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將有尾陽之行矣,因效石公韻,綴狂斐十首,以擬陽關曲。”《先哲叢
談》卷二雲:
“元政詩文慕袁中郎,此邦奉袁中郎蓋以元政為首,而元政本因元贇知
有中郎也。元政書曰:數日之前探市,得袁中郎集,樂府妙絕,不可複言,
《廣莊》諸篇識地絕高,《瓶史》風流,可想見其人,又赤牘之中言佛法者
其見最正,餘頗愛之,因足下之言知有此書,今得之讀文,實足下之賜也。”
元政所著《草山集》前後三十卷,倉卒不得見,《唱和集》中有《和李梁溪
戒酒詩》,小序雲:
“餘嚐答人書漫論文章曰:所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蓋流
自性靈者有德之言也,出自模擬者不必有德之言也。流自性靈者或雖不整齊
而無痕,出自模擬者雖是整齊未必無痕,餘雖不知文章,於此二者暗中摸索
亦可知也。何者,言即心之跡也,因跡求心,雖不中不遠矣。由此言之,世
之好文章者,不本道德,徒拾古人之唾餘,以為得巧,可恥之甚也。”此意
亦原本公安,而說得頗妙,以道德與性靈合為一,尤有意義,其時錢受之輩
正在力斥袁鍾,而深草上人乃能知愛好,大可佩服矣。日本漢文學中一時亦
盛行七子派擬古典詩文,山本北山著《作詩誌彀》等書,尊中郎而反於鱗,
排斥模擬,提唱性靈,開闢一新途徑,《誌彀》序題天明壬寅,距元政時蓋
正是甲子一周。元政本名石井吉兵衛,二十六歲出家為日蓮宗僧,居深草之
瑞光寺,供養父母竭盡孝敬,後兩親同年以八十七歲歿,閱二七日元政亦卒,
年四十六。作辭世和歌,意雲:深草的元政和尚死了,雖是自家事,也覺得
可哀。又遺命不建石塔,但於墓上種竹二三株。元政有《竹葉庵詩》十首為
世所稱,見《唱和集》中,其一雲:
屋前竹葉垂,屋後竹葉隔,
屋上竹葉覆,中有愛竹客。
此蓋足以為其墓誌銘矣。(廿九年八月廿四日)
□1940年.. 10月刊《中國文藝》3卷.. 2期,署名知堂
□收入《藥味集》
如夢記
《如夢記》九篇,約四萬餘言,文泉子著,明治四十二年己酉東京民友
社刊,菊半截一冊,紅洋布麵,定價金三十五錢。案文泉子本名阪本四方太,
明治六年生,三十二年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出身,追隨正岡子規,為新派有名
俳人之,又與子規提倡寫生文,多所寫作,單行本有《寫生文集》,《帆立
貝》,《如夢記》等,大正六年(1917)卒,年四十五歲。
我於丙午年(1906)到東京,其時子規已卒,雜誌《保登登岐須》由高
濱虛子編輯,俳句寫生文小說正大發達,書架上現存一冊九卷七號,夏目漱
石的小說《匐將》就發表在這冊裏邊,《我是貓》的第十迴也載在卷首,可
以想見當時的形勢。匐將在中國普通譯作“哥兒”,但方言中似別有較適合
的名詞,如越中之“阿官”是也。那時候在東京,遇著寫生文與自然主義的
潮流,自然主義的理論甚可佩服,寫生文則成績大有可觀,我不很懂《保登
登岐須》上的俳句,卻多讀其散文,如漱石、虛子、文泉子以至長塚節的著
作,都是最初在那裏發現,看出興會來的。其中文泉子最為特別,他不像別
人逐漸的變成小說家,卻始終隻以寫生文為範圍,他的《寫生文集》與《帆
立貝》等,從前也曾搜得,迴國時不知怎的遺失了,如今所有的就隻是這一
小冊追憶兒童生活的《如夢記》而已。
庚戌年秋日從本鄉移居麻布赤羽橋左近,與芝區鄰接,芝公園增上寺為
往來經由之路,買雜物則往三田慶,應義塾所在地也,《如夢記》即在三田
所購得,而此書店又特卑陋,似隻以小學兒童為主顧者,於其小書架上乃不
意得見此書,殊出意外,以此至今不忘,店頭情形猶恍忽如見。三田雖是大
街,唯多是晚間去散步,印象總是暗淡蕭寂,與本鄉不同。辛亥初冬迴故鄉,
作小文記舊遊,隻寫一則而罷,題詩其後,有雲,寂寂三田道,衰柳何蒼黃,
蓋慨乎其言之。今亦已是舊夢矣,讀文泉子之記,更有雲煙之感,文章之不
可恃而可恃,殆如此也。
□1940年
11月
5日刊《庸報》,署名知堂
□收入《藥堂語錄》
如夢記譯者附記*
上文係二十九年八月二十日所寫,曾收入《藥堂語錄》,蓋已是三年前
事矣。那本紅麵小書在我手邊則已曆三十三四年之久,隻是常常想起,卻總
未能決心著手,至於今日。
翻譯不易,才力不及,這理由是容易明白的。但是,為什麽還是想要翻
譯的呢?在日本有過明治維新,雖已是過去的事,但中日兩國民如有互相理
解之可能,我想終須以此維新精神為基礎。我們在明治時代留學日本的人,
</br>
談》卷二雲:
“元政詩文慕袁中郎,此邦奉袁中郎蓋以元政為首,而元政本因元贇知
有中郎也。元政書曰:數日之前探市,得袁中郎集,樂府妙絕,不可複言,
《廣莊》諸篇識地絕高,《瓶史》風流,可想見其人,又赤牘之中言佛法者
其見最正,餘頗愛之,因足下之言知有此書,今得之讀文,實足下之賜也。”
元政所著《草山集》前後三十卷,倉卒不得見,《唱和集》中有《和李梁溪
戒酒詩》,小序雲:
“餘嚐答人書漫論文章曰:所謂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蓋流
自性靈者有德之言也,出自模擬者不必有德之言也。流自性靈者或雖不整齊
而無痕,出自模擬者雖是整齊未必無痕,餘雖不知文章,於此二者暗中摸索
亦可知也。何者,言即心之跡也,因跡求心,雖不中不遠矣。由此言之,世
之好文章者,不本道德,徒拾古人之唾餘,以為得巧,可恥之甚也。”此意
亦原本公安,而說得頗妙,以道德與性靈合為一,尤有意義,其時錢受之輩
正在力斥袁鍾,而深草上人乃能知愛好,大可佩服矣。日本漢文學中一時亦
盛行七子派擬古典詩文,山本北山著《作詩誌彀》等書,尊中郎而反於鱗,
排斥模擬,提唱性靈,開闢一新途徑,《誌彀》序題天明壬寅,距元政時蓋
正是甲子一周。元政本名石井吉兵衛,二十六歲出家為日蓮宗僧,居深草之
瑞光寺,供養父母竭盡孝敬,後兩親同年以八十七歲歿,閱二七日元政亦卒,
年四十六。作辭世和歌,意雲:深草的元政和尚死了,雖是自家事,也覺得
可哀。又遺命不建石塔,但於墓上種竹二三株。元政有《竹葉庵詩》十首為
世所稱,見《唱和集》中,其一雲:
屋前竹葉垂,屋後竹葉隔,
屋上竹葉覆,中有愛竹客。
此蓋足以為其墓誌銘矣。(廿九年八月廿四日)
□1940年.. 10月刊《中國文藝》3卷.. 2期,署名知堂
□收入《藥味集》
如夢記
《如夢記》九篇,約四萬餘言,文泉子著,明治四十二年己酉東京民友
社刊,菊半截一冊,紅洋布麵,定價金三十五錢。案文泉子本名阪本四方太,
明治六年生,三十二年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出身,追隨正岡子規,為新派有名
俳人之,又與子規提倡寫生文,多所寫作,單行本有《寫生文集》,《帆立
貝》,《如夢記》等,大正六年(1917)卒,年四十五歲。
我於丙午年(1906)到東京,其時子規已卒,雜誌《保登登岐須》由高
濱虛子編輯,俳句寫生文小說正大發達,書架上現存一冊九卷七號,夏目漱
石的小說《匐將》就發表在這冊裏邊,《我是貓》的第十迴也載在卷首,可
以想見當時的形勢。匐將在中國普通譯作“哥兒”,但方言中似別有較適合
的名詞,如越中之“阿官”是也。那時候在東京,遇著寫生文與自然主義的
潮流,自然主義的理論甚可佩服,寫生文則成績大有可觀,我不很懂《保登
登岐須》上的俳句,卻多讀其散文,如漱石、虛子、文泉子以至長塚節的著
作,都是最初在那裏發現,看出興會來的。其中文泉子最為特別,他不像別
人逐漸的變成小說家,卻始終隻以寫生文為範圍,他的《寫生文集》與《帆
立貝》等,從前也曾搜得,迴國時不知怎的遺失了,如今所有的就隻是這一
小冊追憶兒童生活的《如夢記》而已。
庚戌年秋日從本鄉移居麻布赤羽橋左近,與芝區鄰接,芝公園增上寺為
往來經由之路,買雜物則往三田慶,應義塾所在地也,《如夢記》即在三田
所購得,而此書店又特卑陋,似隻以小學兒童為主顧者,於其小書架上乃不
意得見此書,殊出意外,以此至今不忘,店頭情形猶恍忽如見。三田雖是大
街,唯多是晚間去散步,印象總是暗淡蕭寂,與本鄉不同。辛亥初冬迴故鄉,
作小文記舊遊,隻寫一則而罷,題詩其後,有雲,寂寂三田道,衰柳何蒼黃,
蓋慨乎其言之。今亦已是舊夢矣,讀文泉子之記,更有雲煙之感,文章之不
可恃而可恃,殆如此也。
□1940年
11月
5日刊《庸報》,署名知堂
□收入《藥堂語錄》
如夢記譯者附記*
上文係二十九年八月二十日所寫,曾收入《藥堂語錄》,蓋已是三年前
事矣。那本紅麵小書在我手邊則已曆三十三四年之久,隻是常常想起,卻總
未能決心著手,至於今日。
翻譯不易,才力不及,這理由是容易明白的。但是,為什麽還是想要翻
譯的呢?在日本有過明治維新,雖已是過去的事,但中日兩國民如有互相理
解之可能,我想終須以此維新精神為基礎。我們在明治時代留學日本的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