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舊習慣,卻加上了一個新名稱。小抄雲者言其文短少,若雲有似策論場中的懷頁,雖


    亦無不可,但未免有魚目混珠之嫌矣。


    可是這隨筆終未寫成,而且所謂燈與鄭先生所說的“挑燈”,也有點擬不於


    倫,覺得不很切貼。大抵提起兒時的燈火,總有可親的感覺,是值得留戀的,


    但是鄭先生的燈的聯想卻並不是這樣,而且底下還接下去說道:“大抵這也


    是我應得的報應吧,”這是何等的感傷呢!


    鄭先生說,祖先“失德”,“報應”及於子孫,這話我想是或然或不然。


    或然者是世俗之見,或不然者蓋係事實。鄭先生所說遠祖,生於前清嘉道時


    代,去今才有一百五十年光景,算來他逝世當在鴉片戰爭前後,說那時還有


    買人陪葬的事,似乎有點可疑。因此鄭先生的眨眼,說是祖先失德的報應,


    無寧說是家世貧寒的結果,更為正確一點。挑燈夜讀,本為苦學的一場麵,


    也實屬窮學生應有的事,但是風緊的時節,火舌不斷的搖動,也就跟著眨眼,


    以至成為習慣,至今還沒有改掉,這實在說的很是痛切,比古人的頭懸樑、


    錐刺股,更是利害,因為那頭與股總還是依然故我,不曾留下一點兒的痕跡


    的。


    但是天下的事吃一分的辛苦,也就有一分的進益,這可以說是別一意義


    的一種報應吧。隻看這二十幾萬字的選集,便是這個辛苦的結果。鄭先生廿


    五年間孜孜矻矻的寫作,中間雖經過種種困苦,卻終於結出這樣的佳果,可


    說是沒有虧負他這多少年的辛苦了。選集中共分五部分,雖是由於我自己的


    才力不及和性情偏至的關係,對於經史正經文章不大能夠理會,但覺得關於


    這選集裏的第一部分“學術論著”卻是不能不特別一提的。這一部分共計十


    八篇,頭三篇是諸子思想的研究,乃是哲學史上的論文,末兩篇則是關於修


    詞學的,都很有些精闢的見解,此外泛論文學一般,而特別注重與科學的提


    攜,這也是極其重要的意見,似乎值得一說的。其他的四部分則是隨筆序跋


    之類,我覺得容易讀一點,所以為我所喜歡的也就更多了。但是一一提出來


    說,也太詞費,隻好姑從省略。可是且讓我添上一句,鄭先生僑居馬來亞,


    關於這方麵的文章覺得未免太少了,隻有《論鬱達夫的南遊詩》這一篇,但


    是轉側一想,前有關於黃公度幾篇,已經收入《入境廬雜考》中了,此外聽


    說鄭先生正在編輯一部《南洋詩話》,那麽這一缺恨也就可以彌補幾分了吧。


    一九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周作人時年七十六。


    □1960年作,刊新加城“世界”初版本


    □未收入自編文集


    關於守常全集的一點舊聞


    編輯同誌:


    晦庵的《書話》中講到《守常全集》第一冊的出版,但是沒有講起這集


    子編集的事情。據我所知道,這集子是守常先生的侄子李白餘所收集的,他


    本名李兆瑞,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在守常先生死難以後,他立意搜編遺稿,


    在各圖書館勤苦抄錄。等得編好了的時候,北京方麵已是蔣介石的特務密布,


    個人行動有點不大自由了。李白餘計劃逃出華北,乃將抄好的文集四卷原稿


    一大包,交來托我代為保存,他自己就從此不見了。到了解放之後,這才重


    複出現,那時已經改名李樂光。可惜他已於好幾年前去世了。


    一九三三年在下斜街浙寺為守常開弔後的一星期,即四月二十九日,守


    常夫人及女兒李星華曾來訪,談出文集事。由此推想,原稿第一二卷寄給北


    新書局大約也是那時的事情。其時恐怕出版會有困難,所以聽說要請蔡孑民


    寫一篇序,但是似乎他也沒有寫。魯迅附識裏的所謂


    t先生,可能便是蔡孑


    民。


    文集第三四卷的原稿,連同一張守常在日本留學時的照相,則是一九四


    九年移交給有關人的。


    □1962年


    8月


    31日刊《人民日報》,署名難明


    □未收入自編文集


    第五輯——談東洋的書


    讀武者小路君作一個青年的夢


    我平常不大歡喜立論,因為(一)恐怕意見不周密,議論不切實,說出


    去無價值,就是怕自己的內力不足;(二)覺得問題總是太大,太多,又還


    太早,這就是對於國人能力的懷疑。


    這種懷疑,雖然較勝於誇大狂,究竟是不狠好;前次我看見梁漱溟先生


    作的《吾曹不出如蒼生何》一篇文章,心裏是極佩服,但不免又想,這問題


    太早,又太好了。叫現在的中國商民,自己去求積極的和平,他們懂得麽?


    他們敢麽?隻要懂得就敢,可是他們那裏會懂呢?梁先生這篇文章是白做的


    了。


    這是我當時的意見。近來又讀日本武者小路君作的腳本《一個青年的


    夢》,受了極強的感觸;聯想起梁先生的文章,起了一個念頭,覺得“知其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