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個人的才情我覺得未齋倒未必不及秋水軒,蓋龔時有奇語而許則極少見


    也。《未齋尺牘》卷一與徐克家雲:


    敝齋不戒於火,將身外之物一炬而燼之,不留一絲,不剩一字,真


    佛家所謂清淨寂滅者矣。友人或吊者,或賀者,吊者其常,賀者則似是


    而非也。夫凡民之於豪傑在有生之初而已定,如必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彼夏商周之繼起為君者無所謂憂患,而世之少為公子老封君者曾安樂之


    足以為累否耶。不肖中人以下之資,即時時有祝融之警,終不能進於上


    智,若無此一火,亦未必遂流為下愚,不過適然火之,亦適然聽之而已。


    孟夫子之言為豪傑進策勵之功,非凡民所得而藉口也。質之高明,以為


    然否。


    又卷四與章含章雲:


    諸君子之至於斯也,仆未嚐不倒屣而迎也,而素畏應酬,又無斯須


    之不懶,竟至有來而無往。最愛客來偏懶答,劇憐花放卻慵栽,此十年


    前之句,非是今日始,疏野之性有不可以藥者,而外間隨以仆為傲。夫


    有周公之才之美尚不可以驕吝,矧吾輩依人作嫁,碌碌魚魚,無足以傲


    世,更何所傲為。弟與足下交最久,知我獨深,望為我言曰,其為人懶


    而狂,非傲也。至諸侯大夫之至止者為丞相長史耳,更與張君嗣無涉也,


    懶也傲也均無關於輕重,可一笑置之。


    卷四有答周汜荇書與論“公門造福”,嬉笑怒罵頗極其妙,惜文長不能抄,


    自謂其苦可及其狂不可及也。《秋水軒》中便少此種狂文,鄙見以為此即《未


    齋》長處,蓋其本色所在,但此等不利於揣摩之用,或者正亦以此不能如《秋


    水軒》之為世人所喜歟。(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北平)


    □1937年


    4月


    8日刊《益世報》,署名知堂


    □收入《秉燭談》


    讀風臆補


    好幾年前在友人手頭看見一部戴忠甫的《讀風臆評》,明萬曆時閔氏朱


    墨套印,心甚愛好,但求諸市場則書既不多,價又頗貴,終未能獲得。日前


    有人送給我幾本舊書,其中有一函兩冊,題曰《讀風臆補》,陳舜百著,清


    光緒庚辰年刻,凡十五卷,乃即是全錄戴評而增補之者,書雖晚出而內容加


    多,是很可喜的事。查《四庫書目提要》十七詩類存目中有戴氏《臆評》,


    批雲:


    “是書取《詩經》國風,加以評語,纖仄佻巧,已漸開竟陵之門徑,其


    於經義固了不相關也。”《四庫提要》的貶詞在我們看來有些都可以照原樣


    拿過來,當作讚詞去看,如這裏所雲於經義了不相關,即是一例。我們讀《詩


    經》,一方麵固然要查名物訓詁,了解文義,一方麵卻也要注重把他當作文


    學看,切不可奉為經典,想去在裏邊求教訓。不將三百篇當作經而隻當作詩


    讀的人,自古至今大約並不很多,至少這樣講法的書總是不大有,可以為證,


    若戴君者真是希有可貴,不愧為竟陵派的前驅矣。清代的姚首源著《詩經通


    論》,略可相比。郝蘭皋以經師而能以文學說詩,時有妙解,亦是難得。今


    知鹹豐中尚有陳君,律以五百年一賢猶比膊也之言,可謂此詩學外道之德亦


    並不怎麽孤了。


    《臆評》對於《國風》隻當文章去講,毫不談到訓詁,《臆補》亦是如


    此。這於我這樣經書荒疏的人,自然也不大方便,不過他們這樣做是很有道


    理的,所以不能怪他,隻好自去查考罷了。戴君似很不滿意於朱注,評中常


    要帶說到,如《王風》“有兔■■”章下雲:


    有兔二語,正意已盡,卻從有生之初翻出一段逼蹙無聊之語,何等


    筆力。注乃雲,為此詩者猶及見西周之盛雲雲,令人噴飯。


    又《檜風》“匪風發兮”章下雲:


    匪風二語,即唐詩所謂係得王孫歸意切,不關春草綠萋萋。注乃雲,


    常時風發而車偈。顧瞻周道,中心恆兮,多少含蓄。注更補傷王室之陵


    遲,無端續脛添足,致詩人一段別趣盡行抹殺,亦祖龍烈焰後一厄也。


    陳君對於朱注不敢作如此聲口,蓋時為之也。唯二人多引後人句以說詩,手


    法相同,亦是此派之一特色。如《周南》“采采卷耳”章下《臆評》雲:


    詩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唐人詩,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亦猶是卷耳四句意耳,試取以相較,遠近濃


    淡孰當擅場。


    又《豳風》“我徂東山”章下雲:


    有敦瓜苦四句,老杜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差堪伯仲。若王建


    家人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以視鸛鳴於垤,婦嘆於室二語,更


    露傖父麵孔。


    《臆補》中此種說法尤多,今選取其更有風致者,如《周南》“南有喬木”


    章下雲:


    之子於歸,言秣其馬。永叔雲,猶古人言,雖為執鞭所欣慕焉者也。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