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文章寫得幹淨,每則可以自成一篇小文者,尤其不可多得。我真覺得奇
怪,何以中國文人這樣喜歡講那一套老話,如甘蔗滓的一嚼再嚼,還有那麽
好的滋味。最顯著的一例是關於所謂逆婦變豬這類的紀事。在阮元的《廣陵
詩事》卷九中有這樣的一則雲:
寶應成安若康保《皖遊集》載太平寺中一豕現婦人足,弓樣宛然,
同遊詫為異,餘笑而解之曰,此必妒婦後身也,人彘之冤今得平反矣,
因成一律,以《偶見》命題雲。憶元幼時間林庾泉雲,曾見某處一婦不
孝其姑遭雷擊,身變為彘,唯頭為人,後腳猶弓樣焉,越年餘複為雷殛
死。始意為不經之談,今見安若此詩,覺天地之大事變之奇,真難於恆
情度也。惜安若不向寺僧究其故而書之。
阮雲台本非俗物,於考據詞章之學也有成就,乃喜記錄此等惡濫故事,殊不
可解,且當初不信林庾泉,而後來忽信成安若以至不知為誰之寺僧,尤為可
笑。世上不乏妄人,編造《坐花誌果》等書,災梨禍棗,汗牛充棟,幾可自
成一庫,則亦聽之而已,雷塘庵主奈何也落此窠臼耶。中國人雖說是曆來受
儒家的薰陶,可是實在不能達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一麵固然還
是“未知生”,一麵對於所謂臘月二十八的問題卻又很關心,於是就參照了
眼前的君主專製製度建設起一個冥司來,以寄託其一切的希望與喜懼。這是
大眾的意誌,讀書人原是其中的一分子,自然是同感的,卻要保留他們的優
越,去拿出古人說的本不合理的“神道設教”的一句話來做解說,於是士大
夫的神學也就成立了。民間自有不成文的神話與儀式,成文的則有《玉曆鈔
傳》,《陰騭文》,《感應篇》,《功過格》,這在讀書人的書桌上都是與
孔教的經有並列的資格的。照這個情形看來,中國文人思想之受神道教的支
配正是不足怪的事情,不過有些傑出的人於此也還未能免俗,令人覺得可惜,
因此他們所記的這好些東西隻能供給我們作材料,去考證他們的信仰,卻不
足供我們的玩味欣賞了。
對於鬼神報應等的意見我覺得劉青園的要算頂好。青園名玉書,漢軍正
藍旗,故書署遼陽玉書,生於幹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所著有《青園詩
草》四卷,《常談》四卷,行於世。《常談》卷一有雲:“鬼神奇蹟不止匹
夫匹婦言之鑿鑿,士紳亦嚐及之。唯餘風塵斯世未能一見,殊不可解。或因
才不足以為惡,故無鬼物侵陵,德不足以為善,亦無神靈嗬護。平庸坦率,
無所短長,眼界固宜如此。”又雲:“言有鬼言無鬼,兩意原不相背,何必
致疑。蓋有鬼者指古人論鬼神之理言,無鬼者指今人論鬼神之事言。”這個
說法頗妙。劉本係儒家,反釋道而不敢議周孔,故其說鬼神雲於理可有而於
事則必無也。又卷三雲:“餘家世不談鬼狐妖怪事,故幼兒輩曾不畏鬼,非
不畏,不知其可畏也。知狐狸,不知狐仙。知毒蟲惡獸盜賊之傷人,不知妖
魅之祟人,亦曾無鬼附人之事。又不知說夢占夢詳夢等事。”又一則列舉其
所信,有雲:
信祭鬼神宜誠敬,不信鬼神能監察人事。信西方有人其號為佛,不
信佛與我有何幹涉。信聖賢教人以倫常,不信聖賢教人以詩文。信醫藥
可治病,不信靈丹可長生。信擇地以安親,不信風水能福子孫。信相法
可辨賢愚邪正,不信麵目能見富貴功名。信死亡之氣病疫之氣觸人成疾,
不信殃煞撲人疫鬼祟人。信陰陽和燥濕通蓄泄有時為養,不信精氣閉涸
人事斷絕為道。信活潑為生機,不信枯寂為保固。信祭祀祖先為報本追
遠,不信冥中必待人間財物為用。似此之類不一而足,憶及者誌之,是
非亦不問人,亦不期人必宜如此。
此兩則清朗通達,是儒家最好的境地,正如高駿烈序文中所說,“使非行己
昭焯,入理堅深,事變周知,智識超曠,何以及此”,不算過譽,其實亦隻
是懂得人情物理耳,雖然他攻異端時往往太有儒教徒氣,如主張將“必願為
僧者呈明盡宮之”,也覺得幼稚可笑。卷三又論闈中果報雲:
鄉會兩闈,其間或有病者瘋者亡者縊者刎者,士子每惑於鬼神報複
相駭異。餘謂此無足怪。人至萬眾,何事不有,其故非一,概論之皆名
利縈心,得失為患耳。當其時默對諸題,文不得意,自顧絕無中理,則
百慮生焉,或慮貧不能歸,或憂饑寒無告,或懼父兄譴責,或恥親朋訕
笑,或債負追逼,或被人欺騙,種種慮念皆足以致愚夫之短見,而風寒
勞瘁病亡更常情也,惡足怪。若謂冤鬼纏擾,宿孽追尋,何時不可,而
必俟場期耶。倘其人不試,將置沉冤於不問乎。此理易知,又何疑焉。
人每津津談異,或以警士子之無行者,然亦下乘矣。猶憶己酉夏士子數
</br>
怪,何以中國文人這樣喜歡講那一套老話,如甘蔗滓的一嚼再嚼,還有那麽
好的滋味。最顯著的一例是關於所謂逆婦變豬這類的紀事。在阮元的《廣陵
詩事》卷九中有這樣的一則雲:
寶應成安若康保《皖遊集》載太平寺中一豕現婦人足,弓樣宛然,
同遊詫為異,餘笑而解之曰,此必妒婦後身也,人彘之冤今得平反矣,
因成一律,以《偶見》命題雲。憶元幼時間林庾泉雲,曾見某處一婦不
孝其姑遭雷擊,身變為彘,唯頭為人,後腳猶弓樣焉,越年餘複為雷殛
死。始意為不經之談,今見安若此詩,覺天地之大事變之奇,真難於恆
情度也。惜安若不向寺僧究其故而書之。
阮雲台本非俗物,於考據詞章之學也有成就,乃喜記錄此等惡濫故事,殊不
可解,且當初不信林庾泉,而後來忽信成安若以至不知為誰之寺僧,尤為可
笑。世上不乏妄人,編造《坐花誌果》等書,災梨禍棗,汗牛充棟,幾可自
成一庫,則亦聽之而已,雷塘庵主奈何也落此窠臼耶。中國人雖說是曆來受
儒家的薰陶,可是實在不能達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態度,一麵固然還
是“未知生”,一麵對於所謂臘月二十八的問題卻又很關心,於是就參照了
眼前的君主專製製度建設起一個冥司來,以寄託其一切的希望與喜懼。這是
大眾的意誌,讀書人原是其中的一分子,自然是同感的,卻要保留他們的優
越,去拿出古人說的本不合理的“神道設教”的一句話來做解說,於是士大
夫的神學也就成立了。民間自有不成文的神話與儀式,成文的則有《玉曆鈔
傳》,《陰騭文》,《感應篇》,《功過格》,這在讀書人的書桌上都是與
孔教的經有並列的資格的。照這個情形看來,中國文人思想之受神道教的支
配正是不足怪的事情,不過有些傑出的人於此也還未能免俗,令人覺得可惜,
因此他們所記的這好些東西隻能供給我們作材料,去考證他們的信仰,卻不
足供我們的玩味欣賞了。
對於鬼神報應等的意見我覺得劉青園的要算頂好。青園名玉書,漢軍正
藍旗,故書署遼陽玉書,生於幹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所著有《青園詩
草》四卷,《常談》四卷,行於世。《常談》卷一有雲:“鬼神奇蹟不止匹
夫匹婦言之鑿鑿,士紳亦嚐及之。唯餘風塵斯世未能一見,殊不可解。或因
才不足以為惡,故無鬼物侵陵,德不足以為善,亦無神靈嗬護。平庸坦率,
無所短長,眼界固宜如此。”又雲:“言有鬼言無鬼,兩意原不相背,何必
致疑。蓋有鬼者指古人論鬼神之理言,無鬼者指今人論鬼神之事言。”這個
說法頗妙。劉本係儒家,反釋道而不敢議周孔,故其說鬼神雲於理可有而於
事則必無也。又卷三雲:“餘家世不談鬼狐妖怪事,故幼兒輩曾不畏鬼,非
不畏,不知其可畏也。知狐狸,不知狐仙。知毒蟲惡獸盜賊之傷人,不知妖
魅之祟人,亦曾無鬼附人之事。又不知說夢占夢詳夢等事。”又一則列舉其
所信,有雲:
信祭鬼神宜誠敬,不信鬼神能監察人事。信西方有人其號為佛,不
信佛與我有何幹涉。信聖賢教人以倫常,不信聖賢教人以詩文。信醫藥
可治病,不信靈丹可長生。信擇地以安親,不信風水能福子孫。信相法
可辨賢愚邪正,不信麵目能見富貴功名。信死亡之氣病疫之氣觸人成疾,
不信殃煞撲人疫鬼祟人。信陰陽和燥濕通蓄泄有時為養,不信精氣閉涸
人事斷絕為道。信活潑為生機,不信枯寂為保固。信祭祀祖先為報本追
遠,不信冥中必待人間財物為用。似此之類不一而足,憶及者誌之,是
非亦不問人,亦不期人必宜如此。
此兩則清朗通達,是儒家最好的境地,正如高駿烈序文中所說,“使非行己
昭焯,入理堅深,事變周知,智識超曠,何以及此”,不算過譽,其實亦隻
是懂得人情物理耳,雖然他攻異端時往往太有儒教徒氣,如主張將“必願為
僧者呈明盡宮之”,也覺得幼稚可笑。卷三又論闈中果報雲:
鄉會兩闈,其間或有病者瘋者亡者縊者刎者,士子每惑於鬼神報複
相駭異。餘謂此無足怪。人至萬眾,何事不有,其故非一,概論之皆名
利縈心,得失為患耳。當其時默對諸題,文不得意,自顧絕無中理,則
百慮生焉,或慮貧不能歸,或憂饑寒無告,或懼父兄譴責,或恥親朋訕
笑,或債負追逼,或被人欺騙,種種慮念皆足以致愚夫之短見,而風寒
勞瘁病亡更常情也,惡足怪。若謂冤鬼纏擾,宿孽追尋,何時不可,而
必俟場期耶。倘其人不試,將置沉冤於不問乎。此理易知,又何疑焉。
人每津津談異,或以警士子之無行者,然亦下乘矣。猶憶己酉夏士子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