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漂亮。朱軾重刊《家訓》,加以評點,序文乃雲:


    始吾讀顏侍郎家訓,竊意侍郎複聖裔,於非禮勿視聽言動之義庶有


    合,可為後世訓矣,豈惟顏氏寶之已哉。及覽《養生》《歸心》等篇,


    又怪二氏樹吾道敵,方攻之不暇,而附會之,侍郎實忝厥祖,欲以垂訓


    可乎。


    他自己所以“逐一評校,以滌瑕著微”,其誌甚佳,可是實行不大容易。如


    原文雲,“明非堯舜周孔所及也”,便批雲,“忽出悖語,可惜可惜,”不


    知好在何處,由我看去,豈非以百步笑五十步乎?且即就上述序文而言,文


    字意思都如此火氣過重,拿去與《家訓》中任何篇比較,優劣可知,隻憑二


    氏樹吾道敵這種意見,以筆削自任,正是人苦不自知也。我平常不喜歡以名


    教聖道壓人的言論,如李慈銘的《越中先賢祠目》中序例八雲:“王仲任為


    越士首出,《論衡》一書,千古談助,而其立名有違名教,故不與”,這就


    是一例,不妨以俞理初所謂可憎一詞加之。《國風》三卷十二期載有《醉餘


    隨筆》一卷,係洪允祥先生遺著,其中一則雲:


    韓柳並稱而柳較精博,一闢佛,一知佛之不可辟也。李杜並稱而李較空


    明,一每飯不忘君,一則篇篇說婦人與酒也,婦人與酒之為好詩料,勝所謂


    君者多矣。


    這卻說得很有趣,李杜的比較我很贊同,雖然我個人不大喜歡豪放的詩文,


    對於太白少有親近之感。柳較精博或者未必,但勝韓總是不錯的,因為他不


    講那些聖道,不衛道故不闢佛耳。洪先生是學佛的,故如此立言,雖有小偏,


    正如顏君一樣亦是人情所難免,與右傾的道學家之咆哮故自不同。


    《家訓》末後《終製》一篇是古今難得的好文章,看徹生死,故其意思


    平實,而文詞亦簡要和易,其無甚新奇處正是最不可及處,陶淵明的《自祭


    文》與《擬輓歌辭》可與相比,或高曠過之。陶公無論矣,顏君或居其次,


    然而第三人卻難找得出了。篇中有雲:


    四時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親,不忘孝道也。求諸內典則無


    益焉,殺生為之,翻增罪累。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及


    盡忠信不辱其親,所望於汝也。


    朱軾於旁邊大打其槓子,又批雲,“語及內典,便入邪慝。”此處我們也用


    不著再批,隻須把兩者對比了看,自然便知。我買這硃批本差不多全為了那


    批語,因為這可以代表道學派的看法,至於要讀《家訓》還是以抱經堂本為


    最便利,石印亦佳,隻可惜有些小字也描過,以致有誤耳。(廿三年四月)


    □1934年


    4月


    14日刊《大公報》,署名豈明


    □收入《夜讀抄》


    甲行日注


    《甲行日注》八卷,署名木拂纂,原刻在《荊駝逸史》內,民國二年劉


    承幹重刊,即《葉天寥年譜》下半部。天寥為明末江南名士,夫婦子女皆能


    文,三女小鸞早死最有名,全家著作合為《午夢堂集》十種,葉德輝有重刊


    本,又輯刻關於小鸞的文獻為《疏香閣遺錄》四卷,頗便讀者。天寥自著《年


    譜》二卷,明亡以後隱於佛門,別為日記即《甲行日注》,起乙酉(一六四


    五)八月,迄戊子九月,凡三年餘。《午夢堂集》和《年譜》我都讀過一遍,


    但最喜歡的還是這部日記,因為到了甲申他已是五十六歲,從前經過了好些


    恩愛的苦難,現在卻又遇著真是天翻地覆的大變動,他受了這番鍛鍊,除去


    不少的雜質與火氣,所表現出來的情意自然更為純粹了。雖然情形稍有不同,


    我覺得黃山穀的《宜州家乘》在這裏似乎可以相比。《甲行日注》裏所記的


    是明遺民的生活,所以第一顯著的當然是黍離麥秀的感慨,而這裏又特別加


    上種族問題,更覺得痛切了。如《日注》卷一記乙酉九月事雲:


    十七日乙醜,晴暖。寧初又來,雲田園尚猶如故,室廬亦幸偷存,


    故鄉風景則半似遼陽以東矣,但村人未吹蘆管耳。


    又卷六丁亥十二月雲:


    初九日乙亥,晴。晚間枯林戢響,斜月皎幽,東窗對影,一樽黯絕。


    顏子之樂自在簞瓢,予不堪憂者,家國殄瘁,豈能忘心。李陵所雲,胡


    笳互動,邊聲四起,獨坐聽之,不覺淚下。


    又卷一乙酉十二月雲:


    三十日戊申,一盞黃昏,含愁卒歲,國破家亡,衣冠掃地,故國極


    目,楸隴無依。行年五十餘七,同劉彥和慧地之稱,蕭然僧舍,長明燈


    作守歲燭,亦可嘆也。


    民國癸醜五月刻本劉氏跋中乃雲:“聞落葉而悲吟,聽胡笳而不寐,拊心暗


    泣,舉目皆非,地何愁而不埋,天胡為而此醉。迴憶故園鬆竹,老屋琴書,


    未卜何日,重臻清境。人生罹亡國之慘者,類如是也。”


    為天寥道人詠嘆身世,本自不妨,但若“我田引水”,以同調自居,則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作人知堂書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作人並收藏周作人知堂書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