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峽穀的絕對海拔並不高,如雅瓦派觀景點穀底海拔僅2400英尺,其南北


    兩側崖頂也不過是4500英尺和5400英尺,但彼此落差卻在一英裏以上。這一點頗似


    中國泰山玉皇頂,海拔雖然隻有1524米,可相對落差大,倒顯得遠比珠穆朗瑪峰還


    高大雄偉,深不可測。


    與中國泰山頂的天街不同,大峽穀國家公園崖頂的所有道路都可開車通行,車


    行景動,“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路邊的標示牌一律為本色木板,標明方向、海


    拔、坐標、地理特點、構造形成,科學性強,邏輯嚴謹。不似國內一些景點標識的


    質地色彩不僅與地貌不協調,且行文空泛抽象,沒有內容,讓人摸不著頭腦。國內


    旅遊景點,但凡大樹動輒釘上鐵牌,曰“第xxx 號古木”,讓人既不明白此樹姓甚


    名誰,更不知古在何處,僅是望樹興嘆,感其高大而已。北大校園內的樹木都有精


    致的小牌,詳寫樹名、拉丁名、樹種、原產地、特點。用途及經濟價值,我原以為


    北大名為最高學府,開民主科學先河。現在農民進城般到了大峽穀才恍然大悟,未


    名湖畔的優良傳統乃是秉承先校長司徒雷登遺風。


    死裏逃生者的日記,促成大峽穀國家公園的建立


    大峽穀凡著名景觀對麵,都搭有就地取材的石、本觀景台,色彩與大地一致。


    觀景台旁有詳細圖解、說明、沙盤和銅製單筒望遠鏡,供遊客仔細端詳千奇百怪的


    巨石。目力所及之處,自然、簡單,高崖低穀毫無人工痕跡,更沒有索道纜車之類。


    老鬆古檜蒼鬱,野花茂盛,據說有鹿、狐狸等70種走獸和250 種野禽隱現其間。偶


    然可以看到長得酷似美國人的美國國鳥白頭鷹、美洲獵隼、科羅拉多方口魚……以


    及大峽穀獨有的和山體一色的玫瑰紅響尾蛇、凱巴布鬆鼠。山野安靜清潔,遊人溫


    文爾雅,所有飲料聽、包裝紙等廢棄物都被各自主人收進垃圾袋,裝上汽車帶走。


    遊客男女老幼盡有,開車兜風後挽起褲腿背起行囊爬山涉水,或手捧導遊書按圖索


    驥、錄像拍照……寫此文之際,我爬香山看“西山晴雪”,發現登上鬼見愁的大多


    是些古稀老人和中小學生,絕少青壯年。登頂的學生不是享受清新空氣飽覽秀色,


    而是圍坐一處在寒風中拱豬、三仙、鋤大地。而海拔僅570 米的鬼見愁也修起纜車


    索道,真是大殺風景。讓我感嘆“帝力之大如吾力之微”。


    大峽穀像一本巨書立在地上,沉積岩斷麵每一頁的海底沉積物都說明桑田之前


    曾為滄海,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主角——恐龍的化石在這裏算是年輕的。層麵


    擠壓、風化水流,使沙岩彎曲、斷裂、銜接……持續地變化,每1000年都要發生一


    次巨大岩崩。


    一條名曰光明天使的崎嶇小路直通穀底,這條路原本是印第安人留下的崎嶇小


    徑,100 多年前退休伐木工人約翰。漢斯將小徑拓寬修整,成為聞名於世的旅遊路


    線。從峽穀步行到穀底至少得一天時間,為方便遊人,當地出租田納西走馬供遊人


    騎乘,這種善走的動物極為溫順,老馬識途早已熟記往來的道路。據旅遊手冊介紹,


    自1900年以來它們從未失過蹄,絕對保證遊人安全。現在徒步穿行大峽穀名曰探險,


    但實際上無險可探。100 多年前約翰。威廉。鮑威爾少校的探險時代已千金難求。


    南北戰爭使35歲的炮兵少校鮑威爾失去左臂,1869年他召集9 位弟兄在懷俄明


    登船下水一路向南,沿未經勘察過的科羅拉多河漂流而下。暗礁險灘將木船撞碎,


    人和麵粉被激流捲走。這位軍官探險家自學地理,在沒有任何複雜儀器的情況下,


    靠觀察夾層沉積的石英岩和泥層,解釋大陸板塊上下錯動、沙流的切割作用。在分


    離峽穀,鮑威爾少校的副手三個逃跑,三個被印第安人殺死,鮑威爾靠獨臂攀上崖


    頂死裏逃生本身就是奇蹟。他98天的曆險日記公開發表後廣泛流傳,促成國會通過


    法案正式建立大峽穀國家公園。1980年大峽穀被列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陸塊碰撞形成落基山、科羅拉多高原和加利福尼亞灣。狂暴的科羅拉多河發出


    雷鳴般巨響,在穀底左衝右突就像一群奔騰的野馬。河流夾帶著泥沙和雨雪冰雹,


    用400 萬年時間切割出大裂穀,卡車大的巨石墜人穀中匯成泥石流,衝過幹涸的峽


    穀,液體般飛流直下形成眾多的湍灘,也形成平和如鏡的湖麵。立足未穩,馬上又


    被新一股湍流沖走。我一人麵對百丈絕壁,對過去未來充滿好奇,慾壑難填。


    美國人已在科羅拉多河上修了15座大壩,自以為按科學辦事保護了自然生態,


    可引進虹魚同時滅絕了土生魚種。水力發電使河灘流失,失去了春天洪水帶來的肥


    沃灘地,許多物種滅絕。大峽穀的聲音與顏色本身渾然一體,人絕不能看一眼就自


    稱了解大峽穀,必須一個月一個月地跋涉,一年一年地生長其間,才能感覺到大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美國當農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師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師曾並收藏我在美國當農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