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的外觀上有相似的地方。


    我不諱言中國思想裏的儒道二家的基調,因為這是事實,非言論所能隨


    便變易,我也並不反對,因為覺得這個基本也並不一定比西洋的宗教思想壞,


    他更容易收容唯物的常識而一新其麵目,如我們近來所見。我常想儒道法實


    在原是三位一體,儒家一麵有他的理想,一麵又想顧實行,結果是中庸一路,


    若要真去實行,卻又不能不再降低而成法家,又如拋開實行,便自然專重理


    想而成道家了。這在當初創始的都是高明的人,後來禁不起徒子徒孫的模擬


    傳說,一樣地變成了破落戶,其間也有陶淵明顏之推等人能自振作的,實際


    已是江河日下之勢,莫可挽救了。外來的思想也曾來注灌過,如佛教是也,


    這原是偉大的思想,很可以佩服的,可是他自成一統係,他的傾向又比道家


    更往左走,他的影響好容易鑽到文學裏去之後,結果隻有兩樣,這如不是屬


    於宗教類的佛教文學,那就是近似道家思想的一種空靈作品而已。公安派的


    文學大約隻做到這裏,現在的要算是進一程了。為什麽呢?這便因為現在所


    受的外來影響是唯物的科學思想,他能夠使中國固有的儒道思想切實地淘煉


    一番,如上文說過,以科學常識為本,加上明淨的感情與清澈的理智,調合


    成功一種人生觀,“以此為誌,言誌固佳,以此為道,載道亦複何礙。”論


    理,這應該是中國現文壇的普遍的情形,蓋中國向無宗教思想的束縛,偏重


    現實的現世主義上加以唯物的科學思想,自當能和合新舊而別有成就。事實


    卻不盡然,沒有能夠抓得住這二者的主腦,也沒有能夠把他們捏作一團,那


    麽結果不是做出一篇新的土八股便是舊的傳教的洋話。這也正是無怪的。過


    去的時間的力量太大了,現在的力量又還太短,雖然期望好文章的出現也是


    人情,然而性急也無用處,還隻好且等待著耳。


    對於新文學的散文我的意見大抵就隻是如此,要分時期分派別的講我覺


    得還無從說起,從民六到現今還沒有二十年,何況現在又隻以前十年為限呢。


    我看文藝的段落,並不以主義與黨派的盛衰為唯一的依據,隻看文人的態度,


    這是夾雜宗教氣的主張載道的呢,還是純藝術的主張載道的呢,以此來決定


    文學的轉變。現在還是混亂時期,這也還難說,因為各自在那裏打轉身,似


    乎都很少真是明確態度。我是這樣看,也就是這樣地編選。我與鬱達夫先生


    分編這兩本散文集,我可以說明我的是那麽不講曆史,不管主義黨派,隻憑


    主觀偏見而編的。這一冊裏共計有十七人,七十一篇。這裏除了我與鬱先生


    約定互相編選之外,其餘的許多人大都是由我胡抓瞎扯的。關於這些人有幾


    件事應得說明,今列記於下:


    一、有四位已故的人,即徐誌摩,劉半農,劉大白,梁遇春,都列在卷


    首。所選的文章不以民國十五年為限,這可以算是一個例外,但是卻也不能


    說是沒有理由的。


    二、吳稚暉(這裏活人也一律稱名,不加先生,下均同。)實在是文學


    革命以前的人物,他在《新世紀》上發表的妙文凡讀過的人是誰也不會忘記


    的。他的這一種特別的說話法與作文法可惜至今竟無傳人,真令人有廣陵散


    之感。為表示尊重這奇文起見,特選錄在民十以後所作幾篇,隻可惜有些現


    今恐有違礙不能重印,所以隻抄了短短的兩篇小文。


    三,議論文照例不選,所以有些人如蔡孑民,陳獨秀,胡適之,錢玄同,


    李守常,陶孟和等的文章都未曾編入。這裏就隻選了顧頡剛的一篇《古史辨


    序》,因為我覺得這是很有趣的自敘,胡適之的《四十自述》或者可以相比,


    不過出得太遲了,已經在民十五之後。《新潮》上還有一篇講舊家庭的文章,


    署名“顧誠吾”,也可備選,因為是未完的稿,所以決定用了這序文。


    四,廢名所作本來是小說,但我看這可以當小品散文讀,不,不但是可


    以,或者這樣更覺得有意味亦未可知。今從《橋》中選取六則,《棗》中也


    有可取的文章,因為著作年月稍後,所以隻好割愛了。


    五,此外還有些人本擬收入,如梁實秋,沈從文,謝六逸,章克標,趙


    景深等,隻可惜大部分著作都在民十五以後,所以不能收在這一集裏。近十


    年來作者如林,未能盡知,自多遺漏,咎何能辭,但決無故意抹殺之事,此


    則自審可告無罪者耳。


    六,末了我似乎還得略說我自己對於散文的主觀和偏見。前麵我聽說的


    多是關於散文的發達,現在是說對於散文本身這東西。我在《草木蟲魚》小


    引中說過:


    “我平常很懷疑,心裏的情是否可以用言全表了出來,更不相信隨隨便


    便地就表得出來。什麽嗟嘆啦,永歌啦,手舞足蹈啦的把戲,多少可以發表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