
手法,可是也可用於散文,這就叫寫生文,它可以獨立,於練習俳句上也很
有益。所以他們的雜誌雖是講俳句的,也登載好些寫生文,這《如夢記》便
是在裏邊登過,再印行單行本的。
古來日本俳人多兼擅文章,鬆尾芭蕉即是最好的例,那時這一派裏正岡
子規以下,夏目漱石,高濱盧子,阪本文泉,長塚節都寫許多散文,夏目的
《我是貓》,高濱的《俳諧師》,長塚的《土》乃是有名的小說,扳本的這
一卷《如夢記》雖然不是正式的小說,但是用寫生文來記述他童年的迴憶,
也正是文學上所有的一種式樣,同樣的值得加以賞玩。書中所記大概是十歲
以前的事,在明治維新初期,新舊事物混雜在一起,或者與中國的民國前後
有點相似,有許多奇妙的事情值得記載,這裏就隻覺得太簡少一些,有點可
惜,但是這也是難怪的。寫生文雖說是重在寫實,但它到底還被俳句影響所
牽掣,他們最忌“詞費”,不肯長篇大幅地去描寫,所以簡短是當然的事。
後來夏目的學生中勘助著有《銀茶匙》,上下兩卷,敘寫從幼小時直到中學
時代,更為精細,雖不是寫生文派,卻可以說是大部的《如夢記》,此外就
不見其比了。阪本的這本小冊子很少見,在出版的次年偶然在東京冷僻的小
書店裏得到了一冊。
本書題名在著者自序中譯作《夢一般》,比較近於白話,但是原名
ywmenogotoshi,是文言口氣的,直譯應是《如夢》,現在便保存它這個原意,
隻是加上一個記字,說起來較為順口,自序中亦均改正,以免岐出,雖然在
那邊如說《夢一般》似乎要好一點。
知堂記。
□1959年
4月
1日刊香港《星島晚報》,署名知堂
□未收入自編文集
日本國誌
廿六年二月我寫小文略談《人境廬詩草》。附記有雲,“去年秋天聽說
有我國駐日使館人員在席上聲言,《日本國誌》非黃公度所作,乃是姚棟的
原著。友人聞之駭怪,來問姚棟其人的事跡,不佞愧無以對。假如所說的是
姚文棟,那麽我略為知道一點,因為我有他的一部《日本地理兵要》,但可
以斷定他是寫不成《日本國誌》那樣書的。”當時所根據的是作者態度之不
同,雖然自己相信不會看錯,總嫌未免稍傾於主觀。
近日得到姚文棟的雜文集,可以證明姚黃二家的書名同實異,截不相幹。
姚集名曰《讀海外奇書室雜著》,中縫則題曰《東槎雜著》,共文二十四篇,
蓋在使館為隨員時所作,有《陳元贇先生事略》尚可讀,餘亦多是照例的慷
慨論時務而已。卷末有《日本國誌凡例》,作於光緒甲申九月,雲全書十卷,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