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書店的數目雖多,卻有兩個共通的缺點。其一是貨色缺乏:大抵店
裏的書可以分作兩類,一是供給學生用的教科書,一是供給旅京商人看的通
俗小說,此外想找一點學問藝術上的名著便很不容易。其二是價錢太貴:一
先令的定價算作銀洋七角,一圓美金算作二元半,都是普通的行市,先前金
價較賤的時候也是如此,現在更不必說了。雖然上海伊文思書店的定價並不
比這裏為廉,不能單獨非難北京的商人,但在我們買書的人總是一件不平而
且頗感苦痛的事。
就北京的這幾家書店說來,東交民巷的萬國圖書公司比較的稍為公道,
譬如美金二元的《哥德傳》賣價四元,美金一元七五的黑人小說《巴托華拉》
(batoh)賣價三元七角,還不能算貴,雖然在那裏賣的《現代叢書》和
“叨息尼支(taush-nitz)板”的書比別處要更貴一點。我曾經在台吉廠用
兩元七角買過一本三先令半的契訶夫小說集,可以說是最高紀錄,別的同價
的書籍大抵算作兩元一角以至五角罷了。各書店既然這樣的算了,卻又似乎
覺得有點慚愧,往往將書麵包皮上的價目用橡皮擦去,或者用剪刀挖去,這
種辦法固然近於欺騙,不很正當,但總比強硬主張的稍好,因為那種態度更
令人不快了。我在燈市口西頭的一家書店裏見到一本塞利著的《兒童時代的
研究》,問要多少錢,答說八元四角六分。我看見書上寫著定價美金二元半,
便問他為什麽折算得這樣的貴,他答得極妙:“我們不知道這些事,票上寫
著要賣多少錢,就要賣多少。”又有一迴,在燈市口的別一家裏,問摩爾敦
著的《世界文學》賣價若幹,我明明看見標著照伊文思定價加一的四無一角
三分,他卻當麵把他用鉛筆改作五元的整數。在這些時候我們要同他據理力
爭是無效的,隻有兩條路可行,倘若不是迴過頭來就走,便隻好忍一口氣(並
多少損失)買了迴來。那一本兒童研究的書因為實在看了喜歡,終於買了,
但是一圓美金要算到三元四角弱,恐怕是自有美金以來的未曾有過的高價
了。我的一個朋友到一家大公司(非書店)去買東西(眼鏡?),問他有沒
有稍廉的,公司裏的夥計說“那邊有哩”,便開門指揮他出去。在沒有商業
道德的中國,這些事或者算不得什麽也未可知,現在不過舉出來當作談資罷
了。
在現今想同新的學問藝術接觸,不得不去看外國文書,但是因為在中國
不容易買到,而且價錢又異常的貴,讀書界很受一種障礙,這是自明的事實。
要補救這個缺點,我希望教育界有熱誠的人們出來合資組織一個書店,販賣
各國的好書,以灌輸文化,便利讀者為第一目的,營利放在第二。這種事業
決不是可以輕視的,他的效力實在要比五分鍾的文化運動更大而且堅實,很
值得去做。北京賣外國書的店鋪是否都是商人,或有教育界的分子在內,我
全不明了,但是照他們的很貴的賣價看來,都不是以灌輸文化便利讀者為第
一目的,那是總可以斷言了。我們雖然感謝他能夠接濟一點救急的口糧,但
是日常的供給,不能不望有別的來源,豐富而且公平的分配給我們精神的糧
食。(十二年一月)
□1923年
1月
30日刊《晨報副鐫》,署名作人
□收入《談虎集》
兒童的書
美國斯喀德(scudder)在《學校裏的兒童文學》一篇文裏曾說,“大多
數的兒童經過了小學時期,完全不曾和文學接觸。他們學會念書,但沒有東
西讀。他們不曾知道應該讀什麽書。”凡被強迫念那書賈所編的教科書的兒
童,大都免不掉這個不幸,但外國究竟要比中國較好,因為他們還有給兒童
的書,中國則一點沒有,即使兒童要讀也找不到。
據我自己的經驗講來,我幼時念的是“聖賢之書”,卻也完全不曾和文
學接觸,正和念過一套書店的教科書的人一樣。後來因為別的機緣,發見在
那些念過的東西以外還有可看的書,實在是偶然的幸運。因為念那聖賢之書,
到十四歲時才看得懂“白話淺文”,雖然也看《綱鑑易知錄》當日課的一部
分,但最喜歡的卻是《鏡花緣》。此外也當然愛看繡像書,隻是繡的太是呆
板了,所以由《三國誌演義》的繪圖轉到《爾雅圖》和《詩中畫》一類那裏
去了。中國向來以為兒童隻應該念那經書的,以外並不給預備一點東西,讓
他們自己去掙紮,止那精神上的飢餓;機會好一點的,偶然從文字堆中——
正如在穢土堆中檢煤核的一樣——掘出一點什麽來,聊以充腹,實在是很可
憐的。這兒童所需要的是什麽呢?我從經驗上代答一句,便是故事與畫本。
二十餘年後的今日,教育文藝比那時發達得多了,但這個要求曾否滿足,
</br>
裏的書可以分作兩類,一是供給學生用的教科書,一是供給旅京商人看的通
俗小說,此外想找一點學問藝術上的名著便很不容易。其二是價錢太貴:一
先令的定價算作銀洋七角,一圓美金算作二元半,都是普通的行市,先前金
價較賤的時候也是如此,現在更不必說了。雖然上海伊文思書店的定價並不
比這裏為廉,不能單獨非難北京的商人,但在我們買書的人總是一件不平而
且頗感苦痛的事。
就北京的這幾家書店說來,東交民巷的萬國圖書公司比較的稍為公道,
譬如美金二元的《哥德傳》賣價四元,美金一元七五的黑人小說《巴托華拉》
(batoh)賣價三元七角,還不能算貴,雖然在那裏賣的《現代叢書》和
“叨息尼支(taush-nitz)板”的書比別處要更貴一點。我曾經在台吉廠用
兩元七角買過一本三先令半的契訶夫小說集,可以說是最高紀錄,別的同價
的書籍大抵算作兩元一角以至五角罷了。各書店既然這樣的算了,卻又似乎
覺得有點慚愧,往往將書麵包皮上的價目用橡皮擦去,或者用剪刀挖去,這
種辦法固然近於欺騙,不很正當,但總比強硬主張的稍好,因為那種態度更
令人不快了。我在燈市口西頭的一家書店裏見到一本塞利著的《兒童時代的
研究》,問要多少錢,答說八元四角六分。我看見書上寫著定價美金二元半,
便問他為什麽折算得這樣的貴,他答得極妙:“我們不知道這些事,票上寫
著要賣多少錢,就要賣多少。”又有一迴,在燈市口的別一家裏,問摩爾敦
著的《世界文學》賣價若幹,我明明看見標著照伊文思定價加一的四無一角
三分,他卻當麵把他用鉛筆改作五元的整數。在這些時候我們要同他據理力
爭是無效的,隻有兩條路可行,倘若不是迴過頭來就走,便隻好忍一口氣(並
多少損失)買了迴來。那一本兒童研究的書因為實在看了喜歡,終於買了,
但是一圓美金要算到三元四角弱,恐怕是自有美金以來的未曾有過的高價
了。我的一個朋友到一家大公司(非書店)去買東西(眼鏡?),問他有沒
有稍廉的,公司裏的夥計說“那邊有哩”,便開門指揮他出去。在沒有商業
道德的中國,這些事或者算不得什麽也未可知,現在不過舉出來當作談資罷
了。
在現今想同新的學問藝術接觸,不得不去看外國文書,但是因為在中國
不容易買到,而且價錢又異常的貴,讀書界很受一種障礙,這是自明的事實。
要補救這個缺點,我希望教育界有熱誠的人們出來合資組織一個書店,販賣
各國的好書,以灌輸文化,便利讀者為第一目的,營利放在第二。這種事業
決不是可以輕視的,他的效力實在要比五分鍾的文化運動更大而且堅實,很
值得去做。北京賣外國書的店鋪是否都是商人,或有教育界的分子在內,我
全不明了,但是照他們的很貴的賣價看來,都不是以灌輸文化便利讀者為第
一目的,那是總可以斷言了。我們雖然感謝他能夠接濟一點救急的口糧,但
是日常的供給,不能不望有別的來源,豐富而且公平的分配給我們精神的糧
食。(十二年一月)
□1923年
1月
30日刊《晨報副鐫》,署名作人
□收入《談虎集》
兒童的書
美國斯喀德(scudder)在《學校裏的兒童文學》一篇文裏曾說,“大多
數的兒童經過了小學時期,完全不曾和文學接觸。他們學會念書,但沒有東
西讀。他們不曾知道應該讀什麽書。”凡被強迫念那書賈所編的教科書的兒
童,大都免不掉這個不幸,但外國究竟要比中國較好,因為他們還有給兒童
的書,中國則一點沒有,即使兒童要讀也找不到。
據我自己的經驗講來,我幼時念的是“聖賢之書”,卻也完全不曾和文
學接觸,正和念過一套書店的教科書的人一樣。後來因為別的機緣,發見在
那些念過的東西以外還有可看的書,實在是偶然的幸運。因為念那聖賢之書,
到十四歲時才看得懂“白話淺文”,雖然也看《綱鑑易知錄》當日課的一部
分,但最喜歡的卻是《鏡花緣》。此外也當然愛看繡像書,隻是繡的太是呆
板了,所以由《三國誌演義》的繪圖轉到《爾雅圖》和《詩中畫》一類那裏
去了。中國向來以為兒童隻應該念那經書的,以外並不給預備一點東西,讓
他們自己去掙紮,止那精神上的飢餓;機會好一點的,偶然從文字堆中——
正如在穢土堆中檢煤核的一樣——掘出一點什麽來,聊以充腹,實在是很可
憐的。這兒童所需要的是什麽呢?我從經驗上代答一句,便是故事與畫本。
二十餘年後的今日,教育文藝比那時發達得多了,但這個要求曾否滿足,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