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改革是明代改革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次,也是最深刻的一次。通過改革,萬曆時期的政治狀況有了良好的轉變,而財政狀況更是大為好轉。當時太倉的糧食儲存豐足,可夠國家支用近十年。張居正通過改革展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這次改革能取得成功,既表現了張居正作為一個改革者的革新精神,同時也與他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於任事的精神密不可分。


    ------------


    失敗的帝師(1)


    ------------


    張居正原來隻是裕王府邸的一個講官,現在卻已是內閣的首輔。為了報答穆宗朱載垕的知遇之恩,為了不負先帝臨終託孤之請,張居正嘔心瀝血,挽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之時,採取了一係列的改革措施,整頓吏治,富國強兵,國家麵貌為之煥然一新。與此同時,他還兼任帝師,肩負著如何把年僅十歲的萬曆小皇帝培養成一個有道明君的重任。張居正是個政治能臣,他有才幹,有膽識,有魄力,是個傑出的領導者。而且更幸運的是,張居正不是個野心家,麵對孤兒寡母的大明天下,他沒有其他的奢望,隻是盡一個為人臣子的本分。張居正對萬曆小皇帝的教育和輔佐,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然而,曆史卻跟他開了個玩笑,他的學生最終沒有成為他所期望的明君,他的教育徹底失敗了。


    萬曆小皇帝剛繼位時,他的生活主要被三個人管理,他的生母李太後,司禮監太監馮保,內閣首輔張居正。馮保主要負責小皇帝的日常起居。他對小皇帝愛護有加,嗬護備至。小皇帝對他也有很深厚的感情,稱他為“大伴”。萬曆帝的生母李太後即慈聖皇太後,對萬曆帝的管教很嚴格。如果小皇帝犯了什麽錯誤,皇太後對其都要進行嚴厲地訓導,直到小皇帝誠懇認錯,保證不再犯錯。並且,李太後每次都會說:“我要告訴張先生,看你怎麽辦?”於是,小皇帝對張居正很是敬重,隻稱“先生”或“張先生”,在傳旨或批奏章時,也多不直唿其名,隻寫“諭元輔”。


    皇太子出閣講學,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製。隆慶六年(1572),作為皇太子的朱翊鈞就已經在文華殿的東廂房出閣講學了。等到朱翊鈞做了皇帝,為了能夠讓他“進學修德”、“用賢使能”,張居正對萬曆小皇帝讀書的事更是非常重視。他為小皇帝親自排定了一份視朝和講讀的日程表。為了培養君德,開導聖學,他認為讀書比視朝重要,因此,他安排小皇帝每月逢三、六、九的日子視朝,其他的日子,都要到文華殿講讀。張居正不但詳細地安排了作為一個孩子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比如進講《大學》、《尚書》,還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如何培養出一個好皇帝上。


    隆慶六年十二月,張居正向皇帝進呈了《帝鑒圖說》一書。在這本書中,張居正根據曆代帝王的事跡,選取“善可為德者”八十一事,“惡可為戒者”三十六事,每件事情都繪有圖畫,並在後麵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故事講述出來。這樣做不僅使年僅十歲的小皇帝能夠看懂、讀懂,更要使其明白每個故事中所蘊含的治國道理。張居正為了培養小皇帝,可真是煞費苦心。小皇帝也很聽話,他把《帝鑒圖說》這本書放在書案上,每逢進講完畢,他就叫張居正把這些故事一一講解給他聽。有一次,張居正給他講解到宋仁宗不喜珠粉之事,神宗說:“賢臣為寶,珠玉何益!”張居正聽了此話,因勢利導說:“明君貴五穀而賤珠玉,五穀養人,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神宗表示贊同:“正是,宮中的婦人們喜好這些珠玉,但我在歲末賞賜時,還是很注意節省的。”張居正聽了此話,感動得頓首直唿:“皇上談到這個,社稷生靈的福氣啊。”在張居正看來,小小年紀的萬曆帝能有如此見解,如此作為,讓他備感欣慰。還有一次,當神宗讀到漢文帝勞軍細柳的故事,張居正說道:“皇上當留心武備,祖宗以武功定天下,承平日久,武備日弛,不可不及早講求也。”神宗深表贊同。


    張居正按照自己的理想,朝著把萬曆小皇帝培養成一個仁慈寬厚、勤政愛民的好皇帝的目標,執著地一步步努力著。投桃報李,小皇帝對張居正的關心和恩寵也超過其他臣子。有一次,張居正在內閣直廬染病,神宗就到他那裏探望,並親自為他調製一碗椒湯,以示關懷之意。神宗在文華殿進行講讀,張居正多在旁侍從。當夏天天氣很熱的時候,神宗就命令小太監在張居正站立的地方為其搖扇。如果是在隆冬時節,神宗就讓人在張居正站立的地方鋪上氈片,以免他著涼。君臣之間惺惺相惜,情同父子。


    慈聖皇太後和太監馮保都很喜歡書法。神宗耳濡目染,自小對書法就很感興趣,也寫得一手好字。雖然貴為天子,但畢竟還是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神宗對自己的字寫得好也頗為自得,經常寫些字賜給大臣們,更是博來一片稱頌之聲。萬曆二年(1574)閏十二月的一天,神宗講讀完畢,召張居正到東暖閣,特意寫了“弼予一人永保天命”八個字賜給張居正。次日,張居正就上疏皇帝,委婉地勸告皇帝:“帝王之學,當務其大者”,也就是規勸皇帝不要在研習書法上花費太多的精力。他還舉了漢成帝知音律、能吹簫度曲,六朝的梁元帝、陳後主等都能書善畫,然而都是亡國之君;有那麽多的前車之鑑,神宗更不應該沉迷書法之中。作為一個皇帝,治國平天下才是最重要的。此後,神宗再也不敢輕易向別人炫耀他的書法了。由此可見,張居正對這個小皇帝的感情已經超出了君臣的關係。他不是把神宗當成一個皇帝,隻是一味地讚賞奉承,博得皇帝的歡心;他更像一個長者,在孩子於成長道路中偶爾貪玩之時,及時地進行教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明朝十六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豐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豐明並收藏正說明朝十六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