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時期,是初乘火車的時期。那時候乘火車這件事在我覺得非常新奇而有趣。自己的身體被裝在一個大木箱中,而用機械拖了這大木箱狂奔,這種經驗是我向來所沒有的,怎不教我感到新奇而有趣呢?那時我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上了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坐。因此可以眺望窗外旋轉不息的遠景,瞬息萬變的近景,和大大小小的車站。一年四季住在看慣了的屋中,一旦看到這廣大而變化無窮的世間,覺得興味無窮。我巴不得乘火車的時間延長,常常嫌它到得太快,下車時覺得可惜。我歡喜乘長途火車,可以長久享樂。最好是乘慢車,在車中的時間最長,而且各站都停,可以讓我盡情觀賞。我看見同車的旅客個個同我一樣地愉快,仿佛個個是無目的地在那裏享受乘火車的新生活的。我看見各車站都美麗,仿佛個個是桃源仙境的入口。其中汗流滿背地扛行李的人,喘息狂奔的趕火車的人,急急忙忙地背著箱籠下車的人,拿著紅綠旗子指揮開車的人,在我看來仿佛都幹著有興味的遊戲,或者在那裏演劇。世間真是一大歡樂場,乘火車真是一件愉快不過的樂事!可惜這時期很短促,不久樂事就變為苦事。第二個時期,是老乘火車的時期。一切都看厭了,乘火車在我就變成了一樁討嫌的事。以前買了車票熱烈地盼望車子快到。現在也盼望車子快到,但不是熱烈地而是焦灼地。意思是要它快些來載我赴目的地。以前上車總要揀個靠窗的好位置,現在不拘,但求有得坐。以前在車中不絕地觀賞窗內窗外的人物景色,現在都不要看了,一上車就拿出一冊書來,不顧環境的動靜,隻管埋頭在書中,直到目的地的達到。為的是老乘火車,一切都已見慣,覺得這些千篇一律的狀態沒有甚麽看頭。不如利用這冗長無聊的時間來用些功。但並非歡喜用功,而是無可奈何似的用功。每當看書疲倦起來,就埋怨火車行得太慢,看了許多書才走得兩站!這時候似覺一切乘車的人都同我一樣,大家焦灼地坐在車廂中等候到達。看到憑在車窗上指點談笑的小孩子,我鄙視他們,覺得這班初出茅廬的人少見多怪,其淺薄可笑。有時窗外有飛機駛過,同車的人大家立起來觀望,我也不屑從眾,迴頭一看立刻埋頭在書中。總之,那時我在形式上乘火車,而在精神上仿佛遺世獨立,依舊籠閉在自己的書齋中。那時候我覺得世間一切枯燥無味,無可享樂,隻有沉悶、疲倦、和苦痛,正同乘火車一樣。這時期相當地延長,直到我深入中年時候而截止。


    第三個時期,可說是慣乘火車的時期。乘得太多了,討嫌不得許多,還是逆來順受罷。心境一變,以前看厭了的東西也會從新有起意義來,仿佛「溫故而知新」似的。最初乘火車是樂事,後來變成苦事,最後又變成樂事,仿佛「返老還童」似的。最初乘火車歡喜看景物,後來埋頭看書,最後又不看書而歡喜看景物了。不過這會的歡喜與最初的歡喜性狀不同:前者所見都是可喜的,後者所見卻大多數是可驚的,可笑的,可悲的。不過在可驚可笑可悲的發見上,感到一種比埋頭看書更多的興味而已。故前者的歡喜是真的「歡喜」,若譯英語可用happy或merry1。後者卻隻是like或fondof1,不是真心的歡樂。實際,這原是比較而來的;因為看書實在沒有許多好書可以使我集中興味而忘卻乘火車的沉悶。而這車廂社會裏的種種人間相倒是一部活的好書,會時時向我展出新穎的page2來。慣乘火車的人,大概對我這話多少有些兒同感的吧!


    不說車廂社會裏的瑣碎的事,但看各人的坐位,已夠使人驚嘆了。同是買一張票的,有的人老實不客氣地躺著,一人占有了五六個人的位置。看見找尋坐位的人來了,把頭向著裏,故作鼾聲,或者裝作病了,或者舉手指點那邊,對他們說「前麵很空,前麵很空」。和平謙虛的鄉下人大概會聽信他的話,讓他安睡,背著行李向他所指點的前麵去另找「很空」的位置。有的人教行李分占了自己左右的兩個位置,當作自己的衛隊。若是方皮箱,又可當作自己的茶幾。看見找坐位的人來了,拚命埋頭看報。對方倘不客氣地向他提出:「對不起,先生,請把你的箱子放在上麵了,大家坐坐!」他會指著遠處打官話拒絕他:「那邊也好坐,你為甚麽一定要坐在這裏?」說過管自看報了。和平謙讓的鄉下人大概不再請求,讓他坐在行李的護衛中看報,抱著孩子向他指點的那邊去另找「好坐」的地方了。有的人沒有行李,把身子扭轉來,教一個屁股和一支大腿占據了兩個人的坐位,而悠閑地憑在窗中吸菸。他把大烏龜殼似的一個背部向著他的右鄰,而用一支橫置的左大腿來拒遠他的左鄰。這大腿上麵的空間完全歸他所有,可在其中從容地抽菸,看報。逢到找尋坐位的人來了,把報紙堆在大腿上,把頭攢出窗外,隻作不聞不見。還有一種人,不取大腿的策略,而用一冊書和一個帽子放在自己身旁的坐位上。找坐位的人倘來請他拿開,就迴答他說「這裏有人」。和平謙虛的鄉下人大概會聽信他,留這空位給他那「人」坐,扶著老人向別處去另找坐位了。找不到坐位時,他們就把行李放在門口,自己坐在行李上,或者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站在wc1的門口。查票的來了,不幹涉躺著的人,以及用大腿或帽子占坐位的人,卻埋怨坐在行李上的人和抱了小孩扶了老人站在wc門口的人阻礙了走路,把他們罵脫幾聲。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靜觀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子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子愷並收藏靜觀人生最新章節