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一個外企女秘書的日記 作者:譚一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家都笑了。小石問服務小姐為什麽叫叫花雞,它有什麽典故。服務小姐紅著臉說她不知道,等大廚忙過之後出來給我們說說。
“小姐們,關於叫化雞的來曆,我給你們上上課。”托尼一本正經地說,“所謂叫花子就是乞丐。乞丐就是沿街叫化為生,他們人窮誌短,就難免要作些偷雞摸狗的事。他們偷到雞了怎麽辦?他們既沒有廚房,又不能生吞活吃。在這種缺灶少鍋的情況況下,有一個聰明的叫花子想出一個辦法:把雞從下麵剖開,掏出雞內髒洗幹淨,能吃的仍舊塞迴去,再放入一把鹽,然後用黃泥包嚴,露天燒起柴草,燒烤這隻包著黃泥團的雞;等到黃泥自然幹裂,裏麵的雞也就香噴噴了,剝掉外麵的黃泥,雞毛自然跟著脫落。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雞,也就是叫花雞,在杭州那邊流傳了幾百年了”。
“那麽,既然有叫化子雞,怎麽還有大款雞或富貴雞?”小石追問。
“沒人叫大款雞。富貴雞其實就是叫化雞,是後來人們給它取的藝名。由於過去叫化子穿的衣都打著補丁,在京劇裏,叫化子穿的衣又叫富貴衣,所以叫化雞又叫富貴雞。”
托尼見我們幾個聽得津津有味,又得意洋洋地說:“作為秘書,這點常識都沒有,你們不覺得對不起我嗎?”
“會吃對秘書來說算什麽本事?充其量可以叫做飯桶秘書。”
瑪麗反唇相譏,大家都樂了。
“瑪麗,你這麽說不對,”科長笑後嚴肅地說,“懂一些飲食方麵的知識,對於一個秘書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招待宴請客人也是秘書的一項日常工作。秘書在招待客人時,不僅要能根據客人的籍貫、年齡和性別等方麵的不同,選擇適合他胃口的菜館,而且要能對一些名菜做一些相應的介紹,一方麵是能顯示出秘書的素養,另一方麵也能創造一些氣氛,給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就比如剛才小石點的宮保雞丁,它就有一段關於袁世凱的故事,如果你能邊吃邊介紹,就會讓宴席增添許多氣氛。”
“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這麽幾大特點。”趁著等菜的功夫,托尼滔滔不絕地說開了。
“第一,風味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麵’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第二,四季
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第三,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麵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曆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第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這一點很重要。”科長接著托尼的話說,“注意領導的保健也是我們當秘書的一種責任。領導的年紀一般偏大,有些人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宴請的時候,對這些病有什麽忌口,秘書應隨時提醒領導。”
“可也有人不喜歡吃中國菜,想吃西餐,快捷、衛生、方便。”瑪麗說,“前幾天我陪馬克太太逛王府井,說請她吃全聚德的烤鴨,她不吃,一定要吃正宗的義大利比薩……”
“那環境多優雅,多有品位……” 珍妮插話說。
“你知道嗎?當年的比薩和叫化雞一樣,也是窮人吃的東西。比薩有個外號叫‘八日披薩’。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嗎?”托尼覺得珍妮有些“數典忘祖”。
珍妮很坦誠地說自己不知道。
“所謂‘八日披薩’,就是容許顧客賒帳一個星期。”
醬紅色的東坡肉上來了,肥而不膩,讓號稱正在減肥的艾麗絲讚嘆不已,連忙問服務小姐:“小姐,這個東坡肉是怎麽個做法?”
看來艾麗絲是真的喜歡上東坡肉了。服務小姐連連搖頭,說她是新來的,還不太清楚怎麽做。
“艾麗絲,還是我來教你:做東坡肉要選用新鮮的五花肉,如果怕太肥,配一點後腿肉也行;切成方塊,先用開水煮一煮,把水全部倒掉,再加醬油和酒,蓋嚴鍋蓋用小火煨燒,肉熟透後,加冰糖,燒成汁濃稠,色油紅,就可以了,記住,糖要後加,不然,容易燒焦。”
</br>
“小姐們,關於叫化雞的來曆,我給你們上上課。”托尼一本正經地說,“所謂叫花子就是乞丐。乞丐就是沿街叫化為生,他們人窮誌短,就難免要作些偷雞摸狗的事。他們偷到雞了怎麽辦?他們既沒有廚房,又不能生吞活吃。在這種缺灶少鍋的情況況下,有一個聰明的叫花子想出一個辦法:把雞從下麵剖開,掏出雞內髒洗幹淨,能吃的仍舊塞迴去,再放入一把鹽,然後用黃泥包嚴,露天燒起柴草,燒烤這隻包著黃泥團的雞;等到黃泥自然幹裂,裏麵的雞也就香噴噴了,剝掉外麵的黃泥,雞毛自然跟著脫落。這種方法做出來的雞,也就是叫花雞,在杭州那邊流傳了幾百年了”。
“那麽,既然有叫化子雞,怎麽還有大款雞或富貴雞?”小石追問。
“沒人叫大款雞。富貴雞其實就是叫化雞,是後來人們給它取的藝名。由於過去叫化子穿的衣都打著補丁,在京劇裏,叫化子穿的衣又叫富貴衣,所以叫化雞又叫富貴雞。”
托尼見我們幾個聽得津津有味,又得意洋洋地說:“作為秘書,這點常識都沒有,你們不覺得對不起我嗎?”
“會吃對秘書來說算什麽本事?充其量可以叫做飯桶秘書。”
瑪麗反唇相譏,大家都樂了。
“瑪麗,你這麽說不對,”科長笑後嚴肅地說,“懂一些飲食方麵的知識,對於一個秘書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招待宴請客人也是秘書的一項日常工作。秘書在招待客人時,不僅要能根據客人的籍貫、年齡和性別等方麵的不同,選擇適合他胃口的菜館,而且要能對一些名菜做一些相應的介紹,一方麵是能顯示出秘書的素養,另一方麵也能創造一些氣氛,給客人賓至如歸的感覺。就比如剛才小石點的宮保雞丁,它就有一段關於袁世凱的故事,如果你能邊吃邊介紹,就會讓宴席增添許多氣氛。”
“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有這麽幾大特點。”趁著等菜的功夫,托尼滔滔不絕地說開了。
“第一,風味多樣。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存在著差異,長期以來,在飲食上也就形成了許多風味。我國一直就有‘南米北麵’的說法,口味上有‘南甜北鹹東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風味。第二,四季
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徵。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第三,講究美感。中國的烹飪,不僅技術精湛,而且有講究菜餚美感的傳統,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麵的,無論是個紅蘿蔔,還是一個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種造型,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諧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對它們的命名、品味的方式、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菜餚的名稱可以說出神入化、雅俗共賞。菜餚名稱既有根據主、輔、調料及烹調方法的寫實命名,也有根據曆史掌故、神話傳說、名人食趣、菜餚形象來命名的,如‘全家福、‘將軍過橋、‘獅子頭、‘叫化雞、‘龍鳳呈祥、‘鴻門宴、‘東坡肉……第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繫,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這一點很重要。”科長接著托尼的話說,“注意領導的保健也是我們當秘書的一種責任。領導的年紀一般偏大,有些人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在宴請的時候,對這些病有什麽忌口,秘書應隨時提醒領導。”
“可也有人不喜歡吃中國菜,想吃西餐,快捷、衛生、方便。”瑪麗說,“前幾天我陪馬克太太逛王府井,說請她吃全聚德的烤鴨,她不吃,一定要吃正宗的義大利比薩……”
“那環境多優雅,多有品位……” 珍妮插話說。
“你知道嗎?當年的比薩和叫化雞一樣,也是窮人吃的東西。比薩有個外號叫‘八日披薩’。你知道是什麽意思嗎?”托尼覺得珍妮有些“數典忘祖”。
珍妮很坦誠地說自己不知道。
“所謂‘八日披薩’,就是容許顧客賒帳一個星期。”
醬紅色的東坡肉上來了,肥而不膩,讓號稱正在減肥的艾麗絲讚嘆不已,連忙問服務小姐:“小姐,這個東坡肉是怎麽個做法?”
看來艾麗絲是真的喜歡上東坡肉了。服務小姐連連搖頭,說她是新來的,還不太清楚怎麽做。
“艾麗絲,還是我來教你:做東坡肉要選用新鮮的五花肉,如果怕太肥,配一點後腿肉也行;切成方塊,先用開水煮一煮,把水全部倒掉,再加醬油和酒,蓋嚴鍋蓋用小火煨燒,肉熟透後,加冰糖,燒成汁濃稠,色油紅,就可以了,記住,糖要後加,不然,容易燒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