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感情,固然最好;但若呆板地講理,不能理解,那又是很可笑的了。
《學燈》五卷十二號中有《批評中華書局新小學初級國語讀本》一文,
有一節雲:
(六)早晨
“雞叫了。天明了。
呀!四處的鳥聲十分的好聽。
太陽呀!請你快些出來罷!
多好看哪!青的草,綠的樹葉,紅的白的花。
太陽呀!請你快些出來罷!”
這課書我簡直莫名其妙。開首是敘述語,“呀!..”驚嘆底是誰呢?“請太陽出
來”的又是誰呢?才說“多好看哪!..青草,綠樹,紅白的花,..”明明天已大亮,
怎麽更要請太陽快些出來呢?
其實據我看來,這課書誠然不能算是好文章,卻還不至於“莫名其妙”
地難懂。開首是敘述語,“呀!..”驚嘆底即是敘述者,也就是讀者,“請
太陽出來”的又是他。至於明明天已大亮而更請太陽快些出來,則因天明與
日出並不是一件事,正如日沒與天黑並不是一件事一樣。查觀象檯曆書,京
兆在冬至時日入四時三十八分,而點燈總在五時後;夏至時日出四時三十一
分,但是至少在四時已經看得見青的草等等了。這些事本來隻要憑了常識就
可瞭然,我卻引了曆書來齗齗爭辯,也未免有點“膠柱鼓瑟”罷。
我寫到這裏,不禁想起十年前的一件故事來。那時我在東南一個府城,
——現在因為學生扮演《卓文君》,縣議員們要查辦女師校長的一個有名譽
的地方,——充當教育會長。曾經開過一個初小校長會議,商量採用教科書
問題,結果是大家以為中華本較適用,不料因此卻觸了別家書店之怒,幾乎
把我捉將官裏去。這是過去的事了,但我總是驚弓之鳥,這迴又湊巧似乎替
中華作辯護,不由地不有幾分戒心;記得批評商務本教科書的文裏,關於《關
在房裏沒說話》那課書,也有過同樣呆板的評論,心想把他引在一起加以反
駁聊以表明心跡,無奈《覺悟》上沒有總目,我把近三個月的合訂本反覆找
過,終於不曾找到,實在沒有法子,隻好硬了頭皮單獨發表了。
□1924年
1月
9日刊《晨報副鐫》,署名荊生
□未收入自編文集
農家的草紫序
新詩現今已經不很時鮮,小詩尤其為舉世所詬病,在這個時候何植三君
想印行他的詩集,實在是不很湊巧。但是據我想來,也自有其可以發表的理
由,所以我對於他編集的意思是很表贊同的。
現代新詩之不能滿人意,大抵都是承認的,其實這也是當然的事,不值
得什麽悲觀與嘆息。我們屈指計算新詩之產生,前後不過八年,這七八年在
我們看去雖是一大段時間,但在文化發達的路程上原算不得什麽;我們倘若
不明白這個道理,期望每年出十個詩人,每月出百篇佳作,不但太性急,也
不免望太奢了。我們隻要看出這新詩改造的路不曾走錯,現在一時的消沉是
不足介意的,隻須更向前走去,自然可以走到別一個新的境地。我覺得新詩
的第一步是走了,也並沒有走錯,現在似乎應走第二步了。我們已經有了新
的自由,正當需要新的節製。不過這第二步怎樣走法,我也還說不來,總之
覺得不是那些複古的傾向,如古風騷體或多用幾個古字之類;反正第二步是
跟著第一步走的,真正在那裏走的人,各人都會去自己試驗出來。所以凡是
誠實地做詩的人,無論力量大小,都於新詩的發達上有所供獻,有發表的價
值,不必問這詩集有幾天的壽命。至於小詩的是非,本沒有千古不易的定理,
詩學書上未曾規定一首詩的長度,起碼幾行字才算合格;要論好壞,隻能以
藝術的優劣,或趣味的同異為準。我不能說小詩都是好的,但也不相信小詩
這件東西在根本上便要不得,所以那世俗的籠統的詬病隻是一種流行的話,
不足憑信。
何君的詩如何,要請讀者自己去評騭,我們個人的褒貶都是無用的。我
隻覺得其中有一點,可以提出一說,這便是詩中的鄉土氣。在好些小篇裏,
把浙東田村的空氣,山歌童謠的精神,表現出來,很有趣味。或者別處的人
不能這樣明白地感到也未可知,但至少在大江以南的總能夠看出來罷。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二日,周作人,在北京。
□1924年作,1929年刊“亞東”初版,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編文集
讀慾海迴狂
我讀《慾海迴狂》的曆史真是說來話長。第一次見這本書是在民國元年,
在浙江教育司裏範古農先生的案頭。我坐在範先生的背後,雖然每日望見寫
著許多墨筆題詞的部麵,卻總不曾起什麽好奇心,想借來一看。第二次是三
年前的春天,在西城的醫院裏養病,因為與經典流通處相距不遠,便買了些
</br>
《學燈》五卷十二號中有《批評中華書局新小學初級國語讀本》一文,
有一節雲:
(六)早晨
“雞叫了。天明了。
呀!四處的鳥聲十分的好聽。
太陽呀!請你快些出來罷!
多好看哪!青的草,綠的樹葉,紅的白的花。
太陽呀!請你快些出來罷!”
這課書我簡直莫名其妙。開首是敘述語,“呀!..”驚嘆底是誰呢?“請太陽出
來”的又是誰呢?才說“多好看哪!..青草,綠樹,紅白的花,..”明明天已大亮,
怎麽更要請太陽快些出來呢?
其實據我看來,這課書誠然不能算是好文章,卻還不至於“莫名其妙”
地難懂。開首是敘述語,“呀!..”驚嘆底即是敘述者,也就是讀者,“請
太陽出來”的又是他。至於明明天已大亮而更請太陽快些出來,則因天明與
日出並不是一件事,正如日沒與天黑並不是一件事一樣。查觀象檯曆書,京
兆在冬至時日入四時三十八分,而點燈總在五時後;夏至時日出四時三十一
分,但是至少在四時已經看得見青的草等等了。這些事本來隻要憑了常識就
可瞭然,我卻引了曆書來齗齗爭辯,也未免有點“膠柱鼓瑟”罷。
我寫到這裏,不禁想起十年前的一件故事來。那時我在東南一個府城,
——現在因為學生扮演《卓文君》,縣議員們要查辦女師校長的一個有名譽
的地方,——充當教育會長。曾經開過一個初小校長會議,商量採用教科書
問題,結果是大家以為中華本較適用,不料因此卻觸了別家書店之怒,幾乎
把我捉將官裏去。這是過去的事了,但我總是驚弓之鳥,這迴又湊巧似乎替
中華作辯護,不由地不有幾分戒心;記得批評商務本教科書的文裏,關於《關
在房裏沒說話》那課書,也有過同樣呆板的評論,心想把他引在一起加以反
駁聊以表明心跡,無奈《覺悟》上沒有總目,我把近三個月的合訂本反覆找
過,終於不曾找到,實在沒有法子,隻好硬了頭皮單獨發表了。
□1924年
1月
9日刊《晨報副鐫》,署名荊生
□未收入自編文集
農家的草紫序
新詩現今已經不很時鮮,小詩尤其為舉世所詬病,在這個時候何植三君
想印行他的詩集,實在是不很湊巧。但是據我想來,也自有其可以發表的理
由,所以我對於他編集的意思是很表贊同的。
現代新詩之不能滿人意,大抵都是承認的,其實這也是當然的事,不值
得什麽悲觀與嘆息。我們屈指計算新詩之產生,前後不過八年,這七八年在
我們看去雖是一大段時間,但在文化發達的路程上原算不得什麽;我們倘若
不明白這個道理,期望每年出十個詩人,每月出百篇佳作,不但太性急,也
不免望太奢了。我們隻要看出這新詩改造的路不曾走錯,現在一時的消沉是
不足介意的,隻須更向前走去,自然可以走到別一個新的境地。我覺得新詩
的第一步是走了,也並沒有走錯,現在似乎應走第二步了。我們已經有了新
的自由,正當需要新的節製。不過這第二步怎樣走法,我也還說不來,總之
覺得不是那些複古的傾向,如古風騷體或多用幾個古字之類;反正第二步是
跟著第一步走的,真正在那裏走的人,各人都會去自己試驗出來。所以凡是
誠實地做詩的人,無論力量大小,都於新詩的發達上有所供獻,有發表的價
值,不必問這詩集有幾天的壽命。至於小詩的是非,本沒有千古不易的定理,
詩學書上未曾規定一首詩的長度,起碼幾行字才算合格;要論好壞,隻能以
藝術的優劣,或趣味的同異為準。我不能說小詩都是好的,但也不相信小詩
這件東西在根本上便要不得,所以那世俗的籠統的詬病隻是一種流行的話,
不足憑信。
何君的詩如何,要請讀者自己去評騭,我們個人的褒貶都是無用的。我
隻覺得其中有一點,可以提出一說,這便是詩中的鄉土氣。在好些小篇裏,
把浙東田村的空氣,山歌童謠的精神,表現出來,很有趣味。或者別處的人
不能這樣明白地感到也未可知,但至少在大江以南的總能夠看出來罷。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二日,周作人,在北京。
□1924年作,1929年刊“亞東”初版,署名周作人
□未收入自編文集
讀慾海迴狂
我讀《慾海迴狂》的曆史真是說來話長。第一次見這本書是在民國元年,
在浙江教育司裏範古農先生的案頭。我坐在範先生的背後,雖然每日望見寫
著許多墨筆題詞的部麵,卻總不曾起什麽好奇心,想借來一看。第二次是三
年前的春天,在西城的醫院裏養病,因為與經典流通處相距不遠,便買了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