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恭敬敬地要禱告一番,叫大悲大慈的神加恩於他,這的確是明朗樸實有古


    典精神,很是可愛的。”


    自兩便以至劈柴買肉(小乘律是不戒食肉的),一方麵關於性交的事,


    這雖然屬於佛教外的人所做,都說的那麽委曲詳盡,又合於人情物理,這真


    是難得可貴的事。中國便很缺少這種精神,到了現在,我們同胞,恐怕是世


    間最不知禮的人之一種,雖然滿口仁義禮智,不必問他心裏如何,隻看日常


    舉動很少顧慮到人情物理,就可以知道了。查古書裏,卻也曾有過很好的例,


    如《禮記》裏的兩篇《曲禮》,有好些話都可以與戒律相比。凡為長者糞之


    禮一節,凡進食之禮一節,都很有意思。中雲:


    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吒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


    骨。


    這用意差不多全是為得“莫令餘人得惱”。故為可取,僧祗律雲:


    不得大,不得小,如淫女兩粒三粒而食,當可口食。


    又是很有趣的別一說法,正可互相補足也。居喪之禮一節也很好,下文有雲:


    鄰有喪,春不相,裏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


    由徑,送葬不辟塗潦。


    讀這些文章,深覺得古人的神經之纖細與感情之深厚視今人有過之無不及,


    《論語》卷四記孔子的事雲: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嚐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實在也無非是


    上文的實行罷了。


    從別一方麵發明此意者有陶淵明,在《輓歌詩》第三首中雲: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


    此並非單是曠達語,實乃善言世情,所謂亦已歌者即是哭日不歌的另一說法,


    蓋送葬迴去過了一二日,歌正亦已無妨了。陶公此語與“日暮狐狸眠霥上,


    夜闌兒女笑燈前”的感情不大相同,他似沒有什麽對於人家的不滿意,隻是


    平實地說這一種情形,是自然的人情,卻也稍感寥寂,此是其佳處也。我讀


    陶詩而懂得禮意,又牽連到小乘律上頭去,大有纏夾之意,其實我隻表示很


    愛這一流的思想,不論古今中印,都一樣地隨喜禮讚也。


    (民國計五年四月十四日,於北平苦茶庵)


    □1936年


    9月刊《青年界》10卷


    2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風雨談》


    關於試帖


    我久想研究八股文,可是至今未敢下手,因為怕他難,材料多,篇幅長。


    近來心機一轉,想不如且看看試帖詩吧。於是開始搜集一點書。這些書本來


    早已無人過問,就是在現今高唱尊經拜孔的時代,書店印目錄大抵都不列入,


    查考也不容易,所以現在我所收得的不過隻有五十多種而已。


    關於試帖的書,普通也可以分作別集總集詩文評三類,詩文評類中有梁


    章钜的《試律叢話》,見於《書目答問》,雲十卷未刊,但是我卻得到一部


    刻本,凡八卷四冊,板心下端題知足知不足齋六字,而首葉後則雲同治八年


    (一八六九)高安縣署重刊。寒齋有《知足知不足齋詩存》,馬佳氏寶琳著,


    今人編《室名索引》亦載,“知足知不足齋,清滿洲寶琳。”卻不能知道刻


    書者是否此人,查詩集其行蹤似不出直隸奉天,而梁氏則多在廣東,恐怕無


    甚關係,高安縣重刊或者是梁恭辰乎?《書目答問》作於光緒元年,卻尚未


    知,不知何也。其次有倪鴻的《試律新話》四卷,題雲同治癸酉(一八七三)


    閏六月野水閑鷗館開雕,蓋係其家刻,倪氏又著有《桐陰清話》八卷,則甚


    是知名,掃葉山房且有石印本了。梁氏《叢話》的編法與講製藝的相同,稍


    覺平板,卷一論唐人試律,卷二三論紀曉嵐的《我法集》與《庚辰集》,卷


    四五分論九家及七家試帖,卷六說壬戌科同榜,卷七說福建同鄉,卷八說梁


    氏同宗是也,但資料豐富,亦有可取。倪氏新話近於普通詩話,隨意翻讀頗


    有趣味,卻無係統次序也。別集太多不勝記,亦並不勝收集,總集亦不少,


    今但舉出寒齋所有的唐人試律一部分於下。最早者有《唐人試帖》四卷,康


    熙四十年(一七○一)刊,毛奇齡編,係與王錫田易三人共評註者,其時科


    舉尚未用試帖詩也。《叢話》卷二雲: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一六一五)始定前場用經義性理,次場刊去判語


    五道,易用五言六韻一首,至於大小試皆添用試律,始於幹隆丁醜(一七五


    七)。”葉忱葉棟編注的《唐詩應試備體》十卷,即成於康熙乙未,魯之亮


    馬廷相評釋的《唐試帖細論》六卷,牟欽元編的《唐詩五言排律箋注》七卷,


    都是康熙乙未年所撰,幹隆戊寅年重刊的。錢人龍所編《全唐試律類箋》十


    卷,亦是幹隆己卯年重刊,可見都是那時投機的出板,錢氏原序似在糾正毛


    西河的缺誤,其初板想當更早,惜無年代可查。臧嶽編《應試唐詩類釋》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