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甜脆而涼。


    記赤包兒等雲:


    每至十月,市肆之間則有赤包兒鬥姑娘等物。赤包兒蔓生,形如甜


    瓜而小,至初冬乃紅,柔軟可玩。鬥姑娘形如小茄,赤如珊瑚,圓潤光


    滑,小兒女多愛之,故曰鬥姑娘。


    赤包兒這名字常聽小孩們叫,即是栝樓,鬥姑娘這種植物在花擔上很多


    見,不知道有無舊名,或者是近來輸入亦未可知,日本稱作“姬代代”,姬


    者表細小意的接頭語,代代者橙也,此本係茄科,蓋言其實如小橙子耳,漢


    名亦不可考。鬥字意不甚可解,或是逗字,在北京音相同,但亦不敢定也。


    唐涉江(原名震鈞)著《天咫偶聞》,紀北京地理故實,亦頗可看,可


    與《歲時記》相比,但唐書是《藤陰雜記》一流,又用心要寫得雅馴,所以


    缺少這些質樸瑣屑的好處。兩者相比,《偶聞》雖或可入著作之林,而自有


    其門戶,還不如《歲時記》之能率性而行也。(民國廿四年除夕於北平)


    □1936年


    1月


    13日刊《北平晨報》,署名知堂


    □收入《風雨談》


    毛氏說詩


    民國二十五年元日,陰寒而無風,不免到廠甸去走一趟,結果隻買到吾


    鄉潘素心的詩集《不櫛吟》正續七卷,此外有若幹本叢書的零種。這裏邊有


    一本是《西河合集》內的《白鷺洲主客說詩》一卷與《續詩傳鳥名卷》三卷。


    我是在搜集同鄉的著作,但是《西河合集》卻並沒有,說理由呢,其一他是


    蕭山人,不在小同鄉的範圍內,其二則因為太貴,這種價近百元的大書還沒


    有買過。所以我所有的便隻有些零種殘本,如尺牘詩詞話連廂之類,這本《說


    詩》也是我所想要的,無意中得來覺得很可喜,雖然這有如乞兒拾得蚌殼可


    以當飯瓢,在收藏家看來是不值一笑的。


    毛氏說話總有一種“英氣”,這很害事,原是很有理的一件事,這樣地


    說便有稜角,雖間有諧趣而缺少重量,算來還是不上算,至於不討人歡喜尚


    在其次。提起毛西河恐怕大家總有點厭他善罵,被罵的人不免要迴敬一兩句,


    這也是自然的,不過特別奇怪的是全謝山,他那種的罵法又說明是他老太爺


    的話,真是出奇得很。這很有點難懂,但是也可以找到相類的例。姚際恆著


    《詩經通論》卷前“論旨”中論列自漢至明諸詩解,關於豐坊有雲:“豐氏


    《魯詩世學》極罵季本。按季明德《詩學解頤》亦頗平庸,與豐氏在伯仲間,


    何為罵之,想以讎隙故耶?”


    毛西河喜罵人,而尤喜罵朱晦庵,《四書改錯》是很聞名的一案,雖然


    《勸戒錄》中還沒有派他落拔舌地獄或編成別的輪迴故事,這實在是他的運


    氣。那說詩的兩種恰好也是攻擊朱子的,在這一點上與姚首源正是同誌,《詩


    經通論》卷前的這一節話可以做他們共同的聲明:


    “《集傳》主淫詩之外其謬戾處更自不少,愚於其所關義理之大者必加


    指出,其餘則從略焉。總以其書為世所共習,寧可獲罪前人,不欲遺誤後人,


    此素誌也,天地鬼神庶鑒之耳。”姚最反對淫詩之說,有雲:


    “《集傳》隻是反《序》中諸詩為淫詩一著耳,其他更無勝《序》處。”


    毛的《說詩》中“說淫詩”十二條,占全書五分之三,“說雜詩”四條都是


    反朱的。《鳥名卷》雖說是釋鳥,目標也在《集傳》,第一則“關關雎鳩”


    便雲:


    《論語》,小子學詩,可以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而朱氏解《大學》


    格物,又謂當窮致物理,則凡經中名物何一可忽,況顯作詩注,豈有開


    卷一物而依稀鶻突越數千百年究不能指定為何物者。


    姚氏於名物不甚措意,其說見於卷前論旨中,但與《鳥名卷》頗有因緣,這


    是很有意思的事。《鳥名卷》序雲康熙乙酉重理殘卷,姚書序亦寫於是年,


    又毛雲:“會錢唐姚彥暉攜所著《詩識名解》請予為序,其書甚審博,讀而


    有感,予乃踵前事雲雲。”姚亦雲:“作是編訖,侄炳以所作《詩識名解》


    來就正,其中有關詩旨者間采數條,足輔予所不逮。”此姚彥暉蓋即侄炳。


    《鳥名卷》之一“燕燕於飛”條下雲:


    乃燕隻一字,其曰燕燕者,兩燕也。何兩燕?一於歸者,一送者。


    《詩經通論》卷三引《識名解》雲:


    《釋鳥》曰,燕燕■。又《漢書》童謠雲,燕燕尾涎涎。按■鳥本


    名燕燕,不名燕,以其雙飛往來,遂以雙聲名之,若周周蛩蛩猩猩狒狒


    之類,近古之書凡三見而適合,此經及《爾雅》《漢書》是也。若夫單


    言燕者乃烏也,《釋鳥》曰,燕,白■烏,可據,孔鮒亦謂之燕烏。故


    以燕燕為兩燕及曲為重言之說者,皆非也。


    二人皆反對《集傳》重言之說,而所主張又各不同,亦頗有趣。西河既見《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