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介紹,引起我的好奇心,便去找了一部來看。原書有萬曆壬寅(一六
○二)序文,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北平圖書館用鉛字排印,四卷兩冊實
價三元,隻是粉連還不是機製的,尚覺可喜。《筆麈》的著者的確博學多識,
我就隻怕這有許多都是我所不懂的。第一,例如醫,我雖然略略喜歡涉獵醫
藥史,卻完全不懂得中國舊醫的醫理,我知道一點古希臘的醫術情形,這多
少與漢醫相似,但那個早已蛻化出去。如複育之成為“知了”了。第二是數、
曆、六壬、奇門、陽宅等,皆所未詳。第三是佛教,乃是有誌未逮。我曾論
清初傅馮二君雲:
“青主為明遺老中之錚錚者,通二氏之學,思想通達,非凡夫所及,鈍
吟雖儒家而反宋儒,不喜宋人論史及論政事文章的意見,故有時亦頗有見解,
能說話。”我們上溯王陽明、李卓吾、袁中郎、鍾伯敬、金聖歎,下及蔣子
瀟、俞理初、龔定庵,覺得也都是如此。所以王君的談佛原來不是壞事,不
過正經地去說教理禪機,便非外行的讀者所能領解,雖然略略點綴卻很可喜,
如卷四引不順觸食說東坡的“飲酒但飲濕”,又引耳以聲為食說《赤壁賦》
末“所共食”的意思,在筆記中均是佳作。歸根結蒂,《筆麈》裏我所覺得
有興趣的實在就隻是這一部分,即說名物談詩文發意見的地方,恐怕不是著
者特長之所在,因為在普通隨筆中這些也多有,但是王君到底自有其見解,
與一般隨波逐流人不同,此我所以仍有抄錄之機會也。卷四有兩則雲:
文字中不得趣者便為文字縛,伸紙濡毫,何異桎梏。得趣者哀憤侘
傺皆於文字中銷之,而況誌滿情流,手舞足蹈者哉。
《品外錄》錄孫武子《行軍篇》,甚訝其不倫,後綴歐陽永叔《醉
翁亭記》,以為記之也字章法出於此也。何意盾公棄儒冠二十年,尚脫
頭巾氣不盡。古人弄筆,偶爾興到,自然成文,不容安排,豈關仿效。
王右軍《筆陣圖帖》謂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
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吾以為必非右軍之言。若未作字先有
字形,則是死字,豈能造神妙耶。世傳右軍醉後以退殘筆寫《蘭亭敘》,
旦起更寫皆不如,故盡廢之,獨存初本。雖未必實,然的有些理。籲,
此可為得趣者道也。夫作字不得趣,書傭胥吏也,作文不得趣,三家村
學究下初綴對學生也。
此言很簡單而得要領,於此可見王君對於文學亦是大有見識。其後又有雲:
四月四日燈下獨坐,偶閱袁中郎《錦帆集》,其論詩雲,物真則貴,
真則我麵不能同君麵,而況古人之麵貌乎。唐自有詩也,不必選體也;
初盛中晚自有詩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錢劉下逮元白盧鄭各自有詩
也,不必李杜也。趙宋亦然,陳歐蘇黃諸人有一字襲唐者乎,又有一字
相襲者乎;至其不能為唐,殆是氣運使然,猶唐之不能為選,選之不能
為漢魏耳。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
病宋矣,何不以不選病唐,不漢魏病選,不三百篇病漢,不結繩鳥跡病
三百篇耶?讀未終篇不覺擊節曰,快哉論也,此論出而世之稱詩者皆當
赬麵咋舌退矣。
案此論見卷四《與丘長孺書》中,與《小修詩序》所說大旨相同,主意在於
各抒性靈,實即可為上文所雲得趣之解說也。不過這趣與性靈的說法,容易
了解也容易誤解,不,這或者與解不甚相關,還不如說這容易得人家贊成附
和或是“叢訶攢罵”。最好的例是朱彝尊,在《靜誌居詩話》卷十六袁宏道
條下雲:
《傳》有言,琴瑟既敝,必取而更張之;詩文亦然,不容不變也。
隆萬間王李之遺派充塞,公安昆弟起而非之,以為唐自有古詩,不必選
體;中晚皆有詩,不必初盛;歐蘇陳黃各有詩,不必唐人。唐詩色澤鮮
妍,如旦晚脫筆硯者,今詩才脫筆硯,已是陳言,豈非流自性靈與出自
剽擬所從來異乎。一時聞者渙然神悟,若良藥之解散而沉屙之去體也。
乃不善學者取其集中俳諧調笑之語,..是何異棄蘇合之香取蛣蜣之轉
耶。
這裏他很贊同公安派的改革,所引用的一部分也即是《與丘長孺書》中的話。
卷十七“鍾惺”條下又雲:
《禮》雲,國家將亡,必有妖孽;非必日蝕星變龍漦雞禍也,惟詩
有然。萬曆中公安矯曆下婁東之弊,倡淺率之調以為浮響,造不根之句
以為奇突,用助語之辭以為流轉,著一字務求之幽晦,構一題必期於不
通,《詩歸》出一時紙貴,閩人蔡複一等既降心以相從,吳人張澤華淑
等複聞聲而遙應,無不奉一言為準的,入二豎於膏肓,取名一時,流毒
天下,詩亡而國亦隨之矣。
</br>
○二)序文,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北平圖書館用鉛字排印,四卷兩冊實
價三元,隻是粉連還不是機製的,尚覺可喜。《筆麈》的著者的確博學多識,
我就隻怕這有許多都是我所不懂的。第一,例如醫,我雖然略略喜歡涉獵醫
藥史,卻完全不懂得中國舊醫的醫理,我知道一點古希臘的醫術情形,這多
少與漢醫相似,但那個早已蛻化出去。如複育之成為“知了”了。第二是數、
曆、六壬、奇門、陽宅等,皆所未詳。第三是佛教,乃是有誌未逮。我曾論
清初傅馮二君雲:
“青主為明遺老中之錚錚者,通二氏之學,思想通達,非凡夫所及,鈍
吟雖儒家而反宋儒,不喜宋人論史及論政事文章的意見,故有時亦頗有見解,
能說話。”我們上溯王陽明、李卓吾、袁中郎、鍾伯敬、金聖歎,下及蔣子
瀟、俞理初、龔定庵,覺得也都是如此。所以王君的談佛原來不是壞事,不
過正經地去說教理禪機,便非外行的讀者所能領解,雖然略略點綴卻很可喜,
如卷四引不順觸食說東坡的“飲酒但飲濕”,又引耳以聲為食說《赤壁賦》
末“所共食”的意思,在筆記中均是佳作。歸根結蒂,《筆麈》裏我所覺得
有興趣的實在就隻是這一部分,即說名物談詩文發意見的地方,恐怕不是著
者特長之所在,因為在普通隨筆中這些也多有,但是王君到底自有其見解,
與一般隨波逐流人不同,此我所以仍有抄錄之機會也。卷四有兩則雲:
文字中不得趣者便為文字縛,伸紙濡毫,何異桎梏。得趣者哀憤侘
傺皆於文字中銷之,而況誌滿情流,手舞足蹈者哉。
《品外錄》錄孫武子《行軍篇》,甚訝其不倫,後綴歐陽永叔《醉
翁亭記》,以為記之也字章法出於此也。何意盾公棄儒冠二十年,尚脫
頭巾氣不盡。古人弄筆,偶爾興到,自然成文,不容安排,豈關仿效。
王右軍《筆陣圖帖》謂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
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吾以為必非右軍之言。若未作字先有
字形,則是死字,豈能造神妙耶。世傳右軍醉後以退殘筆寫《蘭亭敘》,
旦起更寫皆不如,故盡廢之,獨存初本。雖未必實,然的有些理。籲,
此可為得趣者道也。夫作字不得趣,書傭胥吏也,作文不得趣,三家村
學究下初綴對學生也。
此言很簡單而得要領,於此可見王君對於文學亦是大有見識。其後又有雲:
四月四日燈下獨坐,偶閱袁中郎《錦帆集》,其論詩雲,物真則貴,
真則我麵不能同君麵,而況古人之麵貌乎。唐自有詩也,不必選體也;
初盛中晚自有詩也,不必初盛也;李杜王岑錢劉下逮元白盧鄭各自有詩
也,不必李杜也。趙宋亦然,陳歐蘇黃諸人有一字襲唐者乎,又有一字
相襲者乎;至其不能為唐,殆是氣運使然,猶唐之不能為選,選之不能
為漢魏耳。今之君子乃欲概天下而唐之,又且以不唐病宋;夫既以不唐
病宋矣,何不以不選病唐,不漢魏病選,不三百篇病漢,不結繩鳥跡病
三百篇耶?讀未終篇不覺擊節曰,快哉論也,此論出而世之稱詩者皆當
赬麵咋舌退矣。
案此論見卷四《與丘長孺書》中,與《小修詩序》所說大旨相同,主意在於
各抒性靈,實即可為上文所雲得趣之解說也。不過這趣與性靈的說法,容易
了解也容易誤解,不,這或者與解不甚相關,還不如說這容易得人家贊成附
和或是“叢訶攢罵”。最好的例是朱彝尊,在《靜誌居詩話》卷十六袁宏道
條下雲:
《傳》有言,琴瑟既敝,必取而更張之;詩文亦然,不容不變也。
隆萬間王李之遺派充塞,公安昆弟起而非之,以為唐自有古詩,不必選
體;中晚皆有詩,不必初盛;歐蘇陳黃各有詩,不必唐人。唐詩色澤鮮
妍,如旦晚脫筆硯者,今詩才脫筆硯,已是陳言,豈非流自性靈與出自
剽擬所從來異乎。一時聞者渙然神悟,若良藥之解散而沉屙之去體也。
乃不善學者取其集中俳諧調笑之語,..是何異棄蘇合之香取蛣蜣之轉
耶。
這裏他很贊同公安派的改革,所引用的一部分也即是《與丘長孺書》中的話。
卷十七“鍾惺”條下又雲:
《禮》雲,國家將亡,必有妖孽;非必日蝕星變龍漦雞禍也,惟詩
有然。萬曆中公安矯曆下婁東之弊,倡淺率之調以為浮響,造不根之句
以為奇突,用助語之辭以為流轉,著一字務求之幽晦,構一題必期於不
通,《詩歸》出一時紙貴,閩人蔡複一等既降心以相從,吳人張澤華淑
等複聞聲而遙應,無不奉一言為準的,入二豎於膏肓,取名一時,流毒
天下,詩亡而國亦隨之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