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的箋注,地誌,農家醫家的書裏,有關於草木蟲魚的記述,但終於沒有
成為獨立的部門,這原因便在對於這些東西缺乏興趣,不真想知道。本來草
木蟲魚是天地萬物中最好玩的東西,尚且如此,更不必說抽象的了。還有一
件奇怪的事,中國格物往往等於談玄,有些在前代弄清楚了的事情,後人反
而又糊塗起來,如螟蛉負子梁朝陶弘景已不相信,清朝邵晉涵卻一定說是祝
誦而化。又有許多倫理化的鳥獸生活傳說,至今還是大家津津樂道,如烏反
哺,羔羊跪乳,梟食母等。”現在從《述林》裏見到差不多同樣的話,覺得
很是愉快,因為在老輩中居然找到同誌,而且孫君的態度更為明白堅決,他
聲明不必曲徇古人,一切以科學與物理為斷,這在現代智識界中還不易多得,
此所以更值得我們的佩服也。
我平常看筆記類的閑書也隨時留意,有沒有這種文章,能夠釋名物詳體
性,或更進一步能斟酌情理以糾正古人悠謬的傳說的呢。並不是全然沒有,
雖然極少見。李登齋著《常談叢錄》九卷,有道光二十八年序,刻版用紙均
不佳,卻有頗好的意見,略可與孫君相比。其例言之二有雲:“是書意在求
詳,故詞則繁而不殺;紀唯從實,故言必信而有徵。”這頗能說出他的特色
來,蓋不盲從,重實驗,可以說是具有科學的精神也。卷一有《蛇不畏雄黃》
一則雲:
蛇畏雄黃,具載諸醫方本草,俱無異辭。憶嘉慶庚辰假館於分水村
書室,有三尺長蛇來在廚屋之天井中,計取之,以長線縛其腰而懸於竿
末,若釣魚然,蜿蜒宛轉,揭以為戲。因謂其畏雄黃,盍試之,覓得明
潤雄黃一塊,氣頗酷烈,研細俾就蛇口,殊不曲避,屢伸舌舐及之,亦
無所苦。如此良久,時方朝食後也,傍晚蛇猶活動如故,乃揭出門外,
縛稍緩,入於石罅而逝。然則古所雲物有相製,當不盡然也。又嚐獲一
活蜈蚣長四五寸,夾向大蜒蚰,至口輒鉗之不釋,蜒蚰涎湧質縮且中斷。
是蜒蚰能困蜈蚣而為其所畏,其說載於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者,俱未
足信。凡若此類,苟非親試驗之,亦曷由而知其不然也。
又卷六有《虎不畏傘》一則雲:
《物理小識》雲,行人張蓋而虎不犯者,蓋虎疑也。《升庵外集》
亦雲虎畏傘,張向之不敢犯。以予所聞則不然。上楊村武生楊昂青恆市
紙於貴溪之栗樹山,鄰居有素習老儒某館於近村,清明節歸家展墓畢欲
複往。時日將晡又微雨,楊勸使俟明晨,謂山有虎可虞也。某笑曰,幾
見讀書人而罹虎災者乎,竟張傘就道。雨亦暫止,楊與二三僑伍送之,
見其逾田隴過對麵山下,沿山麓行,忽林中有虎躍出,作勢蹲伏於前,
某驚惶旋傘自蔽,虎提其傘擲數十步外,撲某於地,曳之入林去。眾望
之駭懼莫能為,馳告其家,集族人持械往覓不可得,已迫暮複雨,姑返,
次日得一足掌於深山中,是虎食所餘也,拾而葬之。此楊親為予言者。
由此觀之,虎固未嚐疑畏於張蓋也。又由此而推之,則凡書籍所載製禦
毒暴諸法之不近理者,豈可盡信耶。
楊升庵方密之都是古之聞人,覺得他們的話不盡可信,已是難得,據陸建瀛
序文說,李君是學醫的人,對於醫方本草卻也取懷疑的態度,更是常人所不
易及了。其記述生物的文章,觀察亦頗細密,如卷七《小蚌雙足》一則,可
為代表,其文雲:
春夏之交,溪澗淺水中有蚌蛤,如豆大,外黑色,時張其殼兩扇若
翼,中出細筋二條,如繡線,長幾及寸,淡紅色可愛。其筋下垂,能蹀
躞行沙泥土甚駛,蓋以之為足也。稍驚觸之,即斂入殼,闔而臥不動,
俄複行如前。抄逐而捉搦之,則應手碎,與泥滓混融不可辨,以其質微
小而脆薄故也。水田內亦間有之,老農雲,是取陂池底積淤以肥田,挾
與俱來,其實蚌子不生育於田也。計惟以杯瓢輕物側置水中,手圍令入
而仰承之,連取數枚,帶水挈歸,養以白瓷盆盎,列幾間殊可玩。其行
時殼下覆,不審紅筋如何綴生,蚌蛤稍大者即無之,亦不知何時化有為
無,意或如蝌蚪有尾,至其時尾自脫落化成蝦螟也。四蟲各三百六十,
而介蟲類目前獨少,蚌居介類之一,人知蚌之胎珠而不識蚌之胎子其孕
產若何,古人書中皆未詳載,是亦當為格物者所不遺也。
這篇小文章初看並不覺得怎麽好,但與別的一比較便可知道。張林西著《瑣
事閑錄》卷下有講蜘蛛的一節雲:
傳聞蜘蛛能飛,非真能飛也,大約因銜絲借風蕩漾,即能淩空而行。
予前在楊橋曾於壁頭起除蛛網一團,見有小蛛數十枚,銜斷絲因風四散,
大蛛又複吐絲,墜至半壁亦因風而起。前聞蜘蛛皆能禦空,即此是也。
小蜘蛛乘風離窠四散,這是事實,見於法布耳的《昆蟲記》,《閑錄》能記
</br>
成為獨立的部門,這原因便在對於這些東西缺乏興趣,不真想知道。本來草
木蟲魚是天地萬物中最好玩的東西,尚且如此,更不必說抽象的了。還有一
件奇怪的事,中國格物往往等於談玄,有些在前代弄清楚了的事情,後人反
而又糊塗起來,如螟蛉負子梁朝陶弘景已不相信,清朝邵晉涵卻一定說是祝
誦而化。又有許多倫理化的鳥獸生活傳說,至今還是大家津津樂道,如烏反
哺,羔羊跪乳,梟食母等。”現在從《述林》裏見到差不多同樣的話,覺得
很是愉快,因為在老輩中居然找到同誌,而且孫君的態度更為明白堅決,他
聲明不必曲徇古人,一切以科學與物理為斷,這在現代智識界中還不易多得,
此所以更值得我們的佩服也。
我平常看筆記類的閑書也隨時留意,有沒有這種文章,能夠釋名物詳體
性,或更進一步能斟酌情理以糾正古人悠謬的傳說的呢。並不是全然沒有,
雖然極少見。李登齋著《常談叢錄》九卷,有道光二十八年序,刻版用紙均
不佳,卻有頗好的意見,略可與孫君相比。其例言之二有雲:“是書意在求
詳,故詞則繁而不殺;紀唯從實,故言必信而有徵。”這頗能說出他的特色
來,蓋不盲從,重實驗,可以說是具有科學的精神也。卷一有《蛇不畏雄黃》
一則雲:
蛇畏雄黃,具載諸醫方本草,俱無異辭。憶嘉慶庚辰假館於分水村
書室,有三尺長蛇來在廚屋之天井中,計取之,以長線縛其腰而懸於竿
末,若釣魚然,蜿蜒宛轉,揭以為戲。因謂其畏雄黃,盍試之,覓得明
潤雄黃一塊,氣頗酷烈,研細俾就蛇口,殊不曲避,屢伸舌舐及之,亦
無所苦。如此良久,時方朝食後也,傍晚蛇猶活動如故,乃揭出門外,
縛稍緩,入於石罅而逝。然則古所雲物有相製,當不盡然也。又嚐獲一
活蜈蚣長四五寸,夾向大蜒蚰,至口輒鉗之不釋,蜒蚰涎湧質縮且中斷。
是蜒蚰能困蜈蚣而為其所畏,其說載於宋蔡絛《鐵圍山叢談》者,俱未
足信。凡若此類,苟非親試驗之,亦曷由而知其不然也。
又卷六有《虎不畏傘》一則雲:
《物理小識》雲,行人張蓋而虎不犯者,蓋虎疑也。《升庵外集》
亦雲虎畏傘,張向之不敢犯。以予所聞則不然。上楊村武生楊昂青恆市
紙於貴溪之栗樹山,鄰居有素習老儒某館於近村,清明節歸家展墓畢欲
複往。時日將晡又微雨,楊勸使俟明晨,謂山有虎可虞也。某笑曰,幾
見讀書人而罹虎災者乎,竟張傘就道。雨亦暫止,楊與二三僑伍送之,
見其逾田隴過對麵山下,沿山麓行,忽林中有虎躍出,作勢蹲伏於前,
某驚惶旋傘自蔽,虎提其傘擲數十步外,撲某於地,曳之入林去。眾望
之駭懼莫能為,馳告其家,集族人持械往覓不可得,已迫暮複雨,姑返,
次日得一足掌於深山中,是虎食所餘也,拾而葬之。此楊親為予言者。
由此觀之,虎固未嚐疑畏於張蓋也。又由此而推之,則凡書籍所載製禦
毒暴諸法之不近理者,豈可盡信耶。
楊升庵方密之都是古之聞人,覺得他們的話不盡可信,已是難得,據陸建瀛
序文說,李君是學醫的人,對於醫方本草卻也取懷疑的態度,更是常人所不
易及了。其記述生物的文章,觀察亦頗細密,如卷七《小蚌雙足》一則,可
為代表,其文雲:
春夏之交,溪澗淺水中有蚌蛤,如豆大,外黑色,時張其殼兩扇若
翼,中出細筋二條,如繡線,長幾及寸,淡紅色可愛。其筋下垂,能蹀
躞行沙泥土甚駛,蓋以之為足也。稍驚觸之,即斂入殼,闔而臥不動,
俄複行如前。抄逐而捉搦之,則應手碎,與泥滓混融不可辨,以其質微
小而脆薄故也。水田內亦間有之,老農雲,是取陂池底積淤以肥田,挾
與俱來,其實蚌子不生育於田也。計惟以杯瓢輕物側置水中,手圍令入
而仰承之,連取數枚,帶水挈歸,養以白瓷盆盎,列幾間殊可玩。其行
時殼下覆,不審紅筋如何綴生,蚌蛤稍大者即無之,亦不知何時化有為
無,意或如蝌蚪有尾,至其時尾自脫落化成蝦螟也。四蟲各三百六十,
而介蟲類目前獨少,蚌居介類之一,人知蚌之胎珠而不識蚌之胎子其孕
產若何,古人書中皆未詳載,是亦當為格物者所不遺也。
這篇小文章初看並不覺得怎麽好,但與別的一比較便可知道。張林西著《瑣
事閑錄》卷下有講蜘蛛的一節雲:
傳聞蜘蛛能飛,非真能飛也,大約因銜絲借風蕩漾,即能淩空而行。
予前在楊橋曾於壁頭起除蛛網一團,見有小蛛數十枚,銜斷絲因風四散,
大蛛又複吐絲,墜至半壁亦因風而起。前聞蜘蛛皆能禦空,即此是也。
小蜘蛛乘風離窠四散,這是事實,見於法布耳的《昆蟲記》,《閑錄》能記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